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張蔭麟詩歌翻譯的詩學(xué)解讀

        2017-03-23 21:15:33
        長沙大學(xué)學(xué)報 2017年6期
        關(guān)鍵詞:譯詩吳宓原詩

        文 珊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631)

        張蔭麟詩歌翻譯的詩學(xué)解讀

        文 珊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631)

        張蔭麟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史學(xué)家,但其詩人和譯者的身份并未得到應(yīng)有的關(guān)注。張蔭麟是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中文言舊詩體譯詩派的重要代表。張蔭麟以主體詩學(xué)中固有的詩歌形式替代原詩的形式結(jié)構(gòu),采用文言譯詩,這與當時占據(jù)譯詩領(lǐng)域主流地位的白話自由體譯詩派徹底拋棄中國詩學(xué)傳統(tǒng)和文言的激進做法形成了對立,對于傳承中國文化的詩學(xué)傳統(tǒng)起到了積極作用。

        張蔭麟;詩歌翻譯;詩學(xué);文言;白話

        一 引言

        五四時期的詩歌翻譯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譯詩數(shù)量、翻譯隊伍以及譯詩所產(chǎn)生的影響都史無前例?!安⒅鸩叫纬闪巳笾饕g詩流派,即,以《新青年》同人、少年中國學(xué)會、文學(xué)研究社以及創(chuàng)造社等為代表的白話自由體譯詩派,以新月派為代表的白話新格律體譯詩派,及以學(xué)衡派為代表的文言舊詩體譯詩派?!盵1]其中,學(xué)衡派因《學(xué)衡》雜志得名,文言舊詩體譯詩派的譯詩活動主要依托《學(xué)衡》雜志展開,其代表性譯詩家主要有吳宓、張蔭麟、吳芳吉、李思純等。作為文言舊詩體譯詩派的重要代表,張蔭麟極力主張言文不能合一,力主以歸化策略將外國詩歌進行改寫。但是,由于張蔭麟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史學(xué)家,有關(guān)他的研究雖然不少,但多是從史學(xué)角度入手,其詩人和譯者的身份及其影響卻未能得到應(yīng)有的關(guān)注。

        翻譯研究文化學(xué)派主將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和勒菲弗爾(Andre Lefevere)指出:“翻譯是對原文的改寫。一切翻譯,無論其意圖如何,都反映了某種意識形態(tài)和詩學(xué),據(jù)此以特定方式在特定社會操縱文學(xué)發(fā)揮功能。改寫就是操縱?!盵2]“在翻譯過程的各個層次,可以看出,如果語言學(xué)的考慮與意識形態(tài)和/或詩學(xué)的考慮發(fā)生沖突時,總是意識形態(tài)和/或詩學(xué)勝出?!澲烁信d趣的通常是文學(xué)的意識形態(tài),而專業(yè)人士關(guān)心的則是詩學(xué)。”[3]本文擬從詩學(xué)的角度對翻譯活動中的“專業(yè)人士”張蔭麟的詩歌翻譯活動及其代表性詩歌譯本進行考察,以期客觀探討和評價在當時白話譯詩如火如荼的語境中顯得格外另類和保守的文言舊詩體譯詩派的譯詩動機和詩學(xué)價值。

