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燕
摘要:幼兒園道德啟蒙教育中如果不加強幼兒道德啟蒙學習中主體性,只強調(diào)教師的指導作用,那么幼兒的道德教育就會成為單邊的、以灌輸為主的活動,就會削弱其效果。只有強調(diào)幼兒在道德啟蒙教育活動中的主體性,才會使道德啟蒙教育成為以幼兒為主體的活動,才能培養(yǎng)耕植與幼兒內(nèi)部的道德性,才能使幼兒成為道德啟蒙教育主人,才能提高幼兒道德啟蒙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提高;道德;啟蒙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171-02
我們在幼兒道德啟蒙教育學習中,盡可能利用多種形式、多種方法,選擇幼兒喜歡的、有趣的童謠游戲進行,鼓勵幼兒大膽地參與到童謠的學習之中。使幼兒主體性的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不僅讓幼兒學習童謠,而且使幼兒在學習童謠活動中發(fā)揮出主體性,更是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探究能力。
幼兒的道德啟蒙學習和表現(xiàn)一般都是在成人的指導下的自主行為,離開了幼兒的自主性,任何道德教育活動都難以對幼兒產(chǎn)生積極的效果。我們在幼兒道德啟蒙教育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主體性時,主要是調(diào)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使幼兒主動地參與到學童謠活動中,實現(xiàn)幼兒的道德啟蒙教育的主體性,提高幼兒道德啟蒙教育的有效性。比如讓每個幼兒夸夸自己,夸夸同伴,老師肯定幼兒在道德行為習慣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點,又如開展我是班里小主人活動,幫助幼兒樹立主體意識。通過童謠中語言,參與了童謠的情境表演、童謠游戲,激發(fā)了幼兒對道德認知的思考,提高幼兒參與道德啟蒙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幼兒道德啟蒙的主體性。而童謠教育正好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可以激發(fā)幼兒的成就感,提升幼兒的自信心,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每次童謠學習我們的老師一般都要組織幼兒進行表演或游戲,教師給予幼兒更多的鼓勵、表揚,讓幼兒表演或游戲后有一種成就感,特別是對能力弱的一些幼兒更加通過老師的表揚、鼓勵來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幼兒的道德認知,激發(fā)了幼兒的道德啟蒙主體性。
如我們的中(1)班在教幼兒學《家有奶奶真幸福》的童謠時,他們就充分發(fā)揮幼兒主動性和積極性,利用游戲的方法學習童謠,讓幼兒自主的扮演童謠中角色,戴上小頭巾、系上小圍兜,扮演奶奶,當念到"大年初一過新年,奶奶忙著做糖糕"時,扮演奶奶的小朋友就模仿奶奶做年糕的動作,其他小朋友拿起"年糕"表演吃年糕的動作。"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奶奶磨粉做湯圓"時,同樣,扮演奶奶的小朋友就模仿奶奶搓湯圓的動作,其他小朋友拿起"湯圓"表演吃湯圓的動作。"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奶奶采葉包粽子"時,扮演奶奶的小朋友就模仿奶奶包粽子的動作,其他小朋友拿起"粽子"表演吃粽子的動作,最后幾句童謠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喜愛表演各自的動作"糖糕甜甜真好吃,湯圓糯糯味道好,粽子香香品種多,家有奶奶真幸福"。在活動中幼兒的道德的主體性都能積極的表現(xiàn),如幼兒積極的參與童謠游戲,在游戲中學會了關愛別人,尊敬長輩等方面的道德認知,而且培養(yǎng)了幼兒的關愛他人的情感,在活動中幼兒的綜合能力也得到提高。
又如童謠游戲《丟手絹》 "丟、丟、丟手絹,手絹丟到哪里去,手絹丟在好朋友的后面。"在活動中幼兒都能體現(xiàn)出自己都有好多好朋友,游戲中幼兒的主動性非常高,而且很自信,甚至回家自豪的表演給父母家人看,得到了父母夸獎,在學童謠中幼兒的主體意識和自信性更強了。又如童謠《我是家里小主人》、《紅綠燈》、《讓座》、《我們都是好朋友》、《螞蟻搬豆》等,孩子們表現(xiàn)出積極的參與童謠游戲的表演,積極的扮演自己的角色,主動的招待客人,完全的投入到整個的童謠游戲活動中。
