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彩萍
“司空”不能“見慣”
——班主任的心育機智例談
徐彩萍
班主任;心育;素養(yǎng)
在一次“班主任心育能力提升”專題沙龍中,有位金老師提出了一個困惑:班中一些調(diào)皮孩子總是和她頂牛,破壞了班級條約還振振有詞。規(guī)范和約定是用來遵守的,是學生應(yīng)該做到的,怎么引導才能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并自覺遵守規(guī)范呢?
我們討論了金老師所提出的問題,交流中比較統(tǒng)一的觀點是,“司空”不能“見慣”。學生無事找事地與教師頂嘴,這是司空見慣的事,并不奇怪,但是其中定有原因,班主任不能簡單處理。有些班主任擔心點燃師生沖突的引線,對這些孩子提出的不正確觀點不以為意甚至有些回避。學生其實渴求班主任對重要的人生問題進行指導,班主任應(yīng)該找到引導他們的好辦法。比如對于片面理解“規(guī)范與壓制是等同的”問題,班主任需要從認識、人生方向、規(guī)劃等方面去支持學生修正觀點,支持他們提高自身對規(guī)范、條約等方面遵守的心理耐力。不要看到學生對你的忠告不以為然,班主任就稀里糊涂地打退堂鼓。學生所謂的“違規(guī)行為”往往是在表達個人自主的愿望,就如他們要自己挑選衣服、朋友等,以張揚與眾不同的個性。這一點,班主任必須有足夠的敏感,并且第一時間捉住稍縱即逝的教育機會,進行指導。
從金老師的迷茫和困惑以及不知所措,我們可以引出班主任必須具備的心育素養(yǎng)之一:心育機智。這是在班主任心育工作中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是教師善于敏銳地覺察學生心理上細微的變化,對新的意外情況快速做出反應(yīng),果斷決策、及時采取靈活而有效的教育措施的能力。心育機智是班主任心育藝術(shù)和教育才能融合的綜合素養(yǎng)。班主任良好的心育機智需要高尚的師德修養(yǎng),高度的責任心和對學生的了解、熱愛與尊重;需要有豐富的心理學、教育學專業(yè)知識以及不斷積累的教育實踐經(jīng)驗等。班主任在心育實踐中經(jīng)常要用這種能力去處理問題,在運用心育機智進行心育的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通過良好的教育機智與能力敏銳地發(fā)現(xiàn)可能的因素,把心育融入日常工作中,正確處理好學生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心理問題,將學生心理問題所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
金老師在班主任沙龍后,進行了一個創(chuàng)意班會活動。學生交流活動體會后,金老師小結(jié),把活動創(chuàng)意的目的講述給學生聽,從小游戲要求、活動的要求、班級的約定、學校規(guī)矩、社會的法則等幾個層次做了闡述。以小見大,用小游戲作為鋪墊,引導學生從心理的最基礎(chǔ)的部位開始接受“規(guī)則意識”,認識到有約束的自由空間是最舒服的狀態(tài)。這既是對個別學生的指導,也是對全體學生的引領(lǐng)。機智的心育工作必須要在實踐中檢驗其有效性。只有這樣,班主任的心育機智才能不斷增進,心育工作才能逐步融入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信手拈來、從容自信。
G441
A
1005-6009(2017)31-0014-01
徐彩萍,江蘇省張家港市少年宮(張家港市,215600)副主任,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