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亞
(1.云南大學,昆明 650091;2.云南中醫(yī)學院,昆明 650500)
基于視覺語法的《2015年網絡流行語漫畫》的多模態(tài)分析
黃興亞1,2
(1.云南大學,昆明 650091;2.云南中醫(yī)學院,昆明 650500)
基于Kress和Van Leeuwen視覺語法的理論框架,從再現(xiàn)意義、互動意義和構圖意義等三個元功能意義出發(fā),對《2015年網絡流行語漫畫》進行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從敘事意義和概念意義的視角,分析漫畫的再現(xiàn)意義;從接觸、社會距離、態(tài)度和情態(tài)的視角,分析漫畫的互動意義;從信息價值、突顯、框架的視角,分析漫畫的構圖意義。將圖像的觀察者引入到更直觀的交際語境中,在直觀的語境中,從多個模態(tài)、多個渠道對圖像進行解讀,從而加深對漫畫的理解。
2015年網絡流行語漫畫;視覺語法;多模態(tài)分析
我們在交際活動中,往往重視語言文字的表達,忽略了圖像、動作等模態(tài)形式的重要性,忽視了它們同樣可以傳遞信息。語言學界一直將語言作為主要的交際模態(tài)來分析,功能語言學的發(fā)展為語篇語言研究提供了一個理想分析框架〔1〕。但是話語分析基本上局限于語言本身,忽視了諸如圖像、聲音、顏色、動漫等其他意義表現(xiàn)形式。這就使得話語分析帶有較大的局限性。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人們克服這些局限性〔2〕。
Kress和Van Leeuwen開創(chuàng)了多模態(tài)研究之先河,引入了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的概念。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為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其出發(fā)點是韓禮德語言是社會符號的論述〔3〕。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者認為,意義的表達是“由多種模態(tài)符號來共同實現(xiàn)的,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所有的模態(tài)符號都是各自獨立又相互作用的,孤立地研究一種符號模態(tài)不能解釋話語的全部意義,在特定的語境下,由多種模態(tài)形式協(xié)作聯(lián)合的意義表達要比單一模態(tài)形式表達得更準確、更充分?!薄?〕
視覺語法是Kress和Van Leeuwen在將圖像、聲音和動作也看成是社會符號的前提下,基于韓禮德系統(tǒng)功能語法中的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等元功能思想,而建構起來的理論框架,提出了再現(xiàn)意義、互動意義和構圖意義等三個元功能意義概念,并用于對圖像、聲音和動作等模態(tài)形式的分析。
本文擬用視覺語法和多模態(tài)語篇分析的理論對2015年12月17日早上11:31分出現(xiàn)在微信公眾號“語言研究”上的《2015年網絡流行語漫畫》進行多模態(tài)語篇分析,以揭示其所表征的再現(xiàn)意義、互動意義和構圖意義。