我們在實踐研究中,教師以幼兒的年齡和身心發(fā)展特點為依據(jù),有目標的選擇童謠進行教育和培養(yǎng),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幼兒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選擇有利于幼兒多種感官主動參與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拓展幼兒的觀察,操作思考、交流與表現(xiàn)的時間與空間,幫助幼兒實現(xiàn)學習內(nèi)容內(nèi)化為自主的態(tài)度能力和習慣,形成了幼兒積極參與童謠學習活動的氛圍,提高了幼兒道德主體性,達到了幼兒道德啟蒙教育的有效性。
道德感和道德情操是一種復雜的高級情感,是不能輕易改變的心理狀態(tài)。高尚、美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質(zhì)是從小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形成的。而且由于幼兒生活經(jīng)驗少、思維具體形象、情緒易受暗示、感情豐富易激動等特點,我們的道德教育從幼兒的情感啟蒙入手,注意了對幼兒移情訓練。培養(yǎng)幼兒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培養(yǎng)幼兒道德啟蒙時出現(xiàn)的情緒障礙,并設法消除。 所以我們在課題實施中選擇了情感豐富的童謠,創(chuàng)設了幼兒學童謠的良好環(huán)境氛圍,在情感童謠的熏陶中培養(yǎng)了幼兒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因為 童謠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準確地把知識傳授給幼兒,而且要求幼兒在獲得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在實踐中能表現(xiàn)和體現(xiàn)道德行為的能力。所以我們創(chuàng)編和選用的童謠內(nèi)容都以具體形象,符合幼兒感知和理解事物的特點,讓童謠作品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情節(jié),巧妙地讓幼兒掌握道德情感,使幼兒認知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壞,應該學習什么。當幼兒感受到童謠美的時候,才會激起愛的情感和模仿的愿望,愿意把美好的東西見諸自己的行動。
如我們大(1)班的案例"孩子們學會了關心人"
現(xiàn)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大多以自我為中心,不會去關心同伴,因此對他們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也甚為重要。幼兒在家還是由爺爺奶奶照料一切的所以他們想不到去幫助別人,在我班個別幼兒從來都不會去關系別人,有時看到同伴摔跤不是去扶他而是笑他,這種現(xiàn)象讓我感到我們的孩子太冷漠了,沒有愛心。所以我就利用童謠《弟弟摔倒我扶起》"弟弟走路不注意,摔倒在地我扶起,替他拍掉身上灰,幫他洗掉手上泥,我比弟弟大一歲,關心別人勝自己。"
在童謠實施中我為了幫助幼兒的理解童謠的內(nèi)容和提高他們的興趣,采用了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童謠學習的情境表演,請一名小班幼兒做弟弟的角色,我班幼兒扮哥哥,還設置了一定的情境、道具、樓梯、路人等,根據(jù)童謠內(nèi)容讓幼兒邊學習邊進行表演。
通過以童謠內(nèi)容為載體的學習,以及老師的培養(yǎng)和指導,使我園的幼兒道德情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日常幼兒的生活中都能體現(xiàn),如同伴之間的友好合作,主動的與人打招呼和幫助別人,對人有禮貌,日常幼兒情緒表現(xiàn)出愉快樂觀,喜歡參加各類活動。在我園07年5月的區(qū)教育教學全面督導中,我園幼兒的健康指標、情緒表現(xiàn)、學習態(tài)度、都得到了領導專家的肯定而獲得最高分。所以,課題研究的道德情感成效在我園師生的身上都得到了有效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