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順峰 姜遠茂
蘋果有機肥替代化肥新模式
葛順峰 姜遠茂
編者按我國是世界上蘋果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在不少農戶眼中,蘋果樹就是他們的“搖錢樹”。然而,近年來由于化肥的過量施用,不少蘋果園出現了土壤板結、酸化、有機質匱乏、果品質量下降的問題,不僅提高了生產成本,還降低了經濟效益。
今年,農業(yè)部印發(fā)《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方案》,將蘋果納為重點作物,大力推廣有機肥替代技術。這讓一些習慣了“大肥大藥”的果農心里犯了難:“在蘋果樹上開展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究竟該如何操作呢?”果業(yè)專家針對蘋果樹有機肥替代技術進行詳細講解,為果農增產致富指點迷津。
在集中產區(qū),依托種植大戶和專業(yè)合作社,與規(guī)模養(yǎng)殖場相配套,建立大型沼氣設施,沼渣沼液經過無害化處理后,結合蘋果配方肥施于果園,減少化肥用量。
沼渣沼液發(fā)酵技術將畜禽糞便按1∶10的比例加水稀釋,歸集于多個沼氣發(fā)酵池中,再按比例加入復合微生物菌劑,對畜禽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經過充分發(fā)酵后直接施入果園。
秋施基肥最適時間為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沼渣沼液每畝施用200~250立方米,蘋果樹專用配方肥選用氮磷鉀平衡型,每1000千克產量施用18~20千克。同時每畝施入中微量元素肥料50~100千克。先將配方肥以放射狀或條狀施于果樹周圍,施肥深度20~40厘米,沼渣沼液結合灌溉,開溝施于樹干周圍。
第1次膨果肥時間在果實套袋前后,施用高氮中高鉀配方復合肥,每1000千克產量用15千克左右。采用放射溝法或穴施,施肥深度在15~20厘米。同時結合灌溉追入沼渣沼液35立方米。
第2次膨果肥時間在7月到8月,施用低氮高鉀配方復合肥,每1000千克產量用13千克左右。采用放射溝法或穴施,施肥深度在15~20厘米,同時結合灌溉追入沼渣沼液25立方米,采用少量多次法,每隔15天灌溉施入一次,共施4~5次。
在灌溉條件較好的產區(qū)和新建矮化果園,增施有機肥的同時,應用生草、配方肥和水肥一體化技術,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果園生草技術可人工種植,也可在自然生草后人工管理。人工種草可選擇早熟禾、高羊茅、黑麥草和鼠茅草等;播種時間以9月下旬到10月初最佳,早熟禾、高羊茅和黑麥草也可在春季3月初播種;播種深度為種子直徑的2~3倍,土壤墑情要好,播后噴水2~3次。自然生草可先任雜草自然生長,期間及時拔除有害雜草。不論是人工種草還是自然生草,在草的旺盛生長季節(jié)都要刈割2~3次,保留10~20厘米,并將割下的草覆于樹盤下。
秋施有機肥時間建議在采收后,即采即施、越早越好。牛糞、羊糞、豬糞等經過充分腐熟的畜禽糞便肥畝用量在10立方米以上;豆粕、豆餅類建議每畝用量200~300千克,生物有機肥建議每畝用量300千克以上。
水肥一體化技術根據目標產量確定養(yǎng)分供應量,盛果期每1000千克產量需純氮5~6千克,純磷2.5~3千克,純鉀5.5~6.5千克。各生育時期均需灌溉1次,并結合灌溉開展水肥一體化。萌芽前加入的磷占需磷總量的30%;花前加入的氮占需氮總量的10%,磷占需磷總量的10%,鉀占需鉀總量的10%;花后2~4周加入的氮占需氮總量的30%,磷占需磷總量的10%,鉀占需鉀總量的10%;花后6~8周加入的氮占需氮總量的20%,磷占需磷總量的10%,鉀占需鉀總量的20%;果實膨大期加入的氮占需氮總量的20%,鉀占需鉀總量的30%;采收前加入的鉀占需鉀總量的10%;采收后加入的氮占需氮總量的20%,磷占需磷總量的40%,鉀占需鉀總量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