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浙江分社 賈建雄 寧波海事局 徐紅爾
船舶在PSC檢查中,機艙艙底水預處理柜未計入IOPP證書附錄中而導致被開列缺陷的事件時有發(fā)生。2017年5月,某巴拿馬籍集裝箱船A輪在寧波接受港口國監(jiān)督檢查時,被寧波海事局PSCO開列了缺陷:機艙艙底水預處理柜未計入IOPP證書附錄中。原因是該輪機艙靠近油水分離器的處所有兩個艙底水預處理柜,其均與油水分離器和含油艙底水儲存艙(Oily Bilge Water Holding Tank)直接相連,但在船舶IOPP證書附錄(IOPPC)3.3條中沒有體現出這兩個艙柜。因而,被判定這兩個艙柜未計入IOPPC,不滿足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簡稱MARPOL公約)。
1、該輪艙底水預處理柜布置情況
該輪機艙靠近油水分離器的處所有兩個體積分別為9.1m3、8.8m3的艙柜,用于臨時儲存、澄清機艙含油艙底水,但在船舶IOPP證書附錄(IOPPC)3.3條中沒有體現出上述艙柜,而僅體現出了位于機艙底層的含油艙底水儲存艙(Oily Bilge Water Holding Tank(體積85.3 m3)一個艙柜。由批準圖紙和現場管路布置可知,這兩個預處理柜均通過管系分別與油水分離器、艙底水柜、殘油艙等直接相連,進一步核查得出,預處理柜內的艙底水可以通過管路直接泄放到含油艙底水艙、可以直接經油水分離器處理排出舷外,其頂部的污油可以通過溢流(撇油)管泄放到殘油(油泥)艙。因而被判定,此艙柜未計入IOPPC,不滿足MARPOL公約。
2、預處理柜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日常管理中,輪機員會將機艙污水井的含油艙底污水及時駁到預處理柜儲存起來,因此該柜平時基本均充滿含油艙底污水。儲存的艙底水經過靜置、澄清、利用重力分離原理初步進行分離后,油、水、油泥三者初步得以分層,之后輪機員分別將上部少量的污油排入殘油艙、將中部大部分的污水排入艙底水艙、將底部長時間累積下來的殘渣和污泥清除(間隔時間較長);中部的污水也可以通過油水分離器直接分離后排出舷外,且當油水分離器的油分計監(jiān)測到超標排放時,電磁三通閥將轉換,將排往舷外的超標處理水引回到上述預處理柜??傊?,通過重力初步分離,達到對含油艙底水預處理的目的,以減輕油水分離器或綜合艙底油污水處理系統(IBTS)的“負荷”;同時,獲得了更“純”的殘油,更易處理。
3、進一步調研統計
當前,隨著船舶大型化的發(fā)展,為了將機艙艙底水中的殘油徹底分離出來,為了減輕油水分離器或IBTS的負荷,越來越多的船舶選擇設置艙底水預處理柜。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后的新造船上,約60%設有預處理柜,且不同船舶所設置的艙底含油污水預處理柜的容積也存在較大差異。預處理柜的管路布置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可能的情況:①至艙底水儲存艙;②至油水分離器;③通過撇油管路溢流至殘油艙;④至油水分離器;⑤至綜合艙底油污水處理系統(IBTS);⑥至標準排放接頭。統計顯示,部分船舶的預處理柜計入了IOPP證書,部分沒有計入。因此船員在處理艙底含油污水預處理柜內的艙底含油污水時,對是否需要將這些柜污水的操作記錄在《油類記錄簿》上產生了混淆,造成如下三種常見的情況發(fā)生:
1)部分船舶的《油類記錄簿》有對預處理柜污水收集、處理的相關記錄,部分船舶沒有記錄;
2)同一艘船,有的船員記錄了相關操作,而有的船員沒有記錄;
3)某一時段內,在《油類記錄簿》中記錄對預處理柜中艙底水的收集(根據MARPOL附則I附錄III“應記錄的項目清單D和E”),但其后的處理情況未記錄(因為IOPPC沒此柜,所以不能記錄此柜污水的相關操作),進而導致《油類記錄簿》中記錄的污水、污油“收支不平衡”的現象發(fā)生。
