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峰 魏曉媛 顏國華 楊玉增 王曉芳 張秋良 房國芳 楊 威(河北省畜牧獸醫(yī)研究所 河北 保定 071000)
豬春瀉的辯證防治
李杰峰 魏曉媛 顏國華 楊玉增 王曉芳 張秋良 房國芳 楊 威(河北省畜牧獸醫(yī)研究所 河北 保定 071000)
豬春瀉嚴重威脅豬群健康,常給養(yǎng)豬生產造成巨大損失,本文從春季的季節(jié)性特點和豬場的其它致病因素入手,運用中獸醫(yī)理論對豬春瀉進行辨證施治,為養(yǎng)殖場豬春瀉的防治提供借鑒。
豬春瀉是豬群在春季的多種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下發(fā)生的一種以腹瀉為主要癥狀的常見多發(fā)病。豬春瀉嚴重威脅豬群健康,尤其易引起仔豬的死亡,常給養(yǎng)豬生產造成巨大損失,因此,該病的防治成了人們關注的重點。中獸醫(yī)認為,機體本身以及與自然環(huán)境有著密切關系,環(huán)境的變化影響著機體的生理活動;機體也會通過自我調節(jié),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主動維持機體與外界環(huán)境的平衡從而保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但是,一旦平衡被打破,機體就會表現(xiàn)失常從而引發(fā)疾病。春季,氣溫多變,豬群整體素質偏虛,豬場管理在經過整個冬季的緊張實施后不免有些松懈,加上大量病原微生物隨氣溫升高開始復蘇,蒼蠅、蚊子、老鼠開始出沒,以上因素單方面或綜合作用導致豬群發(fā)生腹瀉。中藥以整體調整、平衡陰陽為特點,具有毒副作用小,無藥殘,不產生耐藥性的優(yōu)點,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豬春瀉的防治。
1.1 季節(jié)氣候 風是春季的主氣,風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因風邪多從皮毛肌腠侵犯機體而致病,其它邪氣也常依附于外風入侵機體,外風成為外邪致病的先導,是六淫中的首要致病因素,可能引發(fā)各種傳染性、流行性疾病。春季是冬夏轉換交替的季節(jié),冷暖氣流互相交爭,時寒時暖,乍陰乍晴,天氣變化無常。外界氣候變化對機體氣血也有顯著影響:如天寒時氣血凝滯沉澀,天熱時氣血暢通易行,春天,氣候變暖,氣血活動也隨之加強,機體新陳代謝活躍起來。氣候的不穩(wěn)定,常使豬群產生諸多不適應,尤其是仔豬,仔豬消化機能不完善,體溫調節(jié)能力差,抵抗力相對較低,在氣溫變化大的春季,很容易產生不適應癥,出現(xiàn)消化道紊亂或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減弱而導致腹瀉。因此,春季在疾病的防治上要早做準備。當前豬場的主要問題是,在經歷了一個冬季的緊張生產后,春季有所松懈,對天氣變化的應對上容易麻痹大意。例如見到天氣轉暖,一些豬場便迫不及待撤停供暖設施,甚至把所有的通氣窗口都打開,一旦氣溫發(fā)生突然變化,應急不及時,使豬群很難適應而發(fā)生腹瀉。
1.2 飼養(yǎng)管理 《內經》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說明了內傷正氣不足是許多疾病尤其是外感疾病發(fā)生的重要因素。風熱或時行病毒等邪能否侵襲機體發(fā)病,取決于機體抗御病邪的能力即正氣強弱。正氣虛弱,抵抗力降低,邪氣內侵而發(fā)病。仔豬由于環(huán)境、食物結構和形態(tài)的改變以及斷奶應激而情緒不穩(wěn),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再加上仔豬消化機能不完善,體溫調節(jié)能力差,抵抗力相對較低,在氣溫變化大的春季,如果飼養(yǎng)管理不善極易引發(fā)腹瀉癥。仔豬初春容易出現(xiàn)維生素缺乏,如果飼料中不及時添加所缺維生素,營養(yǎng)的不平衡便很容易導致仔豬發(fā)生腹瀉。
