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城市暴雨內澇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城市災害,防治城市暴雨內澇災害,已成為南方城市建設和管理必須解決的難題。文章在分析當前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的漬水內澇災害問題及其發(fā)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城市漬水內澇災害的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城市;漬水;內澇;排水;對策
城市漬水是指在暴雨發(fā)生時,雨水在市區(qū)道路不能及時有效地排除而形成的局部積水的現象。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城市不斷發(fā)展擴大,排水泵站也在不斷的改造和擴建,排水管、涵、溝、渠也在不斷的延伸,但漬水現象卻年復一年的重復著。近年來,每到汛期江河湖泊水位上漲,每當降雨偏大的時候,市區(qū)一些路段經常出現漬水,給企業(yè)生產和市民生活帶來不便,也加大了城市管理難度。為了解決這個長期困擾城市的難題,政府進行了改造、擴建和新建城市排水設施,提高抽排能力從而達到根治城市漬水之患的目的,同時提出了排漬規(guī)劃。然而,城市每逢暴雨漬水依舊。城市暴雨漬水內澇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城市災害,必須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
1 各城市頻繁發(fā)生城市內澇
2011年,以武漢、北京等城市為代表,我國發(fā)生了多起城市漬澇災害,暴露出我國城市排漬系統(tǒng)建設和管理的許多弊端。2011年6月18日,武漢市普降暴雨,造成市區(qū)多處地段不同程度漬水,進而引發(fā)多處交通長時間受阻,漬水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據資料介紹,上海、武漢、南京、合肥、南昌、鄭州等重要城市暴雨漬水之害幾乎每年都有發(fā)生,城市暴雨漬水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城市災害,給全市的正常生活和交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每逢雨季許多城市的領導和市民都為漬水內澇之苦而頭疼。為了解決這個長期困擾城市的大難題,各地政府不惜花巨資大規(guī)模改造擴建和新建城市排水設施,如南昌市、鄭州市分別提出了90億元60億元的城區(qū)排水規(guī)劃,武漢市計劃在十五期間再投入33億元用于城市排漬,這些城市都希望通過加大建設投入,提高抽排能力從而達到根治城市漬水之患的目的,但事實上這些城市每逢暴雨漬水依舊。
2 城市漬水原因分析
2.1 滲流地域大量硬化
城市高樓林立,道路縱橫交錯,很多人熱衷于地面硬化。城市的地皮被封閉了起來,不是水泥的就是瀝青的,或者是石材的,被封閉得幾乎不能透氣,雨水已無法往下滲透,排不了就往馬路上流,就在低處形成漬水。城市越建越大,硬化路面和建筑物面積不斷增加,被封死的地皮越來越多,導致滲透面積大量減少,雨水徑流量明顯提高,部分城區(qū)主次干道完成刷黑后,匯水的面積也越來越寬,以致地表徑流增加,水流增大,匯流加快,城市道路及低洼地區(qū)十分容易積水,形成漬水災害。
2.2 排水設計標準低,暴雨強度大
現有排水設施標準偏低,不能適應極端氣候條件下的排漬需要。由于全球氣候變暖,災害性降雨增多,每年梅雨季節(jié)來臨,降雨強度大、范圍廣,持續(xù)時間長。而我國城市排水國家有相應的設防標準,現在一般按50年一遇的標準規(guī)劃設計。從現在南方一些城市大雨、暴雨形成漬澇災害的現狀來看,此標準偏低。
2.3 排水系統(tǒng)尚不完善
隨著城市建成區(qū)的不斷擴大,城市硬化地域不斷增加,透水、蓄水區(qū)域不斷減少,暴雨徑流量大幅提高,現有排水系統(tǒng)的能力相應降低,已不堪重負。由于城區(qū)骨干排水走廊未按規(guī)劃形成,排水系統(tǒng)不完善,排漬能力缺口大,遇大暴雨、特大暴雨排泄不及,對上游形成項托,城區(qū)低洼地段漬水成害成災。
2.4 排水系統(tǒng)淤塞嚴重,降低了排水能力
城市呈攤大餅式向外擴展,雨水管道延伸的縱坡趨平,失去了重力流條件,雨水流速緩慢,泥沙易于沉積堵塞管道,以致排水不暢,雨水滯留時間延長,造成城市漬水。另外,進入排水系統(tǒng)的垃圾或污水沉積物未能及時疏撈,導致排水管堵塞,降低了排水設施的排水能力。
3 防治城市漬水內澇的對策
3.1 大力推廣透水地面
大力推廣透水地面,城市廣場、停車場、人行道,小區(qū)道路盡可能鋪設透水路面,借以遲滯暴雨徑流;提高市區(qū)綠地率;城市雨水管道采用下滲管道;地勢較高地段的城市道路兩側,等距修建滲水井。
3.2 提高排水設計標準
城市建設應具備“一管百年”的思維,按照“遠近結合,綜合治理”的總體思路,認真研究,科學謀劃。要從長遠的城市水安全角度考慮,進一步發(fā)展地下蓄水、排水系統(tǒng)。
3.3 完善排水系統(tǒng)
制定排水系統(tǒng)建設計劃,有序推進排水設施建設。有序地完善排水系統(tǒng)設施建設,優(yōu)先完成主明渠、主箱涵和提升泵站等關鍵工程的新建和擴建,使全市系統(tǒng)排水能力在較短時間內有比較大的提升。通過新建抽排設施、完善管網系統(tǒng)、實施綜合治理措施,全面提升整體排水能力。積極創(chuàng)新排水理念,建設排、蓄、滲相結合的現代城市排澇體系,最大限度恢復城市滲水、蓄水功能,增強土壤、溝渠湖泊、地下河的吸納作用。
3.4 重視現有排水干管干渠的疏浚
高度重視現有排水干管干渠的疏浚,加大現有設施的維護投入,避免對已有排水設施的破壞或堵塞。開展排水系統(tǒng)現狀調查,對排水管道淤塞、錯接及未實施情況等進行盤查,分系統(tǒng)對現狀排水能力進行評估,以準確判斷排水系統(tǒng)薄弱環(huán)節(jié),為排水系統(tǒng)建設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參考和依據。
4 結語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洪澇災害頻發(fā),我國發(fā)生了多起城市漬澇災害,暴露出我國城市排漬系統(tǒng)建設和管理的許多弊端,因此,城市雨水安全有效排放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要想較好地解決城市漬水內澇問題,減少馬路漬水給人們帶來的煩惱,保證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應提高城市排水的設防標準,增加排水工程的投入,加快排水設施建設的步伐。除提高排水設防標準以外,因地制宜,科學規(guī)劃,充分利用,增加雨水向土中的滲透是極為重要的,對雨水進行以排為主的排、蓄、滲、用相結合的綜合治理和利用。
參考文獻
[1] 余學謙.城市防漬減災規(guī)劃思考[J].規(guī)劃師,2004,29(12):87-88.
[2] 項久華,王亮.湖北武漢市應對城市內澇災害探討[J].中國防汛抗, 2013,23(01):24-28.
[3] 邱瑞田,黃先龍,張大偉,等.我國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實踐[J].中國防汛抗旱,2012,22(01):31-33.
作者簡介:焦陽(1995- ),男,貴州貴陽人,湖北工程學院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yè),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