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美國聯(lián)邦政府與高等教育認證機構關系演變及啟示

        2017-03-28 19:55:14龍青云曹曉飛
        重慶高教研究 2017年1期
        關鍵詞:制度教育

        龍青云 ,曹曉飛

        (1.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計算機與電子信息學院, 茂名 525000;2.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茂名 525000)

        ■ 比較高等教育

        美國聯(lián)邦政府與高等教育認證機構關系演變及啟示

        龍青云1,曹曉飛2

        (1.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計算機與電子信息學院, 茂名 525000;2.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茂名 525000)

        在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制度的百年發(fā)展歷程中,聯(lián)邦政府與高等教育認證機構的關系經(jīng)歷了建立聯(lián)系、開啟干預、恢復信任、提高問責的復雜變遷。雙方圍繞“控制與反控制”的博弈深刻反映了美國的教育分權體制,也逐步改變了美國高等教育認證的非政府性質,促進了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制度的革新發(fā)展。因此,在借鑒美國經(jīng)驗構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認證制度、統(tǒng)籌推進我國“雙一流”大學建設時,應立足中國國情,統(tǒng)籌好政府與認證機構的關系,有效推進高等教育認證機構的自治和自我革新。

        美國聯(lián)邦政府;高等教育認證機構;博弈;均衡

        高等教育認證制度在成就美國高等教育世界強國方面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學術界普遍認為,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具有非政府性,高等教育認證機構(以下簡稱“認證機構”)不受聯(lián)邦政府的控制。甚至有學者認為,美國政府在高等教育認證制度中是“靠邊站”[1]。事實上,在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制度的百年發(fā)展歷程中,聯(lián)邦政府與認證機構圍繞“控制與反控制”展開了反復博弈,雙方博弈的結果深刻影響了認證制度的發(fā)展方向。因此,探討美國聯(lián)邦政府與認證機構關系的演變史及其特點,對我國推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實施“雙一流”大學建設戰(zhàn)略具有借鑒意義。

        一、聯(lián)邦政府與認證機構關系的演變

        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制度起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其10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聯(lián)邦政府與認證機構的關系主要經(jīng)歷了4個階段:

        (一)建立聯(lián)系階段(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高等教育前所未有的大發(fā)展帶來了美國高等教育領域的無序和混亂[2]。由于實行教育分權制,聯(lián)邦政府對高等教育的管理一直非常松散,此時既無意也無力干預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大學到底應該具備什么條件、辦學應該達到什么標準成為當時美國高等教育界亟待解決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美國高等教育界自發(fā)成立了民間認證機構。1885年,美國第一個地區(qū)性認證機構“新英格蘭院校協(xié)會”成立。隨后,其他5大地區(qū)性認證機構“中部院校協(xié)會”(1887)、“中北部院校協(xié)會”(1895)、“南部院校協(xié)會”(1895)、“西北院校協(xié)會”(1917)和“西部院校協(xié)會”(1924)相繼成立。為了加強認證機構之間的協(xié)調和管理,“全國認證委員會”(NCA)和“全國區(qū)域認證機構委員會”(NCRAA)于1949年成立,標志著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制度的正式形成。由此可見,在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制度初創(chuàng)的幾十年里,聯(lián)邦政府與認證機構并沒有直接聯(lián)系,這一狀況直到《退伍軍人再適應補助法》的頒布才發(fā)生改變。

        1944年,美國頒布了《退伍軍人再適應法》。在該法案的刺激下,聯(lián)邦政府投資145億美元資助223萬二戰(zhàn)退伍軍人進入高等院校,極大地推動了美國高等教育的新一輪大發(fā)展。為保障資金的規(guī)范使用,美國于1952年頒布了《退伍軍人再適應補助法》(以下簡稱《補助法》)?!堆a助法》第253款要求聯(lián)邦教育專員公布一個認證機構名單,這些機構的認證結果將作為院校參與退伍軍人資助項目的資格條件。據(jù)此,聯(lián)邦教育專員照搬了“全國認證委員會”的專業(yè)認證機構名單,并加上了6個區(qū)域性認證機構名字,從此聯(lián)邦政府與認證機構首次建立了法律上的正式聯(lián)系。

