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菲菲
摘 要:新疆漢語方言大致分為中原官話南疆片和蘭銀官話北疆片,本文選取蘭銀官話北疆片中的一個點——奇臺總場,對奇臺總場漢語方言詞匯的來源及特點進行簡單介紹。
關鍵詞:奇臺總場方言 詞匯 來源 特點
素有“邊陲綠寶石”之稱的奇臺總場,位于奇臺縣境內天山山脈博格峰以東的無名峰北麓,東交老奇臺填、七戶鄉(xiāng),西鄰半截溝鎮(zhèn),南處天山北麓,北抵S303省道(原216國道)奇臺至木壘段,東北與農六師一○九團接壤,西北和農六師一一○團毗連。奇臺總場成立于1958年9月,是析奇臺縣二區(qū)(今老奇臺鎮(zhèn))的七個高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組建,始隸奇臺縣,名奇臺縣農場。1963年1月歸新疆農墾廳直屬。1965年2月成立總場,組建分場。1982年3月歸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奇臺總場的人口來源為建場析置人口、內地支邊人員、社會招工及自然增長等,籍貫來自全國二十余個省份。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居民在這里長期融洽相處形成本地特有的風俗民情和地方風尚。由于奇臺總場特殊的形成背景及民屯特色,雖隸屬于兵團但卻保留了地道的老新疆話的風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當地漢語方言。
一、奇臺總場漢語方言詞匯的來源
(一)歷史傳承的古語詞
由于關內漢族大規(guī)模遷徙至新疆,中原文化對新疆漢語方言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隸屬蘭銀官話北疆塔密片的奇臺總場漢語方言自然也受到其影響。中原經典文化典籍中的古語詞還大量保留在奇臺總場漢語方言詞匯中。
1.揪:身體四肢縮到一處,縮成一團。 2.跟前:眼前,旁邊,距離說話人很近的地方。
3.成精:逞能,多用來貶低別人。 4.精溝子:光屁股。
5.哪噠:哪里。 6.眼熱:羨慕,嫉妒。
7.消停:安靜、安穩(wěn)。 8.臊:害羞。
9.嗇:摳門,小氣。 10.潷:擋住渣滓,倒出容器中的液體。{1}
11.■:粗略或簡單地縫合。{2} 12.攮:戳、扎。{3}
(二)從其他方言中吸收來的詞語
作為移民聚居地的奇臺總場,其漢語方言的形成自然離不開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移民的語言。定居在奇臺總場的移民以甘肅、陜西兩省移民居多,因此,甘肅和陜西兩省方言中的詞語構成了奇臺總場漢語方言詞匯的主體。
1.來自甘肅方言的詞匯
(1)麻達:問題。(2)日能:逞能。(3)一達里:一起。(4)喧謊:閑聊。(5)著氣:生氣。(6)務習:照顧。(7)佯桿:變得精神恍惚(多指因年事過高)。(8)饃饃:饅頭、花卷一類的面制品。
2.來自陜西方言的詞匯
(1)安頓:安置。(2)八輩子:夸張用法,表時間。(3)單另:單獨。(4)二桿子:為人不靠譜,跟“二”有同等意思。
(5)吊臉:給臉色看。(6)孤拐:亦稱“孤踝”,腳腕兩旁突起的部分。(7)扯淡:說不切實際或不真實的話。(8)打捶:打架。
(三)少數民族語言中的借詞
自古以來,新疆的漢族和少數民族同胞相處融洽,文化、經濟等方面溝通頻繁。新疆漢語方言在少數民族語言中借來的詞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奇臺總場漢語吸收了少數民族語言中的詞匯,其中尤以維吾爾語借詞最多。
1.戈壁:沙漠(蒙古語)。2.粉湯:用粉塊等做成的燴湯。(回族話)3.眼睛?。毫邌?。(維吾爾語)4.肚子脹:生氣。(維吾爾語)5.白卡兒:徒勞,白白地。(維吾爾語)6.皮芽子:洋蔥。(維吾爾語)7.莫合煙:一種用紙卷著煙草的可自制香煙。(維吾爾語)8.央歌子:男性配偶的代稱。(維吾爾語)9.納斯:不好。(維吾爾語)
(四)奇臺漢語方言中的特征詞
曾緹、董印其在論文《新疆漢語方言詞匯系統(tǒng)的構成》中對新疆漢語方言中的特征詞進行了分類歸納,這些詞匯當中有一部分是奇臺總場漢語方言中經常使用,足以反映奇臺總場漢語方言的詞匯特點。
1.楞慫:愣頭青。2.是非頭子:愛惹是生非的人。3.哭鼻胎:愛哭鼻子的人。4.子子子:小輩或小孩子。5.波膝蓋:膝蓋。6.康板子:胸膛。7.肚母臍子:肚臍眼。8.腳把骨:腳踝處突起的骨頭。9.鞋底板:潮蟲:鞋底。10.擋擋■:礙手礙腳;礙事兒。11.梭梭子:各方面都表現不好,讓別人討厭的人。貶義詞。12.撥拉:翻動。13.臊攪:搗亂,擾亂。14.諞椽子:聊天,胡說,也做諞達拉子或諞閑椽。15.幫尖:一般、普通。16.使拐:出壞主意。17.爾視:理睬。18.望嘴:看著別人吃東西,也想吃(一般指小孩子)。19.一老:經常。20.細細地:十分,實在(我細細地吃不上了)。
(五)既沒有方言書寫形式,又沒有現代漢語拼讀音節(jié)的詞。
