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
【摘 要】遠古時期,中國就有了自己的民族聲樂。從周朝到漢朝的“漢樂府歌謠”“相和歌”, 發(fā)展到唐朝的“宮廷樂歌舞”,再到宋朝的“雜劇”、元朝的“元雜劇”等,歷代不斷發(fā)展,形成了我國多元的民族聲樂藝術遺產(chǎn)。隨著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進步,聲樂藝術也得到了不斷發(fā)展,美妙動聽的聲音需要嫻熟、科學的演唱方法,這是聲樂藝術中一個重要的探索內(nèi)容,是聲樂學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解決高音問題的重要途徑。本文對歌唱中應該注意的幾點歌唱因素進行淺析。
【關鍵詞】聲樂;演唱;因素
中圖分類號:J61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4-0098-01
一、歌唱的打開
我們都知道,“聲”,發(fā)出高低不同的音色,加上要表述的情緒起伏即為“樂感”,也稱歌唱或聲樂。如《周禮地官鼓人》指出:“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聲,以節(jié)聲樂,以和軍旅,以正田役?!焙髞恚刂敢匀寺?、噪音、歌唱聲響為物質材料的音樂藝術形式。
聲樂演唱中要獲得連貫、統(tǒng)一、圓潤、明亮、柔和的聲音,必須要做到“打開喉嚨、氣息歌唱”。當然,“打開喉嚨”一直是聲樂界中專家歌者關注的話題,是我們聲樂教師在教學中強調(diào)的歌唱狀態(tài),也是聲樂訓練中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歌者能否做到正確打開喉嚨,直接影響到聲音的音色、共鳴、情感的表現(xiàn),也會影響到歌唱壽命的長短等。
我們首先要清楚喉嚨的內(nèi)部結構,排除心理因素。喉嚨是咽部和喉部的統(tǒng)稱,咽是由肌肉和粘膜構成的管狀體,可叫咽管,上段對著鼻腔叫鼻咽,中段對著口腔叫口咽,下段在喉部的后面叫喉咽,咽與氣管之間的軟骨部分叫喉,在統(tǒng)稱喉嚨的咽部,是由肌肉和粘膜組成的,有伸張和擴展的功能。因此喉嚨中能夠“打開”的部分主要是咽,而不是喉。當然,歌唱中應該研究和注意的問題是鼻咽腔。
鼻咽腔從狹義上講,指的是咽腔中的鼻咽部位??斔髟诮榻B發(fā)聲器官時曾指出,咽腔中較高的部位叫鼻咽腔,并且鼻咽腔是歌唱共鳴的一個重要因素。有的歌者錯誤認為打開喉嚨的另一概念就是聲音無限靠后,口腔刻意撐大,甚至還把肚子鼓起來,反而把氣息弄反了。
打開喉嚨,首先要讓喉頭向下打開,讓氣出來,當喉頭下面的氣息出來與聲帶產(chǎn)生摩擦的瞬間,喉頭必須向下?lián)鯕庑纬勺枇?,造成“喉頭擋氣”發(fā)聲。也就是說,“打開喉嚨”的狀態(tài)是加入一定氣息壓力的積極歌唱狀態(tài),打開咽腔,運用鼻咽腔歌唱也便于打開喉嚨。通過“打開喉嚨”演唱的大師,他們的聲音明亮、圓潤、年輕,如:帕瓦羅蒂、卡雷拉斯、科雷里、多明戈、郭淑珍、李谷一,等等。
二、“用嗓”的理解
有歌者問到,“唱歌到底用不用嗓子?”很多歌者認為,歌唱時嗓子必須放松,不能用力,否則會讓嗓子感到疲憊。認為“用嗓就一定會費嗓”的歌者往往會出現(xiàn)撒氣、漏風、音量小、持久性差等問題。大師經(jīng)常會說,“打開喉嚨就是個‘寶?!蹦敲?,筆者認為,唱歌必須用嗓是演唱的“制勝法寶”。當然,用嗓子歌唱有可能會費嗓子,這取決于是否正確用嗓、打開喉嚨是否到位、歌唱方法是否科學,等等。我們也可以體會到,“不用嗓”就是演唱時喉部不用力。
眾所周知,演唱時必須打開喉嚨和用上喉頭,喉部有重要的歌唱器官——聲帶。我們可以想象,如果在歌唱時喉部放松,聲帶拉不緊,像皮筋一樣松懈,是無法發(fā)出美妙聲音的。簡單來說,聲帶好比吉他的琴弦,如果琴弦沒上好、松松垮跨,那么,再好的樂手也彈奏不出優(yōu)美的樂曲。
筆者曾參加過聲樂大師班,很多歌唱大師都講到,“如果聲帶都松垮掉了,拿什么來歌唱呢?”那些研究如何不用嗓子唱歌的人,會讓我們想到一些電視劇或者電影里想研究長生不老藥的人。
有的歌者會說,“用嗓也很費嗓子啊。”其實,我們進行聲樂長期訓練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到“用嗓卻不累嗓”的科學發(fā)聲方法,追求在積極的歌唱狀態(tài)下,運用科學的發(fā)聲方法把嗓音的消耗降到最低。歌唱藝術發(fā)展到今天,各位聲樂大師也都提到,無法做到嗓子在歌唱時絕對“零消耗”。
總之,“充分打開喉嚨”和“科學用嗓”是唱好音樂作品的關鍵,當然也是唱好高音和強音的重要因素。很多歌唱大師都提到,中低聲區(qū)是演唱高音的基礎,那么“打開喉嚨”和“科學用嗓”是中低聲區(qū)的關鍵,它們相互促進、緊密相連。
本文探析了歌唱中的“打開喉嚨”和“科學用嗓”,希望能給喜歡歌唱的人提供幫助。歌唱是世界的語言,筆者相信,每位喜歡唱歌的人都會在自己的歌唱道路上勇往直前,藝無止境。
參考文獻:
[1]趙梅伯.唱歌的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
[2]張晉俐,張晉紅.打開喉嚨”是正確歌唱狀態(tài)的核心[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2).
作者簡介:
董 曉,女,漢族,鄭州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