        (二)開啟干預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

        196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高等教育法》?!陡叩冉逃ā返?編第8章第498條(a)款規(guī)定,院校若要獲得聯(lián)邦政府的資助項目,必須同時通過聯(lián)邦衛(wèi)生教育福利部的行政、財務評估和聯(lián)邦衛(wèi)生教育福利部“認可”(即元認證)的認證機構的認證?!陡叩冉逃ā奉C布后,聯(lián)邦政府改變過去照搬“全國認證委員會”認證機構名單的做法,于1968年設置了“認證與院校資格處”和“認證和資格顧問委員會”負責“認可”的認證機構,并把認可標準寫入《聯(lián)邦管理條例》。

        20世紀70年代,美國高等教育領域掀起了“維護教育消費者權益運動”,1972年的《高等教育法》修正案和1974年的《聯(lián)邦管理條例》修正案大幅提高了認可標準,要求認證機構在職能、責任、可靠性等方面必須體現(xiàn)這些標準,在認證程序、認證過程方面必須重視教育消費者權益的保障。這些認可標準的建立加強了聯(lián)邦政府對認證機構的干預,并開始深入到認證制度的內(nèi)部。1979年,美國審計總局向國會提交了《教育署的資格認可保障了什么》的報告,報告批評指出,認證機構的認證程序和考察過程存在諸多問題,使得那些通過認證并獲得聯(lián)邦資助的院校并沒有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建議聯(lián)邦政府加強對認證機構的干預[3]。該報告引起了認證機構的憂慮,因此,認證機構認為必須組建一個更強有力的組織以抵制聯(lián)邦政府的干預。1975年,“全國認證委員會”和“高等教育區(qū)域認證委員會聯(lián)合會”(由“全國區(qū)域認證機構委員會”于1964年改組而成)合并,組成“中學后認證理事會”(COPA)。COPA成立后,積極聯(lián)合高等院校和州政府反對聯(lián)邦政府對高等教育的干預,同時控制認證機構的數(shù)量,加強對認證機構的協(xié)調管理,以避免聯(lián)邦政府更多的干預。

        (三)恢復信任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

        盡管COPA在抵制聯(lián)邦政府干預高等教育認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聯(lián)邦政府在1983年發(fā)布的《國家處于危機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報告中指出,美國高等教育質量嚴重下降,通過認證的院校在聯(lián)邦資助項目上存在著大量欺詐和浪費現(xiàn)象,認證機構沒有使用恰當?shù)恼J證標準。因此,美國國會在1992年《高等教育法》修正案中首次把聯(lián)邦教育部對認證機構的認可標準正式寫入法律,明確要求認證機構的認證標準必須涵蓋十大領域,并授權聯(lián)邦教育部設立“院校質量和完整性委員會”和“州中學后評審機構”(該機構經(jīng)費主要來自聯(lián)邦政府),負責審查參與聯(lián)邦資助項目的院校資格。

        1992年的《高等教育法》修正案使得聯(lián)邦政府對認證機構和高等院校的控制大大加強,這引起了認證機構和高等院校的極大恐慌。他們把政府干預的加強歸咎于COPA未能有效代表認證機構和高等院校與聯(lián)邦政府進行溝通,因此COPA受到強烈批評,并于1993年12月宣告解體。1996年3月,認證機構和高等院校成立了“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CHEA),該機構成為美國高等教育認證的總代表。CHEA成立后,加大了與聯(lián)邦政府的交涉力度,包括與政府官員溝通、游說國會議員、向認證機構和高等院校及時通報《高等教育法》的修訂情況、與其他高等教育協(xié)會結成聯(lián)盟等,同時頒布了新的《對認證機構的認可政策和程序》,加強對認證機構的協(xié)調管理,以提高認證質量。CHEA的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認證機構重新獲得了聯(lián)邦政府的信任和支持。1998年的《高等教育法》修正案強調聯(lián)邦政府不應控制認證機構,并撤銷了“州中學后評審機構”,放寬了認可標準。聯(lián)邦教育部也于1999年修訂了管理條例,刪除了認證機構必須周期性向聯(lián)邦教育部證明其認證“可靠性”的要求。

        (四)提高問責階段(2000年以來)