        二 張蔭麟詩歌翻譯活動概述

        張蔭麟(1905—1942),字素癡,是我國近代著名史學(xué)家,被學(xué)界大家稱為“文史哲”之通才,因年僅37歲英年早逝,又被稱為“悲劇天才”。他1923年考入清華學(xué)校,1929年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即去美國斯坦福大學(xué)攻讀西洋哲學(xué)史和社會學(xué),不待五年期滿,修完應(yīng)學(xué)課程提前獲哲學(xué)博士學(xué)位回國。張蔭麟從小天賦極高,有異乎常人的記性和悟性,猶好讀書,國學(xué)功底深厚,年僅16歲即考入清華,先后在《學(xué)衡》、《東方雜志》、《清華學(xué)報》、《燕京學(xué)報》、《大公報·文學(xué)副刊》等刊物上發(fā)表論著四十余篇。他在19歲時就曾批評梁啟超對孔子的考證,后來又指出顧頡剛《古史辨》在方法上誤用“默證”,并對胡適、馮友蘭的著述及郭沫若的譯作提出諸多頗有見地的批評,一時名揚學(xué)界。雖然張蔭麟主攻哲學(xué)歷史,但他對西洋文學(xué),尤其是詩歌及詩歌翻譯興趣深厚。他在勤修歷史、哲學(xué)、文學(xué)、心理學(xué)、社會學(xué)、邏輯學(xué)等課程之余,積極研習(xí)英文,在清華僅三年便已能純熟地閱覽英人典籍,又興之所至,修讀了當時學(xué)衡派領(lǐng)軍人物吳宓所開設(shè)的“翻譯”課程。他的清華同窗好友,后來著名的哲學(xué)家、哲學(xué)史家、教育家、翻譯家賀麟,對此曾如此描述:“民國十四年,吳宓(雨僧)先生初到清華,任研究院主任,無疑地,吳宓先生是當時清華的一個精神力量。他開了一班‘翻譯’的課程,選習(xí)的人并不多,有時課堂上,只有蔭麟、陳銓和我三人?!趨窍壬墓膭钕?,蔭麟譯了不少西洋詩?!盵4]

        正是出于對詩歌的喜愛,在導(dǎo)師吳宓的引導(dǎo)下,張蔭麟著手詩歌翻譯,涉及英文和德文,其譯文典雅工整,常常受到吳宓嘉許。張蔭麟的翻譯活動大約在1928至1942年的14年時間。作為學(xué)衡派的一員,張蔭麟積極參與了吳宓組織的一詩多譯活動。他翻譯于1925年3月《學(xué)衡》第39期的2首譯詩,一首是與陳銓、顧謙吉、李惟果合譯的安諾德的《安諾德羅壁禮拜堂詩》(RughyChapel第58—72行);另一首詩是威至威斯(William Wordsworth,今通譯為華茲華斯)的《佳人處僻地之三彼姝宅幽僻》(SheDweltAmongtheUntroddenWays),同期刊登了陳銓、顧謙吉、楊葆昌、楊昌齡、張敷榮、董承顯、賀麟對于該詩的七種譯文,每個譯者的題目有所不同。作為《學(xué)衡》主編的吳宓在該期的按語中特別交代了“今并列諸君所譯,備讀者比較觀覽”的意圖。張蔭麟還翻譯了羅色蒂女士(C.G.Rossetti)的《愿君常憶我》(Remeber),載于1926年1月《學(xué)衡》第49期,同期還刊登了吳宓、陳銓、楊昌齡、賀麟對于該詩的不同譯文,譯詩后另有吳宓的《論羅色蒂女士之詩》的論述文字。張蔭麟還翻譯了羅色蒂女士的詩歌《上山》(Up-hill),載于1926年8月《學(xué)衡》第56期,又譯了羅色蒂女士的詩歌《棄絕》(Abnegation),載于1928年7月《學(xué)衡》第64期,同期,吳宓將該詩譯為《古決絕辭》、賀麟譯為《明志》;張蔭麟還完整地翻譯了羅色蒂女士之兄D.G.羅色蒂(D.G.Rossetti)的24節(jié)長詩《幸福女郎》(TheBlessedDamozel),載于1928年9月《學(xué)衡》第65期。此外,張蔭麟還翻譯了海納的德語詩歌《二戰(zhàn)士》,載于1931年12月21日《大公報·文學(xué)副刊》第206期。他還將歌德的長篇詩劇《浮士德》(Faust)完整地翻譯出來,由于篇幅很長,分別載于《大公報·文學(xué)副刊》第222、223、224、243、245、273、280、282期上,時間跨度一年有余,從1932年3月直至1933年5月。在他以“素癡”為署名所翻譯的葛拉漢氏(Marcos Graham)英文版《革命詩選》(AnanthologyofRevolutionaryPoetry)中,他還分別選譯了漢德生(Henderson)的《工人春日歌》(TheWorkers’SongofSpringtide)、屠格涅夫(Turgenieve)的《革命者》(TheRevolutionist),載于1930年2月1日《大公報·文學(xué)副刊》110期。張蔭麟的翻譯技巧,不僅為當時學(xué)人所稱贊,后世學(xué)者亦評價甚高。陳潤成甚至認為:“他的翻譯技巧,師承吳宓,青出于藍。”[5]

