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古代蔬菜栽培中的秸稈肥利用考述

        2017-04-02 12:23:42熊帝兵
        關鍵詞:農業(yè)

        □熊帝兵

        古代蔬菜栽培中的秸稈肥利用考述

        □熊帝兵

        在蔬菜生產過程中,肥料選用事關產品的產量與品質。中國古代將豆秸、稻麥糠、腐草、敗葉、棉花秸、芝麻稈、草木灰等農業(yè)廢棄物充分再利用于蔬菜生產,充當基肥、種肥、苗肥、追肥等,貫穿到蔬菜生產的播種、催芽、育苗、移栽、定植、管理等諸多環(huán)節(jié),起到改良菜地土壤、增加作物養(yǎng)分供給等作用,既能提高蔬菜產量,又可以改善蔬菜品質。生產過程中蘊含著中國古代廢棄物利用的智慧與樸素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其技術精華在當前依然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古代中國;秸稈;肥料;廢棄物利用;蔬菜種植;農業(yè)史

        蔬菜栽培一直是中國農業(yè)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爾雅·釋天》即說:“谷不熟為饑,蔬不熟為饉,果不熟為荒”。[1]中國古代蔬菜科技成就矚目,對傳統(tǒng)社會中的飲食結構以及營養(yǎng)供給起過重要作用,對當前有機蔬菜生產亦能提供技術參考。近年來,學界關于古代蔬菜生產的研究集中在蔬菜栽培技術史的梳理,①蔬菜名稱考辯,②蔬菜與古代物質生活的關系,③域外蔬菜的引種、傳播以及影響等領域。④較之糧食作物而言,肥料對蔬菜生長發(fā)育的影響更大,且與產量和品質關系密切。目前,以現代科技的視角與方法研究蔬菜肥料施用的成果尤其豐碩,但是從歷史視角考察古代蔬菜種植過程中肥料利用的系統(tǒng)性成果較少,而關于古代秸稈肥利用的專論更少。有鑒于此,筆者擬以古農書為核心史料,結合蔬菜栽培學的相關知識,簡要梳理農作物秸稈在古代蔬菜種植中的肥料用途。

        一、秸稈用作菜地基肥

        秸稈雖然是農業(yè)生產的廢棄物,但是其中仍然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多種營養(yǎng)元素,如氮、磷、鉀、鈣、鎂、硫、硅、銅、錳、鋅、鐵等,其腐殖質則可以補充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有機質含量,增強肥力。經秸稈肥改良之后的土壤空隙度與疏松程度增加,容量減輕,土壤更具活力,可使農作物根系得到更好發(fā)育,對提高產量與品質都具有重要作用。秸稈肥適用的土壤與作物廣泛,而且肥效持久,作基肥施用效果更好。在中國古代蔬菜

        生產過程中,很早就將其用作基肥。

        芋原產我國和印度、馬來西亞等熱帶沼澤地區(qū),其塊莖可食,不僅可作蔬菜,還可代替糧食或制作淀粉;部分品種的芋地上莖本身就是蔬菜,晉郭義恭《廣志》說:“莖可作羹臛……有青芋,有曹芋,子皆不可食,莖可作菹”。[2]早在西漢時期,農家遺著《氾勝之書》就總結了“區(qū)種芋”的技術要領,其中提到種芋之前,在三尺見方的區(qū)底部厚墊豆萁(即豆秸):“種芋,區(qū)方深皆三尺。取豆萁內區(qū)中,足踐之,厚尺五寸。取區(qū)上濕土與糞和之,內區(qū)中萁上,令厚尺二寸,以水澆之,足踐令保澤。取五芋子置四角及中央,足踐之。旱數澆之。萁爛。芋生子,皆長三尺。一區(qū)收三石”。[3]從中可見,芋塊莖的個體大小、整體產量與豆萁有著直接因果關系,應該是將豆萁作為基肥使用,同時也具有保水保肥功能。