        2001年,美國頒布《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提高了對基礎教育的問責,并延伸到高等教育領域。2002年,美國大學“董事與校友委員會”(ACTA)的《學院認證能夠實現(xiàn)其承諾嗎?》報告認為,認證帶來大量貨幣成本和機會成本,導致高等教育質量下滑,聯(lián)邦政府必須結束對認證機構的“依賴”[4]。在ACTA報告的影響下,美國政府、民眾對認證機構產(chǎn)生了新的信任危機。2005年,聯(lián)邦教育部成立“高等教育未來委員會”,負責起草美國高等教育戰(zhàn)略。該委員會在2006年8月公布的《領導力的考驗:美國高等教育的未來規(guī)劃》報告中危言聳聽地指出,美國高等教育排名已經(jīng)跌至世界第12位。聯(lián)邦教育部認為,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公共性已大大增強,而美國高等教育質量依然由民間認證機構來主導,認證結果由認證機構來掌握,越來越不為眾多高等教育利益相關者所接受[5]。因此,聯(lián)邦教育部于2010年10月出臺“最終的項目信譽規(guī)定”,對認證機構的認可政策進行調整,加大對認證機構的問責力度。

        聯(lián)邦政府對認證制度的改革給認證機構帶來了巨大壓力。作為認證機構的總代表,CHEA一方面極力維護傳統(tǒng)認證制度的核心價值,另一方面主動改革以適應高等教育發(fā)展新形勢。以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主席朱迪斯·伊頓(Judith Eaton)為首的傳統(tǒng)認證制度維護者通過發(fā)表演講、撰寫文章、召開會議、游說官員等形式,竭力宣揚傳統(tǒng)認證制度的巨大優(yōu)越性,同時強烈批評聯(lián)邦政府對認證的過度干預[6]。在他們成功的院外活動下,美國國會通過議案,反對聯(lián)邦教育部通過行政權力來控制認證機構,禁止聯(lián)邦教育部插手認證機構對學生學業(yè)成績的評定。在阻撓聯(lián)邦教育部變革傳統(tǒng)認證制度的同時,CHEA也進行自我改革,以在危機中爭取主動。2008年,CHEA發(fā)布“CHEA計劃”,以推進認證的績效改革。圍繞這個方案,截至2010年底,CHEA召開了32次會議,參與的高等院校達到1 500多所,包括認證機構代表、大學校長、政府官員、專業(yè)協(xié)會、學生代表及公眾代表等對認證制度展開了全國性大討論。通過全國性大討論,CHEA加強了對認證機構的協(xié)調管理和內(nèi)部問責,以積極應對聯(lián)邦政府的外部問責。

        二、聯(lián)邦政府與認證機構博弈的主要特點

        通過梳理美國聯(lián)邦政府與認證機構關系的演變歷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美國聯(lián)邦政府與認證機構的博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教育分權是聯(lián)邦政府與認證機構博弈的基本框架

        美國獨特的權力結構和政治生態(tài)為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制度的衍生和發(fā)展提供了比較寬松的環(huán)境?!睹绹鴳椃ā返?0條規(guī)定:憲法未授予聯(lián)邦政府的教育管理權力由各州政府和人民保留。因此,盡管聯(lián)邦政府對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影響越來越突出,但是聯(lián)邦政府并不能直接干預各州的高等教育管理事務,主要通過教育立法、“認可”認證機構來實現(xiàn)對高等教育的外部調控。聯(lián)邦政府對高等院校也開展了一系列評估,但這些評估主要針對參與聯(lián)邦資助項目的高等院校的行政和財務狀況,而對于高等院校的專業(yè)質量和學術水平的評估,則主要由認證機構來負責。換言之,聯(lián)邦政府對高等院校主要行使行政管理權和財政援助權,認證機構則行使專業(yè)鑒定權和學術評價權,聯(lián)邦政府與認證機構既分工又協(xié)作。在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制度中,認證機構可以自主決定是否接受聯(lián)邦政府的“認可”,也可以自由退出。協(xié)調管理認證機構的地區(qū)性、全國性委員會是比較松散的聯(lián)合組織,其主要職能是對認證機構提出建議,充當認證機構爭執(zhí)的“協(xié)調員”,扮演認證機構、高等院校與政府之間溝通的“管道”角色。認證機構人員一般都是高等教育領域的專家,他們以“志愿者”的身份開展認證活動,代表高等教育領域的同行力量,體現(xiàn)了認證機構的行業(yè)自律性質,是美國高等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調整的重要手段,也是聯(lián)邦政府間接管理高等教育的有力補充。

