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面依法治國方針的確立,我國法治進程進一步的加快和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改革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甚至上升到國家依法治國的戰(zhàn)略高度。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受到黨中央的高度關注[1],各司法機關也高度重視和關注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建設及其司法實踐,比如最高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 》文件等,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關于深化檢察改革的意見( 2013—2017 年工作規(guī)劃) 》文件等,對我國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日臻完善和依法治國進程的推進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司法意義[2]。
關鍵詞:認罪;認罰從寬;刑事制度
1 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司法價值和意義
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具有重要的司法價值和意義,該制度不僅讓當事人在案件中感受到司法的公平與正義,也能讓當事人感受到司法的高效率,因而大多數國家十分重視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建設及其實踐,我國也不例外。該制度最大的司法價值和意義,無疑是提高司法效率、優(yōu)化司法資源的配置以及節(jié)約司法成本,是在刑事訴訟環(huán)節(jié)中具體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原則的生動體現(xiàn)。正因為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司法實踐中具有特殊的優(yōu)越性,其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構建和完事刑事制度的過程中該制度作為一個節(jié)點而備受青睞和關注。
在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之前,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已對該制度作出零散的指示、規(guī)定和要求,尚未制度化。比如在由“兩高一部”三機關聯(lián)合發(fā)布的《關于適用普通程序審理“被告人認罪案件”的若干問題意見(試行)》[3]和《關于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公訴案件的若干意見》[4]兩個文件中就對該制度作出規(guī)定,再者在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先后通過的《關于依法快速辦理輕微刑事案件的意見》[5]、《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中均有對該制度作出規(guī)定。我國立法機關也對該制度作出過規(guī)定,比如在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的《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決定》[6]中有對該制度作出規(guī)定的體現(xiàn)。
2 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的理論必要性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旗幟鮮明地指出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要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從寬制度[7]。這足以可見該制度對刑事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有著重大意義,該制度對司法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有著重大意義,該制度對依法治國的推進有著重大意義。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系關司法的整體和局部,小到刑事案件的當事人,大到刑事制度的完善。在依法治國的戰(zhàn)略大環(huán)境下,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改革問題毫無疑問地處于建設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法治政府的風口浪尖。加之,從各國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司法實踐來看,該制度對刑事案件的審判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綜合我國的刑事案件的實際情況,該制度改革已是燃眉之急。在改革行程中,需要清楚地認識該制度目前存在的問題,以便對癥下藥;需要深刻地明確該制度改革的目標,以便有的放矢;需要認真地貫該徹制度具體的規(guī)定,以便付諸實踐。
3 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的現(xiàn)實必要性
之所以高度重視改革該制度,是因為當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服的優(yōu)勢得到充分發(fā)揮后能夠提高司法效率、優(yōu)化司法資源配置、節(jié)約司法成本,當事人在案件中享受司法的公平與正義之時,也可享受到高效率司法帶來的優(yōu)勢,于司法機關和當事人而言,雙方都能分享到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所帶來的“利益”。我國現(xiàn)階段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改革是現(xiàn)實所趨,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要求。根據有關刑事案件的數據統(tǒng)計,我國的刑事案件數量已是處于高壓態(tài)勢,刑事庭審呈現(xiàn)出需求大于供給的狀態(tài),正是由于刑事案件的這種“供不應求”高壓態(tài)勢,該制度的改革更是刻不容緩。又從我國目前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司法實踐情況來看,該制度在司法活動中的實施情況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說是流于形式和套路,該制度的優(yōu)點未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和最大利用,以致該制度在司法實踐活動中處于尷尬的困境。
刑事認罪認罰制度改革是在刑事訴訟過程之中,而訴訟是刑事訴訟法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改革范圍自然地與刑事訴訟法有關。而訴訟過程是刑事訴訟法的一項重要內容,那么自然會聯(lián)想到刑事訴訟法,故而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改革,必然會涉及到刑事訴訟法,進一步就會想到是否可以將刑事訴訟中的認罪認罰從寬納入刑事訴訟法當中去。當前,我們又提倡建設“以審判為中心的庭審”[8],而審判是訴訟中的一個重大環(huán)節(jié),可以試想是否可以將“以審判為中心的庭審”與該制度的改革同步進行,二者結合起來,在完善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的改革同時建立和完善以審判為中心的庭審制度。
