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總目錄
[中國問題]
價值正義:國家社會治理的原則、原理與路徑
——兼論“核心價值觀”規(guī)范國家社會治理
的倫理路徑
楊俊一 1.1
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并舉要超越歷史的周期律
蔣德海 1.19
經(jīng)濟轉型與結構性改革
——經(jīng)濟全球化新挑戰(zhàn)的中國選擇
遲福林 2.1
企業(yè)家階層新論
常修澤 3.1
中國司法改革年度報告(2016)
徐 昕 黃艷好 汪小棠 3.16
“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我國開展國際民商事司法
協(xié)助的法律思考
宋錫祥 朱柏燃 3.41
海事請求類型化下船舶扣押管轄權審視
馬得懿 4.1
海事賠償責任限制權利的擴張與平衡
夏元軍 4.16
檢察人員司法責任制體系的構建及其與檢察權
屬性之間的關系
崔永東 5.1
商業(yè)模式視角下的“信息/數(shù)據(jù)”產(chǎn)權
胡 凌 6.1
數(shù)據(jù)保護的三重進路
——評新浪微博訴脈脈不正當競爭案
許 可 6.15
個人信息的身份識別標準
岳 林 6.28
[影視理論研究]
論全球化視域下中國電影的觀念變革、作用與影響
丁亞平 1.54
馬基雅維利政治及其激進溢出
——《權力的游戲》與政治哲學
吳冠軍 1.65
論中韓電影的優(yōu)勢互補及其合拍片的現(xiàn)狀及未來
陳旭光 [韓]都性希 1.77
中國與中東歐電影交流的歷史和現(xiàn)狀
——“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的再思考
陳犀禾 劉吉元 2.14
以移動視角審視世界電影與華語電影
張英進 翟莉瀅 譯 2.24
論動畫倫理的超越性本質
高 晨 2.34
華語電影概念的起源、發(fā)展和討論
——魯曉鵬教授訪談錄
魯曉鵬 許維賢 3.60
當下中國電影的類型重組與價值取向的錯位
金丹元 田承龍 3.72
日本電影的苦難敘事、現(xiàn)代性轉型及意識形態(tài)功能
——以北美外語片市場為核心(1980-2016)
陳林俠 4.32
戰(zhàn)后日本電影的中國形象建構
鄭 煬 4.43
電影與記憶的工業(yè)化
——貝爾納·斯蒂格勒的電影哲學
李 洋 5.13
現(xiàn)代電影編劇理論的奠基人
——悉德·菲爾德論
蔡興水 5.20
父親的面具:《千里走單騎》的文化底蘊
林少雄 6.42
電影類型與敘事沖突
——《追捕》和《千里走單騎》跨類型比較
周學麟 6.55
[中國古典研究]
永明聲律新論
——聲律與詩性內(nèi)容表現(xiàn)的關系
徐 艷 1.89
晚宋“清空”說與詞學法度
孫 虹 胡慧聰 1.103
《漢書》的中古傳播及其經(jīng)典意義
陳 君 2.54
由《左傳》看《老子》所述大小國關系的年代學
特征
寧鎮(zhèn)疆 趙 爭 2.73
《詩經(jīng)·行露》之“家”與西周南申之立
——移民婚戀和家庭形態(tài)的視角
邵 杰 3.81
元代禮制中蒙漢因素的沖突與融合
——以經(jīng)筵為中心
劉 舫 3.93
庾信的“記憶宮殿”:中古宮廷詩歌中的創(chuàng)傷與暴力
田曉菲 4.52
元代文壇:多元格局形成與地方力量推助
——以江西鄉(xiāng)貫為中心
邱江寧 4.65
揚雄《劇秦美新》與漢代的王道觀
王允亮 5.30
清初廟堂文人詩學意識形態(tài)之建構
——以施閏章、魏裔介、馮溥為中心
白一瑾 5.45
《移書讓太常博士》的文學價值與經(jīng)學史意義
龍文玲 6.64
從新出史料看先秦“采詩觀風”制度
胡 寧 6.79
[社會學研究]
脫域的政治態(tài)度:中國新市民政治效能感的特征分析
——基于比較的視角
李蓉蓉 1.118
“偷”的邏輯:四川涼山G縣彝區(qū)礦產(chǎn)資源的
分割與重構
代啟福 1.130
流動攤販與城管的行為邏輯及博弈演進機制
——以浙江慈溪A鎮(zhèn)為例
張丙宣 羅 凱 5.106
“全面二孩”政策對城鎮(zhèn)女性就業(yè)質量的影響
張樨樨 王利華 5.116
[管理學研究]
心理緊張度和心理韌性對飛行員工作績效的影響
——以通用航空飛行員為例
張 梅 廖江群 彭凱平 齊學梅 2.134
國家與社會之間:工會雙重治理機制研究
宋道雷 3.121
中國的“善治”研究:主題、觀點和政策主張
汪慶華 4.128
國外服務創(chuàng)新研究演變歷程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湛 軍 5.79
中國PPP項目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問題
王 彧 5.94
[法學研究]
進化中的環(huán)境法上的權利類型探析
——以環(huán)境享有權的核心構造為中心
汪 勁 2.87
公開與不公開之間:我國公眾環(huán)境知情權和政府
環(huán)境信息管理權的沖突與平衡
嚴厚福 2.99
論環(huán)境法上權利的異質性及其類型化的方法論功能
吳 凱 2.110
明中期武職犯罪的審理程序
——以《皇明條法事類纂》為中心
徐 望 6.125
[國外人文社會科學]
《論解構:結構主義之后的理論與批評》25周年版序言
[美]喬納森·卡勒 陸揚 譯 2.46
渴望虛擬空間:1990年代媒體藝術的技術想象
[澳]西蒙·佩尼 段似膺 譯 3.104
巴迪歐與法國傳統(tǒng)
[美]弗里德里克·詹姆遜 著 藍江 譯 4.104
[哲學·美學·文藝理論研究]
“情感轉向”的理論資源
陸 揚 1.30
情感轉向下的愛與政治
王行坤 夏永紅 1.39
語言·本質·世界
——維特根斯坦語言觀再思考
孫志農(nóng) 沈 楠 5.60
席勒“中介論”美育思想簡論
孟 麗 高迎剛 5.69
[語言學·符號學研究]
語義對比研究的問題和原則
萬 華 馮 奇 2.126
語義理論的圖示模式之認知解析與啟示
謝之君 左克雨 3.134
禮與法:兩種規(guī)約形式的符號學考察
祝 東 5.131
指示性是符號的第一性
趙毅衡 6.104
論先驗意識的指示性框架及作為第二性的
指示性:兼與趙毅衡商榷
彭 佳 劉 玲 6.114
[文學研究]
《長恨歌》的歸異平衡與漢學家的上海想象
朱振武 楊赫怡 4.81
藝術的自然狀態(tài)與一般性用法
——從反本質主義到充足理由律的回歸
林云柯 4.93
[經(jīng)濟學研究]
三次危機,兩種失衡,一個世界
——次貸危機十周年祭
尹應凱 虞 崢 崔茂中 戴如磊 4.116
[政治學]
中國政府形象對政府信任的影響
——基于CSS2013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
沈瑞英 周霓羽 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