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娣
高中語文課堂教什么?怎么教?在這兩個問題中,“教什么”是首要的,因為這關乎學生的語言能力發(fā)展和思維能力發(fā)展,其次才是“怎么教”,是關乎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效率的問題。
下面,筆者以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1、必修2為例,初步探討在高中語文課堂里教師應該教什么。兩冊教科書共有8個單元,文體涉及現(xiàn)代詩歌、現(xiàn)代散文(寫人記事與寫景狀物)、新聞通訊、古代詩歌(先秦與魏晉時代的詩歌)、古代散文(史傳與山水游記)、演講辭等。開始教學之前,教師要依據(jù)不同的文體特點及背景知識,梳理教學內(nèi)容,將課堂講練與課外讀寫結合起來,教給學生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一、重視朗讀教學,提高朗讀技巧
教材必修1第一單元為現(xiàn)代詩歌,篇目有《沁園春·長沙》《雨巷》《再別康橋》《大堰河——我的保姆》,每一首詩歌都洋溢著奔涌激烈的情懷。從語文教學實踐看,學生學習詩歌是一個好的開頭,因為詩歌學習需從朗讀開始,在誦讀的基礎上去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教學時,教師要帶領學生反復誦讀詩歌,在此基礎上探討誦讀詩歌應當具備的知識與技能,如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節(jié)奏等。
語氣有輕重之分,語調有高低之別。例如,《沁園春·長沙》開頭句子:“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崩首x時要用舒緩、平靜的敘述語氣,為下文的“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蓄勢;朗讀下片開頭“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時同樣要用平靜、舒緩的語氣朗讀,把讀者帶進一種回憶的氛圍中,為下文理解“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和“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做鋪墊。朗讀時使用平靜、舒緩的語氣,語速稍慢,詩句讀起來讓人感覺語調平而低。再如《雨巷》中,“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詩句中加點的詞語,都應讀得重一些、慢一些,這樣語意表達的重點才更清晰。
除了語氣、語調和語速,朗讀時還要注意節(jié)奏的快慢和停頓時間的長短。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詩詞朗誦活動,既能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生活,又能提高學生的朗誦技巧。當然,朗讀內(nèi)容并不局限于詩歌這一種體裁,優(yōu)美的古今散文或演講辭,甚至新聞作品,都可以作為朗讀訓練的素材,引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
二、夯實語言文字基礎知識,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基礎知識與聽說讀寫思等基本技能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nèi)核。高一年級上學期涉及的語文基礎知識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語言文字知識
一般來說,識字是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任務。事實上,識字教學并非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來說,識字(詞)和詞匯學習將伴隨著語文他們的全過程。因此,對于高一學生而言,教師仍然需要教給他們識字的方法和技能,教給他們掌握漢字的規(guī)律性知識,比如,根據(jù)漢字的構字特點和規(guī)律,可以掌握字族識字法;根據(jù)漢字部首或聲旁,可以推斷出一系列形旁相同或聲旁相同的漢字的意義和讀音。再如,在《梳理探究·優(yōu)美的漢字》部分,教師可以通過梳理漢字知識,讓學生體認漢字的形體特征,掌握漢字形體的構成(如“六書”)以及漢字字形的演變規(guī)律;通過分析漢字的形體特征,掌握漢字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以及古人的思想意識及觀念,如找出《說文解字》中27個從“囗”的字,分析后發(fā)現(xiàn),這些字都帶有“界域”的意思,從而知道這些字反映了人們防衛(wèi)以求自安的意識;通過梳理漢字的形體結構,可以引領學生學習并掌握漢字蘊涵的文化意義。這些文化知識已列入高考文言文閱讀的必考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時更要引起重視。
題例:為展示“走進漢字歷史,探究字形變化”的研究性學習成果,請給下面的《漢字字形演變表》配寫一段說明性文字,介紹漢字字形的演變特點。(2014年高考四川卷)
要求:①至少答出兩個特點;②語言準確、簡明、連貫;③不少于40字。(4分)
這道題目考查考生綜合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既考查寫解說詞的能力,又考查探究分析能力,還考查對材料內(nèi)容進行歸納概括的能力及語言表達準確、簡明、連貫的能力。通過分析可知,這道題表達的核心是漢字字形演變特點。對照表格內(nèi)容,從橫向看,從甲骨文到楷書,字形由繁到簡;再看每一個字會發(fā)現(xiàn),小篆及之前的字跟圖畫有關,象形特征明顯,隸書和楷書筆畫減少,字的象形程度逐步減弱。總結出這些特征后,考生還要進一步總結、概括,作答時舉例說明,可例舉“魚”“馬”等字的演變過程??梢姡虒W中教師要求學生主動積累成語或詞組,有利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文化內(nèi)涵。
教學文言文時,教師要重視漢字詞匯的教學,讓學生掌握古代漢語具有單音詞為主這一特點,多關注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等基礎知識,在做古今對譯時盡量做到字字落實,以免遺漏重要信息。此外,結合課文拓展閱讀,進行語言與句式的訓練,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
(二)文體及篇章結構特征