Kress和Van Leeuwen在將圖像、聲音和動作也看成是社會符號的前提下,繼承和發(fā)展了韓禮德概念功能、人際功能、語篇功能等元功能思想,將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元功能理論延伸到視覺模態(tài),并以此為基礎,構建了分析視覺圖像的語法框架,提出了視覺語法多模態(tài)文本分析理論〔5〕,為多模態(tài)語篇分析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分析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語篇中的圖像和整個語篇。視覺語法認為,圖像和語言一樣,同時實現(xiàn)不同的種類的意義。圖像構建的不但是物質現(xiàn)實的表征,而且也是社會現(xiàn)實的人際交互關系。因此,基于韓禮德在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三大元功能的思想上,Kress和Van Leeuwen在視覺語法中也相對應地提出了三大意義:再現(xiàn)意義、互動意義和構圖意義,與韓禮德三大元功能一一對應〔6〕。在再現(xiàn)意義上,多模態(tài)不但能反映客觀物質世界,而且能彌補簡單的語言現(xiàn)象所無法涵蓋的文化內容;在互動意義上,多模態(tài)能幫助讀者準確地了解文字意義,并將讀者引入更直觀的語境中;在構圖意義上,特定的符號形式能建構清晰的語篇組織方式,幫助讀者將語篇看作一個連貫統(tǒng)一的整體〔7〕。
(一)漫畫簡介
《2015年網絡流行語漫畫》是2015年12月17日出現(xiàn)在微信公眾號“語言研究”上的一組漫畫。
漫畫由8幅圖畫組成,每幅漫畫用圖畫、文字、動作、表情等手段,分別對2015年流行于互聯(lián)網的,大家耳熟能詳的,諸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城會玩”“狗帶”“嚇死寶寶了”“duang”“然并卵”“重要的事說三遍”“我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等網絡流行語進行了盤點。這些漫畫傳遞了2015年網絡流行語言的一種流行趨向,同時也折射出了社會各個階層的意識形態(tài)傾向。下面,我們將從再現(xiàn)功能、互動功能和構圖功能三個方面,對《2015年網絡流行語漫畫》中的8幅圖進行多模態(tài)語篇分析,以揭示2015年網絡流行語漫畫所表征的意義。
圖1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圖2 城會玩
圖3 狗帶
圖4 嚇死寶寶了
圖5 duang
圖6 然并卵
圖7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圖8 我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
(二)再現(xiàn)意義分析
再現(xiàn)意義是指“視覺圖像和語言語篇一樣,可以真實地反映客觀世界的事物、地點以及人物的心理特征和內 世界,再現(xiàn)意義分為敘事性再現(xiàn)和概念性再現(xiàn)兩大類。”〔8〕
1.敘事再現(xiàn)分析
敘事性再現(xiàn)是指“表現(xiàn)發(fā)展中的動作和事件、變化的過程、轉換性的空間安排,其實現(xiàn)方式有過程、矢量、參與者以及環(huán)境成分?!薄?〕
圖1中有兩個參與者,一個是老板,另一個是下屬。這是一個靜態(tài)的畫面,沒有矢量。但是我們從漫畫所展示的情節(jié)來判斷,這幅畫含有兩個過程,一個是老板拿出一張紙,屬于物質過程。紙上文字則表明了,還含有一個言說過程。從交際的參與者和交際的內容來看,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應該是在公司。因此,從敘事結構的視角來看,圖1想表達的概念意義是一個老板想辭退員工,但是他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以一種詼諧、幽默的口吻,說:“世界那么大,你就不想去看看?”
圖2中有兩個參與者,一個是城里人,另一個是路人。這是一個靜態(tài)的畫面,沒有矢量。但是我們從漫畫所展示的情節(jié)來判斷,這幅畫含有7個過程,一個是城里人頭頂著一個水壺(物質過程),一手托著一本書(物質過程),一手拿著一臺電視(物質過程),腳上還舉著一個筆記本電腦(物質過程),面前還放著一個紙盒(存在過程),另一個人把1元的紙幣投進盒子里(物質過程)。紙上文字(你們城里人可真會玩)則表明了,還含有一個言說過程。從交際的參與者和交際的內容來看,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應該是在公眾場合。因此,從敘事結構的視角來看,圖2想表達的概念意義是一個參與者諷刺城里人“真會玩”,即城里人的“做作”是常人無法理解的。
