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全盆底重建術與陰式子宮全切加以陰道壁修補術治療中、重度盆腔器官脫垂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該次研究對象中從2011年3月—2016年6月于該院就診的中、重度盆腔器官脫垂患者中方便選取110例,隨機分組,對照組55例患者采用陰式子宮全切加以陰道壁修補術進行治療,觀察組55例患者采用全盆底重建術進行治療,探究其各項生命指標與復發(fā)例數的差異性。結果 在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復發(fā)例數的比較中,觀察組患者的結果[(88.47±20.54)min、(4.34±1.21)h、(101.14±50.21)mL、5.45%]與對照組患者的結果[(124.10±20.22)min、(15.64±2.22) h、(311.47±50.33)mL、23.64%]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全盆底重建術治療中、重度盆腔器官脫垂效果較好。
[關鍵詞] 全盆底重建術;陰式子宮全切;陰道壁修補術;中、重度盆腔器官脫垂
[中圖分類號] R7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2(a)-006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reconstruction of whole pelvic floor and vaginal total hysterectomy and repair of vaginal wall in treatment of moderate and severe pelvic organ prolapse. Methods 11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pelvic organ prolaps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1 to June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5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vaginal total hysterectomy and repair of vaginal wall,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econstruction of whole pelvic floor, and the differences in various life indexes and recurrence cases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operation time, length of stay,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mount and recurrence case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y comparison [(88.47±20.54)min,(4.34±1.21)h,(101.14±50.21)mL, 5.45% vs(124.10±20.22)min, (15.64±2.22)h, (311.47±50.33)mL, 23.64%](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reconstruction of whole pelvic floor in treatment of moderate and severe pelvic organ prolapse is better.
[Key words] Reconstruction of whole pelvic floor; Vaginal total hysterectomy; Repair of vaginal wall; Moderate and severe pelvic organ prolapse
盆腔器官脫垂疾病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疾病,其主要是常見于中老年女性[1-5],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質量,因此,對其實施有效的治療干預是十分有必要的。該文研究中主要對該院2011年3月—2016年6月55例中、重度盆腔器官脫垂患者實施全盆底重建術進行治療,獲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詳細報告如下,以供臨床參考以及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對象從方便該院就診的中、重度盆腔器官脫垂患者中選取110例,隨機將其分為2組。對照組55例中、重度盆腔器官脫垂患者中,年齡跨度在42~8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74±5.24)歲,該組患者采用陰式子宮全切加以陰道壁修補術進行治療。觀察組55例中、重度盆腔器官脫垂患者中,年齡跨度在43~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41±5.10)歲,該組患者采用全盆底重建術進行治療。將2組中、重度盆腔器官脫垂患者的各項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陰式子宮全切加以陰道壁修補術進行治療,即對患者實施麻醉,之后在患者的宮頸陰道交接的膀胱處注入生理鹽水,讓其形成水墊[6-10],之后實施鈍性分離膀胱宮頸間隙以及直腸間隙,對其進行切除、縫合等。觀察組:采用全盆底重建術進行治療,即對患者實施腰部麻醉,之后根據Prolift全盆網片修復系統(tǒng)[10]進行手術治療,在手術中不需要切除患者的子宮,只需要將系統(tǒng)的補片分別放置在患者陰道膀胱間隙以及陰道直腸的間隙中,接著將其進行固定、穿刺,最后對其進行合并。
1.3 觀察指標
觀察110例中、重度盆腔器官脫垂患者經不同方法治療后其相關指標以及復發(fā)率的差異性。其中復發(fā)率指經治療后半年內對其進行隨訪,對其隨訪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文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 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相關指標