高中階段,學生的視野逐漸擴大,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文,教給學生關于篇章結構方面的知識,讓學生了解文章體載及其結構特征,掌握文章的謀篇布局,明確寫作時應當如何準確而富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意圖。每一種文體的篇章結構與行文思路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學時教師要給學生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學會梳理文章的結構與寫作思路并掌握其特征,最后將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運用到寫作中。例如,教材中的文學類作品有寫景狀物類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有寫人記事類散文《記念劉和珍君》《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有實用類文本中的新聞《別了,“不列顛尼亞”》《奧斯維新沒有什么新聞》、報告文學《包身工》和演講辭《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有古代史傳類文章《荊軻刺秦王》《鴻門宴》等。
下面以課文《包身工》為例,分析報告文學的結構特征。首先,作品以時間順序組織全文,作者抓住包身工生活的場所、環(huán)境條件、飲食待遇及工作瞬間,分為3個時間段:上午四點過一刻、四點半以后、五點鐘,分別集中敘述和描寫了包身工的生活起居與工作情況。其次,作者將新聞事實與背景材料交織起來展開敘述,既抓住典型細節(jié)和典型人物進行重點描寫,又對眾多包身工的生活及其工作狀況進行描寫,有點有面,點面結合,同時穿插背景材料,對包身工的處境和遭遇進行理性思考,層層剖析,揭示他們悲慘遭遇的社會根源,表達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豐富的敘述內(nèi)容,加上作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共同組成了一種網(wǎng)絡式(或鏡頭組接式)結構(如圖1)。
新聞作品通常采用倒金字塔結構來寫作,把重要信息放在前面,次要信息放在后面,這樣便于讀者盡快了解新聞主體和新聞事實。學生能夠找出作品中的新聞要素,分析新聞語言特征,這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而文章的首尾關系、前后照應、鋪墊、伏筆以及銜接過渡等謀篇布局的技巧,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內(nèi)容。
在梳理文章內(nèi)容與文章結構的實踐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訓練。這種把握文章結構特征的訓練,也成為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訓練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至于語言文字與特定句式的訓練,教師可以將它們穿插在對文本的閱讀理解過程中。這樣的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三)重視文法修辭知識
文法是指語言的結構規(guī)律,即字、詞、句的組合規(guī)范和法則。學生掌握了語言結構規(guī)律,懂得了遣詞造句的規(guī)則,能夠更好地理解母語,規(guī)范地運用母語進行表達交流。至于修辭,除了常用修辭格以外,還包括文章的表達技巧和表現(xiàn)手法。恰當?shù)男揶o能夠使文章表達更加優(yōu)美,更富有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在高中階段,教師可以在初中所學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根據(jù)所教課文內(nèi)容適當?shù)貍魇谶@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如比喻、比擬、夸張、排比、對偶、反復、借代、設問、反問、引用、頂真、通感等修辭格,以及象征、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前后照應等表達技巧。從語言習得角度和母語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性來看,語文基礎知識是高中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
三、切實抓好思維能力訓練
(一)從語言現(xiàn)象入手,分析語言文字的精微妙意
在語言句式教學中,教師利用所學材料,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最后記錄下來,將思想凝固成文字,這樣才算完成了一次學習的過程。
下面以高中語文教材必修2第一單元現(xiàn)代散文出現(xiàn)的修辭手法為例,分析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細致的分析探討,才能讓他們領會修辭的精妙。
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朱自清《荷塘月色》)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它與通常的比喻有什么不同?結合上下文作簡要分析。
比喻通常是用熟悉的事物比喻陌生的事物,達到生動形象的效果,此處卻說“如鬼一般”。鬼是什么樣子?誰見過鬼呢?事實上,人們雖然沒有見過鬼,但是一說到鬼,就會毛骨悚然。作者此處采用“如鬼一般”這個比喻,把自己夜晚獨自走在寂靜的小煤屑路上,看到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的那種恐懼心理表達出來了。
在高中階段,學生對語言句式的理解與感悟,對語言現(xiàn)象的分析與思考,往往不能只停留在“知其然”、說出概念術語名稱的層次上,而是要結合語言句式的特點進行細致分析,真正體會語言運用的精妙。
(二)結合不同觀點,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
面對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見解,教學時教師可以借機訓練學生的思維。
例如,教學課文《荷塘月色》之后,教師可以結合練習訓練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并以“筆會”的形式,將思考的內(nèi)容寫出來。
題目:對于文章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歷來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認為表現(xiàn)了苦悶的心情;有人認為表現(xiàn)了閑適的心情;有人認為表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不滿的激憤之情;有人認為表現(xiàn)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你認為本文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結合文章內(nèi)容,談談自己的看法。