圖3中有3個參與者,一個在唱歌的人,另外兩個則是狗(一個活著的狗,一個是死去的狗)。這是一個靜態(tài)的畫面,沒有矢量。但是我們從漫畫所展示的情節(jié)來判斷,這幅畫含有3個過程,一個是一個人在唱歌(行為過程),一個是狗聽著那個人唱的歌,不堪其擾,死了(行為過程)。紙上文字(聽你唱歌不如狗帶)則表明了,還含有一個言說過程。從交際的參與者和交際的內容來看,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應該是在公眾場合。因此,從敘事結構的視角來看,圖3想表達的概念意義是這個人唱歌的技術實在太臭了,狗寧愿去“die(死)”,也不愿再聽他唱歌,從而利用“die”的諧音“帶”營造出一些調侃和戲謔的效果。
圖4中有兩個參與者,一個男人,一個女人。這是一個靜態(tài)的畫面,沒有矢量。但是我們從漫畫所展示的情節(jié)來判斷,這幅畫含有3個過程。從圖畫的上方來看,有一個過山車(存在過程),從圖畫上的文字來看,存在著兩個言說過程。女人對男人說:“陪我過去做?”(言說過程),女子本意是想叫男子陪他去坐過山車,而圖畫上的文字卻讓男子會錯了意。男子說:“嚇死寶寶了”(言說過程或心理過程)。從交際的參與者和交際的內容來看,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應該是在游樂場合。因此,從敘事結構的視角來看,圖4想表達的概念意義是交際雙方因為用了錯別字,而造成的會錯意,從而營造出一種滑稽和幽默,甚至是調侃的意味。
圖5中有兩個參與者,一個站著的男人,另一個則是躺在床上的男人。這是一個靜態(tài)的畫面,沒有矢量。但是我們從漫畫所展示的情節(jié)來判斷,這幅畫含有3個過程,一個男子躺在床上(行為過程),另外一個站著(行為過程),圖畫上的字(我們明明都有安全措施,為啥還是duang出了孩子?)則表明了,還含有一個言說過程。從交際的參與者和交際的內容來看,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應該是在臥室內。因此,從敘事結構的視角來看,圖5想表達的概念意義是“duang”具有施加特技的作用,從而使漫畫具有戲謔性的意味。
圖6中有兩個參與者,一個戴著防毒面具的男人,另一個則是電視里的專家。這是一個靜態(tài)的畫面,沒有矢量。但是我們從漫畫所展示的情節(jié)來判斷,這幅畫含有4個過程。從圖畫中,我們可以得知這個人在看電視(行為過程),從圖畫上的文字可以看出,電視里的專家說:“少炒菜,沒霧霾”(行為過程),從圖畫上男人戴著防毒面具來看,還存在一個隱形的參與者——霧霾(存在過程)。從圖畫上的文字可以看出,這個人對專家的話,明顯不信任,說出了一句抱怨的話:“我TM不吃飯也沒用啊”(言說過程或行為過程)。從交際的參與者和交際的內容來看,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應該是在家里。因此,從敘事結構的視角來看,圖6想表達的概念意義是專家的建議一點用都沒有,言下之意是指專家在胡說,從而使漫畫具有了些許的諷刺意味。
圖7中有3個參與者,一個叼著煙的男人,另外兩個則是下屬。這是一個靜態(tài)的畫面,沒有矢量。但是我們從漫畫所展示的情節(jié)來判斷,這幅畫含有2個過程。從圖畫上的文字可以看出,老板對下屬訓話:“5年之內不漲工資……”(言說過程),從圖畫上兩個下屬的表情來看,還存在一個隱形的過程——難過(心理過程)。從交際的參與者和交際的內容來看,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應該是在公司。因此,從敘事結構的視角來看,圖7想表達的概念意義是老板痛恨有人提漲工資之事。
