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成立
孩子是“學”習的主體
◎邱成立
“學”是會意字,本義是學習。甲骨文的“學”字,上部就像是人的兩只手,下部就像一張漁網,也像是房子的屋頂,表示人正在編織漁網或蓋房子,這兩件事情在原始先民眼里,都是復雜的技術,需要向別人學習后才能掌握,所以“學”就有了獲取知識的本義。
甲骨文的“學”還有“教”的意思。事實上,向別人學習房屋的建造或漁網的編織技術,自然也包括掌握這種技術的人向學習者傳授的過程,也就是“教”。
金文的字形,在最下方加入了一個“子”字,古人認為小孩子是學習的主體。在古人看來,學習是孩子們的大事,孩子們出生之后就需要接受教育。繁體字“學”其實也包括“教”與“學”兩方面的意思,可以理解為雙手持“爻”(本來指卦術,這里指古代的書籍),以教膝下之“子”,或者理解為“子”用雙手捧書在大人的膝下學習??梢?,古代的“教”與“學”原本為一個字,后來才分化為兩個字。
“學”由學習引申指學問。作名詞,表示學校。比如“太學”是指我國古代設在京城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