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古都的十里御街
主講人 | 王其煌杭州市政協(xié)辦公廳原副主任杭州市詩詞楹聯(lián)學(xué)會原會長、文史專家
南 宋御街就是南宋時候皇帝每年要多次走過的路,每逢孟月,也就是春天的第一個月、夏天的第一個月、秋天的第一個月、冬天的第一個月,皇帝都必須要去祭祀。這條路通往皇帝的家廟景寧宮,經(jīng)過祭祖的太廟?;实蹚幕蕦m內(nèi)出來到太廟祭拜、到景寧宮祭拜,這條路是他的必經(jīng)之路。這條御街到底有多長?我翻查了過去的資料,有書上記載的是一萬三千五百尺。那時候三尺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一米,差不多4.5公里,也就是9里左右。古代因為沒有測量的儀器,不能作出精確的度量,只能作個估算。我們所說的御街,在南宋的時候,指的是中山南路、中山中路、中山北路。其中中山北路和現(xiàn)在的范圍不太一樣。從地圖上看,南宋御街實際上是從“和寧門”開始,一直到觀巷,也就是現(xiàn)在的“貫橋”,以前叫“觀橋”。貫橋的對面是清遠橋,從西走一直到景寧宮,總長約9公里。杭州那時候稱臨安城,是南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那么這條御街就是當(dāng)時臨安城的核心區(qū)域,我們來講講這段十里御街路上的文化節(jié)點。
首先起點站“六部橋”,六部橋是當(dāng)時最高的行政中心,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國務(wù)院,不過以前就是一個大院子,里面搭建著有著重要地位的都堂。都堂是什么大院?里面有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三個部門各司其職,“中書省”相當(dāng)于一個總的辦公廳,“尚書省”是起草文書的,“門下省”是管總務(wù)的。三個部門互相牽制,過去叫“宰相”,宋代又叫“參知政事”。還有一個“樞密院”?!皹忻茉骸笔亲罡叩能娛聶C關(guān)。這當(dāng)中的都堂就是尚書省、中書省、門下?。ɑ蛘呓凶鲄⒅?、宰相,以及最高軍事長官)的擬事、開會、辦公的場所。都堂的南邊有六個部,吏部、戶部、禮部、刑部、兵部、工部,順序不能顛倒,吏部是最大的(就像我們現(xiàn)在,組織部是最大的)。按照記載,當(dāng)時六部編制了一千人左右,吏部有兩百八十個人,戶部是管民政的,有兩百五十人,這兩個部就有五六百人。我國是禮儀之邦,排名第三的是禮部,由此可見,禮部的地位也是高的。刑部是管司法的,兵部就放在了后面。最小的是工部,是搞工程建設(shè)的?!傲繕颉笔沁@段路最重要的一個文化節(jié)點,每天車水馬龍,門庭若市。這里來往的過客消費能力特別強,都是有地位的人,因而這一段路集市就多經(jīng)營奢侈品,金銀珠寶,十分富裕。
“六部橋”的對面就是“都亭驛”,“都亭驛”是一些使者給皇帝上書,或者到六部那里辦事情住的地方。以前辦事不像現(xiàn)在一天八小時的,而是必須在上午,下午是要回去的。路遠的怎么辦?一般來說都要在都亭驛住上一晚。有些外國使者來,要拜訪好幾天,那就不是住在都亭驛了,而是在皋亭一帶,住在一個“班荊館”里。有個典故叫做“班荊道故”,意味好朋友相逢,所以,班荊館就是用來接待禮賓,象征著友好之意。
除了“三省六部”,還有“五寺六院”?!拔逅隆?,實際上是一個行政機關(guān)。宗正寺也特別重要,宗正寺是管族簿的。尤其是在南宋時期,北宋逃難到南宋的,有許多冒充皇親國戚,需要宗正寺的審核,而宗正寺也在六部橋的邊上。還有司農(nóng)寺、太府寺、大理寺。大理寺不在這邊,在慶春路;司農(nóng)寺是管糧食、管倉庫的;太府寺是管理除了糧油以外的財務(wù)的。在這里,我要特別提的一個地方叫“尹家籍鋪”。在南宋,臨安是全國的出版中心。南宋的刻板書,到現(xiàn)在來說都是最好的。在古代,出版中心有四個——開封、杭州、福州、成都。有人評價,杭州刻板書的質(zhì)量最好,成都次之,福州最下。“尹家籍鋪”就在太廟邊上,這在中國文化史上都是出名的。今天首都圖書館(以前叫北京圖書館),還藏著一本書叫《續(xù)幽怪錄》,這本書后面還明確地寫著:“臨安府太廟前尹家書籍鋪刊行”。可見這是多么珍貴。
現(xiàn)在的鼓樓位置那時候叫朝天門,鼓樓是明朝開始的,城門上置了九面大鼓,一面小鼓。鼓樓有兩個作用,一是抗倭寇,二是報時。朝天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吳越時期,只是個比較小的城門,到了宋代,特別是南宋的時候,城墻已經(jīng)在外圍,所以朝天門在城墻內(nèi)了,這是御街上的一個樞紐地帶,往北是整個臨安城最繁華的地方。大部分集市是從朝天門開始一直到官巷口、眾安橋這一帶。鼓樓這里有大井巷、小井巷,小井巷里面就是太常寺,南宋辦禮儀的、祭祀的官員在這里辦事。從河坊街開始一直到羊壩頭這一段,一方面是熱鬧的游樂場所,一方面也是“煙花”之地。