圖8中有3個參與者,一個坐在椅子上的男人,另外兩個女子。這是一個靜態(tài)的畫面,沒有矢量。但是我們從漫畫所展示的情節(jié)來判斷,這幅畫含有4個過程。從圖畫上的文字可以看出,一個女子對男子說:“干爹,年底了該給獎金了吧”(言說過程),從圖畫上還可以看出一個女子在抽煙(行為過程),同時眼睛惡狠狠地看著男子(行為過程),從圖畫上的文字可以看出,男子的“內心是崩潰的”(心理過程)。從交際的參與者和交際的內容來看,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應該是在公司。因此,從敘事結構的視角來看,圖8想表達的概念意義是老板的隱私被揭穿了,內心是崩潰的。
2.概念再現(xiàn)
概念再現(xiàn)體現(xiàn)的是“圖像的類別、結構及意義,其實現(xiàn)方式有參與者的屬性、類別、特征及相互間的關系。”〔10〕
從圖像的類別來看,8幅圖都有一個明顯的共性,上面一行文字屬于整個圖畫的中心語義,其級階明顯高于圖畫中其他內容。從結構來看,8幅圖都有一個明顯的共性,每幅圖畫中,都有文字把圖畫中的各個參與者之間的關系以及要表達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了。從象征意義來看,8幅圖都有著一個共同的顏色——綠色。綠色有許多種象征意義,在不同的文化中綠色具有不同的象征意義,但是在這些象征意義中,卻有一些象征意義是共同的。那就是綠色代表著生命,象征著和平、友善、希望和生機。顯然,這8幅漫畫用綠色作為最主要參與者的服飾不是象征著和平、友善、希望和生機,而是有意要營造出一種詼諧和戲謔的意味。
(三)互動意義分析
互動意義是指圖像的制作者、圖像所表征的事物(包括人)和圖像觀察者之間的關系,同時提示觀看者對所表征事物應持有的態(tài)度。這種互動關系主要通過接觸、社會距離、態(tài)度和情態(tài)4個要素來體現(xiàn)〔11〕。
1.接觸
接觸指的是圖像中參與者(通常是人或物)通過目光交流與圖像的觀看者之間建立起來的一種想象中的目光接觸關系,引起圖像觀看者的心理感知〔12〕。當圖像參與者通過眼神、手勢等向觀看者索取某些特定的東西時形成的圖像被稱作索取類圖像。而當不具有生命力的人或動物作為參與者,或參與者的目光不指向觀看者時,這種圖像稱為提供類圖像〔13〕。
從漫畫中的8幅圖來看,它們都有一個共性,圖像中的參與者都沒有指向觀察者,因此,不存在索取關系,而是提供圖像,這些圖像在向觀察者提供信息。圖1向觀察者提供的信息是“世界那么大你想不想去看看(我要開除你)”。圖2向觀察者提供的信息是“城里人真會玩”。圖3向觀察者提供的信息是“狗帶”(你唱的歌實在太難聽了,讓狗都“die”了)。圖4向觀察者提供的信息是“嚇死寶寶了”。圖5向觀察者提供的信息是“duang”(加特技)。圖6向觀察者提供的信息是“然并卵”(然而專家說的話一點用都沒有)。圖7向觀察者提供的信息是“重要的事說三遍”。圖8向觀察者提供的信息是“我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
2.社會距離
社會距離的親疏遠近和圖像的取景有關。圖像鏡頭取景框架的大小影響到參與者與觀看者之間的親疏關系〔14〕。一般來說,遠景表示社會距離較遠,近景表示社會距離較近。
從這8幅漫畫來看,8幅漫畫采用的都是社會遠距離,我們不僅都可以看出參與者和整個人像,也可以看到周圍的環(huán)境。這表明漫畫和觀察者之間的關系不是親密的私人關系,而是疏遠的社會人際關系。觀察者以一種旁觀者的角度來對漫畫所表達的意義進行解讀,或者說漫畫的主要目的是向觀察者傳送其所表達的意義。
3.態(tài)度
圖像中的態(tài)度就是指“拍攝圖像時的視角,不同的視角可以表達不同的態(tài)度”〔15〕。態(tài)度體現(xiàn)的是圖像和觀察者之間的權勢關系。俯視表示觀察者的強勢。平視表示圖像和觀察者之間的平等。仰視表示圖像處于強勢地位〔16〕。從這8幅漫畫來看,8幅漫畫采用的都是平視的視角。表明漫畫傾向于向觀察者傳遞一種客觀信息,讓觀察者了解網絡流行語所表達的內容和傳達的意義。
4.情態(tài)
