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晨
(蚌埠醫(yī)學院護理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女性客體化對月經態(tài)度影響的研究進展
沈海晨
(蚌埠醫(yī)學院護理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客體化理論解釋了西方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文化、媒體等通過性客體化將女性身體轉化為一種理想化的文化符號,從而對女性的認知表現和經驗結構上產生諸多負面影響。筆者擬從女性客體化視角解讀女性月經態(tài)度,幫助女性更好的應對月經問題。
女性客體化;月經態(tài)度;生殖羞恥;性別歧視
月經作為內生殖器發(fā)育成熟的重要指標,對女性的生命活動產生重要影響。人們對于月經和經期女性的態(tài)度由早期的物理隔離,轉向更為隱蔽的心理隔離[1]。這導致女性以一個內化了的觀察者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筆者就女性客體化對月經影響的關鍵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月經,綜述如下。
1.1 傳統(tǒng)性別角色客體化
社會性別理論認為,女性劣于男性是社會習俗束縛的結果[2]。我國普遍視女性月經為不潔之物,在性別歧視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社會將月經從女性的身體中分離,嚴重影響女性的生存質量。
1.2 媒體客體化
大眾媒體對女性的身體展現是客體化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廣告是大眾媒體的集中體現。在月經產品廣告中,月經被描繪成骯臟和不潔的,并以此暗示女性應該保持經期潔凈[3]。這使得女性月經在社會大眾的文化建構中負面化[4]。
1.3 人際客體化
在日常生活中,女性相對男性而言更多遭受目光侵犯。由于傳統(tǒng)性別觀念通常將經期女性刻板化為缺乏魅力和不潔,當社會聚焦于女性經期的外觀和表現時,會激起這種社會刻板印象。導致女性以消極的目光來看待經期自我。
2.1 生殖羞恥
生殖羞恥則是指女性對于自身生養(yǎng)繁殖后代的功能以及生殖器官呈現自卑感、被壓抑感。是典型的客體化理論的運用。研究發(fā)現當客體化程度較高的女性會對生殖功能積極地回避,對月經產生更強烈的負面態(tài)度[6]。筆者認為研究客體化對月經的影響能夠幫助女性以更加健康積極的觀點看待月經。
2.2 月經抑制
2.2.1 消極的月經態(tài)度
國外調查發(fā)現,35%的女性首選月經周期延長,37%的女性首選無月經[5]。月經作為一種污名標簽,抑制了經期女性的自我表現,給女性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影響。
2.2.2 醫(yī)學手段抑制月經
調查顯示[6]美國40%婦女和44%的衛(wèi)生保健提供者對連續(xù)使用口服避孕藥持積極態(tài)度,其中三分之一的女性期望永久抑制月經。這說明世界范圍內的女性已受到了月經污名化的威脅,試圖改變自己的月經周期。
2.2.3 抵制新型月經產品
一次性月經產品對女性健康存在著潛在影響, 盡管可重復利用的月經替代產品(如月經杯)可能會解決這些問題,但卻遭到廣大女性拒絕。國外有研究將客體化理論用于月經替代性產品的選擇上,認為社會文化態(tài)度使得女性產生消極的月經態(tài)度,從而抵制使用更加舒適、安全的新型月經產品。
近年來,客體化理論已經得到了大量的驗證與擴展,但具體到月經方面卻關注較少。月經態(tài)度雖然是基于月經生理現象產生,但其形成和構建更多的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從預防和干預的角度探討女性自我客體化對女性月經態(tài)度及經期行為的影響,幫助女性更好的應對經期問題將是當今月經癥狀學與醫(yī)用心理學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1] 呂 行.文化建構下的月經態(tài)度研究述評[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8(3):130-135.
[2] 周群英,周文蓮.就業(yè)性別歧視的文化機制分析[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76(3):90-95.
[3] Ainley V,Tsakiris M.Body conscious?Interoceptive awareness,measured by heartbeat per-ception,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lf-objecti fi cation[J].PLoS One,2013,8(2):1-9.
[4] BrockR,RowseG,Slade P.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anoid thinking,self-esteem and theme-nstrual cycle[J].Arch Womens Ment Health,2016,19(2):271-279.
[5] Linda C,Andrist.The Implications of Objectification Theory for Women's Health:Menstr-ual Suppression and"Maternal Request"Cesarean Delivery[J].Health Care for Women Internation al,2008,29(28):551-565.
[6] Vostral, S. L.Rely and Toxic Shock Syndrome: A technological health crisis[J].Yale Journal of Biology and Medicine,2011,84:447-459.
本文編輯:劉帥帥
R192.6
A
ISSN.2095-8803.2017.0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