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危機傳播模式作為研究對象,將網絡時代下,危機傳播模式表現出的新特征作為研究基礎,結合危機傳播在網絡時代當中需要經過的三個階段,在整合營銷傳播的框架之下,重新構建起一個基于網絡時代的危機傳播模式。
【關鍵詞】網絡時代;危機傳播模式;重構
網絡時代下的危機傳播簡單來說就會說在基于網絡的危機傳播,網絡其固有的互通性、開放性、高效性使其成為了危機傳播當中一項至關重要的工具與平臺。然而低門檻與無監(jiān)管也使得任何帶有危險性與殺傷性的語言均能夠通過網絡迅速傳播至世界各地,因此網絡時代下重構危機傳播模式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危機傳播模式在網絡時代下的新特征
網絡時代下的傳播具有信息量巨大、方便快捷、開放互動等眾多優(yōu)勢特點,因此已經逐漸成為當前最受歡迎的一項媒體形式,其在社會生活當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網絡媒體也一舉成為危機傳播當中的關鍵手段之一。表1展示的就是危機傳播模式在網絡時代下表現出的新特征:
二、危機傳播模式在網絡時代下的階段
在網絡時代下,危機傳播模式主要經過潛伏期、爆發(fā)期以及恢復期三個階段。具體內容如下表所示:
三、網絡時代危機傳播模式的重構
網絡時代下的危機傳播模式并非完全摒棄了傳統(tǒng)媒體,而是將新興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進行優(yōu)勢互補、強強組合,從而將媒體引導和控制輿論的功能發(fā)揮至最大,順利完成對危機事件的化解與處理。
由圖可知,基于網絡時代的危機傳播模式中,政府已經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除了政府之外還增加了媒介同社會公眾之間的互動與溝通,使得信息交流變成了一個雙向的過程,信息傳輸者與接受者之間的身份界限也逐漸模糊化。下表顯示的是網絡時代下重新構建的危機傳播模式: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網絡時代下,危機傳播的模式也逐漸發(fā)生了改變。網絡傳播的交互性使得每一位公眾都能夠自由地發(fā)表言論,但與此同時網絡上的內容信息保羅萬象、真假難辨,還需要傳統(tǒng)媒體利用自身的職業(yè)優(yōu)勢,以專業(yè)的角度剔除錯誤信息與不良言論,縮短“多種聲音并存”的時間,從而消除民眾的不安與恐慌情緒,在幫助其了解真實事件的同時維護好社會秩序。
【參考文獻】
[1] 吳 箐. 關于媒介融合語境下的網絡危機傳播模式建構研究[J].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2,01:126-129.
[2] 李志宏, 王海燕, 白 雪. 網絡危機信息傳播模式的重構與應用探析[J]. 公共管理學報, 2016,01:85-93+127.
【作者簡介】
向歡(1982—),女,漢族,重慶萬州人,博士學位,重慶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危機傳播、風險溝通、信息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