視覺符號的情態(tài)“主要通過畫面的色彩飽和度、采光、照明等語境化和再現(xiàn)細節(jié)等實現(xiàn)”〔17〕。從這8幅漫畫來看,他們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漫畫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用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的棕色來表示。把占主導地位,具有權勢的參與者用綠色來表示,正如前文所述,綠色象征著和平、友善、希望和生機,從而產生了一種詼諧和戲謔的意味。把次要的參與者用視覺沖擊相對較小的灰色、淺色來表示,從而不僅折射出了參與者之間的權勢關系,而且還向觀察者表明了觀看此漫畫時,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主要參與者身上。主要參與者的言行正是漫畫想要傳送的信息。
從采光來看,圖1和圖7的光線是從右邊照向左邊。其功能是突出老板權勢,他對下屬連正面看一眼都不愿意,表現(xiàn)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態(tài)勢。圖2和圖3光線是從正面照向后面的,其功能是把主要參與者背景化,把次要參與者和文字前景化,從而突出漫畫所要傳達的意義。圖4、圖5、圖8的采光則比較詭異,乍一看上去似乎是從前照向后,仔細一看,卻似乎是從后照向前的,其功能是為了突出雙方內心世界的矛盾和沖突。圖6則很明顯,光線是從電視照向參與者的,其目的是提醒觀察者在看漫畫時的一個閱讀順序,應該先注意電視機上的信息,然后再注意參與者的信息。
從照明來看,8幅漫畫都是明亮的,這說明8幅漫畫的意圖比較鮮明,向觀察者傳達信息,也就是說,其想傳達的內容都在漫畫中旗幟鮮明地表達出來了。
(四)構圖意義
構圖意義是指圖像語篇的組織方式,也稱作圖像的布局,是指圖像的語篇成分在空間順序上的排列。構圖意義靠信息價值、顯著性和取景三個方法實現(xiàn)。各成分在整體圖像上的不同位置體現(xiàn)著不同的信息價值,如左右意味著已知信息(或常識信息等)和新信息(或有爭議信息等)。顯著性可通過多種途徑實現(xiàn),如位置、大小,顏色、重合〔18〕。
1.信息價值
信息價值是“通過元素在構圖中的放置位置來實現(xiàn)的。元素在圖中的位置(左邊還是右邊,中間還是邊緣,上方還是下方)賦予它們不同的信息價值?!薄?9〕
漫畫的標題位于漫畫正上方的中間位置。標題的作用具有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作為整個語篇的線索,作者觀點的出發(fā)點,文章中心,以及吸引讀者興趣的作用。漫畫的作者把標題放在圖像的正中,不僅吸引了觀察者的注意力,而且還向觀察者指明了漫畫的主要內容。漫畫參與者的圖像占整個圖像大小的2/3以上,并且主要參與者和次要參與者也采用了明顯不同大小的圖像來表示,主要參與者的圖像明顯大于次要參與者,并用明亮的顏色突出其主要位置,目的是提醒觀察者,他是信息價值集中的中心。而漫畫的內容則是直接或間接通過主要參與者口中(文字)得以體現(xiàn)。如圖1中主要參與者是著綠色衣服者,其形體明顯大于另一個參與者,其作用在于提醒觀察者,他是信息價值集中的中心,對漫畫內容的解讀取決于對他傳達的信息的解讀。并且通過他手里拿的一封辭退信上的內容,讓觀察者知道了這幅漫畫所傳達的信息。圖2中主要參與者和手中高科技產品,占據了整個漫畫的大部分,而另一個參與者卻連一個完整的面部都沒有出現(xiàn),從而提醒了觀察者,他才是信息價值集中的中心,對漫畫內容的解讀取決于對他傳達的信息的解讀,從他手里的各種高科技產品,向觀察者傳達了城里人“會玩”的信息。
2.顯著性
顯著性是指“圖像中的成分吸引觀看者注意力的不同程度,可通過被放置在前景或背景、相對尺寸、色彩鮮明度的不同來實現(xiàn)?!薄?0〕
從漫畫中的8幅圖像來看,圖像識讀的中心都放在了主要參與者的眼神和話語(文字)上,漫畫所要傳達的信息都集中在主要參與者眼神和話語(文字)上。
圖1,主要參與者的眼神是傲慢的,其話語的標題是“辭退信”,表明這封信的性質,其話語的內容是“世界那么大,你就不想去看看”。從而營造出了一種幽默和詼諧,甚至是戲謔之意。