        三 張蔭麟詩歌翻譯的詩學(xué)動機

        張蔭麟認為在翻譯過程中,譯文相對于原文,總是有所損失,幾乎永遠不可能完整傳達出原作的所有內(nèi)涵和因素,“異國文字互譯,無論譯者忠實及正確之情度如何,終不能使二者如一……若一國之文藉原本已失,只有乙邦譯本,則其內(nèi)容之正確程度有減?!盵6]盡管如此,作為一個詩學(xué)素養(yǎng)極高且治學(xué)嚴謹?shù)臍v史學(xué)者,他能客觀地認識和評價翻譯活動的動機及其價值。比如,對于西學(xué)輸入中國并盛極一時的主要原因,他在1924年6月《清華學(xué)報》1卷1期上就明確指出:“西學(xué)輸入之中絕——明清之交,耶穌會士得自由入居內(nèi)地,多與中國人士交游,從事傳授西說,翻譯西籍,而其后又得清圣祖之提倡,故西學(xué)輸入極一時之盛”。他不僅承認翻譯在西學(xué)傳入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更強調(diào)翻譯選材的重要性,主張要善于選擇外國文化之瑰寶精品,而不能流于瑣碎,魚龍混雜地不加選擇的翻譯。在1928年4月2日《大公報·文學(xué)副刊》13期的《評郭沫若譯<浮士德>上部》一文中,他明確指出:“嘗病國人之讀西書,多不知善擇,往往小言瑣記,視同圭珍;而文化之結(jié)晶、不朽之名著,反束于高閣,其介紹繙譯也亦然。往者林琴南氏以曠世之文筆,而不舍之辛勤,而所譯多第二三流以下作品,論者惜之,而后人知以林氏為鑒者蓋鮮?!盵7]在其《革命詩選》一文中,張蔭麟以“素癡”為署名還談到了甄選的具體情況:“最近美國無政府主義者葛拉漢氏有《革命詩選》之編,網(wǎng)羅奇富,而尤注重于當代生存之作者。此適為吾人所亟欲睹之書。故不辭犯‘投機’之嫌,為之介紹。此類詩集在西方亦屬罕覯?!盵8]顯然,在張蔭麟看來,在進行翻譯時,應(yīng)該考慮作品的思想及時代內(nèi)涵、普世性與豐富性等情況,應(yīng)該選擇西方“文化之結(jié)晶、不朽之名著”。他自己所翻譯的詩歌均出自西方極具有代表性的詩人,包括英國新人文主義代表阿諾德,“湖畔詩人”華茲華斯,前拉斐爾派羅色蒂兄妹,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詩人歌德,以及俄國享有世界聲譽的藝術(shù)大師屠格涅夫等。

        如果說早期張蔭麟選擇英國這幾位重要詩人的作品進行翻譯多是出于導(dǎo)師吳宓的組織引導(dǎo),那么他對于歌德和屠格涅夫等重要詩人作品的翻譯就完全是在秉承學(xué)衡派一貫嚴謹?shù)闹螌W(xué)態(tài)度下的一種自覺選擇。張蔭麟認為“歌德(Goethe)之《浮士德》(Faust)者,乃德國文學(xué)之精髓,與希臘荷馬之《伊利亞特》、羅馬維吉爾之《伊尼特》、意大利但丁之《神曲》、英國莎士比亞之《哈姆雷特》,共為世界文學(xué)五大偉著者也?!盵9]到1932年歌德百年忌辰之際,《大公報·文學(xué)副刊》在3月21日第220期上刊出紀念歌德百年忌辰專輯,緊接著在221期上又刊登了宗白華翻譯的《歌德論》,然后在后面幾期連續(xù)發(fā)表了張蔭麟所譯的《浮士德》,到1933年3月27日又刊發(fā)了宗白華和周輔成合編的《歌德之認識》書訊,5月15日又刊登了張月超所著《歌德評傳》的書訊,前后持續(xù)一年有余的時間?!洞蠊珗蟆の膶W(xué)副刊》如此大規(guī)??l(fā)紀念歌德的文章與消息,這與當時協(xié)助吳宓編輯《大公報·文學(xué)副刊》的張蔭麟的詩學(xué)主張和積極推進是密不可分的。