        農史界對上述豆萁的功能頗有疑義,萬國鼎說:“豆萁在土中是否來得及腐爛而發(fā)生肥料的作用是有問題的……供給養(yǎng)料的作用很有限”;[4]繆啟愉也持類似觀點。[5]P173但是現代科學證明:豆秸的含氮量較高,碳氮比(C/N)在25-30之間,是可用作肥料的秸稈中品質最好的一種。[6]試驗結果顯示,豆秸還田的確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而且豆秸的酶活性狀況較好,“具有較強的蔗糖酶、淀粉酶、蛋白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粌H可以向土壤補充碳氮磷營養(yǎng)元素,而且能夠將多種酶類直接帶入土壤,為土壤中有機物質轉化提供條件”。[7]周肇基認為前述種芋所墊的豆萁就是用作肥料。[8]事實上,已有古農書曾明確指出豆秸可作肥料,如清初張履祥的《補農書》中說:“豆葉、豆萁頭及泥,入田俱極肥”;[9]P111清姜皋的《浦泖農咨》也說:“二者(蠶豆、大豆)莖葉卸下,亦可當田中膏壅”。[10]

        古代利用豆萁、腐草等農作物秸稈作蔬菜基肥的生產實踐較多,而且施用時多結合深耕翻土,以促進土肥相融,提高肥效。唐韓鄂的《四時纂要》記載的種大葫蘆技術就用綠豆秸、爛草等墊底,“二月初,掘地作坑,方四五尺,深亦如之。實填油麻、綠豆秸及爛草等,一重糞土,一重草,如此四五重,向上尺余,著糞土,種下十來顆子”。[11]后世的《四時類要》、《王禎農書》等皆引述了這一內容。[12]P180元代魯明善《農桑衣食撮要》所總結的種山藥技術中,以芝麻秸、綠豆殼、腐草等作基肥,“預先鋤地成坑垅,以芝麻秸鋪填,揀山藥上有白粒芒刺者,用竹刀切下,一二寸作一段,相挨排臥種。覆土五寸”。[13]P53同屬于薯蕷科的黃獨種植法與之類似,“以綠豆殼、麻籸、腐草或小便、草鞋包種之”。[13]P53種蓮藕也會用到秸稈,“取藕接頭時,就用帶草濕泥包裹,卻于池塘中栽之”。[13]P39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在論及種薯時說:在臘月即耕地施肥,至春分后下種時,“先用灰及剉草(或牛馬糞)和土中,使土脈散緩,可以行根”。[14]P558

        清代乾隆年間四川人張宗法所撰寫的《三農紀》記載了大量蔬菜栽培技術,尤其突出蜀中蔬菜生產特色。其在總結山藥種植技術時,也談到腐草、敗葉等作為基肥,“春間以地掘二三尺許深,以腐草敗葉填平土,著糞?!才<S,麻秕,惡人泄、豬糞”。[15]P310還特別指出山藥“惡人泄、豬糞”的生長特征。種苦瓜用草糞作為基肥,“先挖穴尺余,填以草糞,掩以肥土,方栽之”。[15]P298其中所說的“草糞”就是南方用秸稈墊牲口圈舍而形成的廄肥。[16]張宗法也提到種葫蘆技術,其用腐草、敗稿、麻餅、棉花秸等作基肥,“正月內掘地作坑數尺,填以腐草敗稿一層,如此數層,再以麻餅棉秸一層向上,一層以肥土填尺許”,[15]P300比《四時纂要》中種葫蘆的秸稈取用范圍明顯擴大。種蓮藕,“至春時將塘令干,先鋪腐席或敗薦于塘,再填河泥”。[15]P384由于傳統(tǒng)社會中所用的“席”和“薦”,不少是由為秸稈編制而成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腐席”、“敗薦”也屬于秸稈的范疇。