        (二)聯(lián)邦政府對認證機構的干預逐步加強

        美國國會通過頒布和多次修訂《高等教育法》,促進了美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提升了聯(lián)邦政府對高等教育管理的話語權。很長一段時期,聯(lián)邦政府對認證機構采取“不聞不問”的態(tài)度,直至20世紀后半期才把認證機構當作聯(lián)邦政府為高等院校提供資助經(jīng)費的“看門人”(Gatekeeper),并給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7]。然而,隨著高等教育投入、規(guī)模和影響的日益擴大,聯(lián)邦教育資助經(jīng)費的大量浪費和高等教育質量的相對下降引發(fā)了聯(lián)邦政府對認證機構的不滿,聯(lián)邦政府逐步加強了對高等教育的干預和對認證機構的控制。盡管聯(lián)邦政府并沒有要求所有的認證機構必須獲得“認可”,但是由于認證機構的經(jīng)費主要來自高等院校的年費,而院校經(jīng)費又越來越多地來自聯(lián)邦政府的財政資助,因此高等院校為了獲得聯(lián)邦政府的資助,會“迫使”認證機構參與聯(lián)邦政府的“認可”。事實上,大多數(shù)認證機構都接受了聯(lián)邦政府的“認可”,導致認證機構的民間色彩明顯淡化[8]。近年來,聯(lián)邦政府把認證制度變革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提高對認證機構的問責,要求認證機構改變傳統(tǒng)的認證模式,加強對學生學業(yè)成績、遠程教育質量的評估,并提供可比性的數(shù)據(jù)說明“績效”,讓公眾接受“物有所值”的教育,同時要求認證公開透明,以充分滿足政府、公眾對認證信息的需求,這進一步弱化了認證的非政府性。

        (三)認證機構在“反干預”中實現(xiàn)自我革新

        聯(lián)邦政府對高等教育認證的每一次干預,都引起了美國高等教育界的警覺,促使認證機構進行自我反省,并采取有效措施來抵制聯(lián)邦政府的干預。由于美國聯(lián)邦政府沒有“自上而下”設計認證制度,認證機構在長期游離聯(lián)邦政府“管控”的狀態(tài)下形成了“高度自治”的歷史傳統(tǒng)和核心價值。認證機構不是靠聯(lián)邦政府的明確賦權才擁有權威性,而是以促進大學自我改進為出發(fā)點的價值取向獲得大學的廣泛認同和擁護,因此可以底氣十足地對聯(lián)邦政府的干預或控制說“不”。美國民眾長期以來形成了對政府集權的反感,更愿意依靠自治的民間機構來解決高等教育發(fā)展問題。因此,作為維護高等教育自治的重要力量,認證機構比較容易說服國會議員,通過影響高等教育法律修訂來全面捍衛(wèi)認證制度的核心價值,為認證機構贏得自治管理的空間。與此同時,認證機構也積極進行自我革新,以解決認證所面臨的各種新問題。實際上,在高等教育大眾化、國際化以及“新商業(yè)主義”的影響下,美國高等教育認證繁榮的背后潛藏著許多危機[9]。在新危機面前,為了防止被聯(lián)邦政府和公眾所冷落甚至遺棄,認證機構審時度勢,不斷修訂認證標準和程序,加強協(xié)調和管理,提升了自我革新、自我進化的能力。

        (四)聯(lián)邦政府與認證機構的博弈具有耦合性

        聯(lián)邦政府與認證機構的控制與反控制之爭,源于它們對高等教育改革目標的不同追求。聯(lián)邦政府加強對高等教育認證干預的主要目標是力圖把高等教育納入政府公共管理的軌道,以此保證聯(lián)邦教育經(jīng)費的有效使用、協(xié)調高等教育利益相關者的沖突和實現(xiàn)美國高等教育的國家安全戰(zhàn)略目標,繼而使美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繼續(xù)保持優(yōu)勢地位。換言之,聯(lián)邦政府對高等教育的干預具有國家安全戰(zhàn)略導向性,而認證機構與聯(lián)邦政府博弈的主要目標則是捍衛(wèi)高等教育的自治和認證機構的利益,希望通過“內(nèi)部革新”來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和學術水平。因此,認證機構在傳統(tǒng)認證制度框架下的改革行動與聯(lián)邦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改革期待有較大差距。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實現(xiàn)外部改革與內(nèi)部改革的耦合性,聯(lián)邦政府通過立法、調整“認可”標準來要求認證機構從重視投入和過程評價變?yōu)橹匾暜a(chǎn)出和結果評估,提高政府、公眾、私人代表在認證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增加認證的透明性。聯(lián)邦政府加強對認證機構的控制和問責,促使認證機構對認證制度本身進行反思,并建立起認證標準的評估改進機制,實現(xiàn)內(nèi)部問責和外部問責的平衡,提高了認證制度的民主性、科學性和公開性。這樣一來,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制度逐步由認證機構組成的“獨立治理”結構發(fā)展成為政府、高等院校、企業(yè)、公眾、學生、捐款人、基金會等眾多利益相關者參與的“共同治理”結構,既保證了認證機構進行認證的自治權,同時又避免了政府的集權管控,較好地協(xié)調了各方的利益沖突。

