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抗生素雜志》為例"/>
吳虹麗 吳小林 武 英 周洪彬 李文赟
科技期刊編輯約稿的工作策略
——以《中國抗生素雜志》為例
吳虹麗 吳小林 武 英 周洪彬 李文赟
為探討科技期刊約稿工作的策略,以《中國抗生素雜志》為例,從約稿專家來源、約稿方式、約稿形式以及約稿稿件的處理等方面提出約稿工作的策略以及所取得的成效。結果表明,新媒體下的約稿方式和采用“特邀主編”組稿這種形式具有較明顯的優(yōu)勢。由此得出結論:約稿工作不僅僅是單一方法的使用,更多的時候需要綜合使用各種方式,尤其要重視人文情懷,需要投入編輯坦誠的態(tài)度和細膩的情感。
約稿;新媒體;微信;特邀主編
據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與分析課題組的統(tǒng)計,2005年至2015年(截至2015年9月)中國科技人員共發(fā)表國際論文158.11萬篇;僅2014年,中國作為第一作者共計發(fā)表23.51萬篇論文,占世界總數的13.3%,排在世界第2位[1]。但與此矛盾的是,國內科技期刊卻長期面臨優(yōu)質稿件嚴重匱乏的尷尬境地。以《中國抗生素雜志》(以下簡稱“抗生素雜志”)為例,近幾年,自由來稿中優(yōu)質稿件的比例逐年下降,如果要維持期刊的質量,保證期刊的平穩(wěn)發(fā)展,創(chuàng)辦特色專刊等,必須發(fā)揮編輯的主動性,加強與專家、作者的聯系,增強約稿的力度。文章結合實踐工作,淺析一些約稿過程中的策略,并重點提出了微信、QQ等新媒體約稿方式以及采用“特邀主編”組稿這種約稿形式的優(yōu)勢。
外審專家一般是編輯部根據期刊專業(yè)、論文水平定位后選擇的一些學術水平略高一籌、學科相關度高的研究人員。他們往往具有資深的專業(yè)背景并主持各種重大課題項目,也是活躍在一線的科研工作者。利用這一特點,編輯不僅要充分發(fā)揮其審稿價值,更要在其中選取活躍度高的專家作為我們約稿的作者來源。由于這些專家往往已經非常熟悉雜志的專業(yè)和水平,所以其來稿與期刊的契合度高,易于期刊發(fā)表;另一方面,因專家對雜志有一定的感情基礎,因此約稿的成功率也會比較高。該方法的特點是直接有效,缺點是范圍較窄。
以抗生素雜志為例,一般選取年審稿次數(包括復審)高于6篇的外審專家后,再對其所在單位進行研究分析,必要時也會查閱其課題組發(fā)表文章并進行相關的影響力分析。
期刊的主編和編委都是期刊學科領域內的國內外知名專家。作為期刊的編委,專家們一方面有發(fā)表研究成果的需要,同時也往往愿意為期刊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向編委約稿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抗生素雜志在借鑒了其他同類期刊的辦刊經驗的基礎上,于2016年將組稿事宜添加到編委會章程中,規(guī)定編委在一定時間內需約稿1~2篇,由此更加明確了編委的義務。目前已收到初步成效。
選取約稿專家的另一主要途徑則是通過各大高校、科研機構、科學基金服務網站官方網站,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谷歌、百度等網絡的方式了解國家政策對學科發(fā)展的支持力度。通過信息篩選,可以找到學科當前的熱點、重點研究方向以及這些研究所在的單位、課題負責人。這種方式可以更為廣泛地選出合適的作者,但是約稿成功率較前面兩種方式往往會低很多。分析原因,可能是對期刊了解不夠,也缺乏情感因素。建議先將這些專家升級為期刊的外審專家,然后再選擇合適的人員作進一步的約稿工作。
通過查閱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期刊網等,分析同類核心期刊(包括本期刊)的高被引論文及其作者群體,從中選擇出優(yōu)良作者。通過這種方式篩選出的作者,對于提高期刊論文的影響力有較大的幫助,且約稿的成功率也較大,但是其本身的學術研究基礎可能參差不齊且專業(yè)方向可能比較窄。
經過分析,抗生素雜志的中文高被引的論文主要是臨床類的稿件,一些基礎類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論文卻在中文引用中受到冷落。分析原因可能是:做基礎研究的高水平論文主要發(fā)表到SCI雜志上,且研究者也往往引用這些SCI論文;反觀臨床,國內發(fā)表此類文章需求較多,導致了抗生素雜志臨床稿件的高被引現象。如此,采用此方式選擇作者尚需辯證對待。
傳統(tǒng)的約稿方式主要是書信、拜訪等直接面對面地約稿;然而,在新媒體的迅猛發(fā)展下,也誕生了很多電子方式的約稿,比如電子郵件、短信、微信等。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約稿亦是如此。傳統(tǒng)方式的約稿主要是編輯通過與專家的面對面交流,可以非常直接地獲取學術信息,在溝通中產生“感情”。
