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悅,楊 麗
(吉林油田總醫(yī)院,吉林 松原 138000)
腦血管介入治療是目前腦血管疾病常用的治療方案,雖然效果較為理想,但患者在行介入治療過程中,出于對病情和對于預后效果的擔憂以及其他心理因素,導致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各類不良情緒,導致血壓、心率等異常變化[1],從而對治療效果造成不利影響。為了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我院為行腦血管介入術配備了介入護士,且取得了良好的干預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隨機選取我院內(nèi)科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期間收治的行腦血管介入術患者共計80例,采用數(shù)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對照組40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為39-76歲,平均年齡為53.29±3.37歲。觀察組40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為38-76歲,平均年齡為(53.35±3.18)歲。兩組患者均在入院時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癱、眩暈、語言障礙等神經(jīng)功能缺損表現(xiàn),且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病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在圍術期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術前講解,術中常規(guī)護理以及術后生命體征監(jiān)護等內(nèi)容。觀察患者患者配備1名介入護士,給予患者圍術期護理干預。介入護士準入標準:主管護理師及以上職稱,??乒ぷ?年以上,具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參加過腦血管介入培訓,考核合格。所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措施基礎上,由介入護士針對腦血管介入術圍術期常見問題和并發(fā)癥,制定護理方案,其具體內(nèi)容為:
①術前干預
術前對患者進行病情、認知度評估,了解患者對于病情和治療情況的了解程度,然后通過調(diào)查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對于存在不良情緒的患者,及時給予其相應的心理護理和心理疏導。對于病情和治療認知度較低的患者,采用一對一教育模式,給予其相應的健康宣教。同時向患者介紹治療環(huán)境,指導患者癥狀術前開展床上排便訓練,鼓勵患者開展在肢體制動訓練。
②術中干預
所有觀察組患者均由介入護士陪伴進入手術室,并在介入護士的協(xié)助下選取較為舒適的體位。在手術過程中,介入護士全程陪伴患者完成手術,并隨時觀察患者的表情變化情況,了解患者的感受,及時給予患者相應的心理干預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避免患者由于過度緊張而導致血壓異常變化。同時做好患者術中意外情況發(fā)生時的處理準備,提前準備好急救藥物和設備。
③術后干預
術后密切觀察患者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意識、瞳孔等指征變化情況,對于手術側(cè)肢體進行制動,定時觀察患者穿刺口情況,對于未放置縫合器的穿刺口,可應用鹽袋按壓。當患者術后胃腸通氣后,無腹脹等情況發(fā)生時,可指導患者進食流質(zhì)、易消化的食物。叮囑患者日常飲水量應控制在800~1200ml之間,促進造影劑的排出。定時觀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感染等情況的發(fā)生。每日定時幫助患者按摩背部和手術側(cè)肢體,協(xié)作患者變更體位,以免發(fā)生壓瘡等情況。對于存在不良情緒的患者,可給予其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同時還可指導患者通過聽音樂、開展肌肉放松訓練等方法,改善心理狀態(tài),誘導患者安然入睡。術后密切觀察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加強夜間巡視工作,對于出現(xiàn)異常情況的患者,應及時聯(lián)系醫(yī)生進行處理。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術中排尿困難、術后失眠、腰背疼痛以及尿潴留的發(fā)生率。
觀察組患者術中排尿困難、術后失眠、腰背疼痛、尿潴留發(fā)生率分別為2.50%、5.00%、7.50%和2.50%,對照組患者術中排尿困難、術后失眠、腰背疼痛、尿潴留發(fā)生率分別為7.50%、12.50%、20.00%和10.00%,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介入護士護理干預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措施,其通過在圍術期給予患者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對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進行管理,指導患者完成相應的準備工作,并在術中全程陪伴患者,術后給予患者全方位的護理干預[2],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對于疾病和治療的認知,有助于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從而對于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腦血管介入治療患者圍術期,給予其介入護士護理干預,能夠更好的幫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緒,做好手術治療準備,從而有效提高患者康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