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繪本的選擇及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福建省長泰縣實驗小學(溪東校區(qū)) 湯倩虹
近幾年來,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推廣,小學英語教學的模式已經發(fā)生相應的轉變,由于英語繪本具有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逐漸開始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本文主要是對英語繪本以及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對英語繪本的應用兩個方面做出了詳細的分析和研究,這對加強英語繪本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更好地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小學英語 閱讀教學 英語繪本 特點 應用原則
目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仍然存在著過于重視掌握詞匯、語法知識,忽視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培養(yǎng),閱讀材料單一等多方面的問題,整體的教學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通過閱讀,學生能夠很好的輸入語言,因此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加強對多種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注重對學生閱讀習慣和能力的培養(yǎng)。在英語繪本中,主要是通過圖畫的形式來展示故事情節(jié),閱讀理解的難度也相對較低,通過英語繪本,不僅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在閱讀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也能夠加強對觀察力、想象力的培養(yǎng),能夠提高其綜合素質與能力。
(一)含義
英語繪本也被稱為英語童書、英語圖畫書,指的是單一地利用連貫性的圖畫或者是配備簡短的文字來講故事、傳遞信息的童書,可以看作是一種特定的兒童讀物形式。相較于文字童書來說,繪本的表現手法更加豐富,具有飛躍性特征,能夠將通過文字難以表達出的內容表現出來,能夠對文字傳達起到輔助作用,同時增強主題內容表現[1]。
(二)特點
就英語繪本的特點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直觀性,通過圖畫、繪本中的直觀性、形象性更強,包含著豐富的信息內容,學生閱讀的興趣也能夠得到充分的激發(fā);二是生活性,從內容和題材方面來說,英語繪本更加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具備相應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在增強學生知識視野的同時,生活經驗也更加豐富,與學生的認知能力發(fā)展之間相適應;三是故事性,英語繪本中的故事情節(jié)都較為緊湊,整個故事內容都能夠通過封面、正文以及封面共同的表現出來,故事情境更加完整,這樣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相關的語法、詞匯以及結構;四是情感性,英語繪本中包含著多種多樣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奇妙而有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產生多樣化的情感體驗[2]。
(一)英語繪本選擇
在選擇英語繪本的時候,需要加強對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首先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之間更加貼近。英語繪本中的故事最好是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或者是與之貼近的童話、寓言故事,這樣不僅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需要考慮到學生的語言能力范圍。繪本中的內容不應該過難,情感分明,故事結構簡單,文本中生詞較少,需要根據學生的年級、理解能力、生活經驗等相聯系。再次是注重對語言再現性高的繪本選擇。如果繪本中語言再現性高的話,也就表示學生理解和學習的難度相對較小,而且學生通過反復的操練、替換和理解,也能夠更好地記憶。最后是加強對有語用環(huán)境繪本的選擇[3]。英語繪本作為一種語言材料,也能夠表達出一定的語境,學生通過繪本能夠實現思想、好惡的交流與表達,這對表達能力和語言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方面,教師如果想加強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就需要加強對閱讀策略的滲透,并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技巧,避免對語法、詞匯的過分重視。另一方面,由于在英語繪本中文字和圖畫會相互融合的,在客觀上會拓展和衍生出一定的立體性和多維多向性,其中存在的“異度空間”狀態(tài)和結構,表示教師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有效的利用文字和圖畫,引導學生全方位的進行組接、搜尋、探索以及感知[4]。同時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保證學生的能夠對繪本故事語篇進行充分理解之后,還加強對學習語言的合理應用,強調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可以借鑒和參考英語閱讀教學的常規(guī)模式,有效結合閱讀前、閱讀過程中以及閱讀后延伸活動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加強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教學課例分析
本文以“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為例,對整個教學活動進行簡單的分析:
1.閱讀前活動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繪本中的內容,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應用頭腦風暴、游戲、視頻、歌曲等形式來進行話題導入,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聯系新舊知識,減少閱讀障礙。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猜一猜小棕熊看到了什么,對繪本中的故事內容進行預測,進而引導學生對繪本內容產生好奇[5]。
2.閱讀中活動
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問題,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也可以設置圖片情境,讓學生發(fā)揮自身的聰明才智來判斷其中的故事情節(jié),同時也可以使用掃讀、跳讀、略讀的形式來進行引導。其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需要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動作來感染學生,調動其參與積極性。
3.閱讀后活動
在閱讀之后加強活動設計的目的主要就是為了對課堂中的閱讀內容進行有效的鞏固和強化,促進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發(fā)展。同時教師還需要加強引導學生的價值觀和情感,并注重對創(chuàng)設性閱讀任務的創(chuàng)設,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總的來說,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加強對英語繪本的應用,能夠更好的符合小學生的思維、認知特點,同時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也能夠充分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閱讀活動當中來,對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水平和質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吳敏,任逸泓.例談“繪本”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教師,2016(08)
【2】虞彬彬.英文繪本的選擇及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
【3】張文華,孫媛.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活動設計【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5(02)
【4】高俊云,張興花.談英文繪本的選擇及其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
【5】吳燕蔓,吳燕慧.海南省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現狀調查及改進對策研究【J】.英語教師,2016(23)