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摘要】《包氏父子》是張?zhí)煲碇S刺小說的代表作。作者通過以白描的筆法,傳神地刻畫了“包氏父子”及其周邊的人物形象,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揭示了主人公“包氏父子”愚昧、麻木、落后的思想性格,揭示了圍繞在“包氏父子”周圍的人們的共同點行為方式與價值取向,寄托和表達了作者深深的同情與憂患。
【關鍵詞】《包氏父子》;人物形象;諷刺與幽默
《包氏父子》是中國現(xiàn)代作家張?zhí)煲淼闹S刺小說代表作,他的小說以諷刺與幽默擅長。寫得最多的是小市民和某些知識分子庸俗可笑的生活,以此揭示現(xiàn)實的虛偽與丑惡,抨擊畸形社會的弊病?!栋细缸印氛撬麆?chuàng)作風格的典型體現(xiàn),雖篇幅不長,卻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生動的心理描寫,展現(xiàn)了一個個鮮活的性格個體,其中最具藝術穿透力和感染力的,當然還是對“包氏父子”那既讓人同情惋惜又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性格特點的傳神刻畫。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小說的主人公“老包”和“小包”性格。
老包是一個五十多歲,在秦府當差三十年別無所求,只希望自己的兒子包國維能在洋學堂里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官老爺”改變父子倆命運的老實、厚道卻又愚昧落后的下層勞動者小市民形象。他有著善良、踏實的一面,在公館伺候了三十年,誰都相信他,太太老爺一年到頭不大在家里住,鑰匙都交到老包手里,現(xiàn)在公館里做客的姑太太、表少爺也待老包客氣,過年過節(jié)什么的一賞就是三塊五塊。他做人做事小心,從不多言,勤快肯干,和一同當差的人關系都很好。他有著典型的中國式父親“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愿,為了滿足讓兒子讀書,他省吃儉用,一件棉袍穿了七年,為了滿足“小包”的物質要求,他好話說盡的向身邊的人借錢,為了兒子向他提到的昂貴的頭油“司丹康”,他不惜放棄自己一輩子本本分分、踏踏實實做人的心理,溜進了表少爺?shù)姆块g,拿走了他認為的“司丹康”。他也有不切實際、愚昧、麻木的一面,他不甘心永遠處在這樣卑下的地位,而自己又老了,發(fā)財致富無望,于是便把“往上爬”的希望寄托在兒子包國維身上。他千方百計,費盡心機地供奉兒子上“洋學堂”,因為只有在“洋學堂”畢了業(yè)才能獲得當官發(fā)財?shù)臋C會,而老包也才能實現(xiàn)當老太爺?shù)脑竿?。體現(xiàn)了社會底層小市民的庸俗性,老包不僅是一個夢想破滅的小市民的形象,也是一個封建秩序和文化的受害者,他身上充斥著中國封建宗法制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文化交織的國民劣根性,呈現(xiàn)出鮮明的世俗悲喜劇特征。
如果說“老包”更多的是讓人感到“哀其不幸”的話,他的兒子“小包”——包國維則更多的是讓人“怒其不爭”。小包是作者成功塑造的一個淺薄無知、追求虛榮的青年人形象。小說以老包收到學校寄來的包國維成績單和留級通知為起始推出小包的形象,正所謂“先聲奪人”。六門功課有五門是“丁”,只有體育是“乙”,留級的同時還需重新交各類費用,特別是制服費等,嚴重超出了老包的預算。然而正當老包百般為難低聲下氣向別人借錢時,“砰的一聲,房門給人踢開,撞到壁板上又彈了回來”,是包國維放學回來了。僅此一幕,既可見平時小包對老包的惡劣態(tài)度,完全沒有受過教育的人該有的規(guī)矩、禮貌,也不難想象老包平時對小包的嬌慣和放縱。小包是虛榮的,當老包讓他去和先生說說,能不能少繳20元制服費,他大喊“你去繳、你去繳,別人看見多寒磣。”當老包在路上叫住了和同學一起走來的小包時,他收起了剛才的笑臉,斥責老包以后不要在路上叫他,并告訴同學,老包是不相干的人。