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筱倩
1982年9月19日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的教師斯科特?法爾曼在電子公告板上,首次輸入了一串ASCII字符“:—)”,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符號表情由此誕生。[1]1999年,日本顏文字之父(emoji)栗田穰崇ShigetakaKurit,為滿足公司需求,設計出更多標準化的文字表情圖標。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自定義表情功能的加入以及大批90后涌入社交網(wǎng)絡,使得自定義表情創(chuàng)作經(jīng)久不衰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并逐漸形成一種網(wǎng)絡流行表達現(xiàn)象。
微信表情包屬于表情包3.0時代,指的是網(wǎng)民自創(chuàng)或者是在微信表情商店中下載的表情包,這類表情包涉及文本、圖像等符號話語,或者說由任何一種符號編碼實現(xiàn)意義的文本。微信表情包發(fā)展至今,形式、內(nèi)容、風格多種多樣,不同風格的表情包給不同群體身份認同感。表情包可以作為一種劃分不同群體的標準,根據(jù)用戶所用的表情包就可以判斷出其年齡、性格等,因為不同的群體在社交習慣、審美標準等方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差異性是很明顯的。
我國國家統(tǒng)計局將中年年齡區(qū)間限定在35歲至59歲之間。年初,《人民日報》在其一篇評論文章中將1982年作為一個中年年齡分界線。因此本文的中年群體指的是出生于1958年至1982年間的人。
本文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調查法,在微信平臺發(fā)布問卷調查,旨在提高有效問卷數(shù)量,最終得到有效問卷93份。問卷數(shù)據(jù)反映了中年群體使用表情包的一個基本情況,此次參與訪問的男(47.31%)女(52.69%)比例相當;受教育程度多集中在初中(46.24%)階段,學歷在大學及以上的僅為27.96%;僅有4人不會使用微信表情包,原因是不會用;而中年群體的表情包來源(多選)主要是收藏他人所發(fā)(73.12%)及社交平臺下載(38.71%),這說明絕大部分中年人可能由于技術上的缺失,導致只會使用表情包但不會制作表情包。問卷數(shù)據(jù)顯示,受訪者表情包的主要使用對象是朋友、同事,對親人的使用頻率較少,其主要目的是活躍氣氛和表達心情。
拯救社交恐懼、化解各種交流尷尬的表情包中,色彩艷麗、內(nèi)容豐富的中老年表情包以其獨樹一幟的風格,在表情包市場占據(jù)半壁江山。
表情包是一種網(wǎng)絡群體傳播文化,在互聯(lián)網(wǎng)這個大環(huán)境下的網(wǎng)絡用戶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在表情包廣泛使用之前,中年群體的社交平臺主要是騰訊QQ,其話語結構方式如下:
其一,文字是主要傳播符號。在表情包盛行之前,中年群體的話語是以文字符號為主。在表達感謝、問候語或者平時聊天時,只有文字符號或者語音功能能起到傳播作用,然而中年群體的傳播對象有可能是素未謀面的陌生人,那么此刻文字符號或者語音功能并不是最好的傳播方式。
其二,傳播內(nèi)容較為嚴肅。表情包屬于第五代媒體的產(chǎn)物,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中年群體使用自媒體社交平臺的時間并不長。一方面,中年群體還未完全掌握使用自媒體社交平臺的能力;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中年群體在使用文字符號傳播信息的能力不夠,所以往往只能傳播簡短的、嚴肅的信息,因為他們不能運用自如地表達自我的情感,只能使用很書面的話語結構。對于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中年群體,在進入第五代媒體之前,他們長期受到印刷媒體的影響,印刷媒體時期的文字符號特征之一就是嚴肅。因此,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中年群體的話語方式也是較為嚴肅的。
