李忠民,張玉政,侯梁浩,孫永彬
(青島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山東 青島 266101)
防洪排水
2014青島世園會園區(qū)防洪規(guī)劃重點與難點
李忠民,張玉政,侯梁浩,孫永彬
(青島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山東 青島 266101)
青島為海濱丘陵城市,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陷。2014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2014青島世園會)選址范圍內存在多條現狀沖溝,大多溝深坡陡,屬典型的山區(qū)性河流,沖溝匯入流域內的水庫和塘壩經調洪后排往下游李村河主河道。通過分析園區(qū)所處流域現狀、洪災成因,以及洪水特性,針對當前小流域綜合治理和防洪規(guī)劃中存在的若干技術問題,提出了解決園區(qū)防洪安全的措施。
2014青島世園會;防洪標準;調洪演算;防洪規(guī)劃
2014青島世園會選址于李滄區(qū)東部百果山森林公園,屬膠東半島低山丘陵區(qū),處嶗山山谷之中。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東臨濱海公路,西接東川路,南起世園大道,北至百果山(見圖1)。園區(qū)總用地面積2.41 km2,總體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170 m,最低海拔64 m。
圖1 世園會區(qū)位圖
園區(qū)范圍內分布著2座水庫和1座塘壩,分別為畢家上流水庫(天水),上流水庫(地池)和鞍子溝水庫。畢家上流水庫壩體為粘土心墻壩,建設于20世紀70年代初,建設年代久遠,壩體在2007年曾出現過險情,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通過多方調研,邀請省內外知名水利專家召開專家咨詢及評審會議,同時緊緊圍繞“自然創(chuàng)造、科技創(chuàng)新、低碳發(fā)展”的理念,與各片區(qū)設計單位多次對接,最終完成了園區(qū)防洪規(guī)劃的編制工作。
世園會區(qū)域內水系匯集了北側嶗山余脈的部分匯水,是李村河的發(fā)源地之一。由于該區(qū)域開發(fā)較少,基本保留了現狀的地勢地貌,該項防洪規(guī)劃根據現狀地形地勢及自然沖溝流向,將該區(qū)域分為一個主水系和6個自然沖溝形成的水系,分別為李村河上游主水系、水系1、水系2、水系3、水系4、水系5、水系6,如圖2所示。
圖2 園區(qū)水系劃分圖
1.1 確定不同防洪設施的防洪標準
根據《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guī)范》(GB/T 50805-2012)、《青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若干規(guī)定》、青島市水利局《關于世園會執(zhí)委會申請批準園區(qū)防洪規(guī)劃轉辦件辦理情況的報告》確定防洪標準如下:
(1)天水取100 a一遇防洪設計,300 a一遇校核;地池取50 a一遇防洪設計,200 a一遇校核;鞍子溝水庫取20 a一遇防洪設計,200 a一遇校核。
(2)李村河主河道園區(qū)段取50 a一遇防洪設計;水系1—水系6沖溝取20 a一遇防洪設計。
(3)過路橋涵取50 a一遇防洪設計。
1.2 園區(qū)水系暴雨統(tǒng)計參數
根據山東省qm—H24—K分區(qū)劃分圖,園區(qū)內水系、水庫屬于嶗山區(qū)。根據山東省小型水庫所在縣降水量統(tǒng)計參數表,嶗山區(qū)暴雨統(tǒng)計參數如表1所列。
表1 暴雨統(tǒng)計參數表
天水調洪演算,見圖3、圖4所示。
圖4 天水300 a一遇調洪演算曲線圖
1.3 水庫調洪演算
園區(qū)內的2座水庫和一座塘壩對園區(qū)的洪水存在著調蓄作用,通過消減洪峰流量,減輕了下游的行洪壓力。
1.3.1 天水調洪演算
天水現狀為無閘控制、開敞式溢洪道小(2)型水庫。根據總體規(guī)劃,該水庫將打造成景觀水面,出于對防洪安全性的考慮,對現狀溢洪道進行改造。保持溢洪道現狀高程101 m不變,溢洪道寬度改造為8 m。
水庫調洪演算的起調水位取溢洪道頂高程101.00 m,溢洪道寬度取b=8 m。
水力計算按照《山東省小型水庫洪水核算辦法(試行)》中所提簡化公式進行計算:
式中:B為溢洪道寬度,m;H為溢洪道堰頂以上的水深,m。
由圖3、圖4可知:天水設計洪水位為102.732 m,調洪庫容為 11.79萬m3,100 a一遇進庫流量38.4 m3/s,出庫流量為 20 m3/s;校核洪水位為103.68 m,調洪庫容為14.47萬m3,300 a一遇進庫流量為52.5 m3/s,出庫流量為34.6 m3/s。
根據計算求得堤頂超高Y=1.115 m,得壩頂高程為102.732+1.115=103.847(m),現狀堤頂高程為106 m,滿足防洪要求。
1.3.2 地池調洪演算
地池為無閘控制、開敞式溢洪道的水庫,水庫調洪演算的起調水位取溢洪道堰頂高程82.80 m,堰長度取b=37.1 m,堰頂寬δ=1.0 m。
水力計算按照折線型實用堰泄流公式:
上流水庫調洪計算,見圖5、圖6所示。
圖5 地池50年一遇調洪演算曲線圖
