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壯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2-021-01
摘 要 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華僑大學進行調查分析,總結籃球運動對大學生體育文化的具體影響,最后,發(fā)現(xiàn)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如創(chuàng)造機會,提高女同學參與籃球運動的興趣與人數(shù)?;@球運動除了愉悅身心之外,還應注重加強對自身優(yōu)良品質的形成,更好地享受籃球運動;社會、學校、班級等多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或機會,鼓勵刺激學生參與籃球運動,進而提高學生體育鍛煉自主程度。
關鍵詞 籃球運動 體育文化 影響
在高校,籃球運動是大學生最喜歡的運動項目之一,特別是近年來,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實施以及CUBA聯(lián)賽的舉辦更是使得籃球運動在高校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已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通過對華僑大學籃球運動的普及及開展情況,綜合分析籃球運動對高校體育文化的影響,進而突出籃球運動在高校體育運動中的地位,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建議與對策,為華僑大學校園建設和豐富校園體育文化提供參考和建議,從而使籃球運動在高校中得到更好的重視和普及。
一、籃球運動對華僑大學體育物質文化的影響
(一)籃球運動對體育場地及器材設施建設的影響
華僑大學籃球場地主要分為西區(qū)籃球場、三號籃球場、七號籃球場以及四號籃球場。其中西區(qū)籃球場的場地和器材為標準設施,但是由于離學生住宿區(qū)和主要活動區(qū)域較遠,其很多場地并未完全利用,相比西區(qū)籃球場和七號籃球場,三號場地和四號場地的標準程度要稍微差一些,但是離學生宿舍和學生主要活動區(qū)域較近,導致去三號和四號場地打球的學生比例70.9%,遠大于去西區(qū)籃球場和七號籃球場的學生比例29.1%。此外,由于我校新建了西區(qū)籃球場,在籃球場地數(shù)量上基本能夠滿足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需要,從圖1-2可以看出,認為華僑大學籃球場地數(shù)量能夠滿足學生需求的比例為83%,認為場地數(shù)量不能滿足學生需要的比例僅占3%,可見,學生對華僑大學籃球場地的數(shù)量滿意度很高。
(二)籃球運動對體育消費的影響
籃球運動拉動了體育消費,提高了學生的體育知識,學生參加籃球運動,就必須要購買相應的體育裝備。學生在籃球運動中的消費主要包括籃球、籃球服裝、護具、籃球鞋、籃球書籍等。由于華僑大學所處的泉州一帶擁有全國著名的制衣造鞋的企業(yè),例如位于晉江、石獅的眾多體育用品企業(yè),使得華僑大學的學生在體育消費上顯得特別活躍。學生在消費最多的是籃球鞋,比例達到72.1%,籃球護具的比例達到14.3%,說明學生對運動損傷的防護具有一定意識。
二、籃球運動對華僑大學校園體育制度文化的影響
學校對各級籃球賽事持鼓勵態(tài)度,華大籃球隊,華大杯,新生杯,教職工比賽,境外生比賽,三對三籃球賽,“3+2”籃球賽等比賽已經有了完善的比賽制度及管理制度。學校完善的體育管理體制不僅使籃球運動有了準則依據(jù),同時也使籃球運動開展和健康發(fā)展得到強有力保證。
三、籃球運動對華僑大學校園體育行為文化的影響
校園體育行為文化主要是校園主體的行為活動方式,包括體育教學、課外體育鍛煉、運動競賽等。
由表1和表2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男生每周參與課外籃球運動的次數(shù)在兩次以上的比例達到53.9%,很少運動的僅占11.6%,男生中經常參加籃球運動的比例達到56.2%,說明籃球運動深受我校男學生的歡迎,但是對女生的調查顯示,女生經常參加籃球運動的比例僅占20%,說明女生對課外籃球運動的參與程度不高,這可能是由于男女身體及心理等方面因素的差異導致的。
四、建議
創(chuàng)造機會,提高女同學參與籃球運動的興趣與人數(shù)?;@球運動不僅能提高女生身體素質水平,磨練心理品質,促進女生身心健康,還能增加學校籃球體育人口數(shù)量,擴大校園體育文化的影響范圍,有助于校園體育文化更全面地發(fā)展。通過籃球運動除了愉悅身心之外,還應注重加強對自身優(yōu)良品質的形成,更好地享受籃球運動。社會、學校、班級等多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或機會,鼓勵刺激學生參與籃球運動,進而提高學生體育鍛煉自主程度。
五、結論
籃球場地、器材建設對籃球運動的開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籃球運動開展的前提和保障?;@球場地器材質量、地處位置、場地周圍環(huán)境等因素,都影響著籃球運動的開展?;@球運動對場地、器材質量建設要求很高,同時籃球運動對場地的數(shù)量也有一定要求。大學生的籃球消費狀況,不僅能反映出大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與重視程度,也能讓他們了解一些籃球知識,有利于校園籃球文化的傳播。
參考文獻:
[1] 施亞菊.試論大學生校園體育文化建設[J].求實.2001(1):121—122.
[2] 朱亞明.關于發(fā)展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思考[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