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讓書法藝術植根于語文課堂
王 晶
中國書法藝術是東方的明珠瑰寶,正以它獨特的魅力形式感染著越來越多的人,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去傳承和發(fā)揚。讓書法藝術切切實實地植根于語文課堂,普及書法教育,行之有效地開展書法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書法藝術;語文課堂;具體措施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薈萃了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種藝術形式,常被人們盛贊為“紙面上的舞蹈”。小學生學習書法,培養(yǎng)基本書寫技能,提升對書法藝術的欣賞能力,是繼承民族文化遺產,激發(fā)愛國情感的重要舉措。
但是,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在高度重視文化成績的教育模式下,書法課程在有的學校僅僅被歸屬于藝術課,面向小部分學生開設;有的雖然被列入正式課表,但只是流于形式,基本被主課占用。作為書法特色學校的我們,句容市開發(fā)區(qū)中心小學,更肩負著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讓書法藝術切切實實地走進語文課堂,普及書法教育,行之有效地開展書法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既然如此,那我們該如何卓有成效地在語文課堂中開展書法教學,如何讓書法真真切切地植根于語文課堂呢?
我國的書法藝術是東方的明珠瑰寶,它不是畫卻有畫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卻有舞蹈的節(jié)奏,它不是歌卻有歌的旋律。中國書法,正以它獨特的魅力感染著越來越多的人,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去傳承和發(fā)揚。我們在欣賞一幅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時,無疑會感到美的享受、藝術的熏陶,構成書法的基本要素——線條以其濃淡、干濕、剛柔、動靜、方圓等千變萬化的形態(tài)向人們呈現(xiàn)著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的畫卷,訴說著動人的故事。而我們的小學生,其受年齡、欣賞能力、生活閱歷等多方面的限制,對書法的藝術魅力還不能很好地領悟。作為教師的我們,尤其是書法特色學校的教師,就更加肩負著以身作則、示范引領的重任,將孩子領進書法藝術的寶庫,讓書法藝術真正走進孩子的心中。
我們常說,教師書寫的字,是孩子活的字帖,比任何字帖都重要。換句話說,一個班老師的字寫得怎么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班級孩子的字寫得怎么樣。所以,在教學中,尤其是語文課堂的教學中,首先就要注意教師書寫的示范性。這里的教師書寫不僅包括課堂板書,還有作業(yè)批改中的評語等。小學生是可塑性最強的,也是最善于模仿的,而他們對老師有一種天生的崇拜和信任感,他們往往會在潛移默化中模仿老師書寫時的筆順、間架結構、書寫技巧、書寫態(tài)度和書寫習慣等。因此,教師首先必須要寫一手規(guī)范、漂亮的字,給孩子起示范引領的作用。
我校的每一位語文教師,同時也是書法教師,會在課堂中讓學生感受各派書法名家作品的風采與魅力:歐陽詢的嚴謹工整、平正峭勁;王羲之的委婉含蓄、遒美健秀;顏真卿的豐腴雄渾、氣勢恢宏;張旭草書的靈動多變、奔放連綿;毛澤東的汪洋恣肆、跌宕起伏……讓每一個學生沉醉于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中,自然也能讓書法藝術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中。如此學生才能明白:只有正確認識、真正欣賞、刻苦訓練、熟練掌握,才能真正談得上對書法藝術的追求、傳承和發(fā)揚。有了這般沃土,“書法藝術”這棵樹苗,才有了生根發(fā)芽的可能。
好的習慣,讓人受益終身。郭沫若曾說:“培養(yǎng)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為書法家,總得把字寫得合乎規(guī)范,比較端正、干凈、容易認。這樣養(yǎng)成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斷專橫,最容易誤事,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由此看來,練好字有助于幫助學生修身養(yǎng)性,使學生終生受益。而目前,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書寫極不規(guī)范,更談不上美觀,現(xiàn)狀令人堪憂。
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利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書法興趣。聽一聽書法家自小勤學苦練的軼事;比一比誰的書寫姿勢最端正、握筆姿勢最正確;賽一賽誰書寫得更快速、更高質;評一評誰的書寫最漂亮、最美觀;曬一曬誰的作業(yè)最干凈、最整潔;看一看誰的軟筆作品更出色……
在各項評比中,學生自然會興趣濃厚,自然會漸漸做到書寫前認真思考,書寫時端正姿勢、邊寫邊思、提高速度、保證質量。長此以往,除了能夠鍛煉寫字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定力!這種靜心做事的能力往往讓孩子受益一生!書法教學和學科教學很自然地融為一體、相輔相成,最終受益的無疑將會是學生自己。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想要訓練學生寫一手好字,顯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的。在我們學校的語文課堂中,師生共同制訂一份計劃,并嚴格按此執(zhí)行。每天20分鐘鋼筆字;每周3頁毛筆字、一節(jié)書法社團課;無論哪門課程,每天每節(jié)要保證學生有15分鐘的當場書寫;每個學生一個書法文件夾,記錄自己在書法道路上的成長歷程;每個教師每周一次書法作品評比……學習書法沒有捷徑可以走,要靜心從一點一滴學起,需要反復練習、堅持不懈,需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有了這般澆水施肥、修枝剪葉,我們有理由相信,“書法藝術”這顆幼苗,一定能在“語文課堂”這片沃土上成長為參天大樹。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海,只有日積月累的堅持才能找到成功的法門。只要教師以身作則,做好示范引導,在課堂中多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磨煉學生意志力,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書法藝術一定能植根于語文課堂,真真切切走進孩子的心中,讓孩子修身養(yǎng)性、受益終身。
J292.1
B
1005-6009(2017)37-0049-02
王晶,江蘇省句容經濟開發(fā)區(qū)中心小學(江蘇句容,212400)少先隊大隊輔導員,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