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摘要】對于現(xiàn)在的欣賞教學,抓住主題音樂是重點,可如何才能讓學生掌握音樂主題?音樂主題“再構建”便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策。音樂主題“再構建”就是緊扣主題音樂的特點和要素,采用多種形式,設計學生樂于參與的、映射音樂主題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對主題音樂產生清晰的印象,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比欣賞其他樂段的方法。音樂主題“再構建”的目的是讓學生對主題音樂的感受與記憶產生作用。
【關鍵詞】主題音樂;欣賞教學;再構建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小學欣賞教學中,一般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整體聽賞”、一種是“對比聽賞”。前者是最傳統(tǒng)的做法,往往是老師對作品簡單介紹,學生通篇欣賞,然后對樂曲情緒、速度、風格等音樂要素進行分析。這種教學方法較適用于篇幅短小的兒歌或民歌,而對于教材中大量出現(xiàn)的管弦樂、器樂曲目或是篇幅較長歌曲,用整體聽賞的方法學生往往漫無目的,抓不住重點,教學效果一般;為了彌補前者的不足,現(xiàn)在的音樂課堂主要采用“對比聽賞”的模式,即先提煉音樂主題,重點聽賞,然后分段對比欣賞其他段落,同時關注樂段的情緒、風格、表現(xiàn)手段等。這種做法的優(yōu)點是樂曲脈絡清晰,學生有側重點地欣賞,目的明確,在對比欣賞中,學生往往能夠把握樂曲要素,教學效果較前一種有了大的改觀。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對比聽賞”也有讓老師們很無奈的地方:“對比聽賞”的重點是抓住主題音樂,可僅憑老師的說和一遍遍的聽學生又如何對主題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讓學生掌握音樂主題?有哪些方法能讓孩子喜愛并對欣賞某一主題發(fā)揮作用?現(xiàn)實中,老師們常常感覺自己說得的太多,學生上課是被動的,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fā)揮;更令老師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最終的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孩子們對欣賞過的樂曲幾乎留不下太深的印象——樂曲的積累是檢驗學生音樂素質的重要指標。
二、問題的思考
反觀我們的欣賞教學,教學內容以經(jīng)典音樂和傳統(tǒng)音樂為主,而這類音樂的創(chuàng)作特點便是先確定基本樂思,這個樂思可以是一種節(jié)奏型、一個特定的和弦進行或是一個音樂主題,然后圍繞樂思通過重復、變化、對比、層遞等表現(xiàn)手段完成音樂形象的塑造。由此看來,抓住了音樂主題,也就把握了作品的要領,熟記音樂主題,是感受與鑒賞音樂作品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然而,我們當然不可能帶領學生僅通過反復聆聽來記憶音樂主題,如何優(yōu)化“對比聽賞”,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音樂主題,自主參與樂段對比,發(fā)現(xiàn)音樂要素,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是值得音樂老師深入思考和精心設計的。
音樂主題“再構建”便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策。音樂主題“再構建”就是緊扣主題音樂的特點和要素,采用多種形式,設計學生樂于參與的、映射音樂主題的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對主題音樂產生清晰的印象,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比欣賞其他樂段的方法。音樂主題“再構建”的目的是讓學生對主題音樂的感受與記憶產生作用。
三、問題的解決
1.音樂游戲“再構建”