1、機艙用于留存艙底含油污水的艙底水預處理柜沒有計入IOPPC中,本身違反MARPOL公約;同時導致船員在如何處理該柜的含油艙底水時產生混淆,即可否選擇直接用用水分離器處理不確定;還導致上述1.3所述3種情況的大量存在。
2、在沒有計入IOPPC的前提下,但實船存在涉及此預處理柜的相關直接和/或間接操作,因而,對各方操作是否計入《油類記錄簿》中觀點不統一。
3、污水處理處于失控狀態(tài),即預處理柜的污水直接通過油水分離排出而未計入《油類記錄簿》。
1、MARPOL公 約 附 則I/17條:每當船舶進行下列任何一項機器處所的作業(yè)時,均應逐艙填寫《油類記錄簿》第I部分:
1)燃油艙的壓載或清洗;
2)燃油艙污壓載水或洗艙水的排放;
3)殘油(油泥)的收集和處理;
4)機器處所所積存的艙底水向舷外排放或處理;和
5)添加燃油或散裝潤滑油。機器處所所積存的艙底水向舷外排放或處理。
2、 經MEPC.187(59)修 訂 的MARPOL公約附則I的附錄III對《油類記錄簿》的填寫有詳細規(guī)定,其中D和E部分明確了機艙艙底污水的收集、處理。其中“應記錄項目清單”D明確了機器處所積存的艙底水非自動開始排放舷外、過駁或其他方法的處理應;“應記錄項目清單”E機器處所積存的艙底水自動開始排放舷外、過駁或其他方法的處理。
3、MEPC.1/Circ.642:當 船上設置有艙底含油污水艙時,必須標明在IOPP證書的附錄中。
一方面,《油類記錄簿》中所涉及到的艙柜,必須是IOPPC附錄中所列的艙柜。因此,如果某艙柜未計入IOPPC,但《油類記錄簿》有體現出了該艙,則就是違反MARPOL公約的。
另一方面,若IOPPC中未列艙柜,《油類記錄簿》也無記錄,但該柜的污水有收集、向舷外排放、油水分離器等設備的處理等相關作業(yè)和管路布置,這也是違反公約的。
此外,若IOPPC中列有某艙柜,但該艙柜的相關操作未記錄在《油類記錄簿》中,也是違反公約的(如上3)。
防止油污證書附錄(IOPPC)中列出的艙室主要包括殘油(油泥)艙(SludgeTank)、含油艙底水儲存艙、壓載艙等。關于哪些油艙應計入IOPPC,筆者也曾做過深入研究,并曾撰文給予了明確,此處不敷述。
1、預處理柜未計入IOPPC,不符合MARPOL公約;
2、船級社對該輪《機艙艙底水管系圖》和實船管系布置再次進行核查,并重新簽發(fā)IOPP證書,將艙底含油污水預處理柜計入IOPP證書附錄3.3項中(圖1);
3、即使預處理柜沒有與油水分離器通過管系直接相連,而僅通過泄放管系與艙底水儲存艙直接相連,這種情況下,預處理柜在功能上就是艙底水艙的擴大和延伸,船上艙底水一般均首先收集至此柜,且此類型預處理柜體積較大,實質上承擔了艙底水的日?!笆占惫δ?,符合上述3的規(guī)定,也應該根據MARPOL計入IOPPC。
除MARPOL公約附則I第14條中的特殊情形外,公約對船舶上是否需要設置含油艙底水柜沒有強制,但一旦船舶設置類似艙柜,就必須根據MARPOL公約核查其管路布置,若符合公約定義的“含油艙底水儲存艙”,就應標明在IOPP證書附錄3.3項中。雖然艙底含油污水預處理柜作為船舶綜合艙底油污水處理系統的組成部分,用于含油污水的重力分離,但在日常使用中,仍不能避免柜體的最基本功能,即留存船上艙底含油污水的作用。因此,無論從技術角度,還是管理角度,都應將艙底含油污水預處理柜標明在IOPP證書3.3項中。同時,污水轉駁、處理操作也應該及時記錄到《油類記錄簿》中。船舶設計、制造、管理及檢驗和檢查各方應對該類情況引起高度重視。
羅爾斯-羅伊斯開設首個智能船舶體驗空間
近日,羅爾斯-羅伊斯首個智能船舶體驗空間正式開業(yè),未來羅爾斯-羅伊斯還將開設一系列該類空間,以向客戶、供應商和合作伙伴展示最新數字解決方案如何變革船舶行業(yè)。
首個智能資產管理(IAM)體驗空間位于挪威奧勒松,展示了智能船舶系統如何利用“數據的力量”來優(yōu)化船隊作業(yè),降低運營成本,改進維護程序。IAM體驗空間分為兩個不同區(qū)域——“智能分析空間合作營地”和“船隊管理指揮空間”,將展示羅爾斯-羅伊斯旨在幫助客戶管理船隊的一系列數字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