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合華,徐秋煥,陳 濤
湖北省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棗陽 441200)
·名老中醫(yī)經(jīng)驗·
劉秀萍扶正祛邪理論于慢性腎衰早中期臨床治療中的運用經(jīng)驗
李合華,徐秋煥,陳 濤
湖北省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棗陽 441200)
劉秀萍教授對于早中期慢性腎衰的治療具有獨到見解與豐富臨床經(jīng)驗。其理論精華為將扶正、祛邪兩者聯(lián)合統(tǒng)一后應用于慢性腎衰的治療當中,以補脾益腎、清熱燥濕、活血通絡、降濁祛邪等為主要治則。本院在對劉教授治療慢性腎衰的經(jīng)驗、病案等文獻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劉教授理論精髓治療早中期慢性腎衰。本文旨在總結本院臨床運用的經(jīng)驗,以期為今后更加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學習劉教授理論以及全面提高早中期慢性腎衰的中醫(yī)療效提供臨床積累。
慢性腎功能衰竭(Kidney failure,CRF)是多種慢性腎病病程漫長,腎功能漸行下降直至終末期的臨床綜合征[1-3]。在祖國醫(yī)學中屬水腫、溺毒、關格等范疇。劉秀萍老師對CRF的早、中期中醫(yī)藥治療擁有豐富的經(jīng)驗,對該病的病理研究有著深刻的造詣。本文就劉老師治療CRF的思考及治療用藥經(jīng)驗進行學習分析如下。
1 CRF的發(fā)病機理分析中醫(yī)認為CRF的發(fā)病原因主要是正虛邪實。正虛是指患者的正氣不足,正氣虛損在CRF發(fā)病中占據(jù)著主導地位。邪氣實是指患者感受外邪、勞倦內傷或藥物損害等外來的病邪嚴重?!端貑枴ぴu熱病論》中指出,正氣內存,邪氣不易侵犯,邪之所湊,正氣必然虛損。人的正氣足表現(xiàn)為氣血亦足,五臟六腑康健,外邪無以入侵,那么病從何來,全身表里、陰陽、氣血、臟腑都是元陽宗氣統(tǒng)帥貫通,氣實同樣五臟亦實,氣虛則五臟亦虛。CRF病理機制錯綜復雜,本虛標實為其特點,本虛是指人體的氣血不足,陰陽的虧虛而致身體本質的虛損,而脾腎兩臟的虛損程度為甚;標實指的是瘀血、濕熱、水濁、濕毒等致病因素強盛[4-6]。劉教授認為CRF患者因先天稟賦因素或外感內傷損及脾腎致使氣血失養(yǎng)、腎元虛羸。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腎之元氣不足必將會影響到脾的化生氣血的功能。另外血屬陰,氣屬陽,氣帥血行,氣行則血亦行,氣虛則推動血運無力,血行緩慢方可成瘀。其次脾腎二臟陽氣不足,氣化乏力,水郁濁壅,水濁之毒壅塞三焦,阻礙氣機,水因氣壅,水濕濁邪無路可出,水濁間雜,久而釀為濁毒危害臟腑。
2 CRF的治療原則在CRF的治療上,一味的攻邪則以傷正,單純扶正又有留邪之弊,因此扶正與祛邪應該兼顧,綜合組方治療CRF,做到驅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7-8]。基于此原則,在治療上應健脾益腎、宣肺發(fā)汗祛邪、清熱利濕、通腑泄?jié)?、活血通絡。
2.1 補腎健脾 慢性腎功能衰竭日久,遷延難愈,造成腎的藏納、固攝精氣精微、腎氣的氣化蒸騰之力下降。腎司先天,脾司后天,二臟關系相為資助。清朝王清任指出,脾沒有先天之腎氣不能化,腎沒有后天之脾氣不能生,因此CRF患者脾腎兩臟之氣虛最為常見,患者較多表現(xiàn)的癥狀是腰酸膝軟、乏力、脘腹痞悶、兩腿腫脹等癥。多用生黃芪、羊火葉、西洋參、大云等藥物來補益脾腎,培補元氣。黃芪味甘性溫,歸脾肺經(jīng),補元陽,治勞傷,實衛(wèi)固表,充腠理,通痹著,在本病的治療上用量一般掌握在30~120 g,有醫(yī)者慮其性溫,遇伴有血壓高的CRF患者,應用此藥躊躇不前,實則生黃芪用量30 g以上即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作用,既補氣又可降壓,清朝王清任的“補陽還五湯”方中黃芪用量達到4兩,治療腦梗后遺癥。