欣賞教學的音樂游戲應從主題音樂的素材出發(fā),不同作品應有不同的切入口,如從音樂的主要節(jié)奏入手構建主題音樂的節(jié)奏游戲;如從音樂的主要音符入手構建主題音樂旋律的游戲;如從主題音樂演奏樂器入手等等。讓學生在參與中表達出自己對作品要素的理解,在愉快的游戲中主動學習音樂主題。
比如在欣賞管弦樂《頑皮的小鬧鐘》時,采用的是從旋律音符入手,建構主題的方式:我們可以設計一個音樂時鐘(圖一),時鐘上的數(shù)字正是樂曲主題音樂的字母譜。“讓我們伸出小胳膊做秒針,順著秒針的行進方向走一走吧。”于是學生伸出小胳膊,按照音樂時鐘上的音符順序試唱旋律?!翱蛇@個小鬧鐘是個頑皮的家伙,你看,它偏偏想嘗試改變,讓我們再來試一次?!保▓D二)將主題旋律置于音樂時鐘,讓孩子們做時針,在意猶未盡的玩耍嘗試中,主題音樂已然深深烙在孩子們的腦海。
2.旋律創(chuàng)編“再構建”
旋律創(chuàng)編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了積極作用,尤其在中高年級,它能激發(fā)學生內心潛在的音樂敏感性,培養(yǎng)音樂興趣。當然,對于孩子們來說,旋律創(chuàng)編不是讓學生創(chuàng)編主題中的旋律,孩子們難以達到那樣的水平,那么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創(chuàng)編主題旋律中典型的樂句或樂節(jié),因為經(jīng)典音樂的主題節(jié)奏或旋律往往有著鮮明的音樂特色,把握了典型樂句或小節(jié),對欣賞全曲有著重要的作用。
如在學習《維也納音樂時鐘》時,我們可以進行這樣的嘗試。請學生試唱1、3、5三個音(圖四);現(xiàn)在我們讓5翻個跟頭,請學生試唱5、1、3,老師手勢給予提示。請孩子們嘗試3.動作組合、體態(tài)律動“再構建”
音樂與動作是緊密相關的?!扒閯佑谥卸斡谘?,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庇绕涫窃谛蕾p富有地方特色和少數(shù)民族音樂時,與獨具特色的動作組合結合,音舞交融,載歌載舞,會讓學生對所聽的主題音樂旋律留下深刻的記憶并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需要注意的,是動作的選擇務必要簡單好做且要有代表性。
如在欣賞彝族《阿細跳月》時,我用跳月舞為切入口,帶領學生用最簡單的舞步感受特別的5/4拍節(jié)奏,體驗彝族人民歡歌熱舞的場面。為了使孩子們對主題音樂產生更深刻的記憶,我引導孩子們模擬跳月的場景跳出各種隊形:圍著篝火按圓形跳;以太陽光芒形狀按放射狀跳等等,就在孩子們一遍遍興致勃勃的跳月舞中,《阿細跳月》的主旋律已然烙在孩子們的腦海中。
4.填詞試唱“再構建”
音樂形象不像圖畫那樣直觀、具體,而是在聽的過程中對音樂作品中的內容、情感的領悟,這對于生活閱歷有限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而音樂主題是音樂中最具特性并處于顯著位置的音調,有鮮明的性格,多富有歌唱性,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將主題旋律填詞試唱,使其成為朗朗上口的小童謠,讓學生對音樂主題的感受更加深切,音樂主題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里更加生動鮮活。
如在欣賞管弦樂《獅王進行曲》時,主題旋律表現(xiàn)的是萬獸之王獅子出場時威風凜凜的步伐和神態(tài),并且該主題在樂曲最后進行了反復。為了幫助孩子感受獅王的氣場和形象,同時熟悉主題旋律,我們可以加入歌詞:
2/4我是 森林 之 王 獅子 我的叫聲 吼吼 吼—
小朋 友們 不 要 驚慌 我們都是 好朋 友—
如在欣賞《鐵匠波爾卡》時,我們可以加入歌詞幫助孩子理解旋律,同時,朗朗上口的旋律對旋律記憶大有裨益。
2/4丁當 丁當 我是 小鐵匠 干起 活來 棒又 棒—
丁當 丁當 我是 小鐵匠 干起 活來 棒又 棒—
通過構建主題音樂,讓孩子們對主題音樂形成一定的感受和印象后,老師們可以引導學生對比欣賞樂曲其余段落:與主題旋律相較,是變化的主題?是發(fā)展的主題?還是新的主題?那么,是哪些音樂要素帶來了旋律的發(fā)展與變化?這些音樂要素給我們帶來了哪些不一樣的聽覺體驗與情緒情感?在這一步步的剖析中,孩子們已然開始從音樂審美的角度理解感悟音樂了……
總之,在小學欣賞教學中,老師們應從作品的內容及形式出發(fā),運用一切方法,一切手段,讓學生熟記音樂主題,因為掌握了主題音樂,已經(jīng)為孩子們的音樂欣賞打開了一扇窗。
【參考文獻】
[1]吳斌,鄭麗.音樂課程欣賞教學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