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元偉
問題學生與學生問題
盧元偉
問題學生;學生問題;教育智慧
晚自習值班時,我發(fā)現(xiàn)A同學總是安靜不下來,教室里有任何風吹草動他都會抬頭張望,時不時還要和周圍的同學講話。我對他的行為進行善意的提醒,A欣然接受并表示改正。沒過兩天,他故態(tài)復萌,晚自習又開始隨意講話。我有點生氣,對他說如果再這樣下去,就取消他上晚自習的資格。對于再次對他提出的警告,他似乎沒有多大的反應。
不過在A同學的隨筆中,我看到了他的另外一面。他寫道:“現(xiàn)在真是太讓人焦慮了。晚自習的專注度奇差無比,就是不能靜下心來學習。周圍高手如林,眼看著學習就要跟不上了,真是絕望!我還有希望嗎?”隨筆中的深刻反思和那個被老師當面批評滿不在乎的A同學簡直判若兩人。究竟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他?為什么A同學對自我的認知較為客觀理性,但行為調(diào)控能力又相對偏弱呢?究竟該如何幫助A同學呢?我打算對他進行深入了解。
在和他母親的交流中我得知:A同學3歲的時候,父親因為車禍去世,這對他有比較大的影響。成長中父親的缺失,讓A同學始終缺乏安全感。他需要不斷確認周圍的環(huán)境對他是否友善,周圍的同學是否愿意和他交流。也就是說,他很難完全沉浸在個人的世界中,他需要用自己的方式來檢測周圍的環(huán)境,以保證自己在一個安全和友善的環(huán)境之中。我一下子明白了為什么他沒辦法安靜下來,也心疼他小小年紀就經(jīng)歷如此變故。
拿著他的隨筆,我和他做了一次深入交流。我說:“小A,老師從你的隨筆中能感受到你當前的學習遇到了困難,讓你感到焦慮。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問題怎么樣?”我們交流了對待困難時應該有的態(tài)度,一起探討解決他當前問題的辦法。在和他的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他的學習存在一個較大的問題,那就是沒有明確的規(guī)劃,這種隨性的學習方式導致他很難集中注意力。我建議他制訂學習任務清單,要求他每天晚自習開始的時候,先花一些時間明確當晚需要完成的任務,然后按照任務清單逐項完成。
新的辦法執(zhí)行一天后,小A興奮地告訴我,晚自習的學習效率非常高,自己感覺非常滿意。可是沒過幾天,小A又來找我了,說是自己堅持不下去,完不成任務清單。于是,我建議他將任務清單減去一些,完成最基本的內(nèi)容。經(jīng)過幾次的調(diào)整后,我現(xiàn)在能感覺到小A在慢慢變化。雖然有時還能看到他時不時地要關注一下教室里的風吹草動,但是,他在逐步學會克制自己的行為,更重要的是他身上的焦慮在慢慢變少。
我在想,如果一開始我就把小A當成擾亂紀律的問題學生來看待,結(jié)果會怎么樣呢?學生身上出現(xiàn)的問題,其實是他們發(fā)出的莫爾斯電碼,“有人在嗎”“有人能聽懂嗎”。而身為教師,就是要敏銳地去捕捉學校上空飄蕩的這些微弱電碼,盡力破譯電碼的含義。我們碰到的不是問題學生,只是學生遭遇的問題。教師要能夠理解學生的問題,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這一過程雖復雜艱辛,但這恰恰也是教育者自身成長的必由之路。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G625.1
B
1005-6009(2017)47-00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