經治療,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且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具體數據詳見表1。
2.2 復發(fā)例數
經治療后半年隨訪,觀察組患者的復發(fā)例數有3例,占總例數的5.45%,對照組患者的復發(fā)例數有13例,占總例數的23.6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盆腔器官脫垂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疾病,其主要是中老年婦女發(fā)生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多種原因從而導致患者的盆地支持組織逐漸變得薄弱起來,從而造成患者的盆腔器官出現脫垂現象,病情嚴重還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對其實施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該文研究中主要對110例盆腔器官脫垂患者實施不同方法進行治療,在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復發(fā)例數的比較中,觀察組患者的結果[(88.47±20.54)min、(4.34±1.21)h、(101.14±50.21)mL、5.45%]與對照組患者的結果[(124.10±20.22)min、(15.64±2.22)h、(311.47±50.33)mL、23.64%]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全盆底重建術不用切除患者的子宮,因此,對于部分想要留下子宮的患者采用此種手術方法進行治療,滿意度較好,其效果也較為顯著。相關資料還表明[11],采用全盆底重建術進行治療,其不僅可以保證患者盆地結構的完整性,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復發(fā)的幾率,對患者盆地結構的穩(wěn)定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安全有效,并發(fā)癥較少。
陰式子宮全切加以陰道壁修補術治療盆腔器官脫垂患者,其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手術時間明顯多于觀察組患者,同時,采用此種方法結合手術治療,其復發(fā)率較高,且對患者的盆腔結構造成了一定的破壞,治療效果并不是十分顯著,因此,其并不能夠受到廣泛患者的青睞。付燕燕等[12]學者曾經在全盆底重建術與陰式子宮全切+陰道壁修補術治療中、重度盆腔器官脫垂對比研究中表示,針對中、重度盆腔器官脫垂患者采用全盆底重建術治療,可以有效穩(wěn)定患者病情,在治療后復發(fā)率較低,預后情況較好,其研究結果[手術時間(90.15±29.15)min;術中出血量(127±51.24)mL、住院時間(6.75±1.99) h]與該文研究結果相似,因此,該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針對中、重度盆腔器官脫垂患者實施全盆底重建術進行治療,其治療效果較為顯著,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安全有效,值得臨床進一步應用以及推廣。
[參考文獻]
[1] 貢震,譚笑梅,沈宇飛,等.應用全盆底重建術治療老年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脫垂臨床分析[J].老年醫(yī)學與保健,2014,20(6):403-405.
[2] 陳娟,朱蘭,郎景和,等.Prosima 網片全盆底重建術治療重度盆腔器官脫垂的前瞻性研究[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2, 47(9):664-668.
[3] 龍德蓉,王韻.經陰道植入網片全盆底重建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21):1669-1671.
[4] 池余剛,雷麗,劉祿斌,等.全盆底重建術與傳統(tǒng)陰式手術治療盆腔器官脫垂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山東醫(yī)藥,2013, 53(43):60-62.
[5] 宋敏.改良陰式全子宮切除術78例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3(4):123.
[6] 馬玉平,黃秀敏,黃琦,等.經腹子宮全切+陰道殘端懸吊術治療盆腔器官脫垂的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6(31):4724-4726.
[7] 于合珍,史麗芳.改良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及陰道壁修補術術式探討[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3,15(6):154.
[8] 李炳琪,鄭春蘭,王春昱,等.盆底重建術治療盆腔器官脫垂的術后短期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0):3365-3367.
[9] 馬輝. 探討陰式子宮切除術的適應癥、并發(fā)癥及防治[J]. 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3(3):166.
[10] 魯永鮮,王佳,沈文潔,等.經陰道子宮骶骨韌帶高位懸吊術治療重度盆腔器官脫垂的長期療效[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3,48(8):564-569.
[11] 仲丹,翟永寧,張蕾,等.全盆底重建術與傳統(tǒng)陰式修補術治療重度盆腔器官脫垂的療效比較[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3,14(2):110-114.
[12] 付燕燕,魯菊英,梁新芳,等.全盆底重建術與陰式子宮全切+陰道壁修補術治療中、重度盆腔器官脫垂對比研究[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20):3346-3348.
(收稿日期:2016-11-03)
[作者簡介] 羅星(1963.6-),女,哈尼族,廣西桂林人,本科,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婦科,產科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