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娟娟
為什么加油選擇時段并不科學?
■ 李娟娟
網(wǎng)上有很多人說,加油時應盡量選擇清晨或晚上。因為這段時間溫度比較低,根據(jù)熱脹冷縮原理,汽油晚上的重量更大一些,加油更劃算。很多司機對這種說法深信不疑。因為加油站油槍里出來的汽油,是以體積“升”為計量單位,無論冷熱,體積不變。但汽車發(fā)動機做功消耗汽油質(zhì)量,而不是看體積。實際情況真是這樣嗎?熱脹冷縮對汽油的質(zhì)量到底有多少影響?每次堅持早晚加油一年能省220元,是真的嗎?
根據(jù)公式:質(zhì)量=密度 體積,體積一定的情況下,密度越大,質(zhì)量就越大。以試驗時戶外溫度為準,早晚的溫差大概在15°左右,我們從加油站買了一瓶93號汽油來做測試。先把一瓶汽油放到冰水里,讓它的溫度下降到10℃左右。然后,把密度計放進去讀數(shù)。這時,汽油密度為:742.2千克/立方米。接著,再把汽油倒回瓶子里,放到熱水中加熱,讓它的溫度升到25℃左右。這時,測得汽油的密度為:730.5千克/立方米。按以上實驗結果,假設一輛車每個月加5次油,每次30升,按93號汽油7.64元/升計算,理論上每次可以節(jié)省3.67元,一年可以節(jié)省220元。
這個結論理論上是正確的,但是實際上合算的程度并沒有這么多。因為加油站的油罐都埋在地下,設有保護層、保溫層等幾重防護,里面的溫度是恒定的。起了一大早,在加油站蹲了半天。實測,大氣溫度相差15℃的情況下,油槍出來的油溫只相差4℃。實驗結論:每次加油30升,因油溫帶來的價格差大概只有1.10元,一年最多省下66元。實際上,一年四季也不是每天早晚和中午溫差都能到達15℃,即使考慮溫度高時汽油蒸發(fā)快的因素,這個值也是非常小的。因此,“清晨或晚上加油更劃算”這種說法,言過其實。
不過,還是有個忠告:不要在油罐車剛補完油的時候加油。因為油罐車補充的油料,會把加油槽底部的沉積物給沖起來,如果你在此時加油,這些沉積物很容易會加到你的發(fā)動機缸內(nèi),這樣會影響發(fā)動機的使用壽命。建議在給汽車加油時,雖然一天不同時段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但掌握一定的加油時機還是有必要的,最好避開加油站為儲油罐加油后的一段時間再為車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