1.面對面拜訪約稿。使用這種方式對編輯的應變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編輯應該在約稿之前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利用各種途徑盡量多地掌握受邀對象的相關信息,例如:通過網絡獲取其參與的國家重點項目、基金項目,對其已發(fā)表的論文,正在從事的研究等有足夠的了解[2]。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使得談話過程順利又不失主題。受訪對象最好是同學、老師、同事、朋友或者由這些熟人引薦的科研工作者,以盡量避免唐突尷尬,同時,這也是與作者增進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是熟人,仍然一定要盡可能給對方留有余地的權利,不能過于強硬[3]。
2.學術會議約稿。學術會議是報道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學術場所。學術會議通常會邀請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學科影響力的專家作大會報告,他們是期刊編輯選擇約稿作者的重點人群??萍计诳庉嫅撾S時關注學科的重大學術會議,可提前從會議方了解參加會議報告的專家情況,然后有選擇地參與這些會議中。報告人最好是抗生素雜志的審稿人或者一些杰出的青年專家更易于提高約稿成功率。會議期間,要認真聆聽專家報告,以此了解其學術水平、語言表達以及工作嚴謹程度等,從而可以初步判斷其寫作能力高低[4]。會后,首先通過短信的形式告知約稿專家短信來意,最好能及時查閱一些相關資料,提出自己對該方向的疑問和想法引起專家的興趣。會議后,找到合適的時機,再與專家面對面進行深入細致的交流。例如:2016年6月編輯部參加的一個有關抗生素質量分析的學術會議,目前已成功約稿3篇,并且加大了雜志宣傳力度,進一步發(fā)掘了數名質量分析方面的審稿專家。
新媒體技術是基于網絡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而建立起來的新型網絡工具,或者說是信息傳播的一種新的載體。目前新媒體類別主要包括如互聯網新媒體(網絡采編平臺、官方主頁、電子郵件、官方微博、博客、維客),網絡電視,網絡廣播,網絡報刊,手機新媒體(手機報、手機電視、微信、飛信),電視新媒體等[5]。以下選取目前其中使用較多的幾種方式進行說明和分析。
1.電子郵件約稿。電子郵件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人們信息溝通的實效性。筆者認為采用這種方式約稿,應盡量避免過于直接就事論事,可以在與專家溝通作者論文情況或者借一些重大紀念日等時順勢而為。此方法是本刊最開始采用的約稿方式,非常適用于審稿較多但尚未見過面的專家,既可以讓受約對象快速收到信息又給予對方一定的思考時間。這樣會給予專家較大的自由權限,優(yōu)點是對專家來說壓力小,感受舒服,而且可以較大范圍地進行(切忌群發(fā)信息)。但是與此同時,電子郵件約稿的弊端是不夠直接,容易被人當成垃圾郵件刪掉,或者看過之后沒有下文,對編輯來說約稿成功率也會有所降低[3]??股仉s志正是采用這種方式,于2016年度收到逾10篇約稿稿件。
2.網站約稿。目前,各個期刊,尤其是學術水平較高的核心期刊,幾乎都有自己的官方投稿網站。通過網站發(fā)布約稿信息可以面向更廣大的讀者群體。以抗生素雜志的經驗,網站發(fā)布約稿函最好明確主題,讓讀者有針對性地投稿。通過這種方法,抗生素雜志成功約到的稿件數量不是太大,一年下來只有2~3篇,可能是由于這種方式是單向的,編輯與讀者缺乏互動溝通。
3.電話約稿。如果電子郵件、短信等方式約稿未得到回音,但又非常希望約到對方的稿件,便可通過電話回訪的方式進一步溝通。這種方法亦要求編輯對受約者有較深入的了解,電話過程中尤其要注意語言的使用,大方得體,莊重規(guī)范,語氣中肯,有“請求”但不“要求”。給予對方話語權,如果對方一時無法決定,一定要表明可留出時間??傊瑧撘浴坝淇臁睘樵瓌t進行。
4.短信約稿。短信約稿方式適用于與編輯有一定感情基礎的專家以及關系較為親密的朋友。此法方便快捷,既能簡短明確約稿意圖,又避免了電子郵件方式的“石沉大?!?。無論是否能成功約到稿件,這種溝通都可以得到快速直接的結果,省時省力。但隨著微信時代的到來,削弱了這種交流方式。
5.微信約稿。微信是近兩年最流行的社交軟件之一。編輯可借此通過官方渠道發(fā)布期刊的編委、外審專家、作者等的微信群、QQ群,從而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群體。編輯部日常的維護方式往往是通過發(fā)布期刊信息、轉載學科研究方向的文章等方式活躍“群”。由于有了良好的互動基礎,并且在群體中,個體更有“比較”心理,這種情況下一旦發(fā)布約稿信息,很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并且一旦有成員接受邀請,其他成員也會跟進,這種“群體效應”能有效提高約稿量。此外,專家之間由于關系較為熟悉,愿意接受約稿的專家有時候會以調侃的形式將其熟悉的專家也加入到受邀行列。
抗生素雜志建立編委微信群近一年的時間里,編輯部通過日常發(fā)布期刊動態(tài),熱心專家們分享的藥學、生物行業(yè)資訊,節(jié)假日問候,期刊版面設計(如:封面設計、logo設計)等互動話題,同時與專家在朋友圈中也有適當的互動。這種方式綜合了前幾種方式的優(yōu)點,既給專家思索時間,也因人情味兒濃,較傳統(tǒng)的約稿方式有非常明顯的作用。我們在與編委們的交流中,不僅鞏固了編委會上初步達成意向的3期專輯,又約到兩個專題,最重要的是和專家們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培養(yǎng)了編輯部與各位老師的感情,為后期約稿奠定了基礎。
