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朝玉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2016年底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題為《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的文章刷屏。文章作者羅爾通過小銅人公司發(fā)文為患白血病的女兒羅一笑募捐,隨后網(wǎng)友通過微信打賞捐款逾百萬元,遠遠超過治療所需費用。不過,很快有人爆料稱,羅爾家并不貧窮,有三套房,另有網(wǎng)友稱羅一笑參加了醫(yī)保,治病報銷比例超過70%,羅爾家花費還不到2萬元……網(wǎng)民們指責小銅人公司借勢營銷超越了道德底線。質疑患兒父親未能窮盡個人能力進行治療,甚至懷疑其隱瞞個人財產(chǎn)情況,欺騙了大眾的善心。日前,相關方表示將會原路返回網(wǎng)友260余萬微信贊賞資金。羅爾和小銅人公司也通過公開聲明對自己的不當行為表達了歉意,并對廣大愛心人士表示感謝。
對此,引發(fā)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材料及含義作文。自選角度,自擬題目。不得套作。
寫作指導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要求針對“羅爾事件”進行思考,談自己的看法。要善于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對事件進行深度解讀和剖析,可以多角度地觀照,但表達的觀點要能引起有意義的思考。
角度一:針對材料中“小銅人公司借勢營銷超越道德底線”,可以立意:反對惡意營銷騙取公眾善意。
寫作技巧:要指出小銅人公司在整個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揭示其實質,剖析其危害性。如這是用營銷套路“獵取善良”,其實是一種“精神碰瓷”,甚至還帶有道德綁架的色彩,使真誠和善良遭遇“套路”,如果放任善良被肆意竊取變賣,博名、博利、漲粉兒,讓大眾一次一次經(jīng)歷“狼來了”式的愚弄,最終惡果便是整個社會的信任被透支。這種社會信任透支將導致真正需要幫助的孩子在懷疑中失去求生的最后機會。分析問題之后尤其需要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如互聯(lián)網(wǎng)捐助必須追求更多的“程序正義”,引導人們思考:在傳播界日益消彌的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如何呵護善良不被獵???同時指出:不能走極端,在避免事件重演的同時,應鼓勵善良生長。這才是我們的終極關懷。
角度二:針對“羅爾隱瞞個人財產(chǎn)情況,欺騙了大眾的善心”,可以立意:應當誠信求助。
寫作技巧:首先指出羅爾在此事件中夸大了自己的困境,透支了自己的信用,雖然所捐之錢已原路退回,但善良和信任能退回嗎?其危害性就是對慈善的沖擊,損傷了整個社會的基本價值。以其危害性反證誠實求助的重要性。還應當正面分析誠實求助的必要性:所有的善必須以真為前提,任何求助都以求助者提供完整、確切的求助信息為道義條件,公眾需要的永遠是全面準確的事實真相。羅爾蒙羞其原因就在于他沒有坦陳真相。真相才能讓人表達同情,才能讓人產(chǎn)生共情。最好還要辯證地指出:在譴責羅爾的同時,不要遷怒無辜的孩子;同時還要提醒人們:羅爾有詐,但愛心理應永恒。這才是我們的最終期許。
角度三:還可以結合整個事件,對慈善體系、個人求助等進行思考。
寫作技巧:《慈善法》實行后,國家民政部通過了首批13家慈善互聯(lián)網(wǎng)募捐平臺,但其中并不包括微信打賞?!洞壬品ā芬?guī)定個人不可以公開募捐,但是并未禁止個人求助,也未禁止以營銷的手段進行個人求助。微信打賞方式現(xiàn)在屬于監(jiān)管的“灰色地帶”,從《慈善法》未能通過“羅爾事件”的考試,應當積極思考如何進一步完善慈善體系,規(guī)范個人捐助行為。只要觀點明確,合情合理,有理有據(jù),自圓其說就行,主要目的在于引導人們積極向上的思考。
媒體評論
1.公益募捐需轉型
羅一笑事件也從一個側面印證:公益捐贈還是要通過專業(yè)的公益組織來操作,從而實現(xiàn)善款的規(guī)范使用,讓更多的受助者受益?;蛟S很多人不相信公益組織,是因為擔心郭美美事件再次出現(xiàn),但如果用心了解就知道,近幾年,已有很多可信任的公益組織迅速發(fā)展,專業(yè)程度、透明性等都完全值得信任。
這些備受公眾關注的騙捐事件,對公益行業(yè)來說也是一種鞭策。全行業(yè)都應該努力倡導、推進個體求助募款向專業(yè)組織募捐、管理的公益規(guī)范化發(fā)展,建設更便利、更具公信力的公開募捐渠道和組織,讓公眾能放心地將善款交給專業(yè)公益機構,并積極參與善款監(jiān)督,構建一個良性運行的公益生態(tài)。如此,對于受助人和捐贈人都是一種保護,也才能避免消耗和傷害社會愛心的事件一再發(fā)生。 ——張?zhí)炫耍d《新華每日電訊》