圖2,主要參與者的眼神是上揚的,高高在上,似乎在向另一個參與者炫耀自己擁有的東西是何其的多。圖像的識讀中心在主要參與者身上的各種高科技產品上,突出了城里人的“會玩”,從另一個參與者口中的一句“城里人真會玩”以及隨手拋到城里人面前的一個盒子里的一元錢,突出了城里人的“做作”和作者對這種“做作”的諷刺。
圖3,主要參與者的眼神是陶醉的,其前面的一個麥克風突顯出了他在唱歌,識讀中心在主要參與者張大的口型和面前的麥克風上。從另一個參與者(狗)的口中,則說出其唱歌的水平。右面那個狗暈菜的圖像,則突顯出狗帶(die)的真正含義。
圖4,主要參與者是背對我們的,我們無法看到他的面部表情,從而把識讀中心引向了過山車和女子的話語。正是由于女子話語中的“做”字,產生了一種雙關語的效果,從而引起了主要參與者內心的變化,即(嚇死寶寶了)。
圖5,從主要參與者的面部和他的話語“我們明明都有安全措施,為啥還是duang出了孩子?”,從而把識讀的中心突顯出來了,即表明duang作為施加特技的一面。
圖6,從專家空洞的眼神和話語,把識讀重心放在了戴著防毒面具的主要參與者上,進而說明了減少做飯來防止霧霾是沒有什么用的。
圖7,從主要參與者的長相(大大的鷹鉤鼻)和嘴里叼著的煙,把識讀的重心突顯在了主要參與者的身上。然后再從其話語(文字)點明漫畫傳達的信息。
圖8,從主要參與者面部的紅印和恐懼的眼神,把識讀的重心突顯在其身上。從其話語(文字)點明了他的內心活動,進而傳達了漫畫的內容。
3.取景
取景是指各種構圖元素的搭配和組合。例如,前景元素和背景元素在色度、亮度方面的變化可以讓圖像觀察者的關注點從背景元素轉移到前景元素上,讓圖像要傳遞的再現(xiàn)意義和互動意義都集中在前景元素上。
如圖1中,漫畫作者通過光線元素、顏色、圖像大小、參與者的面部表情、文字以及背影的巧妙組合,把圖像要傳遞的再現(xiàn)意義和互動意義都集中在前景元素上,即“你被辭退了”。圖2中漫畫作者通過各種高科技產品、參與者的面部表情、動作、文字的巧妙組合,把圖像要傳遞的再現(xiàn)意義和互動意義都集中在前景元素上,即“城里人真會玩”。圖3中漫畫作者把參與者的面部表情、麥克風、文字,尤其是狗的舌頭和暈菜的神態(tài),把圖像要傳遞的再現(xiàn)意義和互動意義都集中在前景元素上,即“你唱的歌讓狗‘die(死)’了”。圖4中漫畫作者把參與者動作、打扮以及作為背景的過山車巧妙組合起來,把圖像要傳遞的再現(xiàn)意義和互動意義都集中在前景元素上,即女參與者的話語上,從而營造出了一種讓男子驚恐的心理過程。
本文基于Kress和Van Leeuwen視覺語法的理論框架和多模態(tài)語篇分析的方法,從再現(xiàn)意義、互動意義和構圖意義等三個元功能意義出發(fā),對《2015年網絡流行語漫畫》進行了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從敘事意義和概念意義的視角,分析了漫畫的再現(xiàn)意義;從接觸、社會距離、態(tài)度和情態(tài)的視角,分析了漫畫的互動意義;從信息價值、突顯、框架的視角,分析了漫畫的構圖意義。從而從多角度,合理運用多種模態(tài)理論,對漫畫進行多模態(tài)語篇分析,對漫畫的話語交際進行了準確的解讀,解構了信息的傳遞過程,從而實現(xiàn)了漫畫整體意義表達,全面地詮釋了漫畫的意義。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視覺圖像的再現(xiàn)意義是語篇或圖像給觀察者最直觀、最感性、最基礎的信息。為人們進一步的認知提供最真實最原始的素材。互動意義體現(xiàn)的是圖像和圖像觀察者之間的關系,同時提示觀察者對表征事物應持有的態(tài)度。構圖意義體現(xiàn)的是圖像各種元素出現(xiàn)的空間順序和組合。因此,通過對再現(xiàn)功能的多模態(tài)分析,我們不僅可以得知圖像所要傳達的概念意義,還可以將圖像的觀察者引入到更直觀的交際語境中,在直觀的語境中,對圖像進行解讀,了解圖像的組織方式,把圖像的各個元素看作是一個有機的,巧妙組合的,突出前景元素的,連貫統(tǒng)一的整體。
[參考文獻]
〔1〕吳安萍,鐘守滿.視覺語法與隱喻機制的多模態(tài)話語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3):23-28.
