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智
不激不厲 風規(guī)自遠
——王羲之《蘭亭序》(神龍本)欣賞
王延智
新體;范式;蘭亭序;文質彬彬
提到王羲之《蘭亭序》,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已不單單是書壇百代之楷模,更是學術研究中的顯學——蘭亭學,涉及《蘭亭序》的真?zhèn)?、版本等方方面面。那么,面對如此巨制,撰寫“千字文”式的賞析文字著實令人誠惶誠恐,故而本文不做過多的歷史事跡敘述,而是就摹本及其藝術價值展開剖析。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瑯琊(今山東臨沂)人,官至會稽內史,拜右將軍(一說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王羲之出生于名門望族,少年訥于言,及長則富于雄辯,尤以“骨鯁”稱譽,“東床坦腹”之灑脫更為后人稱道。王羲之書法諸體皆善,書學衛(wèi)夫人、叔父王廙、鍾繇、張芝等,尤其致力于“今體”的創(chuàng)變,是古體向今體轉換過程中的樞紐式人物。唐太宗稱其書“盡善盡美”,尊其為“書圣”,其千古書名與書史地位從此被確立了下來,為后世追摹師法。后人將其與鍾繇并稱“鍾王”,與其子王獻之并稱“二王”,或與張芝、鍾繇、王獻之并稱“書中四賢”。
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初三“上巳節(jié)”,王羲之召集了謝安、孫綽等四十余人在紹興蘭亭修禊,席間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結集《蘭亭詩》,于是王羲之欣然寫下《蘭亭序》的稿本,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蘭亭序》的祖本,后人譽之“天下第一行書”。此作幾經周折,最終為唐太宗所得,太宗命趙模、湯普徹、馮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勾摹臨寫分贈諸臣,而真本在其逝世后隨葬昭陵,《蘭亭序》真面從此便成千古之謎。在諸多勾摹臨寫的版本中,今人普遍認為硬黃響榻的“神龍半印本”(見圖1)比較接近原作風貌。
卡爾維諾在《為什么讀經典》一文中指出:“經典作品是那些你經常聽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無疑,《蘭亭序》就是這樣的作品,它的用筆、結字、風神、氣息等都是值得我們反復欣賞、反復臨摹、反復從中汲取養(yǎng)料的作品,這也恰恰是它的經典性的魅力所在。
圖1 王羲之《蘭亭序》(神龍本)
首先,《蘭亭序》的經典性在于它的范式意義。雖然漢末劉德升對行書做過整理性的工作,鍾繇承繼劉德升亦擅行書,在他們的基礎上,王羲之進一步鉆研了行書的技法,形成了系統(tǒng)的行書書寫技巧,也就是說王羲之的行書具有了范式意義,具有行書藝術典型的內在規(guī)范性。王羲之早期的行書作品(見圖2)比較厚重敦實,點畫的牽絲映帶較少,幾乎字字獨立,給人以質樸的審美感受,而《蘭亭序》是其成熟時期的作品,點畫遒媚,風姿綽約,給人以遒媚的審美感受(見圖3),由此也可以看出王羲之行書的發(fā)展變化?!短m亭序》用筆的特點是“一搨直下”,即筆鋒從空中取勢,順鋒入紙,無論是橫豎撇捺的提按頓挫,還是點畫之間的牽絲映帶,都起訖分明,干凈利落,下筆自然,沒有多余的華飾性動作,卻又變化豐富,不拘泥于一招一式,而法度具備。此外,《蘭亭序》集中反映了王羲之的“內擫”筆法,這種用筆筆致緊斂,呈現(xiàn)出“剛勁中正,流美而靜”(沈尹默語)的審美特點。其結字變化十分豐富,整體上呈現(xiàn)出修長的結字特點,時而中正,時而欹側,體態(tài)綽約,風流宛在,極富變化,二十多個“之”無一相同,又無刻意之跡,足見其高超之處。因其是稿本,故而有些地方會留下涂抹、增添、刪改的痕跡,在章法上有種不拘小節(jié)的氣概。
圖2 王羲之《姨母帖》
圖3 王羲之《蘭亭序》(神龍本)局部
《蘭亭序》的經典性還在于它是“五合交臻”天人合一之作,它是特定情境下的產物,是心手雙暢、心手相忘的產物。史載王羲之后來反復書寫數(shù)十本均不及這件稿本,足見這是可遇不可求的境遇下的產物。盡管如此,這里面仍有我們可以析理的地方。這是目前所見史料記載的較早的一件“五合交臻”之作,這種創(chuàng)作模式的范式意義絲毫不遜色于其技法體系的范式意義。這里涉及藝術技巧、書寫器具、個人情性、創(chuàng)作狀態(tài)、時令環(huán)境等方面,其中比較核心的是藝術技巧、個人情性和創(chuàng)作狀態(tài),也就是“天”“人”及其關系。書法的時間性決定了書寫的瞬息性,決定了書寫的時間序列的不可逆性,這就要求書家深諳“藝理”,明白書法的內在規(guī)定性——書法之法。而書法的視覺傳達性又要求書家的創(chuàng)作要有風格,這就關乎書家的個人情性,并且不能被書法之法所束縛。于是,這似乎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需要打破這種創(chuàng)作的僵局。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不期然而至的創(chuàng)作靈感與機緣巧合的創(chuàng)作情境就消解了其中的矛盾,從而使書寫者縱意所如,物我兩忘,達到一種“寫到靈魂最深處,不知有我更無人”的創(chuàng)作境界,并使藝術技巧、個人情性、觸境而起的情感在自由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中達到高度統(tǒng)一。可以說,《蘭亭序》就是這樣的產物,它詮釋了神融筆暢的境界。
孫過庭《書譜》云:“右軍之書,末年多妙,當緣思慮通審,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規(guī)自遠?!绷加幸砸?。
J292.1
B
1005-6009(2017)45-0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