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普安縣盤水街道窩沿中學 岑 林
幾點不吐不快的教學感悟
貴州省普安縣盤水街道窩沿中學 岑 林
在素質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語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這是從事語文教學的同志們都認清了的。然而,教學改革千頭萬緒,改什么?怎么改?這都需要我們大膽地去思考,去探索去開拓一條符合教育規(guī)律、符合自己的教育對象的改革之路,今有幾條不吐不快的教學感悟,寫出來,希望得到更多專家老師的幫助。
首先,善于根據課文進行聯系,調動學生的興趣情感,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不由自主地接受知識的教育。
如學《宇宙里有些什么》時,我就這樣引入課文,“同學們,我國古代神話小說《西游記》中說天宮里有些什么呢?”同學們頓時活躍起來,七嘴八舌地說出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孫悟空等等。我又說:“同學們還記得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這首詩嗎?”一會就有同學背出“遠遠的街燈明了……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學生背完,我接著說,小說和詩歌通過想象把天空寫得這樣的神奇美麗。但是,今天我們要學的說明文是不能任意想象的,它必須客觀實際地說明宇宙里真的有些什么。學生很生出浪漫的想象翅膀,開始全神貫注地投入課文的學習,從而獲得了有關宇宙的一些科學知識。通過比較,也獲得了小說、詩歌與說明文在內容、形式、表現手法方面區(qū)別于語文的知識。
其次,富有情感的朗讀,創(chuàng)設極具感染力的佳境,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樹立愛憎分明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等素質。
如朱自清的《春》這篇課文,我教了多年,現在我才悟出,只局限于用“盼春-繪春-贊春”來概括作者思路和作品內容,或者通過詞語、修辭的講解來體會作者對春天的感情,是多么的力不從心。于是我聲情并茂地朗讀,“小草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用陶醉于春色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學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美妙春色中。此情此景學生怎能不熱愛春天?
第三,挖掘,利用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進行鋪墊、渲染,創(chuàng)造一種適合于該課所需要的情感基調,產生共鳴。
如教《周總理,你在哪里》一課時,就有過這樣的教訓。我用情朗讀“周總理,我們的好總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我投入了全部的感情讀出的幾乎是哭聲,但同學們卻發(fā)出了笑聲,弄得我非常的尷尬。課后我悟出這是學生與老師、教材的情感不協調,缺乏共鳴。因為周總理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已經久遠,我的感情讓他們莫明其妙。以后再教這課時,我就盡可能聲情并茂地介紹總理的生平。再朗讀課文,他們不僅沒發(fā)出笑聲,而且都受到了感染。
這是由語文教學自身的學科特點決定的,大家知道,語文學習周期長,渠道多,知識的獲得可以在一個較短時間通過課堂教學來積累、完成。而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需要多聽,多說,多讀,多寫的實踐,來形成敏銳的語感、文章感。單憑課堂教學,顯然難于奏效。但是,在其他課外活動,家庭活動,社交環(huán)境中又蘊含著豐富的語文學習因素,只要我們加以引導,它們就能與課堂教學一道構成語文學習的橫向系統。我在幾年教學中,首要完成的就是學期初向學生家長致一封公開信,讓他們知道語文學習過程中,課堂教學是重點,也是基礎。而課外閱讀(自學)則是課堂教學的繼續(xù)與補充。讓其家長、學生、教師均能明白這個道理,三者形成共識。教學中,正確指導學生進行課外自學,發(fā)揮學生內在潛力,實踐證明了我所教學班級,均能對語文教學產生濃厚興趣,教學效果也總走在前列,更加減輕了課堂教學的負擔??芍^得行于課內,成技于課外,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fā)展,就在于此。
語文教學的成功,除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外,另一途徑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學中讀寫結合。有人形象地說:只讀不寫,水過鴨背濕,一抖,啥也沒有了;只寫不讀,栽花忘澆水,枝葉干枯無疑,這就說明讀寫結合在整個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然而我們所面臨的教學對象千差萬別,很多別來自邊遠的農村,他們的共性是不善動手,作文水平極為低下,部分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神州作文選》《中學生優(yōu)秀作文選》就成了他們的命根子,成為完成作文的大救星。造成千篇一律的惡性循環(huán)。為了改變這一狀態(tài),寫作時,我注意了學生這一主體問題。作文教學分三:第一開設針刺場。這是針對作文素質較差的學生而進行的一次激發(fā),先讓他們閱讀《作文成功之路》上“定點鉆探”等相關導寫文章,解決了“沒啥可寫”與“不知道寫啥”的問題。誘導他們能否掏心掏肺抵掏肝掏腸地說出自己的心理話,然后進一步激發(fā):“只要能把話說明白,能把字寫清楚的學生,都具備作文成功的基礎和條件?!苯M織學生研討最“差”生為什么能夠寫出最“動人”的文字。完成了這一步,學生已產生了寫作的激情。這時迅速進入第二步:入微感覺的調動。讓他們從《作文成功之路》上找出最喜歡的同齡人的作品閱讀,并說出為什么喜歡。第三步感覺美迅速升華為思想美過程。這是作文教學的成熟階段。幫助他們向自己的心靈深處鉆探,向自己的生活深處鉆探。教學時,抓住學生的心靈,將他們分層次(作文素質的好中低)進行分步訓練,進行邊讀過練,講練結合。幾年來所帶學生作文總是高出一籌,教學質量也逐年提高。
古人云:“有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獲?!睆墓膭钊藗兦诟喔麃碇v,這無疑是正確的。然而,科學發(fā)展到今天,如只講“勤耕”“苦耘”,恐怕有些偏頗。改革應該是我們每位老師腳踏實地的事,只要能開拓一條符合教育規(guī)律、符合自己的教育對象的路,我想就是有效的改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