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慶市北碚區(qū)朝陽小學 李 靜
理念 制度 路徑 文化
——基于朝陽小學實際談教師發(fā)展策略
□文/重慶市北碚區(qū)朝陽小學 李 靜
以“快樂卓越,實現自我”,為教師文化的建設目標;以“做快樂、卓越的朝陽教師”,為教師的行為方式與價值觀念;以“主動發(fā)展、快樂發(fā)展、特色發(fā)展”來營造的教師發(fā)展文化。學校教師文化建設,靠的是理念引領,制度保障,平臺搭建,文化浸潤幾位一體的管理策略。
(一)快樂:讓教師體驗完整而快樂的教師生活
教師首先是一個“人”。教師的發(fā)展,不僅是專業(yè)的發(fā)展,更是人生的發(fā)展。所以,我們更加關注教師的情感、意志和心理。我們從教師內在的需要和體驗出發(fā),激發(fā)教師從平凡的教育教學小事中尋找快樂、從課堂激情與智慧合作生成的過程中體驗快樂、從所從事的職業(yè)中蘊涵的生命意義來感悟快樂。教師在尋找的過程中逐漸變的平和、大氣、從容,越來越能享受到教師職業(yè)所帶來的快樂和尊嚴。
在我校校園網上,曾長時間保留著全校老師表達快樂心情的《我是教師,我幸?!返闹谎云Z;在由學校班主任研究室組織編撰的《心葉紛飛》、《陽光的味道》等書里,記載著師生間一個一個感人的小故事。而由學校課題研究小組編撰的成果集《尋找自我的力量》一書中,則完整記錄了研究小組成員是怎樣在專家引領下逐步認識到自我的力量,通過對身、心、靈的統(tǒng)整,發(fā)展專業(yè),提升職業(yè)幸福感。
2013年,由科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走向幸福的朝陽教育》中對我校教師發(fā)展的理念、目標進行了更為詳盡的闡釋。
(二)卓越:讓教師成為所在學科、所在行業(yè)的佼佼者
我們對卓越的定位是:廣博的知識、合理的技能結構、精湛的教育藝術、良好的合作精神。我們鼓勵朝陽校園內人人爭做卓越教師,人人成為卓越教師。從八十年代開始的“三大工程”建設,對促進教師成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從八十年代開始的“青藍工程”,通過師徒結對子,徒弟成長作為考核師傅工作業(yè)績等方式,來幫助新教師盡快成長。
從九十年代末,我校開始實施“博學工程”。學校提供專項的博學資金用于教師購買教育教學類書籍。教師在開學初制訂博學計劃,開展博學工程,在期末進行博學展示。對于在博學工程中效果顯著的教師,學校在第二年對其增加20%的博學資金以示鼓勵。
從2001年開始,我校開始實施“名師工程”,重視對各級骨干教師和優(yōu)秀教師的選拔和培養(yǎng)工作。2009年開始建立“導師引領制度”,邀請校內外專家導師與校內教師締結師徒關系,通過追蹤課堂、指導賽課、會議交流發(fā)言、論文發(fā)表、課題研究等形式,推動優(yōu)秀教師快速發(fā)展。
(一)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制度——主動發(fā)展
這是從老朝陽“教師學習制度”演變發(fā)展而來。每位教師以5年為周期,通過對個人專業(yè)現狀的分析,確定個人專業(yè)發(fā)展的目標,然后進一步確定自己達到目標的具體措施。學校在幫助定位、推薦書籍、提供展示機會、安排互助教師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
(二)主題式校本研究制度——重要載體
課堂是教師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研究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而明確的研究主題可以使思維聚焦,研究力量集中,并使研究呈現應有的深度,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研究內容重復或處于同一水平層次的問題。其操作流程為:學校提出本學年研究大主題→教研組確定本組研究小主題→教研組開展組內研討活動(沙龍教研、組內轉轉課)→教研組提供研究成果(校級研究課、說課、評課文章),形成一個不斷反思、完善的過程。我校近年來實施的“主題式校本教研五步法”、“視頻課例研究”、“教研組課例研修”等都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效果,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三)月考核制度——過程管理
教師的評價與激勵是學校管理的核心。我們通過多年的實踐、改進,已初步構建起了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師發(fā)展評價模式。該模式有四個顯著特征,一是評價主體全員化,人人皆參與評價;二是評價內容個性化,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評價內容;三是評價方法多樣化,自評、他評相結合;四是評價過程公開化,人人擁有知情權。這種鑄基在民主、平等原則上的評價模式,較為有效地激發(fā)了教師內在的積極動機和形成良好的教育行為。
(四)科研成果申報制度——重在激勵
