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盡冬 侯謹權
打造共同體,推進區(qū)域書法教育協(xié)同發(fā)展
龔盡冬1侯謹權2
學校教育共同體是推進教育均衡、實現教育公平的新舉措,它以“一帶幾、全方位、可持續(xù)、共提高”的捆綁式互動,形成開放共享、合作聯動、優(yōu)勢互補的教育共同體,促進各成員學校和師生的共同發(fā)展。靖江市城中小學教育共同體以書法特色教育為突破口,以“師生共成長、學校同發(fā)展”為目標,通過辦學理念的傳播、辦學經驗的交流、學校文化的影響等途徑,將特色辦學經驗向結對學校輻射,實現理念共享,資源共享、管理共享、成果共享。
書法;特色教育;共同體
學校教育共同體是推進教育均衡、實現教育公平的新舉措,它以“一帶幾、全方位、可持續(xù)、共提高”的捆綁式互動,形成開放共享、合作聯動、優(yōu)勢互補的發(fā)展模式,促進各成員學校和師生的共同發(fā)展。2011年秋,根據靖江市教育局統(tǒng)一安排,我校與城南辦事處蓮沁小學、生祠鎮(zhèn)中心小學結為教育聯盟,成為城鄉(xiāng)結對互助教育共同體。幾年來,我們在彰顯辦學特色的同時,通過辦學理念的傳播、辦學經驗的交流、學校文化的影響等途徑,將我校的特色辦學經驗向結對學校輻射,實現理念共享、資源共享、管理共享、成果共享,著力打造書法特色教育共同體,影響和帶動了共同體各學校的協(xié)同發(fā)展。
教育共同體是基于一致的教育信仰,為了共同的教育目標,在培養(yǎng)人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的精神共同體。對于共同體學校來說,只有在符合各成員學校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上,建立起學校的共同愿景,讓成員之間互相依存、共同探究、彼此協(xié)作、平等對待,才能真正實現學校的優(yōu)質、均衡、協(xié)同發(fā)展。我校擁有20余年的書法特色教育經驗,在省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城中小學教育共同體成立后,如何讓我校與結對學校之間實現和諧發(fā)展、均衡發(fā)展?經過各校領導和教師廣泛而深入的研討,一致同意以書法特色教育為突破口,以“師生共成長、學校同發(fā)展”為目標,在共同學習、共同研究、共同進步中不斷更新觀念、完善管理,不斷提高教育質量,不斷提升共同體辦學水平。
為更好地開展工作,我們成立了教育共同體領導小組,討論、制定了互助共同體發(fā)展規(guī)劃,出臺了《教育共同體工作制度》《教育共同體建設實施方案》《教育共同體交流教師考評制度》《教育共同體書法特色教育實施意見》等,確保了教育共同體工作落到實處。
作為牽頭學校,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向結對學校傳授書法教育經驗,遷移書法教育模式,培養(yǎng)書法教育人才,指導各校的書法教育課程建設。為此,由我校牽頭,以我校書法專職教師及兩所學校部分有書法教學經驗的教師為核心成員,組建了教育聯盟書法教研組,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工作,促進各校書法教育水平的提高。
1.文化引領。
我校有著鮮明的辦學特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以“彰顯書畫教育特色,發(fā)揮環(huán)境育人功能,力求讓每一面墻壁蘊含文化,讓每一個細節(jié)訴說教育”的思路,精心打造富有詩意的特色校園文化。為使共同體各校的師生認識我校、了解我校,激發(fā)他們熱愛書法的積極情感,我們定期分批組織結對學校師生來到我校參觀,還把我校師生的書法作品、學生寫字段位評定中的展板、制作精美的各類小報主動送到各校,組織共同體學校師生參觀,激勵學生傳承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立志“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這樣,共同體各校領導、教師從更深層面認可并接受我校的特色辦學思想,促進了共同體教育特色的形成。
2.技能訓練。
開展書法教育,教師首先要有扎實的書寫技能。書法教研組根據統(tǒng)一的培訓計劃,要求各校所有青年教師每周都要練寫一定量的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作業(yè),由教研組教師對他們的練寫情況進行指導、點評。每個學期末,我們都要組織一次教師“三筆字”過關測試,向過關教師發(fā)放合格證書,持有“三筆字”合格證的教師,方可擔任書法教學工作?,F在,各校所有專、兼職書法教師的書法技能都已達標,并涌現出一批書法愛好者,他們中有9人成了市教育學會書法教育研究會會員。
3.專業(yè)培訓。
我校每年都要向結對學校師生贈送書法校本教材;定期為結對學校的教師作書法歷史、書法欣賞、書法技能、書法教學等方面的講座;每學期都組織我校優(yōu)秀的書法指導教師“送課下鄉(xiāng)”“送培到?!?;每兩個月組織一次共同體書法研討,交流書法理論學習心得或是書法教學體會;以書法教研組為基地,加強書法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為骨干教師確立實驗課題,指導課題研究,考評實驗成果,以此推動各校書法課堂教學的革新。
