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蘇,常紀茹*
(江蘇泰州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腫瘤患者置入PICC后并發(fā)深靜脈血栓的臨床護理體會
王曉蘇,常紀茹*
(江蘇泰州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目的 對于腫瘤患者置入PICC后實施臨床護理,了解其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情況。方法 將腫瘤置入PICC的患者94例平均分為兩組進行護理。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和深靜脈血栓的護理(護理組),分析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情況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 護理組患者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明顯較對照組低,護理滿意度數(shù)據(jù)對比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較明顯P<0.05。結論 腫瘤患者需要置入PICC管,但容易引發(fā)深靜脈血栓,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可以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對于已經發(fā)生深靜脈血栓的患者則可以減少對其身體的影響,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
腫瘤患者;PICC;深靜脈血栓;臨床護理
腫瘤患者由于需要接受化療和放療,對于淺靜脈的傷害較大,且由于大多為化療藥物,會使得淺靜脈硬化,且一旦化療藥物外滲,對患者的皮膚傷害也較大,因此對于腫瘤患者大多采用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但深靜脈置管后則容易引起深靜脈血栓,因此在臨床護理中應積極預防血栓的發(fā)生。本文選取94例腫瘤置入PICC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組實施不同的護理,分析其效果。
1.1 基礎資料
選取94例腫瘤置入PICC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對象的選取時間段為2015年5月~2017年2月,將所有研究對象平均分為兩組治療,護理組患者47例,男女比例25:22,年齡36~74歲,平均年齡(52.5±2.5)歲,病程2~13個月,平均病程(5.5±1.5)個月。對照組患者47例,男女比例23:24,年齡39~72歲,平均年齡(53.5±1.5)歲,病程3~13個月,平均病程(5.5±2.5)個月;分析其基礎資料顯示,資料數(shù)據(jù)可以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P>0.05。
1.2 方法
實施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患者在置管后嚴密觀察治療時PICC有無滲液或者漏液,然后以正確的方式進行封管,將管內的液體沖干凈,封管后用膠布將接入靜脈輸液器的部位固定在身體上,以防PICC管脫出。
實施臨床護理(護理組):①患肢的護理:當患者病情嚴重時應囑咐患者絕對臥床休息7~14d,抬高患肢20°~30°以促進血液回流,注意患肢保暖,不可進行摩擦或者劇烈運動,避免引起靜脈壓升高的因素,防止血栓脫落,從而引起肺栓塞。每日測量患肢、健肢同一水平臂圍,觀察患者肢體的水腫情況[1]。②注意出血傾向及栓子脫落:對患者的血常規(guī)和凝血功能進行監(jiān)測,特別注意患者牙齦及鼻腔有無出血、穿刺時針孔滲血、皮膚淤斑、血壓袖帶綁扎處有無出血點等,用藥期間臥床,防止跌倒。③在置管時嚴格遵守置管流程:選擇適宜的導管,且盡可能選擇右側貴要靜脈并讓專業(yè)的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進行靜脈穿刺,以減少并發(fā)癥。操作中動作要輕柔,盡量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復穿刺對血管造成損傷。④PICC置管后對患者的指導:告知患者置管側的肢體盡量活動,但避免過度用力、外展、上舉和旋轉,以免增加血管內壁的機械刺激;在輸液及睡眠時,不要長時間壓迫置管側肢體。⑤注意藥物之間的配伍禁忌:保持導管通暢,避免扭曲、打折、堵管,注意藥物之間的配伍,輸液完成后及時采用10 ml肝素鈉稀釋液封管[2]。
1.3 觀察指標
分析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情況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率(%)表示兩組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情況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用卡方進行檢驗;本文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軟件處理,當2組患者對比有明顯的差別時,用P值小于0.05表示。
2.1 分析護理后患者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情況
護理后,護理組患者有2例發(fā)生了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為4.25%,對照組患者有9例發(fā)生了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為19.15%,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
2.2 護理后滿意度的分析
護理后,護理組患者有46例對護理滿意,滿意度為97.87%,對照組有38例對護理滿意,滿意度為80.85%,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
深靜脈血栓是臨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它是指血管壁受到刺激形成栓子,栓子脫落后堵塞血管,使得血液在深靜脈內流通受阻,在血管內凝結形成血栓[2]。當患者發(fā)生深靜脈血栓時,患者會出現(xiàn)肢體水腫、疼痛,若不能及時治療還會引起靜脈曲張、皮炎、色素沉著等[3]。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原因有:靜脈血流淤滯、靜脈壁的損傷、血液濃度較高、較粘稠。而腫瘤患者化療、放療藥物對血管壁的刺激較大,容易形成血栓。
對于置入PICC的患者給予相應的護理則可以提高患者的護理效果,通過置管后對患者患側肢體的觀察,了解患者是否發(fā)生深靜脈血栓,給予患者患肢運動指導,告知患者在輸液時防止長時間壓迫患肢,避免血液流速減慢,造成血栓的形成,同時在輸液中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封管前應將管內的液體沖洗干凈,用稀釋后的肝素鈉進行封管。
綜上所述,對于腫瘤患者置入PICC后要嚴密觀察患者的患肢情況,同時給予適當?shù)倪\動指導和休息指導,用正確的方式進行封管,以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
[1] 袁 敏.腫瘤患者置入PICC后并發(fā)深靜脈血栓的護理[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6,27(04):511-513.
[2] 陶雨香,單曉慧,李 晶,等.腫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發(fā)深靜脈血栓的原因及護理[J].吉林醫(yī)學,2014,35(34):7741-7742.
[3] 萬 虹.腫瘤患者置入PICC后并發(fā)深靜脈血栓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1,12(03):110-112.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25.129.01
常紀茹,女,婦科副主任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