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吉卓嘎
摘要:在以人為本基本國策引導下,在高中教育管理中也應該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策略。因為這樣的管理模式能夠正視教育管理中問題,從而將學生作為管理的主體,這樣也契合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即結(jié)合高中教育管理中的具體問題,重點探討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高中教育管理模式。
關鍵字:教育管理 高中 學生 中心
【中圖分類號】G635.1
引言:高中階段是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不僅僅是學生將與命運息息相關的高考,同時在此時期學生認知能力、價值觀、道德思想也處于發(fā)展階段。如何在高中教育管理中促進學生智力與品行共同發(fā)展,是每個教師都值得思忖的問題。因為只有達到這樣的效果,學生才能夠得到全面的發(fā)展,而這也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然而現(xiàn)目前在高中教育管理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師本位”管理模式仍然起著主導作用。但是這樣的管理模式,首先不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除此之外也不符合高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而無法促使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在高中教育管理中如何將學生放在中心是每個教師都需要思忖的問題。為了向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路,下文則重點探討了在高中教育管理中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以及相關的解決策略。
一、學生管理中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
1.1學生管理中人本主義的重要性
現(xiàn)目前的學生對個性發(fā)展的追求是前所未有的,幾乎每個學生都希望是與眾不同的,這當然是符合個性解放的時代要求的。加之學生有著尚好的青春,他們個個熱情澎湃,充滿了活力,從而希望發(fā)揮出自己的力量,然后得到社會以及家庭的認可,要想滿足學生如此的心理特征,這就需要學校在管理過程中也要適當?shù)慕o予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從這個角度管窺學生管理工作,落實人本主義從而將學生作為主體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因為人本主義的關注點即是人的發(fā)展,而這正好與現(xiàn)目前提倡全面發(fā)展的教學要求相契合??偠灾?,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將學生作為主體是大有裨益的。
1.2以學生為主體,促使學生理解責任
在學生管理中如果僅僅是通過規(guī)定進行約束實質(zhì)是治標不治本的行為,這樣的做法只會使學生感到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但是卻無法自覺的配合管理工作的開展。而為了保證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就必須使學生在管理過程發(fā)揮出主觀能動性。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首先就應該使學生理解責任的涵義。因為只有學生理解了自身的責任之后,他們才能設身處地的認識管理規(guī)章的必要性與合理性。而認識到這兩個層面問題后,學生能夠發(fā)自內(nèi)心的接受管理,并理解管理者的不易,從而積極的配合管理。
二、在教育管理中以學生為主體的策略
1.1樹立良好的管理理念
根據(jù)筆者管理班級的經(jīng)驗而言,現(xiàn)目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與某些教學活動的情況一樣都存在教學主體不明確的現(xiàn)象,即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仍然以教師為主體,而并沒有認識到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同時也忽略了以人為本理念中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的要求。這就導致許多學生管理工作的失敗,為了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就需要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將學生作為主體,教師只是適當?shù)囊龑W生進行反思領悟,切忌不能絮絮叨叨的反復說教,而是要落實以人為本的思想。因此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構(gòu)建起一平等、互動、民主的師生關系,要想構(gòu)建這樣的關系首先就要求班主任要樹立起以下兩個個觀念:
(1)平等觀念
在平常的學生管理工作中,管理都是盛氣凌人的,而學生都是唯唯諾諾的。但是這樣不平等的關系,首先會使學生感到壓抑從而抵觸班主任所進行的學生管理工作。這樣就使得教師雖然苦口婆心的諄諄教導,但是學生卻置若罔聞。為了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教師在進行學生管理工作時,首先就要樹立起平等相處的觀念。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呢?并不是說人只要一犯錯就萬惡不赦,就要低人一等,況且一個正在成長心智尚未成熟的學生犯一些錯誤更加應該寬容的對待。因此在管理中也應該讓學生站在平等的位置去回顧自己的錯誤,這樣才會有所體會。
(2)互動交流
俗話說交流是理解的前提,因此為了在學生管理中充分落實以人為本觀念中”理解人”
的要求,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管理過程中,樹立起互動的觀念,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從而掌握事情的真相然后進行公正合理的批評教育。除此之外,師生互動也是教學的潤滑劑,它不僅可以營造起一個輕松的氛圍,同時也可以很好促進學生的反思。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很好的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反思活動中去,從而改正自身的缺點。
1.2管理中尊重個體差異
不同的學生自然而然也有著迥異的性格特征和獨特行為方式,因此在管理過程教師應該關注并尊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因此契合以人為本的要求。因此在管理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shù)淖兺?,不能盲目的將管理標準化。譬如在學生管理中,必然會存在某些好動的學生,雖然他們時常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但是卻不能將他們的優(yōu)點全盤否定,因為這些學生從本質(zhì)上講也并非是十惡不赦的,他們只是擁有好動的特性,只是一種人基因環(huán)境因素決定的個性差異,所以這樣的差異的存在是合理的。因此在管理中,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個性中的差異,并對尊重這樣的差異從而進行積極引導,幫助學生改掉陋習走上正軌。
2.3敦促學生進行良好的自我約束
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的核心是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實現(xiàn)學生自我管理為目標的管理理念。因此在落實以人為本理念的過程中,學生管理工作絕對也不能放任不管,而是需要通過良好的溝通引導機制,引發(fā)學生自我管理的自覺性,認識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而在教師的幫助下盡快矯治自我缺陷,如此的管理模式才是既符合人本主義核心理念,同時也不妨礙學生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的科學策略。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教育管理中將學生作為主體對學生素質(zhì)的提高以及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都是大有裨益的。在實施過程中,首先就應該樹立起平等的理念,構(gòu)建互動交流的機制,除此之外還應該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
參考文獻:
[1]盧勃.試論人本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高教探索,2000年2期
[2]陶宇,李志林,王穎,潘道廣.以學生為本,做好高校學生工作[J].江蘇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1期
[3]蔣龍成.關于實施人本管理的誤區(qū)與思考[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1期
[4]洪流.人本管理的本質(zhì)意義及實踐[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