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瑛,全臘珍
(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湖南 長沙 410128)
論機械制圖課程的導入藝術
熊 瑛,全臘珍
(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湖南 長沙 410128)
新課的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門藝術。針對不同類型、內(nèi)容、形式,教師可以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導入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促進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導入藝術;機械制圖;導入方法;激發(fā)興趣
新課的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國教師教育指南》一書中指出:“教學藝術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課堂中教學的導入是引起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第一步,別出心裁的教學導入能迅速帶領學生進入特定的教學活動軌跡中。如果把一堂課比喻成一臺機器,那導入就猶如一部發(fā)動機,直接影響著整臺機器正常有效的運轉?!稒C械制圖》課程是機械專業(yè)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課程的教學質量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思維的形成,從而影響后續(xù)專業(yè)課的學習。課程難點主要反映在學生較難理解實物與視圖之間的相互轉換。因此,教學設計應從課堂上第一分鐘開始著手實現(xiàn)教學突破,為學生學習新知識鋪橋搭路。
奧蘇貝爾主張通過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使新概念“植入”到學生已經(jīng)形成的認知結構中去。以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是最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其特點是以復習已經(jīng)學過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了解的知識為基礎,將其拓展、深化,并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引出新的教學內(nèi)容,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例如在講解直線投影的時候。眾所周知,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故直線的投影可以由直線上兩點的同面投影確定。因此課堂的導入可以從復習點的投影開始,鞏固點的投影特性,并將兩點連成一條直線引出直線的投影。在講解組合體尺寸標注的時候,因為前面已經(jīng)學習過平面圖形和基本體的尺寸標注,新課的導入就可以通過給基本體標注尺寸,復習尺寸的四要素以及尺寸標注中的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和尺寸基準,為組合體的尺寸標注做好準備。這樣對比舊知識導入新知識,使學生在聯(lián)系舊知識的基礎上進入新知識的學習,效果更好,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懸念是人們對某件事一種關切的心情,可以激發(fā)人的好奇心,渴望了解這件事。提出問題,設置懸念,是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設置一定難度的問題,來引導學生一步一步通過思考、探索,最后解答,導語中提出的問題應簡明扼要,要著眼于本課的學習目標和研究主題。在講解剖視圖的這一章節(jié)時,由于前面有了視圖的基礎,可以給學生設置一個問題情境,給出一個外表簡單內(nèi)部復雜機件的三視圖,視圖中許多虛線和實線相互交錯重疊,內(nèi)部的機構看不清楚,也給標注尺寸帶來不便,那么可不可以利用一種新的方法更清楚地表達機件內(nèi)部結構形狀呢?在講直角三角形法的時候,結合生產(chǎn)實踐,利用一個有三條直線的焊接構件的投影圖,其中兩條是特殊位置直線,第三條是一般位置直線。教師導言:要加工這個焊接件需要知道每條直線的實長,那如何求出一般位置直線的實長呢?在學生面前展示一個新的求知情景,引導學生思考,進而產(chǎn)生研究新知識的興趣,進入到學習情境中。
借助實物、模型、掛圖、三維實體、動畫等直觀性的材料,經(jīng)過觀察、分析,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其特點,尋找規(guī)律,教師點題引入新課的方法。比如標準件與常用件的章節(jié)中,在講解螺紋、齒輪、鍵等規(guī)定畫法時,可拿出實物,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進入標準件和常用件的用途及規(guī)定畫法的學習。在講解機件的表達方法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拿出多種類型的零件模型,讓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實物的出現(xiàn)直接提出了問題,這種課堂導入方式更直觀,更生動。
實際生活中有許多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的事例,針對學生愛聽奇聞趣事的特點,在導語中適當引入一些與教學相關的故事、典故、趣聞等等,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還將正確的人生觀和學習態(tài)度滲透到學生心里。在講解畫零件圖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通過講述一個某場工程師,因為粗心大意,零件圖中標錯一個尺寸而造成極大經(jīng)濟損失的故事。讓學生從中明白,每一個工程技術人員必須具有認真細致的工作態(tài)度,畫零件圖是不能有絲毫差錯的。講解讀組合體視圖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通過讀一些耳熟能詳描述景色的詩歌,因為讀圖和讀詩都需要想象,有句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圖也是一樣,圖讀得多了,空間思維能力變強,畫圖也不會是難事了。這讓學生明白了學習這門課程的方法——多看、多想、多練。
教師對作業(yè)出現(xiàn)的共性錯誤進行講解,或者教師利用一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討論。通過作業(yè)引出學習課程的必要性,增加了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渴望,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換面法這一章節(jié)的講解中,利用求兩條交叉直線之間的距離一題,先請一個學生到黑板上來作圖,教師講解作圖方法,讓學生討論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從而引出換面法。在講軸側圖這一章節(jié)時,利用一個難度較大的根據(jù)兩個視圖補畫第三視圖的練習,讓學生在沒有立體圖的前提下畫圖。再給出立體圖,讓學生在有立體圖的幫助下畫圖,學生會發(fā)現(xiàn)有了立體圖的輔助,畫圖變得簡單許多,教師由此引出新課軸測圖。這種方式明確了學習目標,很好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激情。
教師不能僅僅把課堂開頭的那兩分鐘看作是導入,有時要把導入作為整個課堂中一個思考的線索來安排。一節(jié)課開始的時候用一個問題、一個情境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學生按照這樣的一個認識起點進入教學當中去。但因為學習的過程是由若干個學習階段、若干個層次組成的,由一個學習階段到另一個學習階段,由一個層次到另一個層次需要思考的線索和路徑,學習階段和層次的轉化中同樣需要導入。所以說,導入既是指課堂教學開始的一種引導,也是指過程中層次變化中的一種引導,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在講解剖視圖這一章節(jié)時,剖視圖的種類較復雜,講解全剖后,可以利用一個內(nèi)外都需要表達且對稱的機件,引出半剖視圖。接下來,再用一個內(nèi)外都需要表達且不對稱的機件,引出局部剖。以剖視為線索,層層導入,使學生很快掌握課堂新階段的知識,逐步達到認識的高峰。
總之,新課導入的方法很多,無論采用哪種方法,目的都是喚起學生的興趣和動機,能很快地進入到學習情境中去。但如果好的方法,每次課都用,學生也會厭煩。只有經(jīng)常變換,追求新穎,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為教學過程創(chuàng)造良好的開端。
[1]原孝貞.淺談機械制圖教學中的課堂導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7):170-170.
[2]劉青.論服裝結構制圖的導課藝[J].西部素質教育,2016,(7).
[3]劉遠娟.淺談教學中導入新課的方法[J].自然科學教育,2011,(2).
[4]全臘珍.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第2版)[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14.
On the Inputting Art of M echanical Draw ing Course
XIONG Ying,QUAN La-zhe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128,China)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clas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lassroom teaching,which is an art that teachers must master. For different types,content,form,teachers can teach each other,using different methods and means to stimulate students'curiosity,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o learn to promot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mport art;mechanical drawing;inputtingt method;interest stimulation
TH126
A
2095-980X(2017)06-0212-01
2017-05-24
熊瑛(1977-),女,湖南道縣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機械設計與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