當代有關學者通過實驗證明,黃芪配伍大黃可明顯降低CRF大鼠Cre、Urea、LPO、P、ET含量。西洋參味甘、微苦,性平,歸脾肺經(jīng),其補氣之力稍弱但可養(yǎng)陰生津,尤其適合CRF氣陰兩虛型患者應用。羊火葉味辛、甘,性溫,歸經(jīng)肝與腎,溫元陽以補腎氣。大云甘溫,歸經(jīng)腎與大腸。可滋補腎陽、潤腸益精血。劉教授治療CRF在扶正氣方面,補脾益腎的用藥特點在CRF治療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2 清熱燥濕 CRF患者必然脾腎虧虛,水液運化功能、飲食營養(yǎng)攝取功能均明顯下降、水濕內停、排尿不暢、濕濁內聚日久而化熱,濕熱搏結,壅塞中焦,患者會有嘔惡、胃痞悶,胸腹?jié)M脹、舌淡或舌紅、苔黃膩等一系列表現(xiàn)。因此以清利濕熱為主,使?jié)駸?、濁邪從排尿而解。中藥用白茅根、豬苓、白花蛇舌草治之。白茅根:味甘性寒,歸肺、胃、膀胱經(jīng),其功效可補中益氣,治療勞傷虛羸,清熱、化瘀血而利尿。豬苓:利尿作用強但不傷陰精。白花蛇舌草性淡、甘涼,入胃、大腸小腸經(jīng),有活血止痛、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作用。在清熱利濕藥物的選擇上劉教授憑借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采用上藥利水祛濕解毒,利水而不傷陰,效果顯著。
2.3 活血通絡 在CRF漫長的病程中。五臟虛損,陰陽、氣血的失和,則導致了各臟器之間的惡性循環(huán)。氣虛一定會血瘀,濁淤、血瘀聚阻沉淀于腎之經(jīng)絡,方藥運用上劉教授常用活血泄?jié)?、通?jīng)活絡之法,藥選丹參、蛐蟮、水蛭等蟲類藥、蟲類藥乃血肉有情之品,其搜風剔邪、通絡、化解小血栓之力極大。水蛭:可以驅逐惡血、破除瘀血、利小便。經(jīng)藥理研究,水蛭可改善腎小球的高凝血狀態(tài),可降肌酐、尿素氮、降血壓。蟲性寒味咸,入脾及心肝經(jīng)。消堅結、散癥瘕血瘀、有消腫、接骨續(xù)筋等功效,雖有小毒,但不傷正,既能補益,又破而不峻、能破能和的特點突出。據(jù)藥理研究,蛐蟮可改善微循環(huán),溶解微小血栓,降低蛋白尿的含量。
2.4 通腑以泄?jié)岫?濕濁毒邪在CRF患者中普遍存在,治病須考慮邪有出路,宜下者,不瀉不利邪之不下也。宜外者,不散不發(fā)邪之不外也。邪毒一定要有去處,隨大便而解是邪毒的出路之一,但在CRF的治療過程中一味通腑瀉下會造成傷正, CRF患者機體各臟器虛損,忽視患者的個體差異,更易傷及五臟、損傷正氣。進一步加重胃腸的損傷和腎陰、腎陽的損傷,會使津液更加虧虛,腸道更加干燥,便秘愈加嚴重,宿便毒素蓄積體內日久,會加速腎衰的進展。劉教授在治療CRF時,因人制宜、因病制宜,考慮氣機的升降,她常選用“升降散”加于方內,由僵蠶、蟬衣、姜黃、大黃組成;升清降濁多選用柴胡、黃芩、升麻;通腑順腸多選紫苑、杏仁、蘇葉、桃仁等,取其開肺氣以通腸弊、肺與大腸相表里之意。使用生白術、當歸尾、白芍藥,可以針對氣虛便秘,熱燥結于大腸者用生大黃、火麻仁、枳實、或以中藥灌腸。陽虛冷秘選用附子、大云、干姜。陰虛者選用生地黃、玄參、麥冬、白芍,加用“舟車丸”治療患者的陰虛便秘。劉教授靈活選方用藥,讓患者大便潤下。濁毒在中焦者,脾升胃降功能失司,患者有惡心、嘔吐癥狀,可于處方中加入連翹,可收到非常好的效果。連翹能通淋,除心經(jīng)熱、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連翹有止嘔功效,只要臨床上見有胃熱嘔吐者即可加連翹10~20 g。
2.5 發(fā)汗以祛邪毒 病人有邪、其邪在皮、汗而發(fā)之。使用汗法讓患者出汗的目的是開玄府以逐邪氣,使用汗法是使病邪自腠理向外發(fā)散并兼通氣血。CRF患者大多機體陽虛,很難鼓汗而出,劉教授常用炙麻黃6~10 g以溫陽以宣肺,附子6~10 g溫陽以助汗。腠理開闔正常,機體的代謝產(chǎn)物汗液、濁毒、邪氣隨汗出而解。小分子毒素的排泄,汗液較尿液有相對明顯的優(yōu)勢,可延緩CRF的進展。對于中醫(yī)“汗法”的作用機制現(xiàn)代研究表明發(fā)汗可排除體內毒素,抑制細菌、病毒的滋生,中和毒素對人體的傷害以及增強體內巨噬細胞的御外能力。