1.3 病原因素 (1)春季,萬物復蘇,大量病原微生物隨氣溫的升高開始復蘇,蒼蠅、蚊子、老鼠開始出沒,豬群在面對這些環(huán)境時,如果不能有效抵抗病原的侵襲,便會發(fā)病,尤其是腹瀉,病豬腹瀉物加上蒼蠅、老鼠的攜帶更易引起普遍傳播。由各種病源微生物引起的腹瀉當列入溫毒、瘟疫來辨證。毒邪從口鼻而人,生熱化火,毒愈甚則熱愈熾,這與一般溫熱外感病的形成概念有所不同,是毒邪的直接侵入而不是間接由熱極轉化而成的熱毒,突出毒邪致病。如導致豬腹瀉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輪狀病毒、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從中醫(yī)的病因病機理論出發(fā),則有“外毒啟動,內毒介導” 的致病特點。由外侵入的細菌、病毒、毒素等外來致病因素可視為“外毒”,由“外毒” 刺激機體產生過量的細胞因子等病理介質則可視為損害機體的“內毒”,“外毒” 的“化熱”、“致瘀”、“生變” 等致病作用主要是通過內毒介導而產生。因此,“毒” 是引起外感溫熱病的重要物質基礎,亦是決定疾病發(fā)生和轉歸變化的重要因素。(2)一些豬場往往由于麻痹大意造成消毒的不徹底,使病原到處存在,加上蒼蠅蚊子的大量繁殖,很容易造成豬群的腹瀉。豬群免疫狀態(tài)不良也是導致豬群易受毒邪侵襲的主要原因,一些豬場雖然一直沿用統(tǒng)一的免疫程序,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后豬群免疫狀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可能在預定免疫日期前豬群免疫保護力已經下降到較低水平,不足以抵抗病原的入侵,豬群一旦接觸病原很快導致發(fā)病。
2.1 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 (1)中獸醫(yī)強調治未病,在疾病未發(fā)生之前,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防止疾病的發(fā)生。古人云“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針對春季氣溫多變,多風的特點,要做到以下兩點:通風窗應采取逐漸打開的方式,并在氣溫發(fā)生突然下降時采取措施重新封堵部分窗口以調節(jié)豬舍溫度,特別是仔豬舍溫度;針對春季北方比較干旱的特點,采取措施使豬舍保持一定濕度并保證豬群有足夠的飲水。豬場管理人員應保持足夠警惕,當氣溫突變時要立即采取措施。針對春季微生物日漸活躍的特點,做好日常的衛(wèi)生和消毒工作。(2)中獸醫(yī)提出“扶正祛邪”的基本治療法則,按現(xiàn)代免疫學理論可稱為“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只要體內正氣旺盛,縱有許多致病因素(邪氣),正氣也能抵御(驅除或消滅),機體就可免于生病(即傳統(tǒng)意義上的“免疫”),但如果抵抗外邪的“正氣”低下,則“邪氣”就會乘虛而人,導致機體發(fā)病,是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豬場應做好疫苗的免疫工作,并時常監(jiān)測豬群免疫狀態(tài),一旦發(fā)現(xiàn)免疫效價下降到安全值以外,應立即免疫,并保證不能漏免,種母豬的免疫是防控仔豬腹瀉的關鍵。(3)中藥以整體調整、平衡陰陽為特點,是較理想的免疫調節(jié)劑,中藥的添加,能充分調動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力,協(xié)調機體生理機能,保證畜禽健康和生產力的正常發(fā)揮。聞愛友,張玉玲等[1]從中草藥中篩選出具有安神抗應激,消食導滯,增強機體免疫力,抑菌促生長作用的黃芪、蒼術、馬齒莧、神曲、貫眾等10 味中草藥,配制加工成復方中草藥添加劑用于35日齡仔豬,結果,日增重提高20.9%,料重比下降了25.3%,仔豬腹瀉發(fā)病率比對照組下降了87%。湯平,李福寶等[2]選用黨參、炒白術、茯苓、炙甘等組成中藥復方制劑,添加到仔豬日糧中,發(fā)現(xiàn)有明顯的促生長效果,能顯著降低仔豬腹瀉率。周學玉等[3]以中藥黨參、茯苓、白術、甘草、黃芪等組成加味四君子湯,添加入仔豬日糧用于預防仔豬腹瀉,結果顯示,添加1%中藥組的腹瀉率比對照組低32.7%。(4)提高動物機體特別是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機體的免疫水平,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目前越來越受到重視,中草藥免疫增強劑中含有抑菌物成分的生物堿、多糖、苷類揮發(fā)油、鞣質、有機酸、類黃酮和生物類黃酮等生物活性物質,可以提高免疫系統(tǒng)組織細胞的活性,增加機體免疫細胞的生長及抗體的合成,調節(jié)機體的免疫功能以及非特異性抗菌作用,具有明顯的免疫增強作用[4]。中藥做為免疫增強劑的應用已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并已廣泛應用于豬場臨床上。例如:劉自逵,堯國民等[5]用復方黃芪多糖注射液稀釋豬瘟疫苗對豬群進行免疫以探討復方黃芪多糖注射液的免疫增效作用,結果使豬瘟疫苗免疫抗體水平普遍提高,豬瘟抗體陽性率達100%,與單獨使用豬瘟疫苗免疫組相比差異顯著,可見復方黃芪多糖注射液可明顯提高豬瘟的保護力。