我校是重慶市科研先進集體,有著多項科研成果,教育科研制度完備。從參與的角度,實現了全員化;從研究的角度,實現了層級化;從管理的角度,實現了制度化。朝陽校園內人人參與課題研究,不同層次的課題有不同的研究隊伍,課題從申報、立項、研究、結題、獎勵等都有相應的制度保障。
(五)優(yōu)秀教研組、年級組評選制度——集體激勵
每年一度的學科優(yōu)秀教研組、五好年級組評選,雖各有側重,但都指向團隊建設,團隊獎勵,意在促進個人與團隊的融合。每年的年級組、教研組工作匯報會,成為全體教職工最關心的大事,成為朝陽小學的年度盛會和獨特的風景線。
(六)骨干教師評選制度——個人激勵
每三年一屆的校級骨干教師評選為優(yōu)秀教師脫穎而出提供了機會。學校通過本人申請→資格審查→統(tǒng)一考核→學校評審→公示初評名單→宣布評審結果等程序嚴格把關,公平公正地推選出大家信服的校級骨干教師,他們同時也作為區(qū)、市級骨干教師侯選人。
(一)一個起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
學校會幫助每位老師進行一個為期5年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自我的認知分析。包括所處階段、發(fā)展現狀、知識結構、課堂教學上的優(yōu)劣勢等。二是對自我發(fā)展方向的定位。自己是更以教學見長,還是以研究或者輔導見長,從而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是教學型、研究性、輔導型還是導師型優(yōu)秀教師。三是對實現自我專業(yè)發(fā)展的途徑的擬定。這必須要是自己認可和能夠操作與堅持的。
十六世紀哲學家蒙田說:“如果允許我再過一次人生,我愿意重復再過一次我自己所決定的人生?!蔽覀兤诖栃W的教師發(fā)展從一開始就是自愿、主動,充滿目標與方向感的發(fā)展。
(二)一個基礎——教師“博學工程”
朝陽小學教師“博學工程”,又稱“小書架工程”。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由學校提供書籍購買資金,教師在分析自身知識結構的基礎上,購買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書籍,開展為期一學年的讀書活動?;顒娱_展之初教師要擬定詳細的博學計劃,活動結束之時要提交詳細的博學小結和經驗論文,中間有以“朝陽教師論壇”為平臺的讀書交流活動。這項活動也成為朝陽教師夯實內涵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舉措。
(三)一條路徑——教研組課例研修
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歷來被認為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不可或缺的三條路徑。朝陽小學的同伴互助更多地體現在以教研組為單位的教學研究上。從“五步教研法”到“視頻課例研究”,到同課異構、同課同構的“課例研修”,再到現在以特色構建為主的“陽光課堂”打造,朝陽小學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的各項教學研究從未停止,并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道路上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四)一條捷徑——教師小課題研究
朝陽小學的校本教師小課題研究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逐步呈現出參與全員化、研究層級化、管理規(guī)范化的三化特征。老師們以教研組、年級組或所屬部門為單位,以4-7人為團體組成研究小組,就教育教學管理中的真問題,提出小、實、新的教師小課題。在教科室的統(tǒng)一部署下,開展為期一學年的研究,由學校提供制度保障和資金支持。近年來,老師們研究的“學生發(fā)展性評價”、“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發(fā)明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英語語音教學實踐”等小課題已經升級成為了區(qū)級或市級課題,在區(qū)域內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力。
朝陽小學豐厚的文化底蘊,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是一筆寶貴的無形財富。學校通過大量的集體活動,如沙龍教研、教育論壇、工會集體活動、游學考察等形式與渠道,在教師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老師們認真遵守《朝陽小學群體生活十大原則》,和睦相處,坦誠相待,真誠互助,直言敢諫,建立了溫馨和諧的同事關系。這成為老師們幸福生活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成為老師們堅守朝陽,樂于奉獻的動力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