        二、秸稈用作蔬菜育苗肥

        對于蔬菜栽培而言,其技術要求較糧食生產更加嚴格,這在播種、催芽、育苗、移栽等環(huán)節(jié)表現得尤其突出。壯苗是高產的基礎,而壯苗的培養(yǎng)與溫度、濕度、種子活力等諸多因素都有關系,這其中,土壤環(huán)境及其養(yǎng)分含量則是培育壯苗不可忽略的重要影響因子。優(yōu)良的土壤環(huán)境應該具備土質疏松、保肥保水、透氣良好等特點,同時還需含有豐富的速效氮、磷、鉀等。如果選糞、用糞不當,不但培育不出壯苗,還可能導致出芽率低、生長緩慢、燒苗、死苗等狀況。相對于人畜糞尿以及發(fā)酵肥料而言,秸稈肥的肥性較為溫和,所以在中國古代被廣泛應用于蔬菜生產的上述環(huán)節(jié)中。

        甘露子生熟皆可食,“可用蜜或醬漬之,作豉亦得……蔬中之不可遺者”,元代王禎已將其列為蔬菜,指出春季播種時,“用麥糠為糞”。[12]P237元代官修《農桑輯要》引《務本新書》種蒜法:“蒜,畦栽。每窠先下麥糠少許”。[17]P329現代實驗數據表明,麥糠的有機質含量高達80%左右,含氮約0.24%,磷1.24%,鉀0.51%,[18]的確能夠起到土壤改良作用。據《農桑衣食撮要》介紹:培育芋秧,經過精細地整地環(huán)節(jié)之后,“將芋芽向上密排種之,用草覆蓋,候發(fā)出三四葉,約五寸高,于三月間移栽之”。[13]P29《補農書》中說種梅豆需要注意五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其中一項就是“挑泥宜密(稻稈泥)”。[9]P111章楷認為稻稈泥是稻田中的表土;[19]薛玉中與嚴力林認為,稻稈泥是“帶有水稻根基的稻田表面肥土”。[20]比較而言,后者的說法似乎更準確。另外,清代官修《授時通考》記載了水晶蔥栽培技術,“宜松土鋤溝擺于內,用牛馬糞,糠秕拌土蓋之,仍以芝麻稈蓋于上。八月種,來年五七月收”。[21]水晶蔥為何物尚存爭議,但是其種植時用到糠秕和芝麻稈則是明確的。

        草木灰是農作物秸稈燃燒后的殘余物,對草木灰的利用實際上是對農作物秸稈的間接利用。草木灰中約含 5%-8%的鉀元素,其中 90%以上具有水溶性;含磷約1.5%-3%左右;另含有鈣、鎂、硫等中量元素和鐵、錳、銅、鋅、硼、鉬等微量營養(yǎng)元素。就作物生長發(fā)育而言,草木灰的使用可以促使種子提前發(fā)芽,而且出苗齊、壯,成苗率高。因此,其在古代蔬菜播種、催芽、育苗等環(huán)節(jié)中得到普遍利用。依據古農書的記載,茄、匏、冬瓜、葫蘆、黃瓜、菜瓜等蔬菜種子在催芽過程中,大多會用到草木灰,《農桑衣食撮要》對此即有描述,“此月(正月)預先以糞和灰土,以瓦盆盛,或桶盛貯,候發(fā)熱過,以瓜茄子插于灰中,常以水灑之。日間朝日景,夜間收于灶側暖處。候生甲時,分種于肥地”。[13]P23

        由于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不同,有些蔬菜種子并不需要催芽,而是直接播種,但為了創(chuàng)造良好的發(fā)芽環(huán)境,也多會在播種時以蓋種、拌種、和土等不同形式施用草木灰。據《齊民要術》記載:種蔓菁,“以灰為糞,令厚一寸”。[5]184《農桑衣食撮要》中說:五月種夏蘿卜、菘菜,“上旬撒子,用灰糞蓋,頻澆灌,六月中旬可食”。[13]P84明鄺璠《便民圖纂》中種菠菜時,先用草木灰拌種,然后撒播,“七八月間,以水浸子,殼軟撈出,控干;就地以灰拌撒肥地”。[22]P86明王象晉的《群芳譜》中說五月上旬種白菜,“撒子于灰糞蓋,糞水頻澆”;[23]P48種擘藍(芥藍)則用草木灰和土,以增加土壤的疏松程度,“(擘藍)喜虛浮土,強者多用草灰和之”。[23]P49《三農紀》中,種萵苣和莧菜都以草木灰蓋種,萵苣:“上以細灰糞蓋”;[15]P264莧菜:“清明前后下種,再以灰糞薄蓋”。[15]P269

