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華
除草劑藥害如何科學防范
劉正華
近年來,除草劑因質量問題、使用技術落后、環(huán)境條件不良等原因對作物造成的藥害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農業(yè)生產中的一大頑疾,嚴重影響到農業(yè)生產的效益和種植結構的調整。那么,除草劑發(fā)生藥害怎么辦?怎樣科學地規(guī)避除草劑藥害?
從調查了解的情況來看,除草劑因使用技術造成的藥害占到70%以上。
一是除草劑本身的性質:安全性差、含有雜質或者劑型不合格、配方不合理、含量過高、添加非法隱性成分。
二是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低溫多雨、大風天氣或施藥時期不對,均容易造成藥害。
三是使用技術:長殘效除草劑如咪唑乙煙酸、氯嘧磺隆在低殘留濃度下對敏感后作物產生藥害;除草劑過量使用、誤用、混用及助劑選擇不當也會產生藥害;施藥時期不正確、施藥方法有誤、施藥器械性能差、噴霧技術落后、噴霧器清洗不徹底、田間整地質量較差也常造成藥害。
四是作物因素:作物種類對除草劑的耐性的差異、作物不同生育階段的敏感性差異、作物幼苗素質及長勢差異等。
五是對田塊的用藥歷史不了解:一些土地承包經營者由于對承包土地的用藥歷史不了解,常常由于上茬使用過長殘效除草劑而造成殘留藥害。
在使用除草劑前應細致地閱讀標簽,明確該除草劑的適用作物、適宜的施藥時期及方法、防除對象、安全用藥量及用藥注意事項,尤其在使用新的除草劑時,更要慎重,先小面積試驗示范,再大面積應用。
盡可能對所使用除草劑的特性、施用作物對該除草劑的耐藥程度以及環(huán)境條件對其可能產生的影響有所了解,做到科學用藥并且在用藥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都能做到準確無誤。
不同作物、同一作物處于不同生育階段或不同的生長狀態(tài),對同一除草劑的耐藥性也會有所變化。只有因時、因地、因藥劑種類、因作物生育狀況施藥,才能確保安全。
除草劑藥液要混配均勻、噴灑均勻,施藥之前,一定要將除草劑充分溶解,采用二次稀釋的方法將除草劑攪拌均勻。田間噴灑時一定要噴灑均勻。使用安全先進的除草劑噴藥器械,添加噴霧助劑。施用除草劑后,應徹底清洗噴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