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陰中學新城校區(qū) 馮 波
文化價值:語文課程教學的「命脈」
江蘇省淮陰中學新城校區(qū) 馮 波
語文課程標準從語言文字運用和文化選擇傳承角度出發(fā),要求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研讀上述信息不難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是課程教學的顯著特征和重要要求,更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主打曲”。從理解語文課程的文化價值出發(fā),建議學生多深入領會和揣摩文化內(nèi)涵,更能使得學生在不斷接受感染和熏陶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審美價值觀,讓語文更有人文性和情趣性。
“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終身發(fā)展”是課程標準的首條建議,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始終遵循的準則。重視學生的存在,做到心中有生,就應該以尊重其生命價值意義的為前提,給他們更多的發(fā)展活力,讓他們在主動關注語文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尊重生命,讓文化價值構建更有活力基礎。如,在《散步》教學中,針對首段內(nèi)容“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可建議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要強調(diào)是四口人?很顯然,作者將人置于重要的位置,因為下文揭示了答案: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南方初春的田野……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是的,正是對生命的尊重與敬仰,才使得作者對母親的關注格外。在此基礎上,可建議學生討論:為什么作者要強調(diào)“春天總算來了?”這樣開放性問題,讓學生有了更多的見解和觀點。有的同學說,有了一家人老少三代的散步活動,讓我們更能真切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與精彩,感受到健康是生命的基礎,生命是獲得幸福認知的源泉,也為下文的“尊老愛幼”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埋下了伏筆。
文化的本質(zhì)是人的自我生命存在及其活動,是建立在實踐活動基礎上的一種體驗和升華。生命作為一種文化性的存在,利用獲得更多的尊重,應該讓學生從中獲得更多的頓悟。多建議學生跳出文字思維定勢解讀,鼓勵他們進行完整性建構和發(fā)展主體精神,幫助他們在感受生命美好中體味文化的價值意義,建構起自己的精神家園。
語文源于生活,是人們?nèi)粘I钫J知感悟和實踐積累。這種生活也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情感態(tài)度和審美價值觀的必然需要。讓語文同生活建立有機聯(lián)系,幫助他們在不斷活化理解感知中深化感悟體驗。
融入生活的語文,也定然更有人文性。如,在《都市精靈》閱讀指導中,根據(jù)文章主題“善待動物,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內(nèi)容,不妨建議學生結合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進行深入觀察,引導他們就“自己家鄉(xiāng)中還有哪些一些小動物予以關注和保護?”有的同學說,看到天空的鴿子越來越少,房前的鴿籠也漸漸地空了,就聯(lián)想到我們?nèi)祟惖幕顒邮沟盟麄兊募覉@變少了。有的同學說,偶爾看見學校樹上有一兩只喜鵲窩,見到了兩只小喜鵲在嘰嘰喳喳快樂地叫著,更使得我們萌生惻憫之心,需要我們?nèi)ケWo這些可愛的小動物。有的同學說,一些動物只能在動物園里見到,可見其他們受到的摧殘是多么的大,我們?nèi)祟惾绻麚Q位思考,就應該懂得生態(tài)文明發(fā)展是有諸多精靈合力生成的結果,應該是和諧、民主、自由的向上生長,等等。這樣的指導,能使得學生獲得更多文化價值理念,便于他們在主動體味觀察中形成豐富認知感悟。
從生活中挖掘文化價值,能使得學生跳出片面理解局限,讓他們的價值觀根植在現(xiàn)實的土壤中獲得更多的深度和廣度。以生活中的實踐、認知為切入點,多給學生自我感悟體驗機會,定能使得課堂教學富有生機活力。多指導學生從傳統(tǒng)文化中審視其積極意義,在去偽存真和去粗取精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精彩。
凡事都要講究和諧,更是中國五千年以來文化的核心。語文作為一門研究人學的課程,其中的人文性和價值性更是值得關注。突出和諧相處,幫助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產(chǎn)生一定的深刻認知,促進文化價值不斷內(nèi)化生成。
培養(yǎng)學生的和諧人文價值,教師更應發(fā)揮“引路人”的作用。如,在《紫藤蘿瀑布》教學中,圍繞“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不妨引導學生思考:對你影響最深的是哪件事?可建議學生從自身的生活實際中挖掘其中相應內(nèi)容。有的同學從“花凋花謝”的角度,認為自己看見落花而流淚,看到花開而高興,其實大可不必,因為無論花開花謝,都是生命的精彩。有的同學從自己看見螞蟻合力搬家中體味到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更是學會容忍與和諧相處的必然需要,等等。教師則從上述的生活事例中挖掘人文價值,幫助他們在不斷強化認知積累感悟。教育學生從相應的文化價值中挖掘相關的內(nèi)涵,帶領他們在主動感悟生活中獲得豐富認知,定能使得文化傳承更有生機活力,定能使得傳統(tǒng)文化得到傳承。
教師做到以生為本,多給學生積極情緒感染和真切關懷,幫助他們在“親師信道”的環(huán)境氛圍中獲得更多認知。多給學生自我歸納機會,引導他們在主動篩選精華中發(fā)現(xiàn)更多精彩,定能使得和諧更有意義。
如前所述,注重從語言文化角度深入探討教學模式運用,定能使得學生主動研讀文中發(fā)現(xiàn)更多鮮活內(nèi)容。關注正確的語文文化價值取向,給學生更多的自我揣摩和深入交流機會,定能更使得他們在不斷碰撞思維過程中獲得豐富認知體驗,形成正確的語言文化取向,讓語文散發(fā)出更加誘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