再往北走,是惠民路,以前有個“惠民北局”。而在六部橋邊上有個“惠民南局”,免費給老百姓施藥,北宋就開始了。后來到元代,正式叫“惠民路”。這一帶有個著名的 “太平酒樓”。高銀街北邊有個中瓦。從這里開始,有許多行庫,是發(fā)行“交子”的地方,就是發(fā)行紙鈔和銅錢的地方,鈔賈集中,所以到現(xiàn)在也是銀行一條街,這都是有淵源的。
太平坊里還有個很重要的地方,在文化史上是非常出名的一個書坊。以我看到過的資料,這個書坊應(yīng)該是最早出書打廣告的書坊,這本書現(xiàn)在還在遼寧圖書館。遼寧圖書館有一本南宋出版的《抱樸子》,卷末就印著這么一條廣告:“紹興二十二年,舊日東京大相國寺東,榮六郎家,見寄居臨安府中瓦南街東,開印繙經(jīng)史書籍鋪。”“見”通“現(xiàn)”,意為現(xiàn)在。他把書鋪的變遷、主要業(yè)務(wù)都介紹得非常清楚。
太平坊后面就是后市街,后市街是一個不夜之地,有“平康”所在?!捌娇怠本褪侵讣伺?。我看到一本書上有一首詩寫后市街的,非常有意思。“文錦坊西后市南,鬧竿挑過百花籃。少年游手夸輕俊,拾得雙頭碧玉簮?!笔裁匆馑寄兀恳郧叭テ娇捣粫崴突ɑ@去,那個地方人擠人,游手好閑的人會去占姑娘的便宜,地痞流氓在那里靠小偷小摸混吃喝。這個地方有許多出名的酒樓,但這些酒樓都是公家的。因為當(dāng)時的酒是官賣的,所以南宋的酒店、酒庫特別多。有記載說,南宋的酒稅全國第一,但是它也不忘服務(wù)百姓,就像我剛才所說的有惠民北局、惠民南局,所以整個社會還是比較安定的。
再過去是鳳凰寺,就是羊壩頭。為什么叫“羊壩頭”呢?羊壩頭原來是“洋壩頭”,因為古代這一帶都是海。在南宋,有許多伊斯蘭教徒在這一帶集中。鳳凰寺是晚唐時造的,在南宋的時候修建過,鳳凰寺的名字是清朝的時候才有的,以前叫“真教寺”,是當(dāng)時的江南四大寺之一,其他的是揚州的“仙鶴寺”、泉州的“麒麟寺”、廣州的“獅子寺”。
往北就到了大瓦,是當(dāng)時除了眾安橋的北瓦外最大的游樂場。里面有個“保康巷”,據(jù)說南宋著名的“斷腸詩人”朱淑真的故居就在這里。從這里開始到花市,也就是到官巷口的這一帶,在正月十五的時候,元宵放假五天,燈市如晝。朱淑真有一首寫元宵賞燈的詩,叫《元夜》,“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fēng)。新歡入手愁忙里,舊事驚心憶夢中。但愿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賞燈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币驗樗妥≡谶@里,所以她所描寫的場景都是她親身感受到的。
慶春路這兒的“皮市巷”以前就是肉市,這一帶開始就是古都百姓市井生活的區(qū)域了。這附近酒庫集中,“太和酒樓三百間,大槽日夜聲潺潺。千夫承槽萬夫甕,有酒如海糟如山。”雖然描寫用了夸張的手法,但是和實際情況也相差不多。邊上東屏巷集中著百戲雜技,到眾安橋一帶都是燈市,再過去就是“官巷口”,是著名的花市,所以現(xiàn)在郵電路那里解放前就是叫“花市街”。再往北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是宗學(xué)所在,在睦親坊巷一帶,也就是趙家子弟的學(xué)校。因此這里也變成一個文化中心。其中有個“陳起書鋪”,有最高級的書本刊印,專刻魏晉開始到唐朝的詩文集。再過去是范成大住的地方,范成大是高官。往平海路過去就是八字橋。婦保那邊,有個十官子巷,意為出了十個高官子弟,也就是意味著這里是文化教育的集中地,后訛名為“石貫子巷”。老杭州人沒有不知道眾安橋的,我們現(xiàn)在寫中國文化史,寫到杭州的文化教育史,肯定要寫到眾安橋。因為這個地方就是文化教育出版的中心。往西走,就是國家的出版中心——“國子監(jiān)”。
再往北走,有“吉祥寺”,吉祥寺的牡丹非常出名。接著是“軍頭司巷”,現(xiàn)在叫“軍督司巷”,“軍頭司”就是管理中下級軍官的一個部門。然后是孩兒巷,大家都認(rèn)為陸游曾住在這里?,F(xiàn)在慶春路的對面,有個“天長小學(xué)”,因為這附近有個天長寺,就是馬寅初紀(jì)念館這里,當(dāng)時許多南宋詩人路過都住在天長寺。陸游在天長寺里留下了許多東西,所以我認(rèn)為陸游實際上是住在天長寺的。
御街的終點就到現(xiàn)在的貫橋這兒,以前叫“觀橋”。貫橋邊的皇親巷、百井坊巷這一帶是當(dāng)時的貢院所在地,是讀書人集中的地方。
(本文系王其煌在桐蔭堂公益書院講座上的演講,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