        三、對我國推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建設的啟示

        美國聯(lián)邦政府與認證機構關系的歷史演變及其發(fā)展趨勢,為我國推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實施“雙一流”大學建設戰(zhàn)略提供了諸多啟示。

        第一,高等教育認證制度改革應立足本國的政治文化生態(tài)。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制度不僅是美國高等教育界自我解決內(nèi)部矛盾的產(chǎn)物,也是美國高等教育界與社會大環(huán)境綜合作用的結果。美國的教育分權制不僅為認證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提供了重要條件,而且為聯(lián)邦政府介入高等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制度框架。與此同時,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制度充分吸收了美國社會的自愿主義、自由主義、多元主義等文化理念,為認證制度的自我完善奠定了必要的社會文化基礎。換言之,如果我們說認證制度是美國高等教育之樹開出的燦爛花朵,那么它的力量之源則來自美國政治社會文化之根。因此,在借鑒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制度時,我們不僅需要深入研究認證制度本身,更需要重視其賴以形成和發(fā)展的政治條件和社會文化。就我國而言,高等教育認證改革應立足我國國情,以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為重點,塑造政府、高校、認證機構之間的新型權責關系,在適應我國教育發(fā)展需求和人民群眾期盼的基礎上,培育中國特色的認證制度文化,為構建起中國特色高等教育認證體系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撐。正如 《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所強調的,“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扎根中國大地,遵循教育規(guī)律,創(chuàng)造性地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10]。

        第二,應把握政府干預和認證機構自治的均衡性。美國聯(lián)邦政府對認證機構從不干涉到干預的逐步加強,很注意把握“度”,即在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歷史條件下,尋找既能尊重高等教育自治傳統(tǒng)又能滿足國家發(fā)展、公眾利益需求的平衡點。美國聯(lián)邦政府對認證的干預,促使美國認證制度逐步實現(xiàn)了從“民間主導”向“民間與政府共同參與”的過渡。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治理體系改革正處于從“政府主導”向“政府與民間共同參與”的過渡,這與美國認證制度改革趨勢有著“殊途同歸”之意。因此,如何構建政府與高校、認證機構的新型關系,一方面需要從近20多年來我國政府通過“簡政放權”來推動高等教育自治管理的改革實踐中進行總結,另一方面可借鑒美國聯(lián)邦政府推進認證制度改革的經(jīng)驗教訓。美國聯(lián)邦政府加強對認證機構的干預和問責,在促使認證機構自我反省、提高質量的同時,提升了聯(lián)邦政府對高等教育“群體利益沖突”的調控能力。而美國聯(lián)邦政府對認證標準、認證績效等認證制度內(nèi)部的過度干預,激起了美國高等教育界的強烈反對,使得聯(lián)邦政府的教育改革戰(zhàn)略目標難以實現(xiàn)。我國高等教育認證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在于政府轉變職能,增強對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宏觀調控能力,建立起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大學制度,讓高校在政府的統(tǒng)籌協(xié)調和認證機構的評估引導下充分而有序地競爭,實現(xiàn)高等教育公共管理和自治管理的動態(tài)均衡。我國“雙一流”大學建設的改革任務之一就是要在政府的統(tǒng)籌協(xié)調推進中,積極引入認證機構對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展開有效評估,建立健全社會支持和監(jiān)督高校發(fā)展的長效機制。

        第三,認證機構應在發(fā)展中提升自我革新能力。一百多年來,美國認證機構既經(jīng)歷了“高度自治”解決美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問題的“自由時代”,也經(jīng)歷了數(shù)次教育危機下政府、公眾對其不信任的困難時期,目前正面臨著認證成本劇增、國際競爭壓力增大、外部控制和問責加強等各種新挑戰(zhàn)[11]。美國認證機構在始終恪守自治、自愿等核心價值的同時,與時俱進地完善認證標準和程序,主動加強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最終以提升認證質量來贏得聯(lián)邦政府、高等院校、捐款人等其他利益相關者對它們的信任和支持。我國的高等教育認證機構需要在滿足政府、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長遠需求的基礎上,堅持專業(yè)認證、學術評估的獨立性和客觀性,主動建立起內(nèi)部問責和外部問責相平衡的監(jiān)督體系,并根據(jù)我國和世界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新形勢,建立起認證標準和程序的自我評估、持續(xù)改進的機制,促進認證制度的自我完善。另外,在統(tǒng)籌推進“雙一流”大學建設進程中,我國的高等教育認證機構還需要走出國門,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認證機構開展合作,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和自我革新的能力,積極參與國際高等教育認證規(guī)則制定、國際高等教育評估和認證,以提高我國高等教育認證的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

        [1] 殷朝暉,雷麗. 美國:高教質量評估政府“靠邊站”[N]. 中國教育報,2014-08-27(09).

