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七二醫(yī)院,天津 300020)
·合理用藥·
某院2013年至2015年中藥注射劑應用分析
李燕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七二醫(yī)院,天津 300020)
目的了解某院2013年至2015年中藥注射劑的應用情況,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通過醫(yī)院計算機管理系統(tǒng)調(diào)取2013年至2015年中藥注射劑的用藥數(shù)據(jù),回顧性分析中藥注射劑的用藥品種、用藥金額、用藥頻度(DDDs)等,查閱DDDs排序前5位藥品的病歷,對合理用藥情況進行分析,并評價其用藥合理性。結(jié)果中藥注射劑品種穩(wěn)定在30種左右,用藥金額呈逐年增長趨勢,但其占藥品銷售總額的百分比未出現(xiàn)明顯波動,其中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劑3年銷售占比均超過70%。結(jié)論該院中藥注射劑使用基本合理,但部分藥品使用過度,仍需加強臨床藥師處方點評和干預、醫(yī)療質(zhì)量監(jiān)督,進一步規(guī)范中藥注射劑的使用。
中藥注射劑;銷售金額;用藥頻度;用藥分析
中藥注射劑是指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采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和方法,從中藥、天然藥物的單方或復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質(zhì)制成的,可供注入人體的無菌溶液、混懸液或臨用前配成溶液的滅菌粉末供注入體內(nèi)的制劑[1]。中藥注射劑是傳統(tǒng)中藥給藥途徑的重大突破,為多種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更多的藥物選擇。近年來,隨著提取技術和制劑工藝的改進和提高,中藥注射劑療效和安全性均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應用越來越廣泛,但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事件的報道也屢見不鮮。2015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報告顯示,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中藥注射劑占51.3%[2]。在已上報的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中,除藥品自身因素(如質(zhì)量、藥理毒理特性等)外,許多不良反應/事件與不合理使用相關[3-7]。為了解中藥注射劑在某院的應用情況,本調(diào)查中對醫(yī)院2013年至2015年中藥注射劑的使用情況進行了回顧性分析,以期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通過醫(yī)院信息管理系統(tǒng)(HIS)提取2013年至2015年中藥注射劑的用藥數(shù)據(jù),包括藥品名稱、規(guī)格、使用數(shù)量、銷售金額及部分藥品的使用科室分布。
1.2 方法
統(tǒng)計中藥注射劑的年銷售量及金額,分析其用藥趨勢,計算用藥頻度(DDDs),采用DDDs排序法進行分析。限定日劑量(DDD)值的確定參照2010年版《中國藥典》和第16版《新編藥物學》,未收載的藥品參照藥品說明書及臨床使用的常規(guī)劑量。DDDs=總用藥量/該藥的DDD值,DDDs值越高,表明此藥品使用頻率越高。通過查閱電子病歷系統(tǒng)及合理用藥分析系統(tǒng),對DDDs排序前5位藥品的主要使用科室進行統(tǒng)計,并分析其用藥合理性。
2013年至2015年,某院中藥注射劑銷售金額情況見表1,各類別中藥注射劑銷售構(gòu)成情況見表2,所使用中藥注射劑的DDDs及排序見表3,3年內(nèi)使用頻率排序前5位藥品的主要使用科室分布見表4。
由表1可見,2013年至2015年,該院中藥注射劑銷售金額逐年遞增,但其占全部藥品銷售總額的比例,3年來均維持在13%左右,未出現(xiàn)明顯波動,說明該院中藥注射劑的使用與醫(yī)院整體業(yè)務發(fā)展呈同步增長。
由表2可見,該院使用較多的中藥注射劑主要有活血化瘀類、清熱解毒類、抗腫瘤類、益氣復脈類等。其中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劑的用藥金額排序一直穩(wěn)居首位,且占中藥注射劑銷售總額的70%以上,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和工作、生活方式的改變,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越來越多,臨床研究結(jié)果表明,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劑對心腦血管疾病有較確切的療效[8-10]。清熱解毒類中藥注射劑具有較好的清熱解毒、疏風化痰等作用,對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tǒng)常見疾病療效確切,自開展抗菌藥物使用管理以來,該類藥物憑借獨特的抗菌消炎作用受到臨床歡迎。其中抗腫瘤及其輔助類用藥3年來用量穩(wěn)定在6%左右,益氣復脈類藥2015年用量有所上升,其他祛濕、開竅、平喘等藥用量約占5%。
表1 2013年至2015年某院中藥注射劑銷售金額情況
表2 2013年至2015年某院各類別中藥注射劑銷售情況
表3 2013年至2015年某院中藥注射劑DDDs及排序
表4 3年內(nèi)使用頻率排序前5位藥品主要使用科室分布
由表3可見,該院中藥注射劑各年度臨床使用的品種數(shù)變化不大,基本保持在30種左右。注射用紅花黃色素、丹紅注射液3年內(nèi)DDDs排序始終在前3位,說明其質(zhì)量穩(wěn)定,療效確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喜炎平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3年內(nèi)DDDs排序一直在前10位,用量穩(wěn)定,療效確切,患者依從性好,尤其是深受門急診醫(yī)師的青睞[11]。以丹參、川芎為主要成分的參芎葡萄糖注射液、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近 2年來 DDDs增幅較大,2014年、2015年 DDDs排序均進入前 4位,說明臨床醫(yī)師偏好使用此類藥。
由表4可見,注射用紅花黃色素、丹紅注射液在骨科、心腦血管科使用頻率較高。從其活血化瘀,通脈舒絡的功效上看,使用科室分布較合理,但骨科用于術后預防血栓形成的比例達41.98%,且多為聯(lián)合用藥、療程隨意(過短或過長)。以丹參多酚酸鹽或丹參素和鹽酸川芎嗪為主要成分的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參芎葡萄糖注射液、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在腎病科、心腦血管科有較高的使用率,尤其是腎病科參芎葡萄糖注射液近2年用量在70%以上,其中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3年內(nèi)占62.71%。其藥品說明書顯示,參芎葡萄糖注射液用于治療閉塞性腦血管疾病,如腦供血不足、腦血栓形成、腦梗死及其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的胸悶、心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風、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癥;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活血、化瘀、通脈,用于治療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中醫(yī)辨證為心血瘀阻證)。查閱電子病歷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以上2種藥作為輔助用藥在腎病科的大量使用,主要集中在過多的聯(lián)合用藥、超劑量使用、超藥品說明書使用等。