        張蔭麟治學(xué)非常嚴謹,對于詩歌翻譯,他也是精益求精,并強調(diào)要對作者及其生平做出介紹,以便能讓譯語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內(nèi)涵和意義。比如對于郭沫若所譯的《浮士德》版本,張蔭麟毫不留情面地指出:“以諾大著作,初次介紹于國人,乃無只字之序引,一般讀者若于原作者之生平及原書在文學(xué)史上之地位無相當之認識,烏能了解而欣賞之。豈譯者夕甫殺青,朝既付梓,遂無暇顧及其他歟?若然,則對讀者未免太不負責(zé)矣。”[10]就張蔭麟自己的譯詩而言,由于其英譯詩歌往往是在吳宓的組織引導(dǎo)下開展并發(fā)表于《學(xué)衡》雜志,對于這些原詩作者,吳宓往往都會寫出相關(guān)介紹性的文章附于雜志上。而張蔭麟后來獨立所譯詩歌,也都對原詩作者進行了交待。此外,張蔭麟認為要做好翻譯,必須要耐心細致地下苦功夫,對于郭沫若《浮士德》譯本的后序自述中所言:“不過初譯費時一暑假,改譯‘僅僅只有十天’”[11],他頗不能接受,直言:“吾人毋寧勸郭君不必如此匆匆,人生雖促,然不宜在此等處省時間也?!盵12 ]張蔭麟尤其不滿意郭譯中所出現(xiàn)的大量謬誤,指出:“余方讀歌德原書,適于友人案頭見郭譯本一冊,因取以原書校。其謬誤荒唐,令人發(fā)噱之處,幾于無頁無之。若為詳盡之《郭譯<浮士德>上部糾謬》,吾恐篇幅直足與譯本?!靖笨嗖荒鼙M登?!盵13]盡管如此,他還是摘取了郭譯中的一些謬誤與德語原文進行了對照分析,發(fā)表在《大公報·文學(xué)副刊》13期上。張蔭麟指出當時已經(jīng)大名鼎鼎的郭沫若的譯本中的謬誤,絕不是為了“賣弄自己語言學(xué)上的才能”[14],實在是因為“郭譯于信達雅三方面均多遺憾。此殆非予一人之私言?!盵15]同時,基于郭譯只譯了原詩的上部且譯本中謬誤繁多的情況,張蔭麟將這部長達12111行的詩劇完整譯出,希望借此讓中國讀者能更真實完整地了解和欣賞這一偉大詩劇,以汲取西方文學(xué)的精華,指出:

        “郭先生為國內(nèi)已成名之詩人,予何人斯,敢與爭美?而復(fù)浪費筆墨者,以郭譯止于上部,無意更及其余(郭先生在譯本中已言之)。他人又久無嗣響。予覺《浮士德》一書,實有使國人得窺全豹之必要,與其續(xù)貂,使譯本文體上成為兩橛,毋寧一冒‘架床壘屋’之險,得一文體統(tǒng)貫之全譯”[16]。

        雖然對于郭譯《浮士德》有著種種不滿,但是張蔭麟對于郭沫若選用韻文來譯的方式還是給予了肯定,“茲譯全用韻文,亦為一種新嘗試。”[17]在張蔭麟自己翻譯德文版《浮士德》時,他首先對當時各種英譯本的《浮士德》做了褒貶不一的評價,并認為“歌德原作,勝在聲韻者半;以散文譯,譬則買櫝還珠?!盵18]顯然,就詩歌翻譯而言,張蔭麟強調(diào)要以詩譯詩,即譯出來的也要是詩。

