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耀美
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注重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進行設計問題,注重對學生的思考進行有效的啟發(fā)點撥,同時引導學生以創(chuàng)新思維解讀文本。這樣的做法才能讓學生在探究文本的過程中真正深入進去,獲得深刻的理解,實現(xiàn)深度解讀文本的教學目標。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一談如何引導學生深度解讀文本。
一、問題引領,發(fā)展思維
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而并不是放任自流。要設計課堂提問,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走向文本的深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深入思考,這是引導學生深度閱讀的基礎,也有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過程中提升綜合能力。
例如在教學《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的時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設計了三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結合課下注釋,整體感知文本內(nèi)容,然后總結文本中的設喻講道理的方式,談一談鄒忌是如何成功勸諫齊王的;抓住文本中的對話描寫和情節(jié)發(fā)展,分析文本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點;假如你是鄒忌,你會選擇怎樣的方式勸諫?請同學們模擬一下當時的場景。這三個問題具有很大的發(fā)揮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安排了30分鐘的時間進行活動,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展示。經(jīng)過大家的認真探究,學生們對文本中的主要內(nèi)容有了自己的獨特見解,認識到鄒忌的語言藝術,同時也認識到作為統(tǒng)治者要虛心納諫,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這樣才能成就大業(yè)。在之后的對話模擬中,學生們的表現(xiàn)更是出色,將鄒忌的智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二、精致點撥,自主探究
初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深入思考還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給予有效的啟發(fā)點撥,鼓勵學生自主探究,這樣的過程讓學生明確了思考的方向,讓學生能夠抓住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思考探究,使學生獲得深度閱讀帶來的成功體驗。
例如蘇教版初中教材中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這篇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課堂組織者的引導作用。這篇課文是一首現(xiàn)代詩,對于初中生來講深度閱讀存在一定的難度,而且很多學生對于閱讀詩歌也存在畏難情緒,所以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認識發(fā)展進行啟發(fā)點撥。
例如在解讀文本內(nèi)涵的過程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的意象、體會文本意境。在這首詩中作者選擇的意象有星、燈、牛郎、織女等,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探究下,認識到這些意象都是作者美好希望的象征,而作者通過這些意象塑造出虛幻的意境,讓我們體會到作者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接著,教師為學生補充了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當時的中國屬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處于這樣時期的人民內(nèi)心肯定是充滿苦悶和彷徨的,在這樣的背景資料引導下,學生自然容易體會為什么作者那么渴望美好的未來,經(jīng)過教師這樣的點撥和指導,學生們逐漸解決了文本中的重點及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尤其在學習一些學生理解較為困難的文本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從旁進行有效的引導和啟發(fā),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的困難,實現(xiàn)對文本內(nèi)容的深度解讀。初中生的知識積累以及生活經(jīng)驗有限,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困難,而教師的及時點撥,能夠讓學生正確解讀,最終獲得豐富的知識。
三、轉換視角,開闊視域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解讀文本,一定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而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找準解讀文本的角度。實際上,教師引導學生轉換角度解讀文本,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新發(fā)現(xiàn),有助于學生對文本內(nèi)涵的深度挖掘,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的視野,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的認知更加豐富。
例如在教學《桃花源記》這篇課文的時候,在教學中教師拋出了這樣的問題:“在文本中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是一個漁人,那么,老師想問一問,作者為什么不把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人設計為一個打獵的人,如果是獵人在追捕獵物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桃花源,這樣的情節(jié)不是更加曲折嗎?”這個問題非常新穎,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興趣,大家積極討論起來,很快,學生們就得到自己的答案:有的學生認識到“漁”實際上是和“愚”諧音,實際上漁人代表的是“愚蠢的俗人”,這樣的構思非常精巧,在文本中起到諧音諷喻的作用。
總而言之,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深度閱讀文本,這樣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獲得真知。作為語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創(chuàng)新,在深度閱讀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知識,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竹行中學(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