中藥注射劑由于化學成分復雜、有效成分不明確、批間差異大等原因,其不良反應具有多發(fā)性、不可預知性等特點[12]。但部分臨床醫(yī)師仍主觀地認為中藥耐受性好、不良反應少,導致超適應證用藥,隨意聯(lián)合用藥,隨意增加劑量,隨意調(diào)整療程等現(xiàn)象普遍,使中藥注射劑的使用出現(xiàn)安全隱患[13],也背離了經(jīng)濟、安全的合理用藥原則。建議醫(yī)院加強醫(yī)師合理使用中藥注射劑的培訓、監(jiān)督與指導,進一步規(guī)范此類藥物的合理使用。臨床醫(yī)師應增強按藥品說明書和中醫(yī)理論辨證施藥的自覺性,嚴格遵循《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注意對聯(lián)合用藥、用藥劑量、溶劑選擇、滴速控制、用藥間隔、用藥療程等風險因素的控制,確保合理用藥[14-15]。臨床藥師應充分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對中藥注射劑不合理使用現(xiàn)象進行積極、主動地干預,通過與醫(yī)護人員的有效溝通,共同促進中藥注射劑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1]趙新先.中藥注射劑學[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4.
[2]唐欲博.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合理用藥貴在擔當——2015年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年度報告解析 [J].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2016,31(15):17.
[3]朱 峰,郭代紅,袁鳳儀,等.123所醫(yī)院5188例中藥疑致不良反應報告評價與分析[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2015,12(2):94-97.
[4]朱 盛,梅 丹,王 蘭.北京地區(qū)丹參注射液不良反應10年回顧性分析[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5,13(5):47-50.
[5]李春曉,徐 濤.133例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25):114-116.
[6]李文杰,尹曉飛,范雪亮.超劑量使用中藥注射劑應引起高度重視[J].中國藥業(yè),2011,20(15):65-66.
[7]黃小萍.3 640例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7,23(22):3461-3462.
[8]儲秋萍,馮 琳,戴惠珍,等.2007年長江流域157家醫(yī)院心腦血管類中成藥的利用分析[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8,27(10):775-780.
[9]白曉菊.中藥注射劑治療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用藥分析[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9,43(7):58-60.
[10]貢雪 ,郭 霞,官建坤,等.2012~2014年武漢地區(qū)32家醫(yī)院中藥注射劑應用分析[J].中國藥師,2016,19(8):1543-1545.
[11]唐 韻.喜炎平注射液臨床應用近況[J].世界臨床藥物,2014,35(3):184-188.
[12]譚樂俊,王 萌,朱 彥.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20):3889-3898.
[13]張蓉蓉,毛士龍.上海12家二級醫(yī)院2007—2010年中藥注射劑使用分析[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2011,8(4):231-234.
[14]馬改萍,劉一宏,田探芝,等.2009年我院住院患者中藥注射劑使用情況分析[J].中國藥業(yè),2011,20(7):49-50.
[15]衛(wèi)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關于進一步加強中藥注射劑生產(chǎn)和臨床使用管理的通知[Z].衛(wèi)醫(yī)政發(fā)[2008]71號.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Injection in the Hospital from 2013 to 2015
Li Yan
(PLA No.272 Hospital,Tianjin,China 30002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injection(TCMIs)in the hospital during 2013 to 2015,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ational drug use.Methods The utilization data of TCMIs in the hospital during 2013 to 2015 period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in terms of drug categories,consumption sum and DDDs etc.,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rule of drug use.The system of patient records and the system of rational drug use evaluation were reviewed so as to evaluate the rationality of drug use of the top 5 TCMIs by DDDs.Results From 2013 to 2015,the number of categories of TCMIs stood at about 30,its consumption sum had the trend to increase year by year,but its proportion in total in terms of consumption sum remained stable over the 3 years.The TCMIs to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e blood stasis were used most frequently in the hospital,accountingfor more than 70% throughout the years.Conclusion The use of TCMIs in the hospital is rational basically.However,some TCMIs are overused.There should be further normalized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TCMIs by means of comments on prescription,pharmacists’intervention,and medical quality monitor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Injection(TCMIs);consumption sum;DDDs;utilization analysis
R288;R283.6
A
1006-4931(2017)04-0088-04
2016-10-07;
2016-11-21)
10.3969/j.issn.1006-4931.2017.04.026
李燕(1966-),女,大學本科,副主任藥師,主要從事藥事管理工作,(電話)022-84633020(電子信箱)272liya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