        此外,他還身體力行地以文言譯詩,這也正是他一貫所秉持的詩學(xué)觀念對翻譯操縱的結(jié)果。因為他堅持認為文學(xué)的語言應(yīng)是文言而非白話。在發(fā)表于1928年12月3日《大公報·文學(xué)副刊》48期的《評胡適<白話文學(xué)史>上卷》一文中,從歷史學(xué)和文學(xué)的角度,張蔭麟明確反對胡適“白話文學(xué)”的觀念,指出:

        “吾人觀此定義,其最大缺點即將語言學(xué)上之標準與一派文學(xué)評價之標準混論為一。夫樸素之與華飾,淺顯之與蘊深,其間是否可以有懸置之別,茲且不論。用文言之文法及Vocabulary為主而淺白樸素之文字,吾人可包括之于白話,然用語體亦可為蘊深或有粉飾之文筆,吾人將不認其為白話文乎?胡君之所謂白話,非與文言之對待,而為Wordsworthian之與Non-Wordsworthian之對待。審如是,則直名其書為中國之Wordsworthian文學(xué)史可耳,何必用白話之名以混淆聽哉?”[19]

        可見,張蔭麟堅持認為文學(xué)的語言可有樸素與華飾,淺顯與蘊深的區(qū)別,但絕不是文言與白話的區(qū)別。他特別提及詩人茲華斯所倡導(dǎo)的革新,以說明文學(xué)尤其是詩歌語言的根本特征未曾更改,所變化的只是語言表達上更為淺顯直白。這一觀點與學(xué)衡派的先鋒梅光迪的觀點如出一轍。梅光迪1916年1月25日在與胡適論戰(zhàn)時所寫《梅光迪復(fù)胡適》中所提到的“詩文截然兩途。詩之文字(poetic diction)與文之文字(prose diction),自有詩文以來(無論中西),已分道而馳。泰西詩界革命家最劇烈者莫如 Wordsworth,其生平主張詩文文字(diction)一體最力(不但如此,渠且謂詩之文字與尋常語言 ordinary speech無異),然觀其詩,則詩并非文也?!盵20]基于此,張蔭麟強調(diào):“文言文亦可吸用語體之文法及詞笥,故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言,非固定僵死,然與白話卻不能混而為一……則文言文(別于語體文或稱古文)隨時吸收新材料、新生力,而未嘗僵死。”[21]顯然,張蔭麟認為文學(xué)的語言應(yīng)是文言而非白話,但文言并不是僵死的,而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對張蔭麟而言,既然文學(xué)的語言都是文言,那對于詩歌這一最古老的文學(xué)樣式,自然更是如此。事實上,張蔭麟的這一文學(xué)觀念所體現(xiàn)的正是白璧德新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強調(diào)文言在保存?zhèn)鹘y(tǒng)價值方面的作用。因為一國的語言, 乃是“民族特性與生命之所寄”,文言不破滅, 傳統(tǒng)文學(xué)與文化才能得以傳承。

        四 張蔭麟詩歌翻譯中的詩學(xué)操縱

        以下,以張蔭麟的幾首譯詩為個案,探討其在詩歌翻譯中所開展的詩學(xué)操縱。

        1928年7月《學(xué)衡》第64期刊登了張蔭麟、吳宓、賀麟各自所譯的C.G.羅色蒂的Abnegation一詩。以下是原詩及張蔭麟題為《棄絕》的譯詩。

        If there beanyone,can take my place,

        And make you happy whom I grieve to grieve,

        Think not that I can grudge it, but believe,

        I do commend you to that nobler grace,

        That readier with than mine, that sweeter face;

        Yea, since your riches make me rich, conceive.

        I too am crown’d, while bridal crowns I weave,

        And thread the bridal dance with jocund pace.