4.課程開設。
為使書法教育落到實處,我們要求共同體各校同步開設書法課程,將每周兩節(jié)書法課(其中一節(jié)是技能訓練課,一節(jié)是文化欣賞課)排進課表,把每天下午課前的20分鐘作為學生“天天練”時間。就如我校一樣,始終堅持把每周兩節(jié)的書法課作為開展書法教育的第一課堂,同時遵循技能形成的規(guī)律,把“天天練”作為鞏固提高學生書法技能的重要陣地,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
共同體建設的核心在于教師,關注教師專業(yè)成長,全面提升教師素質,推進師資力量均衡發(fā)展,是提高共同體學校教育質量的前提,也是推動區(qū)域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必然。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對城鄉(xiāng)教育資源的共享模式進行深度探索,建立了穩(wěn)定的教師互動交流機制。
1.“三級”教師交流。
結對學校每年派1名領導來我校掛職交流;我校每年輸送8名左右的青年教師到兩所學校頂崗交流,結對學校則派出青年教師來我校跟崗學習;我校還向兩校派出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的骨干教師進行指導性交流?!叭墶苯涣鞯木唧w任務是:掛職交流領導參與我校的書法教育教學,學習我校的書法特色教育管理經驗,協(xié)調共同體師生的各項活動;頂崗交流教師到結對學校擔任學科教學工作,并就所在年級、所在班級與我校相應年級、班級分別結對,做到“一對一”幫扶;跟崗學習教師采用跟班學習的方式,與所在班級教師“青藍結對”,通過自主學習、隨堂聽課、上匯報課等提高教學水平;指導交流教師根據共同體教研活動安排,定期到結對學校送培、送教。
2.深度開展教學交流。
在當前深化課改的背景下,教師發(fā)展尤為重要,但教師的發(fā)展不能完全依靠個人的行為,也需要團隊的合作與交流,形成教、學、研合一的教師專業(yè)生活方式。教育共同體內所有教師即是一個龐大的合作團隊,一個可以彼此分享教育教學經驗、互相取長補短的教師發(fā)展共同體。由此,我們著力放大、拓展特色教育資源,以時間合理、密度適當為原則開展一系列務實有效的特色教研活動。每學期,我們根據教研工作計劃,采用教學展示、集體備課、業(yè)務沙龍等形式,形成濃郁的書法研究氛圍,有效提高共同體教師的教學能力。我們還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建立共同體教師網絡學習平臺,達成備課、上課等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據統(tǒng)計,平均每年共同體學校舉行書法教學培訓達6次,書法教研課20多節(jié),教師撰寫的書法教育論文、札記200余篇,師生參加書法教育交流活動達1200多人次。
當然,我們開展的教學研討、交流,著眼于共同體內所有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絕不局限于書法教育這一個方面,而是涵蓋所有學科,涉及所有教師,惠及所有學生。僅近兩年,我們圍繞信息技術、科學、美術、音樂等各個學科開展的教研活動就達30多次,真正做到了共同體建設的學科全覆蓋,促進了共同體各校所有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
教育共同體成立以來,我們堅持以書法為紐帶,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學校間的互動,營造濃郁的藝術教育氛圍,為教育共同體的特色建設給力添彩。在共同體書法教研組的組織下,我們堅持每學期舉行一次共同體“書法之星”評比;每學期舉行一次共同體書法習作、學生各科作業(yè)展覽;每年“六一”前夕舉辦一次“書藝節(jié)”,開展共同體學生書法現場表演、書法欣賞、學書經驗交流等活動;每年春節(jié)前,組織共同體師生走進鄉(xiāng)村、社區(qū),義務為民寫春聯,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得到精神錘煉;在歷次書法教育現場會、素質教育經驗交流會及央視書畫頻道進校園等大型活動中,共同體各校的師生都參與進來,聆聽專家講座,進行書法現場表演,展示共同體各校書法特色教育的成果。形式多樣的特色活動是師生體悟藝術、陶冶情操的重要舉措,不僅使共同體學校的師生在提高書寫水平、了解書法發(fā)展歷史、欣賞歷代名家碑帖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且使共同體的教育特色更加彰顯。
J292.1
A
1005-6009(2017)45-0011-03
1.龔盡冬,江蘇省靖江市城中小學(江蘇靖江,214500)副校長,高級教師,靖江市名教師;2.侯謹權,江蘇省靖江市城中小學(江蘇靖江,214500)教科室副主任,一級教師,靖江市教學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