1.[pia44]:把什么東西粘或貼在另外的物體上;也指摔倒,作[pia44]倒。2.[■52]:耍牌子,擺闊氣。3.[p‘ia52]:表示分開。4.[na52]:表第三人稱他(她)。5.[■52]:胃里難受,不舒服。6.[■52]:一表示拔,[■52]草;一表示介意,[■52]下臉來。7.[■52]:[■52]子,即傻子,也指精神病人。8.[■44]:表示糟糕、混亂,如一[■44]沓。9.[■52]:不聰明,不熱情,涼[■52]。
二、奇臺漢語方言詞匯的特點
方言是漢語的地域變體,每種方言都是在各自特有的文化、風俗、民風的基礎上形成的。雖然方言之間最大的差異是語音,但詞匯反映出了地域特色、展現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奇臺總場漢語方言詞匯特點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生動形象性
奇臺總場漢語方言吸收了各方的詞匯,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詞匯系統(tǒng)。在奇臺總場漢語詞匯系統(tǒng)中有一部分詞語能夠較為生動形象地反映事物的特點。這些詞有名詞、形容詞、動詞等,有的已經構成了詞組。
1.形容離得不遠,比較近,就用這這[■52■52],并且說話時語速較快;而形容離得遠的則用[■44—■21],第一個字和第二個字之間拖較長的音。2.花花姐姐:瓢蟲。3.哇趟子:指撒腿就跑。4.半吊子:做事欠考慮、不通事理、舉止不沉著的人。5.顛不停:指欠自重、做事沒有分寸。6.端端:直直的。7.賊大鬼:不務正業(yè)、對人不誠實的人。8.搐搐不?。何锲凡黄秸埂?/p>
(二)粗野世俗化
新疆在歷史上長久以來經濟文化處于落后狀態(tài),人民群眾受教育程度較低,因此在新疆方言中多粗獷生動的詞匯,而少有精雕細琢的“雅言”。{4}奇臺總場當地居民粗獷豪放、性格直率、仗義大氣、民風樸實,在如此民風的熏陶之下,奇臺總場漢語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粗野世俗化的詞語。這些詞語雖然不雅,卻展示出較強的表現力。例如:
1.帶有“話把子”的詞語很多
煩求子滴 白逼聊道 日能求子滴 逼夾住 白球卡
2.“日”“騷”“精”“囊”作為前綴、“慫”作為后綴的詞語很多,這些詞都從不同側面、不同程度地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
“日”放在單音節(jié)語素前,表示說話人煩感的動作或行為。例如:日鬼、胡日鬼、日臟、日眼、日能、日囊;“騷”本有“淫蕩、騷擾”之意,在奇臺總場漢語方言中騷情、騷攪就是取了這兩個義項,也帶有貶義;“精”在此取“光,全無”之意:精溝子、精腳、精肚子“囊”在當地方言中指“沒本事”,做形容詞,例如:囊包、囊枉;“慫”大多用作名詞,跟在貶義形容詞之后,一般用作罵人的時候,例如:楞慫、囊慫、瞎慫,也說“慫樣子”,這里的“慫”是讓人討厭的意思。
(三)“子尾詞”較多
無論是從外族語當中借來的詞,還是從其他方言中吸收來的詞,抑或是奇臺漢語方言特征詞,“子尾詞”都大量存在。
從“子”表示的意義來分:
(1)表示微、小:桌子——桌桌子、子子子、丫頭子 (2)含貶義,表不喜歡、厭惡{5}:頭頭子、賊娃子
(3)重疊部分強調某種動作或狀態(tài),表“……著”:扁扁子、擰擰子、反反子、正正子、橫橫子、直直子
張洋教授在《新疆漢語方言中深厚的中原文化積淀》中指出:“越是交通不便的偏遠地方,保存的方言成分就可能越多,方言的封閉性、陳舊性等負面因素就越明顯,對原有文化與現代化接軌的阻力就也越大?!眥6}奇臺總場場域基本都在奇臺縣城東南二十公里以南,雖然近些年奇臺總場各個方面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農業(yè)為主的生產方式,使得大部分農民沒有長時間外出的機會,正因為這樣,當地方言依舊保持著較強的生命力,其詞匯也一直延續(xù)使用并發(fā)展。
{1} 曾緹:《奇臺方言詞匯研究》,山東大學2015年5月碩士生畢業(yè)論文。
② 張洋:《新疆漢語方言的特點》,《語言與翻譯》1997年第1期。
{3} 魯文莉:《新疆漢語方言詞匯淺論》,《語文學刊》2011年第11期。
{4} 柴青清:《淺析奇臺漢語方言中的后綴“子”》,《語文學刊》2014年第11期。
{5} 張洋:《新疆漢語方言中深厚的中原文化積淀》,《新疆藝術》1995年第6期。
參考文獻:
[1] 劉俐李,周磊.新疆漢語方言的分區(qū)[J].方言,1986(3).
[2] 劉俐李.新疆漢語方言的形成[J].方言,1995(4).
[3] 李霞.奇臺話與普通話的聲、韻、調比較[J].漢語教學,2005(5).
[4] 陳汝立,周磊,王燕.新疆漢語方言辭典[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
名作欣賞·學術版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