        [2] FRED F H. Accreditation: history, process, and problems [M].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1980:1.

        [3] The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What assurance does office of education’s eligibility process provide? Report to the congress[EB/OL].(1979-01-17)[2015-12-25]. http://eric.ed.gov/?id=ED170885.

        [4] American council of trustees and alumni. Can college accreditation live up to its promise? [EB/OL]. (2002-07-15)[2015-12-25]. http://www.goacta.org/publications/Reports/accrediting.pdf.

        [5]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 test of leadership: charting the future of US higher education [EB/OL]. (2006-09-21)[2015-12-25]. http://www.voced.edu.au/content/ngv56421.

        [6] JUDITH E. The future of accreditation?[N]. Inside higher education, 2008-03-24(05).

        [7] CHARLES M C. Federal government and accreditation, understanding accreditation [M].San Francisca: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83:6.

        [8] 李明華. 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制度的變革趨勢研究[J]. 復旦教育論壇, 2010(8):73-78.

        [9] 楊紅霞. 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制度新動向及其改革趨勢分析[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2(4):87-91.

        [10]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EB/OL].(2015-11-05)[2015-12-2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l.

        [11]丁寧. 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制度面臨的挑戰(zhàn)[J]. 世界教育信息, 2007(2):18-21.

        (責任編輯 楊慷慨)

        The Evol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erican Federal Government and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gencies and the Enlightenment

        LONG Qingyun1, CAO Xiaofei2

        (1.CollegeofComputer&ElectronicInformation,GuangdongUniversityofPetrochemicalTechnology,Maoming, 525000,China; 2.SchoolofMarxism,GuangdongUniversityofPetrochemicalTechnology,Maoming, 525000,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erican federal government and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gencies experienced complicated transition, such as setting relation, opening intervention, the recovery of trust, and improving ask the responsibility during centennial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system. The repeated games which focused on the “control and anti control” reflecte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 education decentralization system, changed the United States higher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of non governmental nature gradually,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system. To construc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igher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and “double - class” University in China , we should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the certification agencies basing on the national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with the times in reference to the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system.

        American federal government;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gencies; game; equilibrium

        2015-12-21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課題“廣東省地方院校電信專業(yè)優(yōu)化策略研究——以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為視角”(GDJY-2015-C-b029);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質量工程”建設課題“基于‘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的光纖通信實驗教學優(yōu)化改革研究”(650222) ;廣東省教育科研特色創(chuàng)新課題“高校國家安全教育協(xié)同創(chuàng)新機制構建研究”(2014GXJK0129)

        龍青云(1982—),女,苗族,湖南綏寧人,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電子信息類專業(yè)認證研究; 曹曉飛(1980—),男,湖南郴州人,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研究。

        龍青云,曹曉飛.美國聯(lián)邦政府與高等教育認證機構關系演變及啟示[J].重慶高教研究,2017,5(1):108-113.

        format:LONG Qingyun, CAO Xiaofei. The evol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erican federal government and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gencies and the enlightenment[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7,5(1):108-113.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7.01.017

        G649.712

        A

        1673-8012(2017)01-0108-06

        猜你喜歡
        制度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雙減”如劍,“體外教育”何去何從?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24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wǎng)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国产女女精品视频久热视频| 国产日产桃色精品久久久|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老熟妇|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 国产激情无码视频在线播放性色|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av大全日韩| 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美女被搞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深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语对白做受xxxxx在线| 色丁香色婷婷| 国产精品三级av一区二区|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在线|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免费| 91精品国产综合成人| 四房播播在线电影| 欧美日韩国产另类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第八页|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 日本久久视频在线观看|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无码高清视频在线播放十区| 日韩美女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成人特黄a级毛片免费视频| 18分钟处破好疼哭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国产av三级精品车模|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一二三|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 | 日本一区二区久久精品亚洲中文无| 女人av天堂国产在线|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无码| 色婷婷亚洲精品综合影院|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久久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