        For if I did not love you, it might be.

        That I should grudge you someone dear delight;

        But since the heart is yours that was mine own,

        Your plea sure is my plea sure, Right my right,

        Your honorable freedom makes me free,

        And youcompanion’d I am not alone.

        君之愿兮即我愿,君之憂兮即我憂。

        擷蘭苣兮代葑菲,君歡愉兮吾何愁?

        婉孌兮伊人,窈窕慧巧吾非儔。

        吾實授君兮彼姝,尚好合兮夫何疑?

        為君繡兮鴛鴦服,為君酌兮鴛鴦扈。

        燕爾新婚兮吾喜可知。

        吾若愛君兮不摯,吾當怨君兮寵移。

        心君心兮樂君樂,君意遂兮吾神怡。

        君有侶兮吾豈無依?

        1928年9月《學(xué)衡》第65期上,張蔭麟完整地翻譯了D.G.羅色蒂(D.G.Rossetti)長達144行共24節(jié)的長篇抒情詩歌《幸福女郎》(TheBlessedDamozel)。由于此次翻譯不再是吳宓組織下的眾學(xué)衡弟子的集體譯詩,故在譯詩前張蔭麟自己寫了“按語”,對詩歌和作者做了交待:“羅色蒂此詩TheBlessedDamozel(By D.C.Rossett)作于一八四七年。詩共二十四首,合為一篇。每首六行,第二、四、六行葉韻,今譯悉仍之,以一句當一行。惟依中國七古詩轉(zhuǎn)韻定例,每首之第一句亦葉韻。詩中第十二至十六首,又第十八至二十二首,均述幸福女郎口中之言。讀者請參閱本期羅色蒂誕生百年紀念文中所述《幸福女郎》一詩之意旨及內(nèi)容,則一切自無扦格矣”。以下限于篇幅,僅引張蔭麟譯詩的前三節(jié)及其原詩的相應(yīng)部分:

        The blesseddamozel leaned out

        From the gold bar of Heaven;

        Her eyes were deeper than the depth

        Of watersstill’d at even;

        She had three lilies in her hand,

        And the stars in her hair were seven.

        Her robe,ungirt from clasp to hem,

        No wrought flowers did adorn,

        But a white rose of Mary’s gift,

        For servicemeetly worn;

        Her hair that lay along her back

        Was yellow like ripe corn.

        Her seemed she scarce had been a day

        One of God’s choristers;

        The wonder was not yet quite gone

        From that still look of hers;

        Albeit, to them she left, her day

        Had counted as ten years.