【評析】此文帶給我們積極的思考:一是不能因個案傷害了善良就否定有效的個體救濟方案,騙捐只是小概率事件,愛心不必反轉。二是要實現(xiàn)善款的規(guī)范使用,構建一個良性運行的公益生態(tài)。這正是我們討論反思“羅爾事件”的目的所在。
2.羅爾事件帶來的應是理性而不是冷漠
從滿屏的感動到滿屏的質疑,到各方表態(tài),羅一笑事件的網(wǎng)絡情緒反轉也就花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媒體采訪到當事人,醫(yī)院作出回應,官方有了聲明,事實才漸漸清晰。孩子確實病重,不過孩子父親的描述存在夸大,并不需要那么多錢。嚴格來說,算不上是騙捐,也不是借病情營銷,我愿意用最大的善意去理解,這是一個救女心切的父親用力過猛的表現(xiàn),他本應該客觀描述,本應該拒絕營銷元素。
用力過猛的網(wǎng)絡募捐,用力過猛的網(wǎng)絡感動——引發(fā)質疑后,變成用力過猛的網(wǎng)絡憤怒,不明不白的感動變成義憤填膺的聲討。特別不想看到這一事件帶來什么網(wǎng)絡后遺癥,產(chǎn)生用力過猛的警惕,即使面對真實的苦難時也失去同情和愛心。羅爾事件帶來的應該是理性,而不是冷漠?!芰?,原載《中國青年報》
【評析】理性地看待“羅爾事件”,警惕對善良的冷淡。這是此文傳遞的最可貴的思想。不能因“羅爾事件”給人們拒絕行善的理由;不能因被騙個案推導出好人沒有好報的結論。壞邏輯不適合我們的時代,我們的時代需要善良!
例文
讓慈善沐浴在陽光下
□陳立全
羅爾募捐一事,劇情反轉再現(xiàn)。贊賞資金雖返還,理性反思不可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我認為,我們要讓慈善沐浴在陽光之下。(概述事件,提出中心論點。)
慈善沐浴在陽光之下,便會公開,便會透明。羅爾求助,別人自愿打賞,說羅爾之為構成詐騙,有些強詞奪理。然而,羅爾的確隱瞞了自己的資產(chǎn)信息,沒有將之公布于眾,這便是一種欺騙。在得知真相之后,有網(wǎng)友大呼“令人惡心”,而我也相信,若羅爾事前公布自己的資產(chǎn),絕不會有260余萬元的資助??梢?,羅爾之為雖不是詐騙,但是一種騙捐,一種錯誤的行為。讓慈善沐浴在陽光之下,將之公開,將之透明,網(wǎng)友的一份愛心才不會浪費,社會的善款才不會成為私人的零花錢,助人為樂的美德才不會染上污垢。讓慈善沐浴在陽光之下,實為必要。(分析事件實質,論證公開透明的必要性。)
慈善沐浴在陽光之下,更顯溫暖,更具溫情。南北朝梁簡文帝曾言:“善染心,萬劫不朽。百燈曠照,千里通明?!闭\哉,斯言。拋開羅爾的行為是否構成騙捐而言,260余萬的善款,本身就是社會大愛,是“善染心”的體現(xiàn)。讓慈善沐浴在陽光之下,不僅能讓羅爾的女兒擺脫困境,更能讓不計其數(shù)如羅一笑一樣的孩子們度過難關,重獲“新生”。沐浴在陽光之下的慈善,更能傳遞大愛,把善款傳給最需要的人,把希望帶給最需溫暖的人。這樣的慈善,你我共享,這樣的慈善,真慈真善。(引證有亮度,分析暖人心。)
慈善沐浴在陽光之下,需你我努力。你與我都是這社會圖景的一分子,讓慈善沐浴在陽光之下,也需你我聯(lián)手,“共襄大業(yè)”!個人牢記雪萊“最大的秘密就是愛”的教誨,讓心出于自己,獻于別人;有關部門完善微信功能,讓騙捐銷聲匿跡;國家政府完善《慈善法》,從制度上杜絕騙捐,守衛(wèi)人人心中的慈之愛,善之心。但說到底,法律終究不能代替道德,更不能取代人們心中的愛心。整個社會,會在一系列羅爾事件中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我們對社會懷有信心,就是對自己的未來懷有信心。(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然,羅一笑從始至終都沒有錯,羅爾也主動退還贊賞資金,我們理應少些口誅筆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事件的反思之上。(辯證分析。)
慈善是路,蜿蜒曲折,悠悠抵天際;慈善是溪,清澈靈動,汩汩繞青山。讓慈善沐浴在陽光之下,路更寬,溪更遠,你我心更近……(總結全文,重申論點。)
評點
此文表達了“讓慈善沐浴在陽光下”的主題。從兩個角度論證了其必要性:一為“便會公開,便會透明”;二為“更顯溫暖,更具溫情”。同時指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需你我努力。
具體論證時,以假設論證強調了慈善需要透明,以推論展現(xiàn)慈善透明的美好前景,以各方連手達到慈善透明的目標;包括引證中使用的名句,都具有溫情與暖意。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