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俊
麻風村的流火
——美國華人醫(yī)生西非之行手記(一)
文/徐 俊
醫(yī)生無國界。醫(yī)生的責任感驅使著我走入非洲,義務行醫(yī)。初到那里時,我發(fā)現(xiàn)那里是“金字塔的底部,世界文明的深淵”,鄉(xiāng)村里百姓的醫(yī)療資源極其缺乏。在被傳為麻風病村的村莊里,我們看到許多觸目驚心的場面:許多麻風病人滿面膿血,眼珠僵硬,肢體變形,遭受鄙夷和譏諷,更談不上早期診斷以及預防。
我于2013年、2014年和2016年去了西非義務行醫(yī),我曾乘坐簡陋的四輪驅動卡車,沿著干枯的河床顛簸行駛,去過叢林深處的小村莊,給村民們送去糧食和醫(yī)療服務;我也撫摸著塞內加爾麻風病人殘缺不全的手掌給他們帶去春風;我還和隊友一起,面對埃博拉病毒的肆虐,為穆斯林病人帶去全世界的愛心。
我已初步定在2017年4月去非洲,希望我們SCAPE有志之士們可以和我一起去探索那赤地流火,遍地餓殍的紅色土地,實踐醫(yī)生救人治病的真正價值。
每年去西非,我都要去麻風村看病人。在西非塞內加爾遙遠的肯達谷省,有一群自生自滅的麻風病人,他們離最近的醫(yī)院也有250公里。2013年5月當我第一次到達那里,我看到的是一群失去了肢體的幽靈,他們的眼睛里充滿著絕望(圖1)。
麻風病人
當我第一次來到麻風村時,發(fā)現(xiàn)他們居然沒有一個可以勉強作為診室的房間,只好搭起了一個帳篷。當時那里的室外溫度高達110度,帳篷內的溫度更是可想而知。我們需要在帳篷里再分隔出一個小間,用來檢查病人。里面悶熱,密不透風,我和當時在美國讀醫(yī)學院一年級的兒子在高溫下?lián)]汗如雨。
揮汗如雨
大帳篷套小帳篷,穿紅衣服的是我們的翻譯(圖2),他曾經(jīng)在美國“和平工作團”做過翻譯工作。因此可以直接將當?shù)赝猎挿g為英語。我在其它地方看病人,通常都需要兩個翻譯接力,一個將病人的地方語言翻譯成法語,第二個翻譯成英語給我聽。
外面密密麻麻排了許多病人(圖3),使得我們緊張萬分,手忙腳亂,多虧了兒子幫忙,迅速又認真地給病人量血壓,測心跳。我的助理和秘書給病人發(fā)藥。在非洲,體溫計無效,因為室溫高達110華氏度,我們只能問問病人是否感覺發(fā)燒,再摸摸病人的額頭以確認。
到了下午五點半,一位牧師來叫我們停下工作,說村民們要為我們表演非洲土風舞。這對我們真是非常的有誘惑力,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是看到外面還是無窮無盡的病人在等待就診。我們四個人決定忍痛割愛,放棄這次機會,繼續(xù)看病人。
下午六點,外面等候的病人只多不少,天漸漸地暗下來,帳篷里沒有電,只好用手電筒照明,看病人。外面的病人仍然在增加,原來病人和村民們一傳十、十傳百,有免費醫(yī)療和藥物(圖4)。所以他們從各處趕來。最后,我們只好告訴病人明天再來。結果不少病人央求,說是從很遠趕來,請求給他們看病。我一看,大部分病人都發(fā)給了號碼,讓明天來,只有12個病人等在外面,我便同意了他們的請求。誰知道竟然上當了。原來,她們都是母親,拖家?guī)Э?,每一家都有幾個孩子,多的有四、五個孩子。等我將他們一一看完,天已經(jīng)完全黑了,大概八點多鐘了。最后略為統(tǒng)計了一下,我們一下午大概看了近兩百個病人。
帳篷外面許多病人在等待我們看病
天黑了,病人在等候,手上拿著我開的藥方等待我們的免費藥物
第二天上午,我和兩位牧師一起去見了市長和省長,市長是一個大概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對我們表示熱烈歡迎,愿意給我們以協(xié)助,建立醫(yī)院。省長是一位中年人,他愿意幫助我們將美國捐獻的醫(yī)療設備免稅運進來。這里的軍官,省長和市長一律都穿軍服。
鑒于在麻風村的艱苦醫(yī)療環(huán)境,我們決定援助麻風村一所醫(yī)院。省長也答應了會派出醫(yī)生和護士。但是六個月以后,省長被替換了。新的省長不認可前任省長的承諾,并要求我們一切自理。因此,我們根據(jù)財務狀況,只能捐獻一個診所,臨時雇傭了一位護士,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醫(yī)療。
2016年,如愿以償,新的診所建成,省里的要員們都來參加落成典禮(圖5)。中間的一位是新省長大人和夫人,右邊兩位是省衛(wèi)生部門的領導人。我們反而被擠到一邊去了。他們的政績和升官與引進多少援助息息相關。
2016年我們援建的診所,麻風村民們載歌載舞慶祝診所開張。
從2010年開始,我們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卡還有一個小醫(yī)院,有內科、外科、婦產(chǎn)科和心臟科。我們請了一個當?shù)蒯t(yī)生Dr.Faya(圖6),他是塞內加爾僅有的三位神經(jīng)外科醫(yī)生,但是他也是全科醫(yī)生,內外婦兒全懂,我向他學習了不少東西。
這是我們簡單的住院部(圖7),可以讓生孩子的婦女留一到兩個晚上。我們每次門診費是50美分。
通過每年去一次麻風村治療病人,我深深地感覺到,上帝對于我是如何的眷顧。使我認識到我擁有比世界上大多數(shù)人都要多得多的幸福和經(jīng)濟條件。也許有人會說,這是我奮斗來的。但是我要說一句,我們的聰明是從我們的父母而來;我們的教育是從我們的老師而來;我們的機遇是從社會而來。一個在狼群里長大的孩子,再聰明也不過是一個廢物。讓我們一起來,將上帝賜予我們的恩典、知識、技能和愛回饋這個生我、養(yǎng)我、培養(yǎng)我,為我提供一切需要,讓我們享受家庭溫暖和美好生活的社會吧!
我們援建的診所開張
塞內加爾的神經(jīng)外科Dr.Faya正在教我兒子如何聽診嬰兒的肺部
住院部
/哥倫比亞大學附屬斯坦福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