        有些蔬菜栽培則需要經過育苗、移栽、定植的過程,特別是在育苗過程中,播種床土與分苗床土中往往都需要添加草木灰?!掇r桑衣食撮要》在總結蔥苗培育技術(“種蔥子”)時就說:“上旬治畦,用灰糞勻細撒子,來年三月移栽”。[13]P107《便民圖纂》記載的冬瓜栽培技術,采用的也是育苗移栽法,育苗過程中多次用到草木灰,“先將濕稻草灰,拌和細泥鋪地上,鋤成行隴,二月下種,每粒離寸許,以濕灰篩蓋,河水灑之”,到三月下旬移栽定植。[22]P63《三農紀》所記載的芥藍種植技術與《農政全書》不同,不是直接播種,而是育苗移栽,其中育苗過程中也用到了草木灰,在春季催芽之后,“勺撒畦中,以灰糞蓋。待芽放葉,糞水澆。至三四寸,移苗分栽成行”。[15]P423

        對于豆類蔬菜而言,其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固氮作用,對氮肥要求不高,但是對鉀肥的需求量較大,被稱為喜鉀作物。因此,豆類蔬菜在播種時,尤其注重鉀肥的施用,而草木灰恰恰是傳統(tǒng)社會中鉀肥的主要來源?!掇r桑衣食撮要》說種豌豆,“以盦過灰糞勻蓋”;種大豍豆,“宜疏種,用灰蓋”。[13]P41《農政全書》說清明種扁豆,“以灰蓋之,不宜土覆”。[14]P525《便民圖纂》記載種刀豆,“清明時,鋤地作穴,每穴下種一粒,以灰蓋之”。[22]P64《補農書》說種梅豆在穴內施用草木灰,“肥松只在根際,豆故易茂而結繁”。[9]P111清蒲松齡的《農桑經》直接道出了用草木灰種扁豆的優(yōu)勢,“清明下種,蓋以草灰、不用土覆,則皆出,不廢一子”。[24]P118《三農紀》說得更明確,豇豆,“不喜肥土,宜灰壅”。[15]P301晚清何剛德在《撫郡農產考略》中總結說:種蠶豆、豌豆、豇豆等,“俱用草灰土糞,無用大肥者”。[25]

        三、秸稈用作蔬菜培壅肥

        培壅是蔬菜田間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蔥、蒜、韭菜等作物的培壅,可以加厚根系物質,防止根部和地下產品器官露出地面,還可以促進植株軟化,提高品質;對于芋、生姜、蘿卜等蔬菜的培壅,可以促進地下莖的形成,起到豐產作用;而對于容易發(fā)生不定根的茄子、瓜類作物而言,培壅能促進不定根的發(fā)生,加強根系吸收土壤養(yǎng)分和水分的能力。常規(guī)的培壅多與中耕除草結合進行,培壅物以土壤為主。由于蔬菜生產具有需肥量大,養(yǎng)分吸收強度高等特點,因此,在中國古代,常以秸稈或草木灰作培壅物,既發(fā)揮了培壅的作用,又實現了追肥的目的。

