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慶第二十三中學校 王 益
農村普通中學校本課程建設實踐初探
□文/重慶第二十三中學校 王 益
作為一所農村普通高完中,生源質量的不濟,升學率提升乏力是一直困擾我校發(fā)展的難題。隨著國家高考改革方案的逐步明朗與實施,校本課程作為國家課程的有效補充和拓展延伸的地位愈發(fā)凸顯。同時,兼具了學科專業(yè)特性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功能的校本課程,在學校特色化建設和發(fā)展中也顯得更加重要。我校從三年前開始著力打造藝體見長的特色學校,學校把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建設作為學校特色打造的重要輔助手段。通過三年的實踐,我們既有收獲也有困惑。
根據我校經驗,校本課程開設與建設一般分為:開課籌備、實施與管理、評價與考核三大板塊。三大板塊也是三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缺一不可。具體操作實施中更要細心謹慎,一招不慎可能導致滿盤皆輸。
下面我把我校校本課程建設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對其他同類學校的校本課程建設提供參考與幫助!
校本課程的制度制定,要充分考慮學校的發(fā)展方向及學??梢詾榫C合課配套的最大資源情況。既要集中優(yōu)勢資源,又要利于教師積極性的調動,還要利于突出學校特色。關于開課教師的宣傳動員,除了制度的激勵和支持外,要注意對學校老師特長的調研和挖掘,用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誘惑和成人之美的教育情懷去吸引調動開課教師。
校本課程的開設數量要由開設年級人數和科目特性綜合決定。每個學科人數應在40人以下為宜,可以參考公式:選課學生/40 ≤ 校本課程科目數。課程科目的命名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選課人數的多寡,課程命名應體現學科專業(yè)性和藝術性。如果能巧借當今時事熱點或網紅焦點進行命名,對于學生選課首選率提升效果會更好。當然,好名字只是開始,校本課程的熱度關鍵還得要看課程內容選擇、課堂的組織和老師授課技巧。關于學生選課,有條件的學??梢越柚娔X選課,優(yōu)點是高效,缺點是由于學生選課存在時間的先后,對于后選課的學生稍顯不公。我校由于條件限制,采用手工紙質選課,每位學生設置三個有序選課志愿,最后由教導處根據學生志愿,兼顧學生志愿、授課教師指定學生優(yōu)先、該科特長學生優(yōu)先,以及保證每科學生人數大致相當的原則進行分班安排。這個過程較為復雜,可能存在少數學生最后分班與自己所填志愿不一致、少數授課教師對分進本班個別學生存在異議的情況,過程中需要學校相關部門做好相關老師學生的積極引導、溝通和解釋工作。
學校應結合每個校本課程科目教師的要求(場地面積、軟硬件設施)和學校場地的實際情況,統一安排授課的教室和場地,并在開課前進行統一的公示和告知。戶外活動課程要預備兩個活動場地,一個室內一個室外,避免下雨天開課,戶外活動課程學生無處可去的混亂和尷尬。
正式開課前,組織授課老師學習校本課程管理的要求,強調管理紀律。要求授課教師按學校分班名單嚴格考勤和請假,避免學生鉆空子不到堂上課。對于老師授課前后需要準備和收集的資料提出明確的要求。
教導處指定專人對授課情況進行登記,要求除進行管理和登記外,要對校本課程行課期間的突發(fā)情況進行協調、處理和解決。同時,及時做好各科目活動資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活動影像的收錄。
為了保證綜合課程的規(guī)范性和可復制性,教導處在授課前應對授課老師的授課教案進行檢查登記,一方面有利于綜合課程校本教材的形成,另一方面也能作為學校綜合課程資料進行保留。除此之外,綜合課程的資料還包括,考勤記錄、活動記錄、課程成果、考查結果等。
由于個別校本課程科目與學生預想的差異,開課后存在少數學生要求進行課程變更的情況,如若處理不當可能將影響校本課程的整體穩(wěn)定。原則上學生選課一經確定不得進行更改,如若個別學生確因特殊情況需要變更課程科目,需經變更前后科目老師的書面同意。
校本課程屬于廣義的高中選修課程,可以把高中選修課的評價與綜合課程的評價相結合。一方面,學生可以完成高中修學分任務;另一方面,讓學生帶著目的地學習會提高學習效率和提升學習效果。學生的考核可以以等級和分數呈現,同時授課教師應該評出表現優(yōu)異的學生,由學校對各學科優(yōu)秀學生進行統一的表彰和獎勵。
通過校本課程資料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以及對學生教學效果評價的問卷,評出綜合課授課教師的一二三等獎,對于獲獎老師應進行精神和物質的雙重獎勵。對于優(yōu)秀課程,學校可以整理形成特色校本課程教材,并逐步打造成特色品牌校本課程,還可以向相關部門申報精品課程。
另外,學校可以舉辦校級、片區(qū)級校本課程課成果展示活動,為同學和老師們搭建展示自我宣傳特色校本課程的舞臺。多形式的匯報展示活動對于最大化發(fā)揮校本課程輻射和影響,開闊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都有較大的實踐意義!
除了以上的流程和環(huán)節(jié),還有以下一些要點需要我們注意:
1.校本課程建設應該有學校系統的規(guī)劃和的全面統籌,不能一年一個樣。應該制定學校特色課程規(guī)劃,系統進行課程建設,爭取3年初步建成,5-6年建成完善成熟的學校特色課程體系。
2.校本課程的構建應該充分結合學校歷史文化和發(fā)展方向以及學校學生需求。做好課程背景分析,明確學校的優(yōu)劣勢,做到有的放矢。
3.校本課程建設應該建立完整科學的對老師的激勵和考核機制,可以與老師的薪酬或評職進級相掛鉤,保證教師開課、授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生選課上,應實行優(yōu)勝劣汰,用學生的選擇去激發(fā)教師開課授課熱情,把學生喜歡、社會評價高的課程集中資源辦成學校甚至地區(qū)的精品課程和品牌課程。
4.校本課程建設不能局限于單個學校的教師資源,應該放開眼界,合理利用社會及兄弟學校的名師資源,最大化達成名師資源和優(yōu)質課程資源的共享。
5.校本課程建設不能貪大求全。建設初期可以集中力量開設幾門特色課程,爭取打造出學校特色課程,發(fā)揮在學校的引領示范作用。特別是像我校這種農村普通高完中,更應集中資源打造2-3門特色精品品牌課程,避免多而不精。
6.特色課程建設要注意基礎課程與特色課程的比例,特色課程比例不超過總課程的15%,學校應在保證基礎課程質量的前提下合理配置老師開設特色課。
7.校本課程評價體系的建設尤為重要,一方面是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另一方面是對教師教學課程的評價,在專家指導下建立科學完整的評價方案是課程建設的重要一環(huán)。
8.不斷為校本課程管理和授課老師提供學習機會,使老師們能不斷更新思想、理念,使學校課程建設保持活力。
以上為我們實踐所得的一些心得感悟??赡苣承┯^點還有一些片面,個別流程也還不夠合理科學,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們已經行走在了校本特色課程開發(fā)實踐的道路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發(fā)了,就一定會有到達目的地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