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榮
內(nèi)容提要:真實性是新聞的重要屬性,是新聞的生命。在目前的一些電視新聞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情景再現(xiàn)的電視“擺拍”畫面,在越來越講究真實的今天,新聞報道的真實性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本文主要基于畫面重構的“擺拍”與事件的真實性的關系,對擺拍現(xiàn)象進行相應的利弊分析,對擺拍的合理性以及相關注意事項進行研究分析,力求為新聞事業(yè)提供理論借鑒。
關鍵詞:電視新聞;擺拍;事件真實
一、電視新聞“擺拍”的內(nèi)涵分析
電視擺拍是指拍攝對象在攝影師的指導下,擺出一種姿勢或作出相應的動作進行拍攝。電視擺拍通常用在電影電視或攝影拍攝等領域,但如今卻被某些記者應用到新聞報道之中,常見的主要有:事后補拍、擺布現(xiàn)場兩種做法。當記者到達某些事件現(xiàn)場時,事件已經(jīng)結束,記者為了再現(xiàn)之前的情景,就組織人進行還原重拍,這種擺拍通常被稱為事后補拍。有的記者在采訪事件性的新聞過程中,喜歡刻意擺布,以求最佳的收視效果,結果造成導演痕跡比較明顯,這種做法通常被稱作擺布現(xiàn)場。無論采用哪種擺拍,新聞事件和人物所存在的時間和空間是特定存在的,新聞記者必須尊重客觀,注重真實,否則會造成新聞失去真實性。
二、電視新聞“擺拍”應遵循的原則
(一)“擺拍”應尊重真實。電視新聞的擺拍是一種還原真實現(xiàn)狀的重新構架,但必須尊重新聞的客觀性,不應是道聽途說,未加論證憑空虛構的事情。擺拍不僅在電視新聞中出現(xiàn),在紀錄片中同樣也有。紀錄片中能夠通過擺拍獲得奧斯卡獎,以還原真實世界的方式得到了大眾的認可,那么在電視新聞中,只要尊重新聞本身的客觀真實,群眾仍然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其存在也是非常合理的。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所在,新聞報道也必須遵循客觀存在。在新聞的采訪拍攝中,必須以真實為本,注重對真實生活的勾畫和還原,這里并不否定畫面重構,但重構一定是還原真實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只有報道真實,新聞才不會失去本真和報道價值。
(二)“擺拍”應尊重常識。真實感往往給人以一種主觀上的感覺,然而許多新聞記者在進行拍攝的時候,不注重日常生活常識,往往會出現(xiàn)報道人物神化或者出現(xiàn)過度簡單的因果化現(xiàn)象,會出現(xiàn)讓人感覺報道的人物和事件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存在,出現(xiàn)了報道的假大空,本身所具有的真實性被湮沒,將本身存在的真實人物或事件刻畫成了不存在的事情,失去了新聞報道本身的意義和價值。
電視新聞的真實感不僅要選擇真人真事,還應該尊重人們?nèi)粘5男袨楹徒?jīng)驗,要真正符合人民群眾的需求,才能更加符合新聞事件本身的真實性。如果新聞工作者不遵循日常生活的常識,在新聞報道采訪過程中,新聞工作人員的問題設計必須符合客觀常識,注重將人物和事件刻畫得更加生活化,讓人民群眾感覺這件事情或者人物與其息息相關,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使其真正達到新聞報道本身的真正目的。
三、防范電視新聞“擺拍”失真的具體策略
攝像機在對著任何一個人的時候,不可避免地加入了攝影師本人的主觀意志,記者在采訪人物的時候或將其進行報道時,難免加入自己的價值觀,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對于采訪記者和拍攝記者的個人素質要求就比較高。新聞工作人員在前期的擺拍工作中,注意與采訪對象做好必要的溝通,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同時注意在拍攝過程中避免儀式感,通過鏡頭捕捉細節(jié),隨時隨地注意捕捉鏡頭,攝像記者盡量不要輕易關機。在擺拍的過程中,采訪記者往往會提前預設問題,最好通過自己的問題,將所需的內(nèi)容問出來,而不是簡單地讓被采訪者說出記者想要記錄的話,避免報道出來的內(nèi)容生硬呆板。于此同時,要注意被采訪者的生活環(huán)境,盡量不進行隨意更改,這是一種人格尊重,同時,被采訪者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下,更容易吐露真情,使采訪出來的內(nèi)容更加真實,更加自然。
電視新聞進行擺拍本身無可厚非,采訪者和被采訪者如果基于客觀事實真情流露,通過適當?shù)那榫鞍才艑⑹盏礁雍玫囊曈X效果,這并不違背新聞的真實性。新聞記者在拍攝時,務必尊重真實,尊重常識,對報道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深入了解,提前溝通,核實好事件的本真,用真感情投入到新聞的報道之中。只有做好求真務實的前期準備,才能出現(xiàn)“擺拍”的良好效果。
(作者單位:云南省楚雄州雙柏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