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至10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解放區(qū)婦女工作會議和部隊婦女、家屬代表會議。會議決定全軍部隊除個別婦女干部在前線機關工作外,所有部隊家屬、婦女和兒童均需留在后方,組織起來成立婦女學校(或工讀學校)進行工作、生產和學習。
二野所在的晉冀魯豫根據地因創(chuàng)建較早,部隊家屬以及根據地各級政權的婦女干部相對較多,留在后方的婦女兒童的安置問題,便成為了二野最大的后顧之憂。1949年2月,二野創(chuàng)辦了我軍歷史上唯一的一所女子大學,司令員劉伯承兼任校長與政委。二野女大由總校和一、三、四、五等4個分校組成,分布于河南鞏縣、偃師、新鄭等地區(qū),先后共集中萬余名婦女干部、家屬兒童,進行了為期一年多的學習和生活。二野女大的師生們在學習、帶好小孩的同時,還積極參加生產和地方工作。她們不僅種菜、養(yǎng)豬來改善生活條件,還做軍衣、軍被支援前線作戰(zhàn)。女大宣傳隊的女學員們自編自演街頭活報劇、秧歌舞劇,向駐地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
1950年4月,西南軍區(qū)政治部發(fā)布《對軍隊中婦女兒童工作的指示》,充分肯定了二野女子大學的工作,指出“這一大批婦女干部是可用的力量”,要求“將她們作妥善安排,對她們的工作等級與待遇應同男干部一樣對待”。后來,二野女大的學員中有一半以上擔任了各級黨政軍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的領導,有的則成為了財會、文秘、衛(wèi)生等方面的專業(yè)人才。
(摘編自《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