圖6 地池200年一遇調洪演算曲線圖
由圖5、圖6可知:地池50 a一遇洪水進庫流量為q=34.7 m3/s,經水庫調蓄后水庫最大下泄流量q=32 m3/s,出現在洪水歷時時段第2.2 h,此時堰頂水深h=0.6 m,調洪庫容V=1.98萬m3,防洪水位83.6 m;200 a一遇洪水進庫流量為43 m3/s,經水庫調蓄后水庫最大下泄流量q=40.8 m3/s,出現在洪水歷時時段第2.2 h,此時堰頂水深h=0.72 m,調洪庫容V=2.2萬m3,防洪水位83.52 m。由于該水庫大壩為漿砌漫水壩,水庫在遭遇較大降水時,洪水漫過大壩下泄。
根據計算求得堤頂超高Y=1.132 m,得堤頂高程83.6+1.132=84.462(m)?,F狀堤頂高程85 m,滿足防洪要求。
1.3.3 鞍子溝水庫調洪演算
鞍子溝水庫調洪演算的起調水位取106 m,出口管道直徑1 m。
水力計算按照孔口出流公式:
鞍子溝水庫調洪計算,見圖7、圖8所示。
圖7 鞍子溝水庫20年一遇水庫調洪演算曲線圖
圖8 鞍子溝水庫200年一遇水庫調洪演算曲線圖
由圖7、圖8可知:鞍子溝水庫20 a一遇洪水進庫流量為4.4 m3/s,經水庫調蓄后最大下泄流量q=2.7 m3/s,出現在洪水歷時時段第1.6 h,此時的堰頂水深h=0.9 m,調洪庫容V=1.04萬m3,防洪水位106.9 m;200 a一遇洪水進庫流量為6.4 m3/s,經水庫調蓄后最大下泄流量q=3.6 m3/s,出現在洪水歷時時段第2.1 h,此時的堰頂水深h=1.8 m,調洪庫容V=2.2萬m3,防洪水位107.8 m。
根據計算求得堤頂超高Y=1.282 m,得堤頂高程為106.9+1.282=108.182(m)?,F狀堤頂高程為108 m,根據以上計算,需將現在堤頂加高到109 m,以滿足200 a一遇校核洪水位108.48 m。
1.3.4 主水系設計最大洪峰流量
根據該區(qū)域1∶2000地形圖,量得各水系流域面積。河流的干流長度采用最遠分水嶺至工程地點的距離(km),求得主水流域綜合特征參數K為5.53,通過水庫的調洪演算和各水系洪峰流量的錯峰疊加,主水系主要節(jié)點洪峰流量見表2所列。
表2 主水系主要節(jié)點洪峰流量表
1.4 確定每條水系的最小斷面尺寸和豎向高程
根據水系洪峰流量計算結果和現場實際地形,確定每條水系最小規(guī)劃斷面及溝底豎向高程,為園區(qū)每條水系的施工圖設計提供了相應規(guī)劃依據。
2.1 對園區(qū)內的2座水庫、1座塘壩進行安全評估及除險加固
世園會開園期間園區(qū)人口相對密集,且時間上跨越青島的汛期,如果水庫大壩出現險情,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嚴重后果。為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必須委托具有相關資質的單位對園區(qū)內的2座水庫和1座塘壩的壩體進行安全評估及除險加固工作。
2.2 園區(qū)防洪工程與景觀水系的有機結合
世園會是世界級的園藝盛會,對水系的景觀要求較高,如果單純滿足防洪要求而修建過多的硬質設施,勢必會影響園區(qū)的整體景觀效果。為此,青島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配合各片區(qū)景觀設計單位,在滿足園區(qū)防洪的基礎上對各水系進行了豐富多樣的生態(tài)景觀水系設計,形式有景石護岸、格賓石籠網護岸、砌石—植草復合型護岸等。
2.3 園區(qū)范圍以外沖溝及坡地整治規(guī)劃
處于園區(qū)匯水面積內,用地紅線范圍以外的沖溝及坡地同樣威脅著園區(qū)的防洪安全?,F狀沖溝及山坡坡腳大于45°時,采用植樹種草,增加綠化面積等措施;沖溝及山坡坡腳在25°~45°之間,通過設置魚鱗坑及在坑內和溝邊植樹等措施攔截山坡徑流,減緩水勢;沖溝及山坡坡腳小于25°時,尤其是園區(qū)外環(huán)路規(guī)劃過路橋涵上游沖溝結合現狀地形,設置谷坊及沉砂池等設施截留上游沖刷下來的泥沙,防止山洪將大量泥沙沖入園區(qū)內,坡地進行植樹造林及設置水平截水溝等措施進行截留洪水。
(1)根據園區(qū)的重要性,適當提高園區(qū)的防洪標準,并根據相應標準對園區(qū)內的防洪設施進行整改,特別是對天水水庫大壩進行除險加固和溢洪道改造工作。
(2)充分利用現狀地形、地勢、水庫、水系和新建市政道路等設施,實現園區(qū)超重現期的洪水排放。
(3)通過設置透水地坪、下凹式綠地等措施,對雨水進行減流、截流、緩流。
(4)通過建立防汛指揮中心、預報預警系統(tǒng)、防洪治澇預案等非工程措施對極端天氣進行提前預警,采取事前預防等措施保障園區(qū)游客人身安全。
山洪具有突發(fā)性,水量集中流速大、沖刷破壞力強等特點。通過提高防洪標準,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等多項措施,保證了園區(qū)的防洪安全。2014青島世園會開園至今已經過去了2年的時間,園區(qū)防洪設施運行良好,并順利通過了2016年出現的近5年來的最強暴雨的考驗。
TU998.4
B
1009-7716(2017)03-0138-04
10.16799/j.cnki.csdqyfh.2017.03.038
2016-12-12
李忠民(1980-),男,山東青島人,工程師,從事防洪工程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