        《農桑輯要》引《務本新書》說甘露子在夏季生長的時候須用麥糠壅蓋,“白地內區(qū)種。署月以麥糠蓋之,承露滋胤”。[17]P354依據上下文,所覆蓋的麥糠能起到防熱、保肥、保墑作用?!掇r桑衣食撮要》總結了芋的培壅技術,“每窠根邊用盦過綠豆殼壅之,或用麻灰糞。牛羊踐踏過爛草壅其周圍,則易長大”。[13]P54而且在六月鋤芋的時候,“灰糞蓋則茂”。[17]P97《王禎農書》曾明確指出培壅能改善芋的品質,“春宜種,秋宜壅?!锸й?,瘦而不肥?!髣t系之人力,若種藝有法,培壅及時,無不獲之利”。[12]P183《便民圖纂》則提出芋的具體培壅物,“用河泥,或用灰糞、爛草壅培”。[22]P61姜是耐蔭、喜溫作物,不耐寒冷,不耐強光。其對土壤類型與養(yǎng)分要求不甚嚴格,但是對土質疏松程度,有機質含量以及通氣性有較高要求,《農桑衣食撮要》已經掌握了姜的這一生物學特征,在姜帶芽栽種以后,蓋上三寸厚草木灰和一寸厚細土,并特別強調最后需用腐草蓋之。[13]P56《便民圖纂》也提到用腐草、灰糞等物覆蓋、培壅姜苗,“三月種之,以蠶沙或腐草灰糞覆蓋”。[22]P62《三農紀》中亦有類似壅姜經驗,“土壟覆以腐草”。[15]P281綜合可見,腐草培壅顯然能夠為姜的生長提供良好環(huán)境。

        蔥苗定植以后進入旺盛生長期,需肥量大增,要及時追肥補充養(yǎng)分,《群芳譜》中說栽蔥,“豬、雞、鴨糞和粗糠壅之,不拘時”。[23]P36《三農紀》也指出要隨時壅肥,“雞豕糞和粗糠壅之,不拘時”。[15]P286動物糞便與粗糠混合使用,兼具追肥和培壅的作用,既可增加蔥的養(yǎng)分供給,又能軟化蔥的葉鞘,增加假莖的長度,提高品質。大蒜培壅也很類似,需加蓋腐草,“宜秋季治溝,每瓣相遠三五寸許,再以糞掩之,上加腐草密蓋”。[15]P283薤是《黃帝內經》所謂的“五蔬”之一,《三農紀》在總結栽薤技術時特別提到:“每棵相離五七寸,以茸草蓋或加灰糞”。[15]P285此處所謂的“茸草”應當是柔軟的農作物秸稈。

        韭菜再生能力較強,一年可以收割多次。由于韭菜喜肥,在每次收割之后,需要及時補充養(yǎng)分,以促進生長,防止早衰,并保證下茬產品的質量,古代學者對此已有清楚的認識,《齊民要術》就指出:“韭一剪一加糞”。[5]P203但是并沒有明確指出施用何種糞肥,《便民圖纂》提到韭菜需要在十月份用草木灰壅蓋,以便春季更好地采割,“十月將稻草灰,蓋三寸許,又以薄土蓋之,則灰不被風吹。立春后,芽生灰內,可取食”。[22]P64這一方面是為韭菜越冬做好防護,另一方面也是在給韭菜壅肥,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也引述了這一內容。[14]P585《三農紀》對韭菜收割之后的培壅也較重視,強調“剪過以灰糞蓋之”。[15]P289《農桑經》則明確指出韭菜割后不壅的弊端,強調凡割必壅,“不壅,則瘦而根赤。割一遍,壅一遍”。[24]P121