        幸福女郎天國居,

        金闌斜倚望鄉(xiāng)閭。

        靈眸深比昆池水,

        夜靜波平云影舒。

        發(fā)上明星簪七顆,

        手持三朵白芙蕖。

        衣裳無帶輕飄舉,

        不繡綾花與錦羽。

        襟頭獨佩白薔薇,

        圣母見貽慰勞苦。

        絲發(fā)散披覆兩肩,

        黃似豐田秋熟黍。

        羯來執(zhí)役上帝前,

        歌隊追隨習(xí)管弦。

        初入天宮未終日,

        尚留驚訝在眉端。

        只于人世傷離者,

        此日悠悠已十年。

        TheBlessedDamozel是前拉斐爾派重要藝術(shù)家兼詩人G.D.羅色蒂最為用心也最具代表性的抒情詩作,最初發(fā)表于1850年的前拉斐爾派自己所創(chuàng)辦雜志TheGerm上,該刊以宣揚繪畫和文學(xué)革新為特色,目的是反對腐化的公式化學(xué)院風(fēng)格主義,以期改變當時的藝術(shù)潮流。詩歌發(fā)表后,羅色蒂又創(chuàng)作了與詩歌同名的畫作。之后,羅色蒂又對詩歌多次修改,并再次發(fā)表于1856年的《牛津與劍橋雜志》(TheOxfordandCambridgeMagazine)和1870的《詩歌》(Poems)雜志上。羅色蒂說,該詩的靈感來自發(fā)表于1845年的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的長詩《烏鴉》(TheRaven)?!稙貘f》是英語抒情詩中的上乘佳作,共18節(jié)108行,每節(jié)6行,形式工整, 音韻優(yōu)美,講述的是敘述者對于身在冥界愛人的哀悼,而TheBlessedDamozel共24節(jié)144行,每節(jié)6行,同樣講究格律,音韻和諧,表現(xiàn)的是則是敘述者對于身在天國的愛人的贊美。羅塞蒂稱TheBlessedDamozel是《烏鴉》的續(xù)曲(sequel)。詩歌用詞古雅,比如標題中表示“未婚女子”的Damozel即是一個古法語詞,而詩中God,heaven,Mary,choristers等的使用及相關(guān)描述又使得全詩充滿宗教色彩,全詩長短句參差相間,形式優(yōu)美,除個別不齊整的音步外,全詩格律工整,基本音步為抑揚格,單行為四音步,雙行為三音步,每節(jié)單行不押韻,雙行押韻,富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適于吟唱。張蔭麟的譯詩正如“按語”所交代,他“以一句當一行”,以六句為一組與原詩的小節(jié)和詩行一一對應(yīng)。譯詩每行七言四頓,節(jié)奏整齊,每小節(jié)首句入韻,單行不押韻,雙行押韻,每節(jié)各自成韻。盡管譯詩也節(jié)奏分明,朗朗上口,并且較好地傳達了原詩的情感和心緒,同時也使用了具有異域文化和宗教色彩的詞匯如女郎、天國、圣母、上帝等,但譯詩呈現(xiàn)出的是鮮明的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音韻格律,并且使用了大量表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的詞匯與意象,如金闌、鄉(xiāng)閭、昆池、芙蕖、綾花、錦羽、襟頭、豐田、熟黍、管弦等,這些都使得譯詩在女郎形象刻畫及全詩意境營構(gòu)上都與原詩拉開了距離,表現(xiàn)出的是中國傳統(tǒng)詩歌特有的形式美、音韻美、辭藻美和意蘊美。顯然,譯詩實際上是張蔭麟對原詩做了深度詩學(xué)解構(gòu)后在原詩基本思想上進行的二度創(chuàng)作。

        在翻譯研究文化學(xué)派看來,翻譯并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活動,它還是一種“文化政治實踐”[23],是社會精英層的一種有目的的行為。通過從詩學(xué)角度對張蔭麟詩歌翻譯的考察,我們清楚地看到,譯者所秉持的詩學(xué)理念在詩歌翻譯活動中發(fā)揮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譯者的詩學(xué)理念決定了其譯詩的選材和翻譯的策略,其詩歌翻譯是譯者實踐其個人詩學(xué)理想的重要工具和場所,譯詩所呈現(xiàn)的更多的是譯者的詩學(xué)主張而不是外國詩歌本身的詩學(xué)特征,譯詩就是譯者詩學(xué)操縱的結(jié)果。張蔭麟以歷史學(xué)者的專業(yè)眼光,作為學(xué)衡派的重要代表,反對新文化運動激進派盲目打倒一切傳統(tǒng)的做法,強調(diào)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國粹與新知的融合,極力主張言文不能合一,積極采用歸化的策略以文言舊詩體形式來翻譯西方詩歌,積極以主體詩學(xué)內(nèi)的傳統(tǒng)詩歌形式來替代原詩的形式。盡管其譯詩已很難尋覓到原詩本來的風(fēng)貌,但在當時特殊的語境下,張蔭麟與其他文言舊詩體譯詩派同人努力支撐著岌岌可危的中國文言傳統(tǒng)及其詩學(xué)原則,與當時占據(jù)譯詩領(lǐng)域主流地位的激進白話自由體譯詩派一心要拋棄中國詩學(xué)傳統(tǒng)和文言的偏激做法形成對立,這對于抵制詩歌形式的放縱,傳承中華文化詩學(xué)傳統(tǒng)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1]文珊,王東風(fēng).五四時期的西詩漢譯[J].中國翻譯,2015,(4).