有的學生結合時代背景進行分析:本文寫于1927年7月,這是一個動蕩的年代,正由舊時代跨向新時代。在這個未知的新時代面前,每個人都顯得惶惶然,朱自清也陷于艱難的抉擇之中。他懷著對未來的不安以及如何選擇的糾結,在一個美好的夜晚獨自漫步。本文有淡淡的憂愁,也有淡淡的喜悅,并且都可以從文章中找到體現(xiàn)作者心情的句子。他喜憂參半,內(nèi)心平靜的世界與紛亂的真實世界產(chǎn)生沖突,可見作者復雜的內(nèi)心情感。
有的學生這樣寫道:荷塘月色中的一切景物無不籠罩在朱自清淡淡的哀愁與難得的片刻喜悅之中。在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與贊美中,既有他獲得片刻逍遙的喜悅,又有難以排遣的淡淡憂愁,這種復雜的情感借助優(yōu)美的景物得以恰當?shù)乇憩F(xiàn)出來。
從學生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學生的思維發(fā)散了,學會了結合文本進行分析。教學中,學生的思想發(fā)生了碰撞,這能夠訓練他們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培養(yǎng)他們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在掌握多種信息的前提下,學會取舍,結合文本及自己的體會分析問題,從而得出客觀理性且令人信服的結論。
(三)把握文段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標”)關于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指導意見有:“高中語文課程應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應該繼續(xù)關注學生的語言積累以及語感和思維的發(fā)展。”但是,對于如何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課標”卻沒有給出具體的方法指導,而高考考試大綱卻對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明確的要求,并且設題考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關注這些內(nèi)容。
高中語文必修3中的《師說》一文可以作為一篇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范文。以第一自然段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句與句之間存在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一開篇,作者就堅定地提出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接著從正面闡述教師的職能與作用,再從反面闡述不“從師”的危害,最后提出擇師的唯一標準“道之有無”。這樣就把身份之貴賤、年齡之長幼排除在外,為下文針砭時弊張本,各句之間,在語意和思維上連貫一致,邏輯嚴密。對于語句之間的這種邏輯關系,學生需要細致體悟方能把握。
下面再看全國高考試題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2015年課標全國Ⅰ卷、全國Ⅱ卷,均設題考查(題號為原卷序號)。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5分)(2015年課標全國Ⅰ卷)
電子商務存在的價值之一,就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網(wǎng)上購物,網(wǎng)上支付,節(jié)省消費者與商家的時間和空間, ① 。對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 ② ,還易于達到貨比三家、快樂購物的目的,在信息多元化的21世紀, ③ ,完成購物,已經(jīng)成為許多消費者的習慣。
【參考答案:①從而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 ②除了大量節(jié)省寶貴時間 ③上網(wǎng)瀏覽商品信息】
16.在下面—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5分)(2015年課標全國Ⅱ卷)
讀書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記住書中的內(nèi)容嗎?答案是否定的。 ① 。記憶型閱讀是我們?nèi)狈ο胂罅Φ母粗唬驗樗菀讓е旅臅局R,從而失去質疑精神。批判型閱讀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閱讀,它不追求 ② ,而主張激發(fā)想象力和靈感,帶著自己的思考,讓自己變得更有思想。能通過閱讀提出有價值的質疑, ③ ,通過分析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這在泛閱讀日益普遍的時候更顯得難能可貴。
【參考答案:①閱讀有記憶型和批判型之分 ②簡單的機械的知識記憶 ③通過質疑找出問題的根源】
以上兩道試題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边@便是語言與思維緊密結合的最好例證。為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文本內(nèi)容與結構形式展開訓練,豐富教學內(nèi)容,將語言與思維訓練分散到整個語文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嘗試運用思維圖的方式進行。
下面是某中學暑期瑤族村考察的初步構思框架,請把這個構思寫成一段話,要求內(nèi)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75個字。(6分)(2014年課標全國Ⅰ卷)
[參考答案]本次瑤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參加人員事先查閱資料,了解瑤族概況,備好所需行裝;考察期間的主要活動有參觀、訪談以及與村民聯(lián)誼,每人需寫日記記錄考察情況。(內(nèi)容完整,給1分;歸屬得當,給1分;表述準確,給2分;語言連貫,給2分。字數(shù)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這是運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各個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的例子。如果教師平時注意到這方面的問題,并把這類處理語言與思維關系的考試要求滲透到教學中,那么教學與考試就會結合得更好。
學生缺乏理性思維能力,作文思路混亂,這也正反映了當下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缺失??梢?,結合教材,將思維能力訓練融入語文教學當中已成當務之急。只有面對全體學生,讓他們的思維能力在語文學習實踐中得到切實的訓練,其思維水平才能得到不斷提升。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