        除了蔥、蒜、韭菜以外,還有不少其他蔬菜在田間管理時也少不了草木灰培壅環(huán)節(jié),據古農書記載,種苦荬、萵苣、生菜、四月芥等,“三月皆可移種。宜用盦過熟灰糞培壅之”。[13]P30由于草木灰還具有吸熱保溫等功能,因此,冬季用草木灰培壅蔬菜,不但能夠起到追肥、培壅作用,還可提高土溫,幫助越冬蔬菜防寒保暖,徐光啟在介紹麥地溝邊套種蠶豆時強調蠶豆畏寒,“臘月宜用灰糞蓋之”。[14]P532草木灰也具有一定堿性,用其培壅蔬菜,除了可以增加肥效以外,還能起到防蟲、驅蟲作用,《齊民要術》所記載的“治瓜籠法”即是如此,“旦起,露未解,以杖舉瓜蔓,散灰于根下。后一兩日,復以土培其根,則迥無蟲矣”。[5]P156古代滅蟲所用的灰多為石灰,但是學者指出此處所說的灰就是草木灰,[26]或者是穰灰。[27]對此,清代包世臣在《齊民四術》中記載得更明確,“蔓長時,趁朝露以杖舉蔓,拌柴灰、石灰散于根下。后兩日,復耬土堆護其根,則去蟲”。[28]

        四、結語

        秸稈既是傳統(tǒng)農業(yè)生產的廢棄物,也是重要肥源。中國古代諸多農學著作在總結生產技術經驗的同時,也透露出對秸稈物性以及功能的深刻認識,并將其再利用到農業(yè)生產環(huán)節(jié),其中蘊含著樸素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蔬菜品質是事關人體健康的大事,傳統(tǒng)社會在蔬菜生產過程中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作為肥料,在提高產量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蔬菜的品質。在科技發(fā)達的當下,農業(yè)廢棄物利用,蔬菜品質及安全都是與環(huán)境保護密切相關的熱點問題。雖然現實問題的解決不可能照搬歷史經驗,但是也不能否認,通過傳統(tǒng)技術精華的深入研究以及農業(yè)文化遺產的細致整理,對當前創(chuàng)新農業(yè)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思路,改善農產品品質,確保其質量安全仍有重要啟示作用。

        注釋:

        ①代表性成果有:丁曉蕾的《<齊民要術>中的蔬菜科技述評》(《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1期);李昕升的《中國南瓜史》(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7年版);王燁的《中國古代園藝》(中國商業(yè)出版社2015年版)等。

        ②代表性成果有:葉靜淵的《<馬首農言>中的“扁豆”考辨》(《中國農史》1995年第1期);張平真主編的《中國蔬菜名稱考釋》(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版)等;趙麗萌的《“荇菜”考論》(《山東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

        ③代表性成果有:曾雄生的《史學視野中的蔬菜與中國人的生活》(《古今農業(yè)》2011年第3期);李昕升和王思明的《明清時期南瓜的加工和利用》(《天中學刊》2015年第2期);丁曉蕾的《馬鈴薯在中國傳播的技術及社會經濟分析》(《中國農史》2005年第3期)等。 ④代表性成果有:葉靜淵的《中國茄果類蔬菜引種栽培史略》(《中國農史》1983年第2期)和《甘藍類蔬菜在我國的引種栽培與演化》(《自然科學史研究》1986年第3期);蔣慕東,王思明的《辣椒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影響》(《中國農史》2005年第2期);丁曉蕾,王思明的《球莖甘藍在中國北方的栽培傳播史考》(《中國農史》2014年第6期)和《美洲原產蔬菜作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本土化發(fā)展》(《中國農史》2013年第5期);丁曉蕾,胡義尹的《從方志記載的辣椒地方名稱看辣椒在中國的引種傳播》(《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5年第3期)等。

        [1]徐朝華注.爾雅今注[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7:199.

        [2]方國瑜.云南史料叢刊(第一卷)[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1998:214.

        [3]萬國鼎.氾勝之書輯釋[M].北京:中華書局,1957:164.

        [4]萬國鼎.區(qū)田法的研究[J].農業(yè)遺產研究集刊(第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1958.

        [5](后魏)賈思勰原著,繆啟愉校釋.齊民要術校釋(第二版)[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8.

        [6]張洪昌,段繼賢,趙春山主編.肥料安全施用技術指南(第2版)[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4:72.

        [7]關松蔭.土壤活性酶影響因子的研究Ι:有機肥料對土壤中酶活性及氮磷轉化的影響[J].土壤學報,1989(1):72-77.