4 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司法實踐
該制度在司法實踐中主要體現(xiàn)在自愿認罪方面。自愿認罪[9]適用于刑事案件的審查起訴、審判階段,在每個階段認罪的態(tài)度不同,直接影響其量刑結果。在審查起訴階段,若被告人自愿認罪伏法,公訴機關會根據案件具體情況認定自首、坦白,并建議人民法院在量刑時依法可以減輕或從輕處罰。在審理刑事案件過程之中,必須將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庭前送達給被告人,在送達過程中,法官通常會制作送達起訴書筆錄,法官會起訴書載明的根據案件事實,簡要或者詳細訊問被告人對起訴書的指控的主要犯罪事實和罪名有無異議,是否自愿認罪,是否同意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本案。對于被告人自愿認罪,并且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法院一般情況下會以簡易程序立案審理。對于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案件,如盜竊罪、危險駕駛罪、交通肇事罪等輕刑快辦案件,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一般還會隨案移送建議適用簡易程序意見書,建議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以縮短辦案時間,提高辦案效率[10]。
在庭審過程中,法官還會逐一告知被告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在法庭調查階段,法官會再次當庭訊問被告人是否自愿認罪,告知其自愿認罪的法律后果:“人民法院對于自愿認罪的被告人,將結合案件事實依法定罪,但在量刑時可酌情從輕處罰”[11]。然而,被告人口頭上表示自愿認罪,對案件事實和罪名均無異議[12],但是在庭審質證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被告人對公訴人出示的證據持異議,對公訴人出示該證據的證明目的不予認可的情況,并發(fā)表了不同的質證意見。對于該類案件,被告人是否屬于自愿認罪?筆者認為只要被告人對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無意見,并且對指控的主要犯罪事實無意見,并且真誠認罪、悔過自新,并不影響被告人自愿認罪的法律后果,在量刑上均可酌情從輕處罰。
5 刑事訴訟中自愿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實踐缺陷
“犯罪嫌疑人,如果自愿認罪認罰從寬,人民法院可以考慮從輕從寬處罰,你是否自愿認罪認罰從寬?”、“被告人,如果自愿認罪認罰從寬,人民法院可以考慮從輕從寬處罰,你是否自愿認罪認罰從寬?”,在刑事訴訟中的審查起訴或審判階段,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通過檢察官或是法官的發(fā)問而得到實踐。一般在司法實踐過程中,法官會訊問被告人是否認罪認罰從寬。通過對發(fā)出被告人是否自愿認罪認罰從寬這樣的訊問,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否就能在訴訟的過程中得到有效落實,這一句訊問是否作為一個必經的程序而在每一個案件都要作出,這是當前我該制度改革必須思考的問題。刑事訴訟法并未對此程序作出規(guī)定,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等有關司法的規(guī)定也未明確規(guī)定這是司法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的必經程序。
6 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建議
在刑事訴訟中,簡易程序、附條件不起訴、刑事和解等制度的建立,對司法機關而言,起到一種開源節(jié)流的作用,是案件難易分流、庭審與不庭審、普通程序與簡易程序的分水嶺,極大程度地提高了司法效率,節(jié)約了司法成本,優(yōu)化了司法資源配置,為我國刑事司法活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前文說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刑事制度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且是當前刑事制度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它雖然是獨立的,卻不是孤立的,它是和簡易程序、附條件不起訴、刑事和解等制度緊密聯(lián)系的,因此,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訴訟中的改革,必須將其與前面幾個制度融入在一起,使得幾個制度在訴訟過程中相得益彰,發(fā)揮整體功能的優(yōu)勢,以促進我國刑事審判的更加健全完善。
6 結束語
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的難點和重點在于其中的認罪認罰制度。認罪認罰程序需要有關機關將其規(guī)范化、具體化、系統(tǒng)化。同時,在司法實踐中,公、檢、法、司等司法機關必須將該制度予以高度重視,把刑事案件中的自愿認罪并認罰作為刑事案件辦理的政策之一嚴格加以貫徹落實,才能促進刑事司法程序的改革和完善?!胺缸锵右扇耍ū桓嫒耍?,你自愿認罪認罰嗎?”在刑事實踐中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囿于形式。
參考文獻
[1]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優(yōu)化司法職權配置》一章節(jié)中言辭義正地提出——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從寬制度。
[2]孔令勇.論刑事訴訟中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
[3]參見《關于適用普通程序審理“被告人認罪案件”的若干問題意見(試行)》。
[4]參見《關于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公訴案件的若干意見》。
[5]參見《關于依法快速辦理輕微刑事案件的意見》。
[6]參見《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決定》。
[7]參見《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8]嚴獻文.構建“以審判為中心”庭審新格局.法制網-法制日報.2016年2月24日
[9]參見《關于適用普通程序審理“被告人認罪案件”的若干意見(試行)》和《關于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公訴案件的若干意見》。
[10]參見《關于依法快速辦理輕微刑事案件的意見》和《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決定》。
[11]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關于適用普通程序審理“被告人認罪案件”的若干意見》和《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試行)》。
[12]參見2012《刑事訴訟法》第208條。
作者簡介
陳萬平(1991 —),女,四川瀘縣人,四川省敘永縣人民法院代理審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