由此可見,采用新媒體約稿是當前最為有效的約稿方式。
過去,抗生素雜志一直采用的是單篇約稿,這種方式下,編輯“一對多”,往往在后期的催稿工作上較為煩瑣,且編輯本身如果沒有很高的學術影響力,很難約到高水平的稿件,效率低。
2016年開始,抗生素雜志開始采用“特邀主編”的方式約稿,即:邀請學科行業(yè)內資源豐富的專家作為期刊某一期的“特邀主編”,由其根據自身的研究領域或者興趣所向進行約稿,實現編輯“一對一”。此方法一方面能充分發(fā)揮“特邀主編”的學術影響力,約到高質量稿件;另一方面亦能使編輯有更充分的時間策劃期刊的其他內容。目前,已經確定了5期專輯,另有幾期專輯亦在籌備之中。當然,如果某主題組織到稿件數量不是太大,考慮到發(fā)表的時效性,亦可以“專題”這種較為靈活的形式呈現。無論是“專輯”還是“專題”,都將大大增強期刊的可讀性,從而提高文章的參考價值。
1.催稿策略。實踐中發(fā)現,不少專家接受約稿邀請后,可能因為其工作繁忙,往往較長時間沒有回音,這時候編輯如果需要了解對方目前的情況,卻不知從何開口。根據我們的經驗,可以采取在一些重要節(jié)日、對方生日時給予問候,然后順便提及,有時候還可以向對方征詢的方式進行,比如:“××老師,您好!非常感謝您在××(時間)接受我們的約稿邀請,但是不知您對稿件的發(fā)表時間有無特殊要求。如有要求,我們這邊將盡可能為您安排!”這種問詢既能使我們了解到專家的意向,亦達到“催稿”的目的。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應該重視人文關懷的作用,投入編輯真摯的感情,才能取得作者的信賴。
2.約稿稿件的處理。對于成功約到的稿件,編輯后期一定要及時跟蹤稿件的處理情況,如:送審、出版等,對約稿作者進行必要的回訪,以示感謝,從而增進感情,為進一步拓展稿源奠定基礎。優(yōu)質稿件(尤其是專題或專輯文章)發(fā)表以后,編輯應對稿件的影響力進行分析追蹤,為今后選擇約稿方向和約稿對象提供參考數據,也可在期刊的官網、學術會議等場合對其加以推廣,從而擴大該稿件的影響力,這也是增加期刊影響力的重要途徑[6]。對于約到的專題可以印刷成單印本贈送給專家以便其推廣。
約稿工作是一項對編輯綜合能力要求較強的工作,是提升期刊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這項工作的實施過程中,往往會將本文提到的各種方式結合起來應用而不僅僅是采用單一方式。就約稿對象而言,往往還是先讓專家做一些抗生素雜志的審稿工作,在對期刊有一定了解的專家中選取。而約稿方式上,通??梢韵炔捎秒娮余]件、短信、微信等書面的方式,讓專家有一定的時間思考后再進行更為直接的電話約談甚至登門拜訪。就約稿的形式而言,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專題、專輯等形式。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fā)現,如果月刊期刊在一年中超過3期專輯,對于自由來搞的發(fā)表時效有較大的影響,例如:抗生素雜志社的平均發(fā)表周期就從8個月左右增加到11個月左右,而約到的稿件質量有時候也參差不齊。因此,編輯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控制適當的約稿和自由稿比例,既保證發(fā)表時效又要突出亮點??傊?,約稿工作不僅需要“策略”,更需要投入我們編輯坦誠的態(tài)度和細膩的情感。[本文系成都大學校青年基金項目(No.2015XJR08)]
[1]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與分析課題組.2014年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與分析簡報[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94-102.
[2]張文.醫(yī)學期刊組稿的方法與技巧[J].編輯學報,2010,22(3):214-215.
[3]王銀平.科技期刊常見約稿方式的適用性比較[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4):488-490.
[4]張鳳新.科技期刊編輯在約稿環(huán)節(jié)的稿件質量控制與溝通技巧[J].科技與出版,2012(5):47-48.
[5]石磊.新媒體導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6]王靜,馮學贊,馬寶珍.提高科技期刊約稿質量和成功率的途徑與方法[J].編輯學報,2013,25(6):553-555.
[作 者]吳虹麗,碩士,成都大學四川抗菌素工業(yè)研究所中國抗生素雜志社;
吳小林、武英、周洪彬、李文赟,成都大學四川抗菌素工業(yè)研究所中國抗生素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