        [8]周肇基.中國植物生理學史[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8.

        [9](清)張履祥輯補,陳恒力校釋,王達參校、增訂.補農書校釋(增訂本)[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83.

        [10](清)姜皋.浦泖農咨[Z].續(xù)修四庫全書(第976冊)[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17-218.

        [11](唐)韓鄂原編,繆啟愉校釋.四時纂要校釋[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81:69.

        [12](元)王禎撰;繆啟愉,繆桂龍譯注.東魯王氏農書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3](元)魯明善著,王毓瑚校注.農桑衣食撮要[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62.

        [14](明)徐光啟撰,石聲漢點校.農政全書[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5](清)張宗法原著,鄒介正校釋.三農紀校釋[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89.

        [16]姜華.土壤肥料的科學理論與技術研究[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5:212.

        [17](元)大司農司編撰,繆啟愉校釋.元刻農桑輯要校釋[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88.

        [18]煙臺行政公署農業(yè)局.小麥高產栽培研究[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68.

        [19]章楷.中國古代栽桑技術史料研究[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82:108.

        [20]薛玉中,嚴力林.浙江省生態(tài)農業(yè)建設及其發(fā)展對策[A].生態(tài)研究與探索[C].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1997:29.

        [21]馬宗申校,姜義安參校.授時通考校注(第四冊)[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95:25.

        [22](明)鄺璠著,石聲漢,康成懿校注.便民圖纂[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59.

        [23](明)王象晉纂輯,伊欽恒詮釋.群芳譜詮釋(增補訂正)[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85.

        [24](清)蒲松齡撰,李長年校注.農桑經校注[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82.

        [25](清)何剛德.撫郡農產考略(卷上)[Z].光緒二十九年撫郡學堂??饩w三十三年蘇省印刷局重印本.

        [26]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南京農業(yè)大學中國農業(yè)遺產研究室.中國古代農業(yè)科學技術史簡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07.

        [27]閻萬英,尹英華.中國農業(yè)發(fā)展史[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343.

        [28][清]包世臣撰,李星點校.包世臣全集(管情三義,齊民四術)[M].合肥:黃山書社,1997:180.

        2017-02-03

        淮北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安徽 淮北,235000

        熊帝兵(1976- ),男,安徽省定遠縣人,博士,淮北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農業(yè)史,社會史,文獻學。

        S-09

        A

        1008-8091(2017)02-0001-05

        猜你喜歡
        農業(yè)
        國內農業(yè)
        國內農業(yè)
        國內農業(yè)
        擦亮“國”字招牌 發(fā)揮農業(yè)領跑作用
        新農業(yè) 從“看天吃飯”到“看數吃飯”
        歐盟發(fā)布短期農業(yè)展望
        “5G+農業(yè)”:5G如何為農業(yè)賦能?
        健康富硒168慢病未病全靠它——加入農業(yè)合作社,與健康同行!
        健康富硒168慢病未病全靠它——加入農業(yè)合作社,與健康同行!
        外向型農業(yè)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6
        一本一本久久aa综合精品|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中国农村妇女hdxxxx| 女人让男人桶爽30分钟|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av无码久久|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人妻影音先锋啪啪av资源| 国内免费AV网站在线观看| 手机看片久久国产免费| 日本一区不卡在线|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毛片 |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 女的扒开尿口让男人桶30分钟|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篇| 久久国产精品偷任你爽任你 | 精品熟女日韩中文十区| 亚洲av一宅男色影视| 91在线在线啪永久地址| 久久精品成人亚洲另类欧美| 久久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成在线免费视频| 日韩av最新在线地址|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麻豆| 久久精品亚洲熟女av麻豆| 国语淫秽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内嫩模自拍诱惑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秋霞久久aa片|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本| 欧亚精品无码永久免费视频 | 美女福利视频网址导航|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伦理| 加勒比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av无码小缝喷白浆在线观看| 午夜色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豆国产95在线 | 亚洲| 国产精品密播放国产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