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躍 楊昭軍 劉建偉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2--02
我院自2014年至2016年開展動脈血氣檢測及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對臨床呼吸衰竭患者治療,取得好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呼吸衰竭是指各種引起的肺通氣和(或)換氣功能嚴重障礙以致在靜息狀態(tài)下亦不能維持足夠的氣體交換,導致低氧血癥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癥,進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和相應臨床表現(xiàn)的綜合癥。明確診斷有耐于動脈血氣分析,在海平面、靜息狀態(tài)下、呼吸空氣條件下,動脈血氧分壓(PaO2)<60mmHg,伴或不伴CO2分壓(PaCO2)>50mmHg,并排除心內解剖分流或原發(fā)性心排出量降低等致低氧因素,可診斷為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由于某些突發(fā)致病因素,使肺通氣和(或)換氣功能迅速出現(xiàn)嚴重障礙,在短時間引起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是指有慢性疾病造成呼吸功能損害加重,經過較長時間發(fā)展為呼吸衰竭,在此基礎上合并呼吸道感染,氣道痙攣等情況,在短時間內出現(xiàn)PaO2顯著下降和PaCO2顯著改變。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我院收自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收治急性呼吸衰竭(重癥肺炎,休克)33例急性呼吸衰竭低氧血癥氣促,PO2 60mmHg以下多在40-55mmHg其中男21例;男年齡20-80歲,女14例,年齡30-75歲;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肺重疊綜合征患者,哮喘急性發(fā)作)78例。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PH7.25-7.33,PCO2 50-110mmHg,paO2 35-54mmHg癥狀氣促多汗潮熱。其中男35-90歲46例,女33-87歲共32例。
1.2 方法: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抗感染吸氧平喘擴張支氣管適當使用呼吸興奮劑對癥治療;治療組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同時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呼吸,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分早上無創(chuàng)呼吸機(發(fā)現(xiàn)呼吸衰竭時及時使用呼吸機)與晚上(呼吸衰竭12小時后才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飛利浦Trilogy 202治療:采用口鼻面罩接呼吸機,吸氣壓6-12cmH2O,呼氣壓4-6cmH2O,吸氧流量2-10L/分鐘,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0%以上,根據患者耐受情況及血氧飽和度情況調整吸氣及呼氣壓力,患者咳痰飲水及進食可短暫停呼吸機,一般開始使用呼吸機半小時測動脈血氣,隨后據具體治療情況復查,根據患者病情改善及動脈血氣檢測結果決定停用呼吸機,一般使用3-7天。
1.3 治療效果評價有效:癥狀明顯改善:如呼吸困難不明顯,出汗減少,乏力改善;心率下降100次/分以下,R 20/分左右;動脈血氣示:P02 60mmHg以上,PC02 50mmHg以下,PH 7.35-7.5;效果差:癥狀改善不明顯,呼吸困難及乏力出汗有所改善,但不穩(wěn)定;心率130次/分以下,R25次/分左右,動脈血氣示:P02 55mmHg至60mmHg,P02 55mmHg左右,PH 7.3左右;無效:癥狀無改善乃至進一步加重:呼吸費力;出汗明顯乏力加重心率150次/分,R30次/分左右;動脈血氣示P02 55mmHg以下,PO260mmHg以上,PH7.25以下,改為氣管插管有創(chuàng)呼吸機支持,嚴重者最后死亡。
2.結果:
急性呼吸衰竭33例患者,早上無創(chuàng)呼吸機18例,病情改善有效15例,效果差病情加重改為氣管插管3例,其中死亡1例;晚上無創(chuàng)呼吸機10例,有效病情改善4例,6例效果差改為氣管插管延長住院時間,其中2例死亡;不上無創(chuàng)呼吸機5例,病情都惡化氣管插管5例,死亡2例。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78例,早上無創(chuàng)呼吸機52例,治療有效病情改善;48例,效果差病情加重4例,其中死亡2例;晚上無創(chuàng)呼吸機12例,治療有效病情改善5例,效果差病情加重改為氣管插管7例,其中死亡2例,不上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14例,5例病情逐漸緩解但延長住院時間,加重改為氣管插管9例,其中死亡2例。情改善5例,效果差病情加重改為氣管插管7例,其中死亡2例,不上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14例,5例病情逐漸緩解但延長住院時間,加重改為氣管插管9例,其中死亡2例。
3.結論:
從表一可見急性呼吸衰竭與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積極治療有效率都明顯高于不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從表二可見盡早積極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比延遲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效果更好。
4.討論:
無創(chuàng)通氣是指無需建立人工氣道而進行機械通氣的呼吸支持模式,無創(chuàng)通氣通過口鼻面罩或鼻面罩將患者與呼吸機連接。作用:改變呼吸方式,使患者淺快呼吸轉變?yōu)檎:粑鼜亩档秃粑l率而增加肺泡通氣量,而不需要增加呼吸功;改善氧合;降低呼吸做功改善呼吸窘迫癥狀。優(yōu)點:改善氧合,提高PH降低PaCO2,呼吸頻率及減輕氣促呼吸困難,為進一步基礎治療創(chuàng)造機會,縮短住院時間,降低氣管插管率,減少死亡率。從臨床治療中可以看出:1、對于呼吸衰竭患者培養(yǎng)動脈血氣檢測有指針有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意識;2、據動脈血氣結果需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時,應該盡早上呼吸機,不能猶豫,否則治療效果不佳,增加氣管插管率,甚至患者死亡。
參考文獻
[1]武愛學.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30例分析[J].實用雜志2012.19(2):172-173.
[2]鄧小明 李文志.機械通氣 危重病醫(yī)學第3版2013.7:147-164.
[3]蔡柏薔.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臨床新認識. 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2012-2013:33-39.
[4]韓秋彭易根等.適應性支持通氣在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應用.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14.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