〔2〕朱永生.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J〕.外語學刊,2007(5):82-86.
〔3〕王碩,尹富林.視覺語法觀照下的多模態(tài)語篇分析:以一則平面廣告為例〔J〕.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4):96-100.
〔4〕范玲.多模態(tài)理論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J〕.教育探索,2013(7):71-72.
〔5〕李德志.廣告類超文本多模態(tài)的視覺語法分析〔J〕.外語學刊,2013(2):7-11.
〔6〕張敬源,賈培培.關于視覺語法的幾點思考〔J〕.當代外語研究,2012(3):38-42.
〔7〕鄧慶環(huán),潘立新.多模態(tài)環(huán)境下英語詞匯學的教學模式〔J〕.邢臺學院學報,2015(3):151-154.
〔8〕李兆新.從視覺語法視角解讀時下熱播劇《武媚娘傳奇》海報〔J〕.校園英語,2015(1):217-219.
〔9〕何偉,楊潔茵.《大紅燈籠高高掛》電影海報的多模態(tài)語篇分析〔M〕//黃國文.功能語言學與語篇分析研究(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88-195.
〔10〕周夢麗.視覺語法下河北大學?;盏亩嗄B(tài)話語分析〔J〕,青年文學家,2015(21):153.
〔11〕KRESS G R,VAN LEEUWEN 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115
〔12〕姜男.視覺語法視角下的多模態(tài)語篇分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30(23):106-107.
〔13〕劉瑾.視覺語法視角下的多模態(tài)語篇意義建構:以電視紀錄片《美麗中國》的片頭為例〔J〕.海外英語,2015(4):197-198.
〔14〕張婧.視覺語法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海報意象解讀〔J〕.電影評介,2013(16):64-65.
〔15〕張紅巖,成如萍.視覺語法視角下的多模態(tài)語篇意義建構:以宣傳海報《爸爸去哪兒》為例〔J〕.宿州學院學報,2014,29(8):53-55.
〔16〕陳羽.從視覺語法角度解讀蘋果公司產品推廣發(fā)布會〔J〕.語文學刊,2015(6):22-25.
〔17〕李慧艷.視覺語法與多模態(tài)公益廣告的整體意義構建〔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7(5):99-103.
〔18〕李德志.廣告類超文本多模態(tài)的視覺語法分析〔J〕.外語學刊,2013(2):7-11.
〔19〕史順良,楊欣璐.從視覺語法角度解讀電影《阿甘正傳》的多模態(tài)意義〔J〕.語文學刊,2012(9):88-94.
〔20〕段洋洋,韓鸞.多模態(tài)新聞語篇的視覺語法分析〔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5,23(5):55-57.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Comics of Network Buzzwords in 2015 Based on Visual Grammar
Huang Xingya1,2
(1.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2.Yunnan University of TCM,Kunming 650500,China)
Based on Kress and Leeuwen's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visual grammar,this paper offered a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Comics of Network Buzzwords in 2015 from three meta-functional meanings:representational meaning,interactive meaning and compositional meaning.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presentational meaning of the com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ive representation and 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the interactive meaning of the com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from contact,social distance, attitude and modality and compositional meaning of the com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value,salience and framing.Thus, the viewers of the comics are put into a visual communication context,in which the viewer of the comics can interpret the comics from the multiple modes or multiple channel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ics.
The Comics of Network Buzzwords in 2015;visual grammar;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H04
A
2096-2266(2017)03-0031-07
10.3969/j.issn.2096-2266.2017.03.006
(責任編輯 黨紅梅)
國家語委“十二五”科研規(guī)劃重點項目“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民族語言政策對比研究”(ZDI125-27);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國家語言能力對比研究”(15XYY008)
2016-10-28
2016-12-25
黃興亞,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