其三,話語結構完整。在開始接觸自媒體社交平臺時,幾乎所有用戶都是如此,傳播給對方的信息,話語結構十分完整,就連標點符號都要有,如“中午吃了嗎?”,這充分體現(xiàn)了文字符號的特色,口語時代——人們只要能準確傳播信息就可以,而印刷時代——不僅要求能傳播信息,更要求“格式”規(guī)范、正式、書面語。如此正式的網(wǎng)絡交流實際上是束縛和壓抑了用戶。
中年群體使用表情包前在社交媒體上的話語結構是較完整的,符合印刷時代文字符號的特點,其表現(xiàn)形式十分正式。然而表情包的出現(xiàn)解構了中年群體的話語結構。
其一,圖片成為一種傳播符號。微信推出“長輩專屬表情包”、“長輩萌萌噠第一彈”來表示對中年群體廣泛使用表情包的支持。研究發(fā)現(xiàn),中年群體借助表情包符號傳播信息一般是在表達感謝、鼓勵、問候等時刻。且無論受何種教育程度的中年群體,他們喜歡的表情包類型都是一樣的,所以中年群體選擇表情包和他的受教育程度無關。
其二,傳播內(nèi)容娛樂化、非正式化。表情包其中一種屬性是娛樂性以及抵抗主流文化,受到表情包影響的中年群體將不再用完整的話語結構來傳遞信息,中年群體會自動將文字符號簡單化,至少不再會為一個標點符號糾結。同時,語言風格也將有所改變,本研究問卷調查統(tǒng)計,74.19%的受訪人員表示表情包使其說話風格幽默化,且實現(xiàn)了線上與線下的融合。
表情包是一種全新的符號,通過解構敘事賦予圖片全新的話語意義和認知框架。網(wǎng)民可以自由分解表情包元素,進行重組。在網(wǎng)絡問卷調查中,最受中年群體喜歡的一個表情包是“兒童頭像、佛主身子,配祝福文字”,這說明中年群體受到了青年群體解構風潮的影響,中年群體在表情包的選擇和制作上也存在解構行為。但同樣受到中年群體喜愛的一款表情包是“動態(tài)祝福文字”,這反映出中年群體的認知并沒有因受到青年群體解構風潮影響而徹底改變,他們?nèi)匀槐A糇晕业恼J知以及那個時代特有的審美。
表情包使得原本在網(wǎng)絡群體中不敢發(fā)言或者不知如何發(fā)言的人打破了“潛水”狀態(tài),每個人都將變成傳播者,同時拉近了與他人距離,促進感情交流,用這種“獨樂了不如眾樂樂”的方式,集體狂歡。雖然父母和孩子對表情包的審美和認知出現(xiàn)差異,但是表情包符號也是父母走向孩子的渠道,即使父母不能理解孩子所發(fā)表情包的真正內(nèi)涵,但是孩子反而會覺得父母可愛。
表情包改變了中年群體的話語結構,他們不再使用完整、正式的話語表達方式。但更多受訪者認為微信或者微信表情包的使用對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或者個人均產(chǎn)生了影響,而這種影響更偏向于負面,這同時也說明中年群體可能并不適應這種傳播格局,微信表情包的使用給他們帶來了更多的虛妄感,但是他們?yōu)榱藰嬙旌颓嗄耆后w相似的價值和情感共同體,為了免予被社會出局,他們緊跟青年人的步伐,以期獲得社會的認同與鼓勵。
網(wǎng)絡生態(tài)亦是社會生態(tài),表情包泛濫使得社會話語生態(tài)發(fā)生變革。這種具有對抗、消解主流文化及娛樂化的交流方式,是青年群體創(chuàng)造的情感和文化共同體,是青年群體的價值體現(xiàn)。但同時也影響著中年群體的審美、認知和話語結構,使得中年群體在表情包的選擇和制作上也存在解構行為,這種解構行為若不加阻止勢必會發(fā)展成一種慣習,而慣習會在人的潛意識層面發(fā)生作用。中年群體應當固守本位,努力傳承和弘揚主流文化,加強與青年群體的情感認同構造,以期影響青年群體的態(tài)度和認知。
[1]陳阿嬌.中國人為啥喜歡表情包?[J].北京文學(精彩閱讀),2016(11):118-120.
[2]鄭滿寧.網(wǎng)絡表情包的流行與話語空間的轉向[J].編輯之友,2016(08):42-46.
[3]孫雨婷.從網(wǎng)絡表情包看視覺化語言及情緒表達[J].新聞知識,2016(10):78-81+93.
[4]張寧.消解作為抵抗:“表情包大戰(zhàn)”的青年亞文化解析[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6,38(09):12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