王自然,公靜靜[6]用黃芪、黨參、何首烏、淫羊藿、女貞子、白術、白芍、五味子等11味中草藥組成中藥免疫增強劑配方,通過對斷奶仔豬投服不同劑量的中藥,研究其對豬瘟疫苗免疫調節(jié)作用的影響,結果,試驗組豬瘟血清抗體效價顯著高于對照組,接種疫苗后15d和45d,試驗組T淋巴細胞的百分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2.2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傳染性腹瀉 中草藥在仔豬腹瀉治療中顯示了明顯的優(yōu)勢,已經大量應用于豬場出現(xiàn)的各種傳染性腹瀉,此為中獸醫(yī)上的“祛邪”。針對養(yǎng)殖場中出現(xiàn)的各種病原引起的腹瀉,已經開發(fā)出了療效確切的一系列中獸藥,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豬腹瀉已有大量報道。例如:靳月生,姚學軍等[7]于某圓環(huán)病毒病發(fā)病豬場采用肌注黃芪多糖+復方磺胺間甲氧嘧啶鈉、利巴韋林+復方磺胺間甲氧嘧啶鈉、雙黃連+復方磺胺間甲氧嘧啶鈉進行治療,治愈率分別為81.43%、41.07%、52.20%,可見黃芪多糖對圓環(huán)病毒病的治療效果顯著。范緒和,滕建標等[8]用“三黃加白湯”加減治療豬傳染性胃腸炎百余例,取得較滿意療效,其組方為黃連、黃芩、白頭翁、枳殼、豬苓、澤瀉、連翹、木香、甘草等。若腹瀉劇烈且糞便黏液較多者,加地榆炭、大黃炭;糞中帶血者加側柏炭、炒槐花;腹痛劇烈者加郁金或元胡;里急后重加酒大黃;口渴貪飲者加沙參、麥冬、花粉;熱毒熾盛而舌絳者加二花、赤芍、丹皮;大腸邪火犯肺并發(fā)肺癀而咳喘者酌加黃芩,并加梔子、知母、貝母;體弱或產后母豬加阿膠等。馬玉芳,官土根等[9]選用白頭翁、黃柏、穿心蓮、苦參、木通、白芍等配成“白痢散”,通過體外抑菌試驗和對母豬喂服“白痢散”治療白痢仔豬試驗觀察,發(fā)現(xiàn)“白痢散”對致病性埃希氏大腸桿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母豬喂服“白痢散”治療仔豬白痢的治愈率與總有效率為90.59%和97.65%,分別比注射痢菌凈藥物治療仔豬白痢高出31.13%和23.35%,應用此方可以顯著降低平均治療費用。
[1] 聞愛友, 張玉玲, 王中才. 中草藥對斷奶仔豬生長性狀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00, 14(3): 21-22.
[2] 湯平, 李福寶, 李健等. 復方中藥制劑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和腹瀉率的影響[J]. 農技服務, 2007(1): 75-76.
[3] 周學玉. 復方中藥制劑防治斷奶仔豬腹瀉效果的研究[J]. 農技服務, 2008, 25(5): 82.
[4] 謝仲權. 天然飼料添加劑大全[M]. 北京:學苑出版社, 1996.
[5] 劉自逵, 堯國民, 伍冶等. 復方黃芪多糖注射液用作疫苗佐劑的免疫增效作用觀察[A]. 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藥品學分會2008學術年會論文集[C], 2008: 88-93.
[6] 王自然, 公靜靜. 中藥在豬瘟疫苗免疫中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J]. 中國獸藥雜志, 2006, 40(2): 28-30.
[7] 靳月生, 姚學軍, 呂艷秋. 黃芪多糖治療豬圓環(huán)病毒病的效果實驗[J]. 北京農業(yè), 2008(24): 9-10.
[8] 范緒和, 滕建標, 鄭建繁. 三黃加白湯治驗豬傳染性胃腸炎[J]. 中獸醫(yī)學雜志, 2001(1): 25.
[9] 馬玉芳, 官土根, 黃一帆. 母豬喂服中藥“白痢散”對仔豬白痢病的防治試驗[J].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 31(1):85-88.
S858.28
B
1007-1733(2017)01-0029-03
2016–09–12)
河北省科技計劃項目(15226624);河北省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生豬產業(yè)創(chuàng)新團隊(HBCT2013070205);河北省畜牧獸醫(yī)局科研推廣項目(20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