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超
摘 要:為了保證保護性耕作技術示范推廣,我們在去年開展保護性耕作機具調查的基礎上,今年進行了小麥免耕播種機試驗選型。在有關省、市、縣農機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對目前國內13家免耕播種機主要生產企業(yè)的19種機型進行了田間性能試驗、播種機臺架試驗、可靠性跟蹤考核,對小麥免耕播種機的作業(yè)性能、安全性能、地區(qū)適應性及可靠性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檢測,并對用戶使用情況、企業(yè)的生產條件進行了現場調查,在綜合分析比較的基礎上,選出了目前國內同類機具中綜合性能較好的10個型號的機具。
關鍵詞:保護性耕作;小麥免耕播種;試驗選型
一、進行多種模式的田間性能試驗,重點考核機具的適應性
機具適應性是指在實際作業(yè)條件下,機具對不同地區(qū)、不同前茬作物、不同秸稈處理方式情況下的適應能力,這是機具性能最重要的表現,也是這次選型考核的重點和難點。我國北方地域廣闊,地區(qū)差別很大,為了在秋收秋種短暫的時間內完成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適應性試驗,選型組制定了“典型要素多種組合”的試驗方案,即分別選擇河北省石家莊市、甘肅省西峰地區(qū)和山西省臨汾市做為華北兩茬平作一年兩熟地區(qū)、黃土高原一年一熟地區(qū)和兩種耕作模式兼有地區(qū)的典型試驗區(qū),以考核機具對不同地域的適應性;分別在玉米收獲地和小麥收獲地中進行試驗,以考核機具對不同前茬作物的適應性;分別選擇直立秸稈、粉碎覆蓋、留根茬和破茬等4種不同模式下進行試驗,以考核機具對不同秸稈處理方式的適應性。通過對上述3個試驗地點、2種作物、4種秸稈處理方式下的46種不同組合情況的試驗,考核了機具的通過性、播種深度、施肥深度和地輪滑移率、田間播種均勻性等指標,較好的實現了適應性考核的預期目標,同時為了提高試驗的可比性,還利用農業(yè)部農機試驗鑒定總站先進的室內播種機試驗臺,集中進行臺架試驗,對機具的播種均勻性、各行排量一致性、總排種量穩(wěn)定性等重要性能指標進行試驗,全面掌握了播種機的排種性能;通過各項試驗共測取了2萬多個數據,形成1200多頁的技術資料,為科學評價準確選擇和推薦機具提供了比較充分的基礎性信息。
二、綜合考核機具質量,提高評價結果的科學性
為了更全面地考核機具質量及其穩(wěn)定性,選型組組織技術人員對參加選型的13家企業(yè)的生產經營合法性、設施設備能力、企業(yè)管理制度及執(zhí)行情況進行了檢查,以考核企業(yè)正常生產和持續(xù)保證產品質量的能力;深入田間對每種機具進行了實際作業(yè)的現場跟蹤和用戶調查,了解機具在正常田間作業(yè)過程中發(fā)生的故障情況及其原因,了解農民的評價,考核機具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適應性和可靠性,以增加試驗考核工作的層面,使評價結果更加科學和準確。
三、發(fā)揮專家的把關作用,保證選型工作的權威性
充分發(fā)揮專家作用,是保證選型推薦工作權威性的基本條件。由專家研究審定的《選型試驗大綱》,從開始階段就對選型工作進行了規(guī)范和控制;在各項試驗考核工作完成后,又召開了多方專家組成的選型結果審定會,對檢測結果和推薦機型逐一進行了審核,最終從13家企業(yè)的19種機型中推薦出9個企業(yè)的10個型號的機具,同時專家還對選型中發(fā)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進建議,針對選型試驗中發(fā)現的問題和專家意見,選型組隨即召開了有關企業(yè)參加的質量分析會,研究落實改進措施,協助企業(yè)進一步改善產品性能,提高產品質量。
四、結語
本次推薦的產品是目前國產中小型保護性耕作小麥免耕播種機中較好的機型(主要有帶狀旋耕式和窄形開溝器式兩種型式),其性能基本能夠滿足我國北方一年兩熟地區(qū)玉米收獲后播種小麥和一年一熟地區(qū)小麥收獲后播種小麥的使用要求。目前國內小麥免耕播種機生產企業(yè)基本具備免耕播種機的持續(xù)生產能力,并能夠采取改進措施使產品性能和質量逐步提高。本次推薦的機型如下(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