3臨床運用體會
3.1 病治根本 在治療CRF的過程中,劉教授將培補正氣貫穿始終。治病必求治本。從中醫(yī)歷史發(fā)展來看,實際中醫(yī)治病僅為“邪正”二字。扶正以祛邪,消弱其亢盛而補益其虛衰,陰陽平秘才能百病不侵。邪氣之所生,皆為正氣不足。邪氣亢盛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著主要作用,人體正氣偏虛才是患者發(fā)病的關鍵。CRF的發(fā)病責之于患者的腎元大虧、脾腎虛衰?!毒霸廊珪氛f:五臟所傷,窮盡原因,皆究之于腎,脾胃傷則百病生。腎氣足則陽氣足,陰為物質、陽為功能,在CRF治療過程中,健脾益腎的原則應貫穿始終。
3.2 辨體質強弱與辨證論治同等重要 劉教授認為:通過八綱、六經(jīng)、三焦等辨證,判斷患者的CRF屬于某經(jīng)某臟,皆有規(guī)律可查。有的CRF患者常在體檢中才發(fā)現(xiàn)血肌酐超標。因此辨證、辨體質應當更為仔細認真,人為本、病為標。病隨人而辨,如果患者形氣俱實,則始終可治其標;如若形質本虛,則上手便當治本。CRF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慢性腎病發(fā)展而成的,CRF在中醫(yī)的臨床表現(xiàn)是脾腎兩虛,夾濕瘀、夾濁毒。因此因患者體質差異而辨癥不清晰時,應結合西醫(yī)的各項化驗檢查數(shù)據(jù),結合患者的體質進行用藥調整,以達到最好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CRF病機復雜、臨床癥狀層出多變。我們體會中醫(yī)方藥在提高CRF早中期患者的腎功能、阻止及減緩患者的病情發(fā)展,延長患者的生命年限、提高他們生存的質量等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
[1] 梁新華,芝 敏,張 蕾.兩種不同血液凈化方式對慢性腎衰竭尿毒癥患者體內毒素清除效果比較[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5,44(7):819-821.
[2] 楊 帆,賈澤會.慢性腎衰病機演變及證治探討[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7,23(7):907-908,917.
[3] 崔建豐,韓艷玲,王 青,等.老年慢性腎衰竭非透析患者心血管并發(fā)癥的相關因素研究[J].遼寧醫(yī)學雜志,2017,31(1):6-8.
[4] 徐海麗.真武湯加味佐治陽虛水腫型慢性腎衰40例療效觀察[J].國醫(yī)論壇,2017,32(1):7-8.
[5] 馮培云,劉冰冰,張守琳.趙振昌教授以瘀立法治療慢性腎衰經(jīng)驗[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7,15(6):64-66.
[6] 郭 玲,栗 睿.郭恩綿治療虛勞水氣病之活血法應用[J].陜西中醫(yī),2015,36(12):1645-1646.
[7] 鐘麗娟,王 婷,謝 娟,等.從中醫(yī)整體觀念辯治慢性腎衰病[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6,35(17):160.
[8] 王浩東,遠 方.遠方教授運用溫膽湯治療慢性腎衰濕濁證經(jīng)驗[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7,9(16):84-85.
腎功能衰竭, 慢性/中醫(yī)藥療法 扶正祛邪 中醫(yī)師 @劉秀萍
R692.5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11.048
(收稿:2017-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