        [2]Bassnett S, A Lefevere. 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 [M]. London & New York:Printer,1990.

        [3]Lefevere A. Translation,rewriting,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 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1992.

        [4]賀麟.我所認識的蔭麟[A].張蔭麟先生紀念文集[C].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

        [5]陳潤成,李欣榮,編.張蔭麟全集[M].北京: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2013.

        [6][7][9][10][11][12][13][14] [17]張蔭麟.評郭沫若譯《浮士德(上部)》[N]. 大公報·文學(xué)副刊,1928a-04-02.

        [8]張蔭麟.革命詩選[N].大公報·文學(xué)副刊,1930-02-01.

        [15][16][18]張蔭麟.《浮士德》本子問答[N].大公報·文學(xué)副刊,1932-08-29.

        [19][21] 張蔭麟.評胡適《白話文學(xué)史》上卷[N].大公報·文學(xué)副刊,1928-12-03.

        [20]梅光迪.梅光迪復(fù)胡適[A].杜春和,韓榮芳,耿來金,編.胡適論學(xué)往來書信選[C].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22]王佐良.翻譯中的文化比較[J].中國翻譯,1984,(1).

        [23]Venuti L.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 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1995.

        (責(zé)任編校:陳婷)

        APoeticInterpretationofZHANGYinlin’sPoetryTranslation

        WEN Sh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1, China)

        ZHANG Yinlin is a famous historian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but his identities as a poet and a translator have been ignored for the most of the time. He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translators of the classical-verse translation school during the May-Fourth New Cultural Movement. The poetic interpretation shows that ZHANG was dedicated to translating foreign pomes with classical Chinese and replacing the form of the original poems with traditional structure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ZHANG’s poetry translation was apparently in contrast to the practice of free-verse translation school who then occupied the mainstream in the field of poetry translation and aimed to destroy thoroughly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poetics and classical Chinese, thu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inheriting Chinese poetic tradition.

        ZHANG Yinlin; poetry translation; poetics; classical Chinese; vernacular Chinese

        315.9

        A

        1008-4681(2017)06-0090-06

        2017-09-17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五四時期西詩漢譯流派之詩學(xué)批評研究”,編號:15YJA752015。

        文珊(1972— ),女,湖南桃江人,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博士。研究方向:翻譯學(xué)、英美文學(xué)等。

        猜你喜歡
        譯詩吳宓原詩
        吳宓對借錢的不同態(tài)度
        閱讀時代(2022年9期)2022-10-05 05:10:21
        峨眉山月歌
        吳宓檔案中的“紅學(xué)”資料
        譯詩“三美”與國學(xué)經(jīng)典英譯的美學(xué)問題
        文教資料(2019年24期)2019-01-07 06:24:04
        改詩為文三步走
        吳宓與錢鐘書
        做人與處世(2017年8期)2017-05-20 23:05:01
        描寫規(guī)范理論在徐志摩譯詩作品中的體現(xiàn)
        人間(2015年16期)2015-12-30 03:40:39
        霍克思譯《紅樓夢》詩詞的詩學(xué)觀照——從兩首譯詩說起
        語言與翻譯(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4
        其實我是……
        吳宓與美國文學(xué)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密殿| 永久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私人vps一夜爽毛片免费|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亚洲最大日夜无码中文字幕| 2021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 亚洲一二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太嫩了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无堂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亚洲国产| 高潮精品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亚洲av波多野结衣| 黑人巨大无码中文字幕无码| 无码人妻AⅤ一区 二区 三区| 免费福利视频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av男人电影天堂热app|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8av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二区| av中文字幕一区人妻|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性| 明星性猛交ⅹxxx乱大交| 男女好痛好深好爽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99| 日本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欧美| 亚洲av色福利天堂| 亚洲精品尤物av在线网站| 色久悠悠婷婷综合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少妇内射高潮福利炮|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请|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福利| 日本女优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7在线视频人妻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