小包的內心是空虛的,他并沒有珍惜父親的血汗錢努力學習,用知識充實自己,而是整日與不學無術的富家子弟為伍,對他們的生活羨慕不已,通過不切實際的幻想麻醉自己,他幻想自己當上了籃球隊員,再穿上“郭純”一樣的西裝,“萬人迷”的安淑真不怕不上手了。結尾處小包因為討好郭純打傷了同學,再加上平時的不良表現(xiàn)被學校開除,他躋身上流社會的夢終于破碎了!如果說老包的愚昧和麻木主要是“半封建”社會的產(chǎn)物的話,小包的病態(tài)人格則主要是“半殖民地”社會的“饋贈”。他的浮夸、他的無知、他的百無一用,只能讓人陷入更深的絕望。
老包與小包并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時代的某種縮影。作家在濃墨重彩地塑造主人公的同時,也生動傳神地勾勒了“包氏父子”身邊其他的一系列人物,讓人過目難忘,構成了“面型性格”的“面型環(huán)境”。
老包去銀行替包國維交學費的時候,“繳費的擁滿了一屋子,都是像包國維那么二十來歲的”。他們聽著老包把制服說成了“操衣”,就哄出了笑聲,還有一個帶壓發(fā)帽的瞅了一眼繳費單,嘲笑的說到“這老頭是替包國維交費的”。當老包問他們是否也要重新做操衣時,那批小伙子笑著你瞧瞧我,我瞧瞧你,誰也沒回答。他們是當時的青年人,和小包一樣,父母省吃儉用地供他們上學,而知識并沒有提高他們的修養(yǎng)和素質,對待父一輩的老包并沒有表現(xiàn)出應有的理解和尊重,反而因老包的貧窮而放肆地譏笑,不見一絲的同情。其淺薄與虛榮正與小包相似,其令人生厭、令人絕望也正與小包相同。
再來看看和老包一起干活、生活的人們。小說以公館里大家就小包過年的時候卻要開學的議論開始展開對這些善良的人們的描寫。大家認為不興過年就是新派,“洋學堂里出來就是洋老爺,要做大官哩”;老包的知己廚子胡大對老包說,“現(xiàn)在他吃你的。往后你吃他的,你吃他的——你是老太爺:他給你吃好的穿好的,他伺候得你舒舒服服。”一起當差的人是善良的,他們勸說著老包,現(xiàn)在的辛苦是值得的,等待小包成了大官,老包就苦盡甘來了。這是怎樣的一群啊,他們善良、他們勤勞、他們樸實、他們有著可以理解的卑微的希望和向往,然而他們又是多么的愚昧和盲目啊。難以掙脫的因襲的重擔,已經(jīng)把他們的脊背壓彎得不能再彎,完全匍匐在舊有的生活軌道之上。他們不過是城里的阿Q,男人中的“祥林嫂”,或者連阿Q和祥林嫂也不如。
自古以來,人們對學校的印象都是教書育人的殿堂,在這里卻是另一番景象。除夕夜,老包因為小包在學校打仗被叫到了學校訓育處,校長把老包從腦袋到破棉鞋打量了一會,就怕臟似的皺皺眉,包國維替郭純打架,打傷了同學,同學家長要求開除小包,同時索要醫(yī)藥費五十元。老包實在拿不出錢來,又不想小包被開除,當場留下了眼淚,好話說盡,希望得到學校的寬恕,“校長不耐煩的喊道,你預備怎么辦?流眼淚有什么用,醫(yī)藥費總是要拿出來的”?!昂?!校長皺皺眉。這么瞎填保證書!憑這點就可以依法起訴!”最后小包還是被開除了,要支付醫(yī)藥費,學費不能退,郭純因為家里有背景卻什么事都沒有。培養(yǎng)人才的學校是這樣的污濁,培育學生的老師是這樣把人分成三六九等,這樣的地方又能培養(yǎng)出什么有理想、有道德的高素質人才呢?作者寫到這里時,已把揭露和批判的視點和目標轉移擴大到了時代和社會,辛辣的諷刺也轉換成了憤怒的譴責。
《包氏父子》是張?zhí)煲碇S刺小說的代表作。作者通過以白描的筆法,傳神地刻畫了“包氏父子”及其周邊的人物形象,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揭示了主人公“包氏父子”愚昧、麻木、落后的思想性格,揭示了圍繞在“包氏父子”周邊的人們的共同點行為方式與價值取向,寄托和表達了作者深深的同情與憂患。
【參考文獻】
[1] 李民謠. 包氏父子核心思想分析[J]. 山西青年, 2016(18).
[2] 王蘇立. 輕秒的世態(tài)畫——包氏父